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巷總理”譚竹青
“小巷總理”譚竹青介紹
她是一名基層社區(qū)干部,扎根于社區(qū),兢兢業(yè)業(yè)奮斗了48年。她曾幫助400戶居民搬遷,自家卻在15平方米的土坯房里一住就是10年;她曾幫17家企業(yè)扎根,上繳稅費680萬元,自己卻出差坐長途火車,吃發(fā)霉的面包;她這輩子最高月工資890元,領了僅僅不到兩年,15萬元獎金卻分文不取還自掏腰包助人近萬元。她,就是長春二道區(qū)東站街道十委社區(qū)黨委書記、居委會主任,100位新中國成立以來感動中國人物——譚竹青。
譚竹青,1931年出生,吉林省長春市人。曾任長春市郊區(qū)大屯鎮(zhèn)婦女主任,西新鄉(xiāng)副鄉(xiāng)長、婦女主任,自1956年起,她開始擔任十委社區(qū)居民委員會主任。
“二道洼子”搖身一變
二十世紀七八十年代,長春人將十委社區(qū)稱為“二道洼子”,即“都市里的農村”。該社區(qū)地理位置偏僻,三條胡同一條街,全是土路,晴天一身土,雨天兩腳泥,到處是破舊的棚屋,生活配套設施簡陋,居民受教育程度也不高,是人們口中“給錢都不去的地方”。那時的社區(qū)居民面臨子女入托難、買早點難、出門行路難、看病就醫(yī)難、孤寡老人生活難、待業(yè)青年安置難等一系列問題,而譚竹青所在的居委會窮得連辦公用品都買不起。
譚竹青意識到,要建設好社區(qū)必須發(fā)展社區(qū)經(jīng)濟。大的生意一時半會兒做不了,可以先從小的干,她決定開間社區(qū)小吃部,幫大家解決吃早飯問題。沒錢、沒物,她就帶領社區(qū)里的一些退休職工和待業(yè)青年去河邊挖沙子,去拆房工地揀碎舊磚頭,和大家一起光腳丫脫土坯。那時人均工資30多元,她拿出了家里僅有的450元錢投入小吃部。為了省錢,她還把自家的鍋碗瓢盆和飯桌幾乎都拿到了小吃部使用,自己一家只能在炕上吃飯。不到半月,10多平方米的“如意小吃”部開業(yè)了,小吃部慢慢有了收益,馬不停蹄,譚竹青就開始為居民解決下一個難題。
那時十委社區(qū)沒有幼兒園,許多居民需要抱著小孩擠公交送到很遠的幼兒園。1985年,譚竹青帶著居委會準備蓋間幼兒園,然而最大的問題是建設用地緊張,不知道蓋在哪里,后來是譚竹青主動提出無償拆掉自家一半住房建幼兒園。幼兒園建好了,轄區(qū)的孩子們可以就近入托了,可譚竹青一家7口卻蝸居在不到15平方米的小房子里長達10年。
沒向國家要一分錢,沒向銀行貸一筆款,靠著艱苦奮斗的精神,譚竹青帶領社區(qū)居民辦起了麻花作坊、鞋廠、皮革廠、服裝廠等17家企業(yè),固定資產高達2000萬元,年創(chuàng)產值千萬元以上,上繳稅費680萬元,還讓幼兒園、敬老院和菜市場也從無到有。國家給予她個人近15萬元的獎金,她分文未取,全部用在了社區(qū)發(fā)展和救濟困難戶上。
4個孩子的“代理媽媽”
1995年,長春市婦聯(lián)發(fā)起了“代理媽媽”項目,譚竹青主動加入。胡同里有個叫瑩瑩的女孩,母親殘疾,生活不能自理,父親靠蹬三輪維持一家人的生活。一次交通意外,父親受了重傷,家庭陷入了極度困苦,瑩瑩只能退學來分擔家庭困難??吹酵g的伙伴們背著書包去上學時,瑩瑩只能抱著書包躲在角落里哭。譚竹青知道后,趕緊來到瑩瑩家對她說:“孩子,別哭了!從今往后,我就是你的媽媽,你就是我的親生女兒,安心地上學吧!”從那以后,譚竹青承包了瑩瑩的學費,幫瑩瑩置辦每一樣學習和日常生活用品,每逢節(jié)日她就會給瑩瑩買漂亮衣裳,上門慰問,還會把瑩瑩接到自己家為她做飯吃……
社區(qū)居民邵素英多年來一直靠領低保金獨自撫養(yǎng)女兒,然而女兒剛考上大學,邵素英就被查出患了骨癌。譚竹青知道后,來到邵素英家對她女兒說:“啥也別擔心,鼓起勁兒念書去!招兒是人想出來的,想著往好里奔,日子就會越變越好!”此后,譚竹青每個月都從300元的工資中,拿出100元救濟邵素英母女。
