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白鹿原》心得體會

| 新華

那天談這本書的時候,朋友說陳是個農(nóng)民,他講故事的時候也跳不出他農(nóng)民思維的框架,盡管他盡了最大努力寫一部史詩。那么,哪本書是中國書籍中的史詩?朋友推薦了姚櫓的《平凡的世界》。我真的沒見過這個。我得找個時間讀一下。

《白鹿原》,朋友評論說有些敘述不夠。寫家族史的時候,遇到瓶頸的時候,就用魔幻現(xiàn)實主義來彌補。的確,書從一開始就有一些民間的鬼神傳說,寫出來就漸漸回歸現(xiàn)實生活,寫到田小娥死后的奇詭,就開始用這些鬼神形象。經(jīng)常有人說,相比《白鹿原》,《百年孤獨》多少有點不喜歡“畫虎不成反狗”的諷刺。但《白鹿原》成為現(xiàn)代著名小說是沒有理由的,其中一定是因為它在大多數(shù)人心中寫下了歷史。也許,這也是作者心目中的歷史,真實的故事,不僅僅是發(fā)生的人和事,還有漂浮在這片土地上的傳說,與這片土地融為一體。在那片遼闊的土地上,讓時間沖刷,讓無知的人殺戮,最后東西和事物都面目全非,只有那片土地依然存在。

還有人說這本書的成功在于每個人都能在其中找到自己的定位。的確,這本書沒有對現(xiàn)代中國各種政治派別的好惡作出明確的描述。如果不是說,可能是對儒家的崇敬,但更像是對民間智慧的崇敬。白嘉軒就是這片土地的化身,關于他的傳說,以及他的堅毅、淳樸、狡詐,都是這片土地的具體表現(xiàn)。改朝換代,白嘉軒留在家里,守護著他一輩子勞作的土地,守護著他樸素的信仰,盡管他是彎的。

想起最近的一本書,一個村子里的中國。這也是因為讀了《白鹿原》之后,生下了想了解土地和農(nóng)民想法之后讀的書。使土地荒蕪的可能不是季節(jié)的變化,而是人為的強行改造。這片土地上沒有腰特別直的白嘉軒。時代任意改變了村莊的面貌,再多的愛和思念也改變不了它日漸衰弱的事實。土地,它被賦予了許多擬人化的神圣意義,它沒有人類的&39;意志。這片土地上的人們,無論多么卑微和愚蠢,仍然是這片土地命運的主人(不僅是那些遭受耕地的人,還有那些統(tǒng)治他們的人)。是主人愿意相信這片土地的永恒,愿意守護它,還是會在命運的改變中背棄自己的使命,只想要一個人活下來。

跳出書的時候想了很多。當我回到書中時,我想起了一開始討論的“農(nóng)民思維”問題。這個沒有錯,但是一個人的思維維度決定了一本書的高度。但是,我們并不比作者強多少,所以我在這本書里找到了一個我可以思考很久的觀點。再想想,是土地山川值得敬畏,還是人值得敬畏?如果我們相信前者,我們的思維就會有底線,如果我們相信后者,我們就有勇氣改變一切。如果你只選擇一個,也許只有時間可以回答。

閱讀《白鹿原》心得體會篇2

《白鹿原》里邊的某些情節(jié)過于細節(jié)化,使人讀到一半的時候就不再想讀下去了,當然不是“不忍猝讀”,而是懷疑這本書是不是名不副實了,這樣的書怎么也能獲“茅盾文學獎”?當然我也想過中途放棄,可是又有一點兒的僥幸,因為獲得該獎項的小說我看過好幾部了,都寫得挺好的,我相信那個時候許多的評委的眼睛還是雪亮的。還有,就是除了這本書,想看的書沒有一本,不想看的書當然就不能算作是書了。

最后,我才發(fā)現(xiàn)原來有時候有點兒“僥幸”,還真的挺不錯的,要不然我不就錯過這本好書了嗎?看來不到最后一切的評論都是妄加的。

就像書中的正派人物白嘉軒,開始書中對他的描寫有幾分的貶斥,后來你會發(fā)現(xiàn)這個正派的人,自從有了第一個兒子之后,就那么一直的正直了下去,雖然中間連腰都被打斷了,可他依然正直的處事不管外邊發(fā)生了什么,他以近乎愚昧的頑固,做自己的事情,也不讓自己的兒女參與外界的事情,以至于最后他在不知不覺中變成了另外的典型,封建禮教的衛(wèi)道士。

