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進喜感動中國事跡材料
王進喜感動中國事跡材料【篇1】
新中國成立后,廣大工人成了國家的主人,勞動熱情倍增。振興中華,改變祖國一窮二白的落后面貌,成了人民群眾共同的愿望和行動。被稱為“鐵人”的王進喜就是胸懷祖國、發(fā)憤圖強的一代工人的典型。
王進喜本來是玉門石油礦普通工人,可他一心為國分憂。有一次在北京街頭上,他看到汽車沒油燒,在車頂上放著大大的煤氣包,靠燒煤氣行駛。他難過得吃不好睡不著,心想:“我是石油工人,現在國家缺油,我有責任啊!”不久,他被調到大慶,參加開發(fā)新油田的會戰(zhàn),他興奮得像有使不完的勁,恨不得一拳頭砸出一口井來。沒有住房,他和大家住在干打壘的簡易棚子里,吃冷飯,睡地鋪。鉆井機到了,可沒有吊車下不了火車,他一聲吶喊,帶著工人用繩子拉,肩膀頂,終于把機器卸下來運到工地。第一座井架豎起來了,沒有水灌井,他和工人們用臉盆、水桶,硬是把水一盆一桶地弄來,爭分奪秒地開了鉆。發(fā)生井噴事故時,沒有攪拌機,他縱身跳進泥漿池,用身體攪拌。他為什么要這樣做:為的是盡快打出石油,改變祖國石油工業(yè)落后的面貌。
因為常年勞累,飲食沒規(guī)律,王進喜得了嚴重的胃病,經常疼得不能入睡??伤f:“為了拿下大油田,我寧可少活20年!”正是這種鐵人精神,正是這種為國忘我的勞動,使得大慶油田很快建成了,使我國摘掉了石油工業(yè)落后的帽子。
王進喜感動中國事跡材料【篇2】
為迎接中華人民共和國誕辰,在市總工會的統(tǒng)一安排下,熱電公司工會組織員工觀看了《鐵人》這部具有深刻教育意義的影片。
電影《鐵人》以黑白和彩色兩種形式、兩條線索交錯進行來描述 “鐵人”王進喜為代表的老一代勞模和以劉思成為代表的新一代勞模間傳承的故事。影片既重現了幾十年前石油工人戰(zhàn)天斗地的艱苦場面,又展示了新時期青年人繼承前輩光榮傳統(tǒng)、愛崗敬業(yè)的風貌。
王進喜,一個普通的西北漢子。平日里,樸實無華沒有豪言壯語,餓著肚子還要詼諧幽默;然而,王進喜被稱做鐵人,主要因為他的那種無堅不摧的頑強精神。關鍵的時候,大吼一聲,揮手就跳,“舍得給你”,做人肉攪拌機,敢于犧牲,這才是中華民族的脊梁!
“北風當電扇,大雪當炒面,天南地北來會戰(zhàn),誓奪頭號大油田”,這首沒有經過任何刻意修飾雕琢的語言體現出了鐵人對祖國、對民族、對工作、對同志的深厚感情,正是在鐵人這種以苦為樂,不向困難低頭精神的帶動下,大慶油田克服了常人無法想象的困難,在那種要啥沒啥的環(huán)境下,創(chuàng)造了一個又一個輝煌的業(yè)績。
“寧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豪言壯語,
氣沖云天;在地位和榮譽面前,鐵人擲出了“我要的是工人階級的地位,全國人民的榮譽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在世界上的地位”,鏗鏘有力,擲地有聲,“鐵人精神”是前輩留給我們的寶貴精神財富,需要我們發(fā)揚光大并傳承下去。王進喜在那個年代所表現的為國家、為民族昂揚向上、永不后退的精神,是我們所有員工都應該銘記和學習的。
這部影片中還有一位“小知識份子”的角色,這位小知識份子當時沒有堅持住,雖然做了逃兵,然而他也付出了許多,雙腿不能行走,留下了終生的烙印。晚年還一直在懺悔他當初的決定,承受著巨大的痛苦。一直要求他的兒子“劉思成”替他完成他沒有完成的責任。
劉思成是我們新一代的代表人物,他的內心由痛苦,空洞,矛盾,到堅定,明了,清晰,他的內心活動是影片情節(jié)發(fā)展的中心軸,同樣是鉆井工,為什么這一代和上一代的區(qū)別這么大呢,這值得我們去深思。
