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秉貴感動中國事跡7篇
張秉貴感動中國事跡篇1
張秉貴1918年出生于北京東鐵匠營一個貧苦家庭,正所謂“窮人的孩子早當家”,張秉貴11歲就進入一家紡織廠做童工,后來紡織廠毀于火災,張秉貴又進入北京一家雜貨店做學徒工。
雖然名為“學徒工”,但實際上跟家奴沒什么區(qū)別,除了每天在柜臺前招待客人外,還要搬運貨物、打掃衛(wèi)生、負責老板孩子們的吃喝玩樂,還經(jīng)常會招致老板的打罵。
后來,張秉貴感慨地說:“以前在舊社會,雖然看起來是個人,可活得一點人樣兒都沒有啊,要不是共產(chǎn)黨,要不是毛澤東,恐怕一輩子都要被別人踩在腳底下?!?/p>
隨著北平的和平解放和新中國的成立,像張秉貴一樣的勞苦大眾們,終于迎來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張秉貴后來回憶說:“那天城里的老百姓特別高興,個個臉上都掛著笑,那是一種發(fā)自內心的歡快!”
1955年秋天,新成立的北京市百貨大樓招收年齡在25歲以下的售貨員,張秉貴看到這個消息后,也報了名。雖然他已經(jīng)超齡了,但因為他在舊社會有著豐富的柜臺工作經(jīng)驗,就被特批錄用了,從此開始了傳奇般的后半生。
剛入職后不久,張秉貴就受到了一次教育,讓他終生難忘。
那天,正在柜臺上忙碌的張秉貴,突然被一位顧客叫住,說:“同志,麻煩你給我來一兩糖、兩塊桃酥?!?/p>
張秉貴一聽,覺得這個人買得太少,就沒理他,只顧著給那些買得多的顧客們服務。結果,這位顧客就把張秉貴的行為給百貨大樓的領導反映了上去。
很快,領導就把張秉貴叫去,批評他說:“張秉貴同志,我們明白你的心意,是想多賣出去點東西,但是你要記住,現(xiàn)在是新社會,這是人民的百貨大樓,我們是人民的售貨員,我們要做的是為人民服務,而不是多掙點錢?!?/p>
領導的這番話,讓張秉貴非常慚愧,也讓他徹底認識到了自己的錯誤,說:“我們售貨員要胸中有一團火,溫暖顧客的心,樹立完全、徹底為人民服務的思想?!?/p>
如果說這一次讓張秉貴在思想上得到了徹底凈化,那么下一次的經(jīng)歷,就讓他在業(yè)務上得到了極大地提升。
那天,柜臺人手有限,顧客又非常多,張秉貴雖然已經(jīng)盡到自己的最大努力了,但顧客們還是嫌他太慢,指責聲不斷,還有人說:“服務態(tài)度還行,就是動作太慢了?!?/p>
這句話,讓張秉貴意識到,光有好的態(tài)度還遠遠不夠,要做到讓顧客滿意,必須要提高自己的業(yè)務水平。于是,張秉貴就開始了刻苦的自我訓練。
每天下班后,張秉貴都會在柜臺多待一會兒,熟悉每件商品的擺放位置,確保能第一時間找到顧客想要的東西。即使回到家后,張秉貴也沒有閑著,而是不停地練習算術。
在不間斷地努力下,張秉貴逐漸練就了讓人津津樂道的兩大絕活兒,一是“一抓準”,二是“一口清”。
“一抓準”,是指張秉貴針對顧客的需求,隨手抓一把,就能差不多符合顧客要求的斤兩;“一口清”,則是說張秉貴算賬非???,可以在稱重的同時就說出多少價錢,分毫不差。
張秉貴甚至還發(fā)明了“接一問二聯(lián)系三”的工作方法,就是在接待第一個顧客時,就開始問第二個顧客要買什么,同時又和第三個顧客打好招呼,提前做好準備。
俗話說得好,“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在售貨員這個崗位上,張秉貴真的是做到了極致,也受到了顧客們的一致稱贊,甚至被大家稱為“燕京第九景”。
“燕京八景”是北京最有名的八處景點,外地游客來到北京后,都會去游覽一番,而張秉貴能被稱為“燕京第九景”,可見他的影響力有多大!