書中另外一個主要人物鹿子霖,也是白鹿村的大戶,此人行為不檢點,與黑娃兒的老婆小娥好,使小娥誘騙白嘉軒的大兒子也就是現(xiàn)任的族長白孝文,他也不過想把白家拉下水,“在白嘉軒脖子上尿尿”,鹿子霖最后瘋了,瘋在了書的結尾,瘋在了那個被拉做陪黑娃兒槍斃的下午,瘋在了自己的所作所為之中

相對于白嘉軒與鹿子霖,他們的兒女出路不盡相同。

白嘉軒沒有像鹿子霖將兩個兒子送到省城學新學,只有最疼愛的白靈去了省城,參加了,最后死于自己人的內(nèi)訌,犧牲在了神圣的延安。

鹿兆海犧牲在了和共軍的沖突中,但卻被追為抗日烈士,在白鹿原進行了風光大葬,鹿兆鵬與他弟弟相反,恰是國軍懸賞捉拿的要犯,鹿兆鵬一直進行著白鹿原的地下地上革命活動,在解放了西安城之后下落不明。

而白家三兄弟,除了白孝文混了個縣長,其余兩個只是安安分分的過日子,說不上好,但也絕對不壞。

書中與許多的迷信色彩,但畢竟是小說,沒有什么可厚非的。書中的關中大儒朱先生,近乎“神”,能夠占卜未來,預測時事,但卻是為人正直,雖然不是官,當然不是沒官做,而是“三顧茅廬”而不為所動,卻急百姓之所急,苦百姓之所哭。賑濟災民,與災民同吃一鍋飯,決不搞特殊,朱先生以一己之力滌蕩了舉世的污濁。但在朱先生的眼里,“共軍”“國軍”都不是君子,書中的觀點到最后也沒有改變。

閱讀《白鹿原》心得體會篇3

生活的真諦就是生活。

《白鹿原》是主要描寫抗日戰(zhàn)爭前到解放戰(zhàn)爭勝利這段時間白鹿原的歷史??偟貋碚f寫了白鹿原上白家和鹿家的故事,書中涉及幾種類型的人物:以白嘉軒為代表的封建人物,以鹿兆鵬、白靈為代表的共產(chǎn)黨,以為岳維山、田福賢為代表的另一個黨派,以黑娃鹿兆謙、鄭芒為代表的土匪(雖說后來黑娃投靠了另一個黨派),以及以朱先生為代表的中庸派(有愛國情懷,但不參與任何黨派)等。

《白鹿原》,人完全被攪進了各種天災人禍之中,特別是政治之中,生不能生,活不能活。

秋日下,那白鹿原一望無際滾滾金色的麥浪,本是生活之源,卻不得不一把火燒了。離開本源去講什么道德、傳統(tǒng)、文化、法律和政治,那一定是禍害,都無法讓人生生不息。

生活的真諦其實就是生活,“生”和“活”,這是最大的政治,最高的'道德,最大的傳統(tǒng),最大的文化,是天對一切生物個體發(fā)出不容踐踏的旨意,違背了這個天旨,就是天之敵,人之敵,自然之敵。

閱讀《白鹿原》心得體會篇4

長篇小說《白鹿原》是上世紀前五十年渭河平原的一段秘史,那厚重深遂的思想內(nèi)容,復雜多變的人物性格,跌宕曲折的故事情節(jié),絢麗多彩的風土人情,形成鮮明的藝術特色,引人入勝,令人震撼。我感觸最深的一點是,在重大的社會變革沖擊下,傳統(tǒng)文化不可避免地走向沒落解體。

位于渭河平原的白鹿原,在封建專制的農(nóng)耕文明中生活了多年的候氏家族,某年某日兩兄弟分別換為白姓、鹿姓,兩姓的后人同有一個祠堂,奉行一個族規(guī),共有一位族長。兩姓子孫千百年耒也為爭奪白鹿原的統(tǒng)治權有所爭斗,但由於傳統(tǒng)文化的熏染,族規(guī)鄉(xiāng)約的制約,也因為有像白嘉軒這樣一類德高望重、身體力行維護族規(guī)鄉(xiāng)約的族長,有像朱先生這樣一些傳統(tǒng)文化精神領袖的教化渲染,白鹿原維持著旣定的社會秩序,世世代代得以繁衍生存。