當看到鐵人在壓井噴的水泥散不開的危險時刻,他帶頭跳進泥漿池里充當“人體攪拌機”;當看到鐵人拖著傷腿在誓師大會上簡潔豪邁的一句 “寧肯少活二十年,也要拿下大油田” 時,只覺得感慨萬分,鐵人形象驟然清晰。那是一個物質極其匱乏,條件極其艱苦的時代,是什么讓他們那樣充滿干勁?他們穿不暖,吃不飽,與今天的我們相比較,不可同日而語??伤麄兊木袷澜绫任覀冐S富多了,而且斗
志昂揚,奮發(fā)向上,這種動力就是“信仰”。 而我們這一代,雖然物質生活好了,但是我們缺少一種信念,一種信仰,總覺得生活有些空虛。現在看來那時的生活,有理想,有追求,沒有那么多的誘惑和干擾,生活是純粹,簡單的。不像現在,各種各樣的人生觀,價值觀,充斥社會,選擇多了,好像人的心靈那種純粹反而越來越難得到。
在喧擾復雜的今天,我們更要以“鐵人”精神引領時代精神,引導職工把學習“鐵人”與學習身邊的勞模結合起來,把發(fā)揚工人階級敢于爭先的品質與創(chuàng)建“工人先鋒號”活動結合起來,把傳承老一代勞模艱苦奮斗的精神與開展“同舟共濟保增長,建功立業(yè)促發(fā)展”活動結合起來,進一步統(tǒng)一思想、認清形勢,堅定信心、振奮精神、凝聚力量、迎接挑戰(zhàn),同心同德、共克時艱,為應對國際金融危機,實現保增長、保民生、保穩(wěn)定的目標做出更大貢獻。讓我們擎起希望的火炬,劈風斬浪,走向輝煌的明天!
王進喜感動中國事跡材料【篇3】
石油,相當于現代工業(yè)化社會的血液。在舊中國,外國人給中國扣上貧油的帽子。全國解放后,雖然李四光等地質學家從理論上認定中國有較多的石油資源,但在物質條件極差的情況下要進行鉆探和開采仍是難而又難。50年代前期美國石油年產量達3億噸,中國的石油年產量不過10O萬噸。身為石油工人,王進喜等英雄的中國工人,正是在這種為國爭氣的背景下,投入了如同軍事斗爭一般的石油大會戰(zhàn)。為改變我國石油工業(yè)落后面貌,在大慶油田創(chuàng)業(yè)初期,王進喜率領1205鉆井隊,到大慶參加石油會戰(zhàn)。
在1953年到1959年7年間,共完成鉆井進尺71000米,等于舊中國1907年到1949年42年鉆井進尺的總和。那時,在茫茫大草原上,沒有房住,沒有菜吃,糧食不夠。他們就在野外露營,喝鹽水,吃野菜。缺少拖拉機、吊車,就用繩子、撬杠把60噸的鉆機一寸一寸地運到井場;沒有水罐車,他帶領工人硬是用臉盆端來了幾十噸水,開了鉆保證了大慶會戰(zhàn)的第一口井提前開鉆,打出了原油。王進喜為大慶油田的建設,為發(fā)展我國的石油工業(yè)作出了重要貢獻。他帶領大家艱苦創(chuàng)業(yè),群眾稱頌他為鐵人。
寧肯少活20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北風是電扇,大雪當炒面,天南海北來會戰(zhàn),誓奪頭好大油田。干!干!干!這些擲地有聲的錚錚誓言,表現出了鐵人王進喜是一個有血有肉、生龍活虎、全身充滿精氣神的民族英雄。
在我們的身邊,也有許許多多像鐵人這樣奮斗的工作崗位上的人和事。在去年二月會戰(zhàn)中,由于暴雪封路,訂單驟增,大胎班組數天工作到三更天。領導緊急開會制定措施方案,員工放棄公休齊上陣,各部門主管積極配合將人力充分調配到大胎班組。在倉庫現場,可以看到全體員工無論領導還是員工熱火朝天的奮斗在第一線的場面。大家拿出鐵人的干勁,拿出鐵人的堅韌不屈、艱苦奮斗、不肯服輸、忘我拼搏、無私奉獻的精神,與企業(yè)同舟共濟、共渡難關。鐵人精神無論在過去、現在和將來都有著不朽的價值和永恒的生命力。鐵人精神是一面旗幟,凝聚著工人階級的樸素情感。鐵人精神是一種力量,凸顯了一種堅忍不拔創(chuàng)業(yè)的勇氣。鐵人精神是一種標志,凝縮著一個民族不畏困難的民族氣概,鐵人精神永流傳。
王進喜感動中國事跡材料【篇4】
公司4月份組織廣大員工觀看了《鐵人》這部影片。大家看完之后很受教育,感觸頗多。這種觀影活動非常有意義,不僅增強了員工的責任心、工作態(tài)度,更提高了企業(yè)的凝聚力和向心力?,F在回想起這部影片還是印象深刻。
