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細雨中呼喊》讀后感800字7篇

| 福萍

《在細雨中呼喊》讀后感800字篇1

《在細雨中呼喊》是一本被記憶貫穿起來的書。這部小說以一個孩子孫光林的口吻展開敘述了他的成長歷程。孫光林童年和少年時期的感受和理解以記憶的方式得到了重溫。

一個遭人嫌棄的小男孩,七歲時被送給另一戶人家,他叫孫光林。十二歲時因收養(yǎng)他的家庭蒙難回到了原來的家庭。五年的時光使他與自己的原生家庭更為疏遠、陌生。通過主人公孫光林超然旁觀的目光,我們目睹了他的父親、祖父、兄弟和鄰居的生活。小說由零星的片段回憶組成,當我們摸索著記憶的線索,會發(fā)現(xiàn)無數(shù)信息的碎片,必須將它們一一串聯(lián)起來才能形成一個完整的故事。

柔弱的母親完成了自己忍受的一生,她唯一爆發(fā)出來的憤怒是在彌留之際。那個名叫孫廣才的父親,驕傲的將自己培養(yǎng)成一名徹頭徹尾的無賴。他對待自己的父親和自己的兒子,就像對待自己的絆腳石,他隨時都準備著踢開。他在妻子生前就已經(jīng)和一個寡婦同居,可是在妻子死后,他被黑暗指引到了亡妻的墳前,不斷地哭泣著。孫廣才的父親孫有元,他的一生過于漫長,漫長到自己都難以忍受,可是他的幽默總是大于悲傷。還有孫光平、孫光林和孫光明三兄弟的道路,只是短暫的有過重疊,隨即就去向了各自的方向。孫光平以最平庸的方式長大成人,他讓父親孫廣才膽戰(zhàn)心驚;孫光明第一個走向了死亡,這個家庭中最小的成員,最先完成了人世間的使命,被河水淹沒;而孫光林作為故事敘述的出發(fā)和回歸者,他擁有了更多的經(jīng)歷,因此他的眼睛也記錄了更多的命運。

一個少年拿起菜刀威脅說要殺死作為人質(zhì)的女朋友;一個少年強奸了一個70多歲的老太太,想看看到底是怎樣的一種感受;一個男人想把他醉酒掉到糞坑里的父親的尸體送進當鋪抵押;新娘被公公調(diào)戲,大聲叫罵;最恐怖的一幕是兒子看到虛弱不堪的母親被野狗吃掉,嗷嗷亂叫……這是一部陰郁而令人痛苦的小說,人性最壞與最好的一面淋漓盡致地展現(xiàn)在讀者面前,指引我們穿越奇妙而復(fù)雜的人性眾相。

愛與恨、尊重與鄙視、恐懼與敬畏、憤怒與熱情的沖突,仿佛細雨中的呼喊一樣,觸目可見,觸手可及,都以一種令讀者既心碎又著迷的方式展現(xiàn)出來。

《在細雨中呼喊》讀后感800字篇2

再次“見”到魯魯,我已為人母。時間是在前些天的一個晚上,躺在床上睡不著覺,隨手翻開了余華的《在細雨中呼喊》。就這樣,一個活潑、可愛、倔強、孤獨、可憐的小男孩再次出現(xiàn)在我的眼前,在那一刻,內(nèi)心有一種強烈的沖動——想把魯魯抱在懷里,想為他撐起一片廣闊的天空,讓他健康、快樂地成長。

可以說,第一次見到魯魯,他就深深地打動了我。依稀記得那是在大學(xué)時代,偶爾一次逛書店,看到了《在細雨中呼喊》這本書,之前已經(jīng)讀過余華的《活著》,我再一次被余華那壓抑、憂傷的語調(diào)所吸引,沖動之下買下了這本書。

由于自己年齡的增長和心境的變化,兩次見到魯魯?shù)男那橐汛笙鄰酵ィ旱谝淮蔚淖畲蟮母杏X是可憐,為魯魯可憐的命運而流淚、不平;而這一次是心疼,想為他做點什么來減輕這不公平的命運帶給魯魯?shù)膫Α?/p>