1957年,張秉貴被評為北京市勞動模范,1978年,被評為北京市特級售貨員,第二年又當選為全國勞動模范。
面對這些沉甸甸的榮譽,張秉貴謙虛地說:“我自始至終都是一名普通的售貨員,能有今天這么多的榮譽,全靠共產(chǎn)黨和老百姓,我所能做的,就是一輩子為人民服務下去?!?/p>
在上世紀70年代末,《人民文學》雜志向作家冰心發(fā)出約稿,請她以張秉貴為對象,寫一篇文章。
張秉貴的大名,冰心早就聽說了,但還沒有跟他接觸過,于是冰心就親自趕去北京百貨大樓,近距離觀察張秉貴的工作,結果,冰心很快就被他的工作熱情和工作技能深深地折服了,感慨地說:“所謂聞名不如一見,張秉貴同志的確可以當?shù)闷稹嗑┑诰啪啊?”
采訪結束后,冰心握著張秉貴的手說:“張秉貴同志,您這‘一團火’,是我們永遠要學習的榜樣!”
1987年9月18日,張秉貴不幸病逝,享年69歲。
第二年,在北京百貨大樓廣場前,一座張秉貴的半身銅像落成,上面刻著陳云題寫的題詞:“一團火”精神光耀神州。
后來,北京王府井集團還把每年的9月18日設為張秉貴日,號召所有人都學習張秉貴的“一團火”精神。
2009年,國家評選出了“100位新中國成立以來感動中國人物”,張秉貴就是其中的一位。
張秉貴感動中國事跡篇2
978年的一個夏天,北京百貨大樓的糖果柜臺前排起了長隊。前來買糖果的不止孩子,還有許多大人;甚至有一個白發(fā)蒼蒼的老婆婆也安靜站在隊列里。
買糖果的人雖然很多,售貨員卻顯得有條不紊的。他抓起一把糖果放在秤上,不多不少,正好是顧客要求的重量。
在抓糖果的空檔,他又招呼后面排著隊的顧客,問他們需要什么糖果。人們見這位柜員往來間沒有一點驚慌,嘖嘖稱奇,說他是“燕京第九景”。
有顧客第一次來買糖果,看著覺得好奇,便問身邊的人:“這是誰啊?”“他啊?他是張秉貴!”
貧困的出身
1918年,張秉貴出生于北京一個貧困的家庭。由于家里人無力支付張秉貴上學所需的學費,他在一所平民學校讀了半年書后便輟了學。此后,張秉貴一直外出打工,做過很多工作來維持全家的生計。
7歲的時候,張秉貴就知道生活不易,主動去郊外或山上拾柴火。拾到一定數(shù)量,他或是賣錢,或是送到家里使用。
背柴火一般不是小孩子能干的,但為了增加收入,張秉貴不得不干。他小小的身軀日復一日被柴火重壓,他的肩頭早就被磨出道道血痕,但他從來沒有說過一句抱怨的話。
11歲時,張秉貴來到北京一所紡織廠當起了童工。廠里的老師傅們看他勤奮好學,年紀又不大,時常在做工時照顧他,不讓他干臟累重活。
同時,老師傅們有意培養(yǎng)張秉貴,在工作時總是教授他一些紡織技巧。那幾年在紡織廠工作的光陰,不單為張秉貴增加了收入,還讓他多學習了一項技能。
臨近成年,張秉貴離開了紡織廠,他找到的新工作是在一家食品雜貨店里。在這家名為“北京德昌厚”的食品雜貨店里,張秉貴要從零開始,從學徒做起。
當學徒并不比在紡織廠里輕松;每天白天要在柜臺前面站十幾個小時,下了班后,還要去掌柜那里,給他捶腿。有時老板和老板娘事務繁忙,張秉貴還要負責照看他倆的孩子。
在食品雜貨店干了十幾年,張秉貴對銷售已經(jīng)了如指掌。建國后,北京百貨大樓在北京市修成,急招營業(yè)員為正式開業(yè)做準備。