然而,辛亥革命,軍閥混戰(zhàn),日寇入侵,三年內(nèi)戰(zhàn)等等一耒,白鹿原翻云覆雨,王旗變幻,這一糸列重大的社會變革事件和隨之而耒的各種思潮觀念,與產(chǎn)生于農(nóng)耕社會舊的傳統(tǒng)文化發(fā)生了嚴重沖突,也給爭奪白鹿原統(tǒng)治權的爭斗賦予了從末有過的殘烈色彩。面對社會巨變和各種思潮,傳統(tǒng)文化節(jié)節(jié)敗退。盡管白嘉軒力挽狂瀾,重修祠堂,立鄉(xiāng)約,續(xù)家譜,對兒子白孝文違犯族規(guī)鄉(xiāng)約照樣重罰,對打殘自己的黑娃以德報怨,朱先生等人奔走呼號,仍然無法挽回傳統(tǒng)文化沒落的趨勢。

到了白嘉軒兒女們這代人,傳統(tǒng)文化在他們身上固然還有些許痕跡,但總體耒說巳漸行漸遠。白鹿原的這代后人分屬不同陣營,奉行各自的人生哲學,走上不同的人生道路。小說中有兩段分別敘述白鹿原不肖子弟白孝文、黑娃回鄉(xiāng)祭祖的情節(jié),這兩次祭祖儀式均由族長白嘉軒主持,似乎浪子回頭金不換,族規(guī)鄉(xiāng)約又逢春,白族長、朱先生無不為之歡欣。其實白孝文根本不是回鄉(xiāng)懺悔,而是為了洗刷昔日的恥辱,顯耀自己的成功,所以他離開白鹿原時說的一句話,誰走不出這原,誰一輩子沒出息!道出玄機。黑娃倒是真心重新做人,后耒卻死在曾假懺悔祭祖的白孝文之手,實在可悲可嘆!

產(chǎn)生于農(nóng)耕社會的傳統(tǒng)文化,之所以在巨大的社會變革面前走向沒落,因為它總體上已經(jīng)變得不合適宜,本耒,它還有些恒久性可供后耒人吸收和借鑒的部分,但重大的社會變革,激烈的沖突,很容易采取極端對立的態(tài)度,一方要全盤否定,一方要完全繼承。只有社會穩(wěn)定了,才有可能采取理性的態(tài)度對傳統(tǒng)文化進行梳理,取其精華,去其糟粕。

閱讀《白鹿原》心得體會篇5

從小說人物性格的刻畫看,也是失敗的。男人女人只有兩張面孔:男人,斗勇發(fā)狠、壞透頂;女人,情,寡廉鮮恥。只是鹿子霖壞得徹底;白稼軒倔得徹底。再具體到每一個人,又沒有各自鮮明的性格。尤其朱先生那個書呆子,完全是個莫名其妙的角色。在整個故事中,朱先生這個人的性格也不統(tǒng)一,一會兒神乎其神、先知先覺,一會兒呆呆傻傻、莫名其妙。當然其他的情節(jié)也非常經(jīng)不住推敲。為什么非要把小娥描寫成呢?鹿黑娃為什么不早早回來看她呢?當然可以有很多解釋。但就我想到的'每一個解釋,都不能令人信服。以至于看到最后,越來越覺得《白鹿原》不像小說,倒像一部無聊的野史。

前一段時間聽說《白鹿原》角逐柏林電影節(jié)。當時心中有所期盼,希望能夠獲獎。主要是看了太多的媒體炒作,以為這部小說,會有多好!如果當時已經(jīng)看了這不小說,必定勸勸王全安導演不必前往柏林費心了。這樣一部小說改編出來的電影,怎么可能獲獎?除非編劇有非比尋常的演繹才能。

總而言之,這部小說絕對不是一部中華民族的秘史,而僅僅是作者陳忠實個人的心理秘史。而真正稱得上中華民族秘史的小說,就我個人的認知,大概只有《金瓶梅》和《紅樓夢》,其中尤以《金瓶梅》更好?!督鹌棵贰冯m沒有《悲慘世界》那樣情節(jié)性的震撼,但讀過整部小說,會有那樣直達心靈的感覺,使你真正理解我們中國人、中國人的精神、中國社會到底是個什么樣子?難怪毛澤東說:金瓶梅寫了明朝的真正的歷史。其實就是中國人的心理秘史。

155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