電影用彩色描寫了新一代鐵人標兵的思想歷程和行動,用黑白色調描述了鐵人王進喜在大慶的事跡,人物刻畫生動感人。60年代的生活再一次展現在眼前,那個時代,工作環(huán)境堅持,物質貧乏,可是我覺得他們的精神世界比起現在來要豐富,充實得多,他們有信念,有追求。而我們這一代,雖然物質生活好了,但是我們缺少一種信念,一種信仰,總覺得生活里缺點什么。呵~我甚至在想,我怎么沒有生活在那個年代啊。那樣的生活,有理想,有追求,沒有那么多的誘惑和干擾,生活是純粹,簡單的。不像現在,各種各樣的人生觀,價值觀,充斥社會,選擇多了,好像人的心靈那種寧靜反而越來越難得到。
我覺得鐵人在誓師大會上的那一番講話,非常地感人。不知道真實的情況如何,估計是編劇編出來的吧。不過我覺得寫得很好。把作為一名中國人那種真摯樸素的愛國情感,表現了出來;把一個共產黨員,敢于吃苦,勇于吃苦的精神境界表現了出來。讓人很受教育。在21世紀的今天,在經濟發(fā)展的今天,在世界各國緊密交流的今天,金錢最大化,物質最大化,變成了我們的追求,太多的人忘卻了國家,忘卻了民族,眼里面只有自己,只有個人。共產黨員,數量在增長,可是質量卻沒有成正比。在這種時刻,真的應該反思了。
現代年輕學文化,學知識,固然很重要;但是我覺得更迫切的,應該是為他們找到一種精神的追求。以鐵人為榜樣,發(fā)揚鐵人的艱苦創(chuàng)業(yè)和無私奉獻精神。
王進喜感動中國事跡材料【篇5】
翻開中國石油工業(yè)的史冊,在大慶石油混戰(zhàn)的這一頁,你會看到一個先鋒人物,那就是鐵人王進喜。記得在我小的時候,就聽說了鐵人王進喜的先進事跡,聽到了他的壯舉,對他有很高的欽佩之情。聽說,但從未真正的了解,在看過《鐵人王進喜》電影之后,再通過一些生平的了解,我對鐵人又有了新的認識。
鐵人王進喜出生在一個平凡不能在平凡的家庭,討過飯,給地主放過牛,做過苦工。直到1950年春,成為了新中國第一代鉆井工人。不是每個人都這么苦的,也許正因為是這些不一般的經歷,造就了鐵人王進喜不平凡的人生。也許每個人都有可能成為鉆井工人,但不是每一個人都會新中國的第一代鉆井工人,不是每一個人都會成為鐵人。王進喜同志是一名黨員,他是1958年帶領全隊創(chuàng)下當時全國最高紀錄的領頭人,他帶領的隊伍榮獲了“鉆井衛(wèi)星”紅旗,這些數不清的榮譽的背后是王進喜和他的隊伍不斷地艱苦奮戰(zhàn)鉆井取得的。
鐵人王進喜同志帶領著他的隊伍無論刮風下雨還是寒風凜冽,始終會在油田的鉆井看到他們奮斗的身影。他是一個有奉獻精神、樂于分享,樂于助人的人。在每個隊都在爭第一的時候,他能幫助其他的隊伍解決困難,并分享自己的經驗,幫助其他的隊伍一起鉆井,成為鉆井隊的好帶頭人,起到了一個很好的榜樣作用。我想如果沒有王進喜同志這種樂于助人,與他人一同進步的思想,中國也不會有那么快的發(fā)展。作為當代的大學生也應該具備這種樂于奉獻,不為私欲,積極為國家的發(fā)展,為了更高水準的生活而不斷努力奮斗的精神是值得我們學習的。我們說不論是作為一個當代大學生還是黨員,在自己不斷進步的同時,帶動周圍的人一起進步,為了更加美好的生活而奮斗、努力。
鐵人王進喜同志在種種困難面前,他的心不軟,打井缺水,他帶著全隊人馬從幾公里外的水泡子里砸冰取水;沒有吊車,拿自己的脊梁當吊車;壓井噴的水泥散不開,他跳進泥漿池里充當“人體攪拌機”。無論多么惡劣的環(huán)境,都在不停地進行著鉆井工作,可以說是到了廢寢忘食的地步,自己有病了也堅持工作。他的這種精神不禁讓我們大學生從內心油然而生一種敬佩之情,想想我們現在的美好生活,如果沒有當初的一切,我們現在不知還處在怎樣的一種狀況里呢!現在的我們可能不用在面臨那么艱苦的工作條件之中,而且因為現在這么好的環(huán)境,讓我們很少會聯想到饑荒、惡劣的天氣之類的。但是我們要學的是鐵人的這種精神,但我們在學習或工作中遇到困難的時候,我們是否也會和鐵人一樣毫無顧忌的勇往直前呢?
