祝融峰導游詞
祝融峰導游詞范文1
祝融峰挺拔突起,高出芙蓉、紫蓋、天柱、祥光、煙霞、軫宿諸峰之上,據(jù)新編《南岳志》載:祝融峰,海拔1289.8米,位于北緯27度18分6,東經(jīng)112度41分05,是南岳七十二峰的最高峰和主峰。
是根據(jù)火神祝融氏的名字命名的,相傳祝融氏是上古軒轅黃帝的大臣,人類發(fā)明鉆木取火后卻不會保存火種和不會用火,祝融氏由于跟火親近,成了管火用火的能手。黃帝就任命他為管火的火正官。因為他熟悉南方的情況,黃帝又封他為司徒,主管南方事物。他住在衡山,死后又葬在衡山。為了紀念他對人們的重大貢獻,將衡山的最高峰命名祝融峰。在古語中,“祝”是持久,“融”是光明,讓他永遠光明。 祝融峰頂有祝融殿,原名老圣帝殿,明萬歷年間(1573—1620)始建為祠?,F(xiàn)在的建筑是后來重新修建的,殿后巖石上裝有石欄桿,北山風光盡收眼底。
在祝融殿的西邊,有望月臺,月明之夜,皓月臨空,銀光四射,景色格外明麗。游人站在臺上,欣賞月色,較在平地上別有一番景象。即使月亮西沉,這里也留有它的余輝。正如明代孫應鰲的詩所描繪的:“人間朗魄已落盡,此地清光猶未低。”幽妙的情景,可以想見了。 祝融峰附近寺廟林立,其南面有上封寺,隋代以前叫光天觀,是道教活動的地方。隋煬帝大業(yè)年間(605—618),下令改為上封寺。上封寺的正前方是南天門。上封寺后的山上有觀日臺,現(xiàn)設有氣象臺。在觀日臺旁邊,有一塊石碑,上面刻有“觀日出處”四個大字,在秋高氣爽,特別是雨后初晴的日子里,游人可以看到“一輪紅日滾金球”的奇景。
祝融峰導游詞范文2
祝融峰是根據(jù)火神祝融氏的名字命名的,相傳祝融氏是上古軒轅黃帝的大臣,是火神,人類發(fā)明鉆木取火后卻不會保存火種和不會用火,祝融氏由于跟火親近,成了管火用火的能手。黃帝就任命他為管火的火正官。因為他熟悉南方的情況,黃帝又封他為司徒,主管南方事物。他住在衡山,死后又葬在衡山。為了紀念他對人們的重大貢獻,將衡山的最高峰命名祝融峰。在古語中,“祝”是持久,“融”是光明,讓他永遠光明。
南岳諸多景觀中,祝融峰之高,方廣寺之深,藏經(jīng)殿之秀,水簾洞之奇,歷來被稱為“四絕”。峰頭花崗巖裸露地表,黑石嶙峋,峰背巨崖,壁立千仞;望月臺側,奇石堆疊,聳出十余丈,成為峰頂最高點。峰腰到峰麓,松杉環(huán)繞,郁郁蔥蔥,深綠無際。在峰麓通過喜陽峰的路側,還有一片常綠闊葉林,學名“多脈青岡林”,綠葉成陰,碧濤滿耳,經(jīng)風撲衣,理引人興起“五岳獨秀”的一種感覺。登祝融峰頂,極目四望,峰高眼闊,胸懷無際。腳下群峰如浪,綠濤起伏,湘江如帶,彎曲成五條白練,遙向祝融,俗稱“五龍捧圣”。
祝融峰頂有祝融殿,原名老圣帝殿,明萬歷年間(1573—1620)始建為祠。因山高風大,所以建筑是用堅固的花崗巖砌墻,以鐵瓦蓋的頂,殿宇凌風傲雪,巍然屹立在絕頂巨石之上?,F(xiàn)在的建筑是后來重新修建的,殿后巖石上裝有石欄桿,北山風光盡收眼底。
現(xiàn)在山頂?shù)淖H诘钍乔迩∈?1751年)下詔重建的,石墻鐵瓦。祝融君這位職掌南離的火正宮,經(jīng)過歷代帝王的神化和加官進爵,由隋、唐兩代的“司天王”到宋朝的“司天昭圣帝”,制擬帝王,祀以國典。祝融殿自清朝乾隆重修后,因風霜蝕剝,民國二十一年,時任湖南省主席的何鍵又捐資重修。1982年南岳管理局重新翻修,始成為現(xiàn)在的面貌。祝融殿高踞祝融峰頂,構筑在一個奇石重壘、風急云涌的百多平方米的頂隙里,可以想見當年建筑的艱辛。從祝融峰麓的上封寺到峰頂?shù)淖H诘?,有花崗石路層層梯接到峰頂?shù)紫拢穬膳?,矮松成竹,山花爛漫,頗為潔致。從峰頂?shù)啄_通到祝融殿山門前石砌平臺,有三十多級陡峻的花崗石臺階。山門是座牌坊式建筑,牌坊上有“祝融峰”三字石額,卻未額為“祝融殿”。門兩側有對聯(lián):“寅賓出日,峻極于天。”