魯魯?shù)谋瘧K命運來源于他的母親——馮玉青,她的魯莽、輕率使他的愛情之路頗多崎嶇,她先是愛上了村里的無賴——-王躍進,這個男人在占有了馮玉青后娶了別的女人;馮玉青在第一次感情受挫之后,跟著一個賣貨郎私奔他鄉(xiāng)。幾年后,賣貨郎不見行蹤,馮玉青帶著一個小男孩——魯魯回到了縣城,當起了單身母親。孤兒寡母的不易最終迫使馮玉青走上了賣淫的道路,正是這條道路最終把她送進了監(jiān)獄,也使魯魯失去了唯一的依靠。

如果仔細品味馮玉青和魯魯母子倆的生活,你就會發(fā)現(xiàn)這里面流淌著一種幸?!釢男腋?。母子倆相依為命,盡自己最大的力量保護著對方。魯魯,一個年僅七歲的孩子,就知道體諒母親了!對于母親的打罵,他心甘情愿地承受著,沒有抱怨,沒有記恨。而當馮玉青坐牢后,魯魯又一個人幾經(jīng)輾轉(zhuǎn)找到了母親。

魯魯是一個倔強而孤獨的孩子,由于“來歷不明”,魯魯受到同伴們的歧視和排擠,然而他內(nèi)心又是非常倔強和堅強,當別的孩子欺負他時,他堅決反抗,不退縮,不求饒,他的脆弱只有在他那虛幻的哥哥面前表現(xiàn)出來。

“艱難困苦,玉汝于成”,魯魯,盡管你不能選擇人生的起點,你的人生一定會朝著你所希望的方向前進!

《在細雨中呼喊》讀后感800字篇3

很早看過余華的《活著》和《兄弟》,心被故事牢牢吸引,隨著書里的人或哭或笑,而沒有注意寫書的余華。近來讀他寫的《在細雨中呼喊》,里面的很多句子都讓我反復(fù)默讀,不由得佩服這個余華,同樣的漢字,經(jīng)過他的排列,就有了不同的味道。這讓我想起很早看余光中散文和詩歌時的感慨,他對文字的駕馭讓我有很美得感受。

文字在余華這里,不再是符號,而是一只畫筆,他用這只畫筆細膩的描畫出一幅幅場景,在這些場景里,似乎能感受到時間的流動,能看到人性扭曲的丑陋,也能看到人性中善的溫暖,在絕望中也蘊含著希望。

我看到孤獨敏感的孩子對愛和友誼的渴望。醫(yī)生用手掌撫摸額頭來了解小患者的體溫,對于一個孤獨的孩子來說卻是親切感人的撫摸,因為對愛的撫摸的期待,使這個孩子躁動而且更加孤獨。

這個孩子能看到祖父慈祥的目光,也能看到養(yǎng)父羞愧而又疼愛的目光。這些,都溫暖著他幼小善感的心。

六歲的魯魯,用想象中的哥哥來保護自己,與生活做著抗爭,媽媽粗魯?shù)膽B(tài)度也不能打消他對媽媽的依戀。一想到書上寫著魯魯在監(jiān)獄外面的大樹下風(fēng)餐露宿,因為能和媽媽的目光相遇而欣喜時,我就不由得哽咽。媽媽,是家,是溫暖,幼小的魯魯知道這些,所以,不管怎么樣,他不離開媽媽。

書里寫了弟弟的死,蘇宇的死,祖父的死,父親的死,母親的死,養(yǎng)父的死,不同的死亡方式卻有同樣的感覺:死亡是一種解脫,是一種回歸。所以,看到這些人一個個死去的時候,我眼里有淚,心里卻不再恐懼??薜臅r候要大哭,哭完,生活還要繼續(xù)。