盡管招聘啟事里寫得明明白白:只招收25歲以下的年輕人,張秉貴依然不想放棄這個寶貴的機會。他嘗試著報了名,本來沒想著自己會被錄取,但有一天,他收到了百貨大樓錄用的捷報。
雖然張秉貴在被錄用時已經(jīng)遠遠超過了啟事里要求的年齡,但大樓人事部的經(jīng)理沒有在意,他看中的是后者多年經(jīng)商的經(jīng)驗。
張秉貴在年齡上不占優(yōu)勢,但他有著年輕人沒有的銷售經(jīng)驗;在當時百廢待興的時刻,他的這些經(jīng)驗顯得格外寶貴。
就這樣,張秉貴如愿以償,進入了“新中國第一店”,成為了一名光榮的銷售員。新建的百貨大樓金碧輝煌、燈光明亮,地板被保潔人員打掃得一塵不染,儲存商品的玻璃柜臺也被擦拭得非常干凈。
這和張秉貴以往的工作環(huán)境大不相同,他終于能在寬敞又明亮的柜臺前面服務顧客了,這讓張秉貴尤其感到激動。
“燕京第九景”
張秉貴剛到百貨大樓上班不久,就鬧出了很多不愉快的事情。雖然工作環(huán)境有了徹底的改變,但張秉貴的銷售思想還是老一套,“看人下菜碟”的行為在他銷售初期屢見不鮮。
有一次,一位顧客來到柜臺前,見柜臺里擺放的桃酥誘人,便想稍稍買兩塊品嘗一下。有顧客光臨,張秉貴當然是很高興的。
一開始,他懷著極大的熱情迎了上去,但當他得知對方只是想買兩塊桃酥,淺嘗輒止,他就立刻不搭理人家,轉頭去接待別的顧客了。
這位顧客平白無故遭受冷遇,心里很不是滋味,當即就向百貨大樓的管理處提出了意見。
臨近下班時間,店里無人時,同事們談起這一天發(fā)生的事情,都紛紛批評張秉貴銷售的態(tài)度不好。
此時,張秉貴并不服氣,他一個勁為自己辯解道:“買得多的人,找我買貨,我多售貨,是想為國家多創(chuàng)造些財富,有什么不對?”
張秉貴沒有意識到自己的銷售思想存在一些問題,于是,支部書記找到了他,耐心地為他做思想工作,告訴他服務人民無貴賤之分,應該一視同仁。
此后,張秉貴也逐漸認識到自己的不足,他端正了銷售態(tài)度,告訴自己:“人民是國家的主人,要為國家服務怎能不先為人民服務呢?”
一改銷售態(tài)度以后,顧客們對張秉貴的評價顯著提升,但還是有人不滿意他的服務。張秉貴在糕點組工作時,有一次,他偶然聽到了兩位正在等待糕點打包的顧客的對話。
其中一位對另一位說:“這老師傅態(tài)度挺好,就是慢了點?!边@句話深深刺痛了張秉貴,他本來就因為自己年紀較大而感到不自信。聽聞此話,他決意苦練包裝技術。
自此,張秉貴抽出下班后的空閑時間,找硬皮點心、磚頭和木頭等物品練習自己的打包技術。日日訓練的成果顯著,張秉貴的打包速度很快就有了“質的飛躍?!?/p>
張秉貴良好的業(yè)績被領導看在眼里,后來,他被調到了糖果組任職。這里的情況與糕點組不同,由于糖果種類繁多,價格又互不相同,稱重和結賬都十分瑣碎。
這使得在糖果組工作的銷售員們經(jīng)常忙得不可開交;但在糖果柜臺前排隊的顧客卻只增不減,他們經(jīng)常排成長隊,造成擁堵。
張秉貴認為,糖果組之所以會發(fā)生顧客排長隊而不能及時拿到糖果的事情,是因為糖果組銷售員們抓取糖果和計算價格的效率太低。