當這樣的一個疑問冒出時,我們遲疑了,我們沒有鐵人那樣的精神,沒有鐵人的'那一份勇往直前的勇敢。我們總是在困難的面前遲疑,遲遲不肯做出果斷的決定,解決困難,其實困難并不可怕??膳碌氖俏覀冏约翰豢吓朔щy。沉睡的人們,還在遲疑的人們讓我行動起來,用自己的實際行動來證明一切,來證明任何困難我們都是可以克服的,不是困難太大,是我們還不夠努力,還不夠吃苦,拿出鐵人的精神,用鐵人的樂觀和堅持,來克服一切困難。
伴隨著角色的不斷改變,我們在工作、生活上往往面對很多困難,如果我們因為這一點小小的挫折就輕言放棄、自甘墮落,那么我們就是一個失敗的人!在接受生命的磨難時,沒有堅持住的失敗的人!有人常說:“沒有經歷生活帶來磨難的人,一定是個不成熟的人?!敝挥薪涍^磨難的不斷洗禮,我們才能更堅強,才能真正體會到生命帶給我們的豐富內涵。因此,讓我們牢記自己的責任,牢記自己說承擔的使命,在面對困難的時候,想鐵人一樣,絕不輕言退縮,勇敢直視生命的磨難。讓我們變得更強,讓我們不再軟弱,面對任何困難的時候,不再“心軟”。
鐵人我們永遠的榜樣,永遠的標桿,是我們面對磨難時的精神支柱,讓我們記住鐵人,不斷地學習他的精神,向鐵人致敬!
王進喜感動中國事跡材料【篇6】
昨晚,和家人重溫了電影《鐵人王進喜》,又一次被鐵人精神深深打動,他在石油會戰(zhàn)誓師大會上說:“人吃不飽貧血,國家吃不飽也貧血呀伙計們!貧血就沒有力氣,沒有力氣,你就等著被人欺負吧!”作為一名在基層奮力書寫“答卷”的年輕干部,要立于勤、勤于鉆、敢于闖、勇于挑,把根扎深,努力汲取基層土地的營養(yǎng),用實干和擔當交一份高質量的答卷。
立于勤,學黃牛務實勤奮。人生在勤,不索何獲。青年干部立身基層,要發(fā)揚自身勤學善思的優(yōu)勢,摒棄眼高手低的劣勢,立足實際把崗位變成錘煉自我的舞臺,知責盡責,務實勤奮,拼搏進取?;鶎拥墓ぷ魃厦媲l線,下面一根針,面對基層的繁瑣,我們要學習黃牛埋頭深耕的務實和勤勞,要多講付出、少談條件,多點實干、少點空談;多一份勤奮,少一份懶惰;多一份務實,少一份推脫。面對基層的困難,青年干部要像黃牛一樣主動去承擔最重、最難、最累的事,在平凡的工作中勤勤懇懇、知重負重、任勞任怨、埋頭苦干。
勤于鉆,學啄木鳥專心致志。業(yè)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毀于隨。青年干部初到基層,要克服疲憊心態(tài),以“歸零”的心態(tài)、“空杯”的姿態(tài)、“海綿”的狀態(tài)扎根基層不斷汲取基層的智慧。要發(fā)揚做一行、愛一行、專一行的精神,摒棄“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鐘”“三天打魚兩天曬網”的得過且過心態(tài)。面對基層的困難和問題,要發(fā)揚啄木鳥的鉆研精神,遇到問題不回避、不逃避、不畏懼,在紛繁復雜的環(huán)境中找準關鍵人物、關鍵問題、關鍵環(huán)節(jié)。
敢于闖,學獅子敢闖敢為。刀在石上磨,人在事上練?;鶎硬皇钦f出來的、寫出來、畫出來的,而是實實在在干出來的。青年干部身處基層,要發(fā)揚敢闖敢拼敢為的干勁,摒棄畏難、害怕、退縮的情緒。在基層,要保持“人在事中,心在事上”的精神,要有“初生牛犢不怕虎”的膽氣、“越是艱險越向前”的勇氣、“敢教日月換新天”的志氣、“狹路相逢勇者勝”的豪氣。基層是最鍛煉人的地方,基層就像一個大熔爐,青年干部要想成長為一塊好鋼,就必須勇敢接受基層的錘煉,面對基層的工作,我們要像獅子一樣大膽地試、大膽地闖,在敢闖敢為中尋求解決問題的“金鑰匙”。