不管生活怎么樣,人應(yīng)該深情,溫柔,真摯的去愛身邊的家人和朋友,用心里的善來體恤他們,憐愛他們,理解他們而不是抱怨憎恨和傷害。

為什么有的人會被生活淹沒,有的人卻能掙扎出來,我想,這需要一種力量,這種力量,不僅僅是對活著的熱切渴望,更重要的是來自對愛的呼喊和渴望。

我期望隨著年華的逝去,我能有一雙清澈,透明,溫暖的眼睛,而不是那種混濁,麻木,冷漠的眼睛。

人,首先要活著,可不能僅僅只是活著。

《在細雨中呼喊》讀后感800字篇4

我對《在細雨中呼喊》迫不及待地閱讀完畢,僅僅是因為它是一篇小說??墒俏矣煮@異于小說寫得如此的帶有文學(xué)色彩。說它是美好的文學(xué)讀本,可它的故事也一樣令人清楚明白,引人入勝同時也發(fā)人深思;說它是有意思的小說,但是它的每一處描述都是真正文學(xué)般的精致。這本書帶給我最初的震撼便是,一部小說竟然被寫得具有如此濃厚的文學(xué)色彩。

國外的經(jīng)典小說雖然故事也很精彩,揭示的現(xiàn)實或表達的道理也都十分的`深刻,可是它們的文字卻缺少一種厚重感。余華作品中的這種厚重感也許只有中國作者才寫的出來。這種厚重感是來源于中國農(nóng)村的,而這種感覺沒有經(jīng)歷過農(nóng)村生活的人是無法寫出來的,但是它帶給的讀者體驗卻又是那么的真實?,F(xiàn)代中國的小說和它比起來就遜色多了,已經(jīng)很少有作者能夠沉得下心去思考,甚至思考每一個角色的心路歷程,去思考那個社會該有的情境。

在泛泛閱讀的空閑中,我突然想起一件事情。每年高考完,總有一堆鍵盤俠在網(wǎng)絡(luò)上各種噴,高呼著取消閱讀理解。而他們的理由似乎都充分的很,“一千個讀者心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有文化的噴子甚至還會引經(jīng)據(jù)典,他們叫囂著閱讀理解題目的存在的無意義性質(zhì),噴出恨不得燒盡一切閱讀理解標準答案的怒火。想到這里,我內(nèi)心突然顫抖了。我國是應(yīng)試教育,取消了的高考題目意味著學(xué)生不再學(xué)習(xí)這方面知識。不學(xué)習(xí)閱讀理解?對于近幾年出版的書籍來看,似乎不需要什么理解,作者們的語言都千篇一律,實在是看不到什么需要動動腦子深思的東西了。

但是當我讀到余華的作品時,我有點震驚這還不到半個世紀的作品。于我看來,這篇小說的每一章都適合做閱讀理解。因為它太需要你動動腦子了。當然,像我這樣第一遍粗讀掠過,也是知道他在說什么,可是讀完之后,你所閱讀的終究還是個故事而非文學(xué)。

再說說我對這個故事的看法。余華以第一人稱的視角來描述主角的童年時期,雖然一章章之間看似毫無銜接卻也有著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整本書從他曾祖父到他以及他的兄弟,以他父親的和他自己的描述居多,刻畫了當時農(nóng)村的現(xiàn)狀。相當真實地記錄了當時的生活:人(孫廣才)是怎么一步步墮落成渾蛋的?(我)童年時期的孤獨是怎樣的一種狀態(tài)。不能說作者把人性刻畫得淋漓盡致,但也揭露的十分透徹。

在讀完這本書之后,我的第一感受就是,一定要進行一遍精讀。就像做閱讀理解那樣。或許有人會反對:把文章分開解剖,失去了整體的意義,味同嚼蠟。但是,這是文學(xué)。

《在細雨中呼喊》讀后感800字篇5

在整個閱讀過程中,都籠罩在一種無可名狀得淡淡的哀傷里,仿佛自己成了書里茫然無措的孩子們的綜合體。

故事里的那個時間段,似乎大人有著絕對的理由對孩子不負責任、辱罵、驅(qū)趕甚至傷害。根源,是他們對于貧困的厭惡及懼怕,對于自身的絕對優(yōu)先和對其他各式生命的冷漠。但筆者卻意外地用孩子天真單純得思想來表達這種無情卻無奈的現(xiàn)實。

唯一帶給過孫光林些許家庭溫暖的是王立強和李秀英,和他們詭異的小家??赏趿妳s出軌并自殺了,李秀英也神叨叨的就隨意丟下了孫光林。但孫光林并沒有表現(xiàn)出我所期待或想當然的痛苦。相反,他一個人回到了南門。