前者指清晨五到六點時太陽升起,后者說祝融峰頂比天還高峻。這副對聯(lián)的句子集自《詩經(jīng)》,對仗工穩(wěn),渾然天成,又切合祝融峰頂景物,極具匠心。祝融殿右側走廊有另一條小門通向望月臺。望月臺比祝融殿正殿基約高2-3米,是花崗巖風化后裸露而成。整塊巖面不到4.5平方米,靠邊處圍上石欄,既可臨風小坐,也可憑石欄桿眺望。因為它是最高點,所以空景無際,山風襲人,瀟湘帆影,遠近山巒,盡奔眼底。望月臺石上原有不少石刻,因為刻在臺面石上,風雪侵蝕,游人摩挲、踐踏,許多已漸磨滅。現(xiàn)存的有明朝嘉靖丁巳(1577年)九月寶慶知府書刻“望月壇”三個約50厘米見方的字,鐫刻在巖的內(nèi)壁上,楷書橫排。其余在臺石上與臺內(nèi)外峭壁上的石刻還清晰可辨的有“竣極”、“仰止處”、“果是高”、“青云在望”、“青云滿袖”、“山不厭高”、“覺夢處”、“千維綠”、“天外幽賞”、“壽比南山”、“唯我是高,尊峙寰中”等等,大都不知是何年何代刻品。
祝融峰導游詞范文3
祝融峰離上封寺不到一里,是南岳最高峰,海拔1290米。
祝融峰的名字與上古的神話有關,相傳祝融是黃帝身邊的大臣,是火神,他曾以衡山為棲息之所,死后葬在衡山的最高峰,后人便以它的名字命名該峰。在古語中,“祝”是持久,“融”是光明,讓他永遠光明。
祝融峰上有祝融殿,因山高風大,所以建筑是用堅固的花崗巖砌墻,以鐵瓦蓋的頂,殿宇凌風傲雪,巍然屹立在絕頂巨石之上。殿后有望月臺,是一塊高聳的巉巖,上有石刻,字跡清晰可辨。
在祝融殿的西邊,有望月臺,月明之夜,皓月臨空,銀光四射,景色格外明麗。游人站在臺上,欣賞月色,較在平地上別有一番景象。即使月亮西沉,這里也留有它的余輝。正如明代孫應鰲的詩所描繪的:“人間朗魄已落盡,此地清光猶未低。”幽妙的情景,可以想見了。
祝融峰附近寺廟林立,其南面有上封寺,隋代以前叫光天觀,是道教活動的地方。隋煬帝大業(yè)年間(605—618),下令改為上封寺。上封寺的正前方是南天門。上封寺后的山上有觀日臺,現(xiàn)設有氣象臺。在觀日臺旁邊,有一塊石碑,上面刻有“觀日出處”四個大字,在秋高氣爽,特別是雨后初晴的日子里,游人可以看到“一輪紅日滾金球”的奇景。
祝融峰頂還有個特殊景色——雷。在祝融峰腰上封寺側有個很神秘的地方,俗稱“雷池”。“雷池”只是石崖邊一個面積不足4平方米,深不到1/3米的小石池。傳說每當峰頂雷霆怒發(fā)時,這個青苔滿壁的黑黝黝小石池上一定會金蛇亂閃,暴雷炸裂,而在池畔另有個小穴,俗稱“風穴”,這時,也就風煙繚繞,濤聲陣陣。宋朝的陳從古曾有《登祝融峰雷池》詩:“上封峰頭帝所宇,傍有雷池亙今古。去天五尺銀河通,帝遣雷公宰云雨。我來正值秋雨時,再拜乞龍龍勿拒。快得此雨洗甲兵,免使中原困胡虜。”陳從古這首詩每字約25厘米見方,隸書豎刻,字在雷池附近通望日臺路側石壁上,從題刻可見“雷池”至少鑿于陳從古之前,至今已逾千年,也算一特種文物。
看了祝融峰導游詞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