勇于挑,學千里馬勇挑重擔。騏驥一躍,不能十步;駑馬十駕,功在不舍。千里之行不是一蹴而就,而是每步都前進一點的積累,千里馬不是憑空產生的,而是歷經鍛煉層層挑選出來的。青年干部帶著理想和抱負赴基層,要像千里馬一樣,認準一個目標就一門心思、持之以恒、一路向前。青年干部身處基層要歷練腳力,不斷深入基層、深入生活、深入群眾,真正與人民同呼吸、共命運;歷練腦力,培養(yǎng)思考能力、分析能力,考慮問題更清楚、更透徹、更全面、更與時俱進,把握綜合問題中的變數、機遇和挑戰(zhàn),為基層問題把脈會診,制定最佳解決方案。
干部成長無捷徑可走,經風雨、見世面才能壯筋骨、長才干,青年干部走進基層要不斷學習充電,在勤學善思中汲取成長所需的營養(yǎng),拒做“貧血式”的無力氣干部。
王進喜感動中國事跡材料【篇7】
看完電影《鐵人王進喜》,我深深地被他的英勇事跡所感動著,現在還記憶猶新的是鐵人在表彰大會上的精彩發(fā)言:個人貧血家庭就貧困,國家貧血國家就貧困,為了不讓個人、家庭、國家貧困,我們就得咬緊牙關,挺起脊梁,我們就得付出鮮血,只有不斷堅持,我們才能擺脫貧困
電影《鐵人》用這樣的鏡頭,把我們帶回了那個時代。他說糙話,急了打人,腳砸傷了會疼,肚子餓了也會腿軟胳膊軟。但是,在種種困難面前,他的心不軟打井缺水,他帶著全隊人馬從幾公里外的水泡子里砸冰取水;沒有吊車,拿自己的脊梁當吊車;壓井噴的水泥散不開,他跳進泥漿池里充當人體攪拌機。你們都聽我一句!餓得腿軟胳臂軟沒關系,心軟了可不行。心一軟,多結實的老爺們也撐不住昏暗簡陋的工棚,超負荷的體力勞動,一天五兩的糧食定量,鐵骨錚錚的話語。正是王進喜同志和他的鐵人精神,為中國工人階級樹立了一面旗幟,引導和激勵著千千萬萬社會主義建設者們,為新中國的發(fā)展和振興而奮勇拼搏、無私奉獻。王進喜是共產黨人的代表,是中華民族的精英,鐵人精神是偉大的民族精神的結晶和生動體現。
這種精神讓我情不自禁地聯想到自己的工作,當我們在工作中遇到困難的時候,是否也會和鐵人一樣毫無顧及的勇往直前呢?我們青年一代,學文化,學知識,固然很重要;但是我覺得更迫切的,應該是為他們找到一種精神的追求。人,活著,較之那些死去的人,本身就是可貴的,可是怎么樣才能活出意義來,不枉這世上幾十年,真的值得我們深思伴隨著角色的不斷改變,我們在工作、生活往往會面對很對困難,如果我們因為一點小小的挫折就輕言放棄、自甘隨落的話,那就是一個失敗者。人常說:沒有經歷生活帶來磨耐的人,一定是個不成熟的人。只有經過磨耐的不斷洗禮,我們才能更堅強,才能真正體會生命帶給我們的豐富內涵,因此,讓我們會牢記自已的責任,牢記自已所承擔的使命,在面對困難時,像鐵人一樣,絕不能輕言退縮,勇敢的直視生活的磨難。
作為新時期的我們要始終以鐵人為驕傲,以鐵人精神作為激勵自己艱苦奮斗、自強不息的強大動力。在全面建設和諧社會的偉大實踐中,大力弘揚王進喜同志的艱苦奮斗精神,知難而上,迎難而進,積極應對挑戰(zhàn),破解發(fā)展難題,立足工作崗位,扎實認真做好本職工作,推動公司全面協(xié)調可持續(xù)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