他和這本書中幾乎所有的孩子都想出了一種生活方式。我最直觀的感覺,就是眼淚多次呼之欲出,卻又因接下來看似離奇卻順理成章的轉(zhuǎn)折而忘記滾出來。我所期待了解的孫光林幸福的大學(xué)生活,最終還是沒有現(xiàn)身。

感覺好像被蒙上了一層朦朧的灰色紗布,喘不過氣來,不至于窒息。這本看似混亂的回憶錄最終以一種非常合乎邏輯和令人驚訝的方是回到了原點。不,不是起源,而是南門。我對作者混亂但不混亂的組織感到惋惜。他以略帶諷刺的口吻講述了包括孫光林在內(nèi)的所有小人物的生活歷程。

在其他人看來,這些生活就像作者的語氣一樣諷刺甚至可笑。而在他們自己手里,是被珍重的寶物,是凌駕于一切之上,無論如何都必須受到捍衛(wèi)的珍寶。我看不透作者的中心思想。

我覺得作者給我看了一幅有時間感的畫。顏色是灰色的,但人物穿著同樣的灰色衣服在畫中脫穎而出,不同的表情和眼神流露出奇特的情感。也許作者想展示一幅物質(zhì)不豐富的時代人們的生活圖景。

大部分是自私的,有逆來順受的,有恃強凌弱的,有懷抱記憶不肯好好活在現(xiàn)實中的,有破罐子破摔的,也有敢愛敢恨的他們共同的特點是對生命的珍視和渴望,也許王立強和祖父自愿求死,但王立強自殺前下意識的想去撫摸他受傷的手,祖父則仰天長嘯,等死卻無法忍受饑餓。我想他們心底他們的潛意識里,能活一定不求死。那些孩子、寡婦、馮玉青、孫廣才、母親、國慶一家樓下陰郁的婆婆和爺爺?shù)哪赣H,讓我大吃一驚,也讓我感受到生存是多么重要。

活著并且活得好是多么唯一多么簡單的目的。當然,惠及他人,無損于他人,是必須堅持的原則。

《在細雨中呼喊》讀后感800字篇6

我們在夾縫里生存

《在細雨中呼喊》作者余華,第一次讀余華的作品,也是通過李建的一個訪談,他說余華的作品,我們最應(yīng)該最值得拜讀的就是這篇。

可是整本書我讀后,感到莫名的不快樂,壓抑的喘不過氣起來。我很是拒絕這種感受,很是排斥這樣的情緒。這種感覺我可以通過讀一篇輕松的,歡快的其他書,或者看個歡快的視頻,等等方式,能很快的把這樣的感受給摸擦干凈,但是書中小小的主人公如何擺脫這樣的困境?那么多在逆境、貧困、不堪的生活環(huán)境、壓力重負下的人們,有的在做苦苦的掙扎,有的在麻木中死去。

總是有種感覺,如果這個故事是一個泥土做的陶瓷娃娃可能我早已用手死勁的把他捏碎,如果通過一次次大喊就可以打破這樣的詛咒,也許我的嗓子早已嘶啞。

真的是有太多的不理解,不明白,那么多的為什么,此時想到魯迅的“哀其不幸,怒其不爭!”書外的我,真的想鉆進書中敲醒孫有元、孫廣財?shù)鹊热宋锏哪X袋,怎么能把生活過成這樣?

可是生活就是這樣,在哪里都有這樣、那樣的現(xiàn)實。所以我們不得不面對這樣的生活。無論哪片天空下都會下雨一樣,只是我們該采用什么樣的態(tài)度去面對生活?我能做到的也許是幫著小男孩無聲的呼喊愛,幫著孫廣財呼喊多賜予他些樸實勤勞的汗水,幫著孫廣財媳婦呼喊多賜予女性些勇氣~~

從一個天真不懂世事的小男孩,變成別人眼中麻煩、冷血的怪物的過程,又是怎樣的辛酸呢?小小的他在現(xiàn)實生活中屈服了嗎?他想“我不再裝模作樣地擁有很多朋友,而是回到了孤單之中,以真正的我開始了獨自的生活。有時我也會因為寂寞而難以忍受空虛的折磨,但我寧愿以這樣的方式來維護自己的自尊,也不愿以恥辱為代價去換取那種表面的朋友?!?,小小的用無聲的眼神抵抗這世界的不公!