社區(qū)里還有個外號“小霸王”的青年叫李剛。一次他因為打群架住進了醫(yī)院,家人聲明和他斷絕關系。只有譚竹青提著吃的來看他,她安慰落寞的李剛,“好好養(yǎng)病,想要啥,姨給你買?!钡诙?,譚竹青又跑到醫(yī)院,給李剛講做人的道理,還對他說:“你從小沒了娘,是個可憐孩子。你放心,今后你的一切姨都包下了?!币痪湓?,讓這個刀扎到骨頭上都沒掉一滴眼淚的“小霸王”抱頭痛哭。后來,譚竹青為他介紹了工作,還籌辦了婚事。受到譚竹青的教育,李剛全情投入工作,很快就成了生產骨干,還加入了共青團。
多年來,譚竹青先后成為4個貧困家庭孩子的“代理媽媽”,進行了上千次的家訪,還援助了孩子們近萬元,許多孩子親切地稱她為“譚媽媽”。去世前的10多天,她還帶著病體,參加了打造未成年人零犯罪社區(qū)會議。
就這樣,從青絲到白發(fā),從腰背筆直到佝僂,譚竹青拖著自己的小馬扎走街串巷,做細致入微的工作,讓近4000戶居民住上了樓房,協(xié)調安置了1000多名下崗職工,讓社區(qū)居民老有所養(yǎng)、幼有所教、貧有所依、難有所助。譚竹青用48年的樸實工作,踐行了自己的諾言——“作為一名基層黨員干部,雖然官不大,但是為官一任,就要造福一方,這是共產黨員的本分和天職?!?/p>
2005年12月3日,譚竹青于長春病逝,成千上萬干部群眾自發(fā)為她送行。她先后被授予“全國優(yōu)秀黨務工作者”“全國勞動模范”“全國三八紅旗手”“全國優(yōu)秀社區(qū)工作者”“全國模范人民調解員”等170多項稱號。
《感動中國》觀后感
有這樣一位人,他已年過八旬,卻依然冒著被新冠疫情傳染的危險趕往武漢,他出生于醫(yī)學世家,父親鐘世攀是著名的兒科醫(yī)生,他曾在2003年“非典”疫情中沖鋒陷陣,帶領醫(yī)療團隊研究SARS病毒……他,就是家喻戶曉的鐘南山院士。
南山院士于1936年出生在南京,祖籍福建,如今已經(jīng)有84歲高齡,卻依舊擠在趕往武漢的高鐵上奔赴抗疫一線與病魔作斗爭。有人拍了這樣一張照片:高鐵上,鐘爺爺在餐廳一個窄小的座位上睡著了,滿頭銀發(fā)的他微微蹙眉,桌上還擺放著一疊厚厚的未曾看完的文件。這讓人看了既感動又心疼,淚水情不自禁溢滿了眼眶。
到達武漢后,鐘爺爺和他的團隊進行了初步研究,確定了病毒會“人傳人”的結論,讓全國人民一下子高度防備。
“想來想去,我只不過是一個醫(yī)生。”
“武漢一定能挺過關的,因為它本身就是一個英雄的城市!”
“待在家里,沒有特殊情況千萬別去武漢!”
一句句平凡的話語仍然在耳邊久久回蕩。謙虛、敢正視真理、為民著想……種種精神都在鐘爺爺?shù)纳砩象w現(xiàn)得淋漓盡致。這種難能可貴的精神不正是我們要學習的嗎?當然,最讓我難忘的要屬鐘爺爺積極樂觀、永不服老的態(tài)度。
在一次盛大的頒獎典禮上,鐘爺爺看到別人用“耄耋”這個詞語來形容他時,爽朗地笑道:“耄耋?我還沒這么老吧?希望國慶__周年時我還能站在這兒和大家說話!”是的,鐘爺爺每天都忙于救死扶傷,醫(yī)治病人,雖然據(jù)他的妻子李少芬說他每天的休息時間極少,但他依舊熱愛運動、樂觀向上,更擁有一顆懂得追求的愛國之心。
或許我將來不會學醫(yī),但我依舊要學他那不驕不傲、永遠追求的精神,或許只是當一個平凡的教師,一名公司職員,一位管理人員,但我一定會勤奮努力,刻苦向上,為祖國開辟出一片絢麗多彩的新天地!
感動中國作文
感動中國,‘中國’是一個美麗的國家,它是我們的祖國。我們是祖國的花朵、綠葉。
我在這幾天在電視上看了一個節(jié)目《20__,感動中國十大人物》。這個節(jié)目真的讓我學到了許多,學會了孝敬父母,對父母的感恩。我有一件事幾點非常清楚:是一個8歲的小女孩她照顧了她的媽媽十二年,這個媽媽雖然是一個養(yǎng)母,但是對于這個女孩來說就是她的媽媽,最親她的媽媽。她媽媽是一個有病的人,在床上癱瘓,她的媽媽也非常胖,可那個8歲的小女孩依然擔負起了家庭的重擔,就是在上大學的時候她也把她媽媽帶到身邊。就這樣那個女孩和她媽媽度過了無數(shù)的夜晚,直至今天。
真的好感動!
這個中國有許多感動人的故事。中國是一個大國家,被國家能感動的人,肯定不是一般人物。這個世界時如此的大,會在每一年都有不同的人物。
感動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