無論如何最終的結(jié)局他帶著屬于自己的堅韌走出了“南門”!他說:“我們并不是生活在土地上,事實上我們生活在時間里。田野、街道、河流、房屋是我們置身時間之中的伙伴。時間將我們推移向前或者向后,并且改變著我們的摸樣。”

無論我們是屈從于現(xiàn)實或者現(xiàn)實中無聲的掙扎,但結(jié)局是我們能從中活下來,這是我領(lǐng)悟到的詞“堅韌”!

《在細雨中呼喊》讀后感800字篇7

嬰兒出生時的第一聲啼哭,老人去世時親友為他發(fā)出的最后哀鳴,都引我好奇,也讓我迷惘。我參不透生是為何,死又為何。

讓我對“死亡”有點懵懂意識的,是余華老師寫的小說,《在細雨中呼喊》。

閱讀過程中,我常常忍不住將自己代入,成為小小的孫光林。這般,在感受年少的冤屈,無效的反抗和短暫的溫暖之后,我目睹了祖父孫有元拖拉多日后卑微而凄涼的離去,目睹了父親孫廣才喝醉酒后掉下糞坑的齷蹉死態(tài),目睹了好朋友蘇宇腦血管破裂后溫柔而安靜的離開……

我甚至還目睹了弟弟孫光明在大河里胡亂撲騰之后的漸漸沉下。瞧,我在觀察:“活人是不能直視太陽的,但弟弟做到了。他的眼睛大大地瞪著太陽,眼中盡是灰暗混沌而無光彩,這也是他最后一次瞪著太陽了?!甭?,我在品味:“人死了,并不是走出了生命,而是走出了時間?!?/p>

孫光林,不,我品味完以上,竟直接想起了太爺爺。

記憶中的那個清晨,小小的我抬頭望著睡著的太爺爺,不哭,也不鬧,更沒笑,只睜大眼睛,一動不動。我以為太爺爺只是累了,想睡得更久一點。睡在他自己的大床上,本就很好,我不知那些大人為何要手忙腳亂地把他挪到客廳。還睡進那么小的箱子里。還在上面加了個透明的玻璃蓋子。我當然也不知道他們?yōu)楹我^戴白布,還放聲悲鳴。他們?nèi)绻臀乙粯庸?,只站在客廳里耐心等待,或許太爺爺馬上就醒來了。

除此,我對太爺爺?shù)奈ㄒ挥洃?,便是那日在山上理發(fā)的場景:太爺爺半躺在太師椅上,白白的泡沫圍了他半臉,淡黃的陽光照得它們閃閃發(fā)亮。隔著師傅替他裹好的白圍裙,我百無聊賴地撓他的手心。他動一下,我就笑一聲。他又動了一下,我又笑了一聲。后來的他似乎想握緊我的小手,阻止我的搗亂,但是又沒能。

下晚,家里就傳說太爺爺面色紅潤,卻是不太能講話的消息。此刻想來,那些閃亮的白泡沫,那只想握緊卻又沒能握緊的太爺爺?shù)氖?,似乎都在昭示,當時,太爺爺正慢慢走出我的生命。因為沒幾天,太爺爺也永遠地走出了他自己的時間。

“將死者埋葬以后,死者便永遠躺在那里,而生者繼續(xù)走動。他一旦脫離時間便固定下來,我們則在時間的推移下繼續(xù)前行?!?/p>

讀到此處,耳畔又響起太爺爺被火化的前一刻,親人們發(fā)出的那聲聲抑揚頓挫的哀鳴。這些哀鳴聲,漸漸和孫光林母親悲痛欲絕的臉重疊在一起。我看到走出時間的弟弟,不,孫光林的弟弟,水淋淋地躺在家門口的泥地上……不覺淚濕眼眶。

死亡的意味,我好像終于懂得了一些。

603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