為了改變這一現(xiàn)象,他找來和糖果差不多重的小石頭,用這些石頭反復練習抓取準確分量的糖果。
這是一件苦差事,但張秉貴做起來滿懷樂趣。他經(jīng)常將小石頭捏在手里掂量,尋找手感;漸漸地,張秉貴練成了稱重“一抓準”的絕技。
他還趁著空余時間將上百種糖果的價格一一謄抄在筆記本上,背誦了一遍又一遍。這還不夠,張秉貴開始學習心算,下班后用糖果價格進行練習。他打算練出一個算賬“一口清”的本事,這樣就能在顧客很多的時候也保持游刃有余的狀態(tài)。
不止如此,張秉貴還發(fā)明一個新奇的方法,叫“接一問二練習三”,即在接待一個顧客的時候,就順便問問第二個顧客要買什么,同時還和第三個顧客打聲招呼。
以前,柜員們詢問顧客所需,到稱重、打包、算價,一套下來,要花費三到四分鐘不等。
自從張秉貴熟練掌握了自創(chuàng)的服務方法后,他接待每位顧客的時間從原本的四分鐘驟減至一分鐘,極大地提升了銷售的效率。
“一團火”精神
張秉貴在逐漸熟練業(yè)務之前,就已經(jīng)表現(xiàn)出對自己儀表的注重。
他每天都要刮完胡子、換上新洗的襯衣、擦亮皮鞋之后才去百貨大樓上班;除此以外,他還會定期去發(fā)廊理發(fā),防止頭發(fā)過長而掉落食品中,污染食物。
由于每天遇到的顧客不同,這些顧客選購的糖果也不一樣。漸漸地,張秉貴對顧客們選購糖果時的心理產(chǎn)生了濃厚的興趣。
為了搞清楚哪一類糖果更受哪一類人群的喜愛,張秉貴總是在節(jié)假日去工廠、醫(yī)院和一些單位里,了解糖果的制作過程,學習糖果的相關知識。等他掌握這些內容后,就能輕而易舉為顧客推薦適合他們的需求的糖果了。
張秉貴嫻熟的技藝逐漸吸引了很多群眾前來圍觀,有些人不愛吃糖果,但為了親眼目睹他的“神技”,也愿意付錢買上一二兩。
每天早上上班時,張秉貴就是一副精神矍鑠的模樣?!耙贿M柜臺,就像戰(zhàn)士進入陣地”,同事們總是這么形容他。
到了高峰期,柜臺前人頭攢動,但張秉貴毫不慌亂,他一直保持著熱情洋溢的態(tài)度接待每一位顧客。
一般來說,柜員們總是在上午時候比較熱情;而過了中午就沒了精神,整個人會懶洋洋的,也不愿意和顧客們多說話。
張秉貴奇就奇在,他總是能以最飽滿的態(tài)度,最熱情的服務贏得大家的好評,這也是他被人們稱為“燕京第九景”的原因。
在30多年的服務生涯里,張秉貴一共接待過顧客400多萬次。接待得越多,他越是深有感慨,時常說:
“售貨員要用一團火來溫暖顧客,使他們不僅在商店里感到熱乎乎的,回家后熱乎乎的,走上工作崗位還要熱乎乎的,這才算我們對革命事業(yè)的一點貢獻?!?/p>
1978年夏天,著名作家冰心受到《人民文學》編輯部的邀請,前來采訪這位小有名氣的“奇人”。
彼時冰心已經(jīng)是78歲的高齡老人了,但還是和大多數(shù)群眾站在一起,靜靜觀察著張秉貴忙前忙后的模樣,不忍心打擾他。待其忙完之后,才迎上去,向他說明了來意。
在兩人愉快的攀談中,報告文學《頌“一團火”》誕生了;里面不但記錄著張秉貴平日工作時最真實的模樣,還穿插描寫了很多旁人的回憶。
冰心的兒女們向她提到這位“勞模”,均是贊不絕口:“您知道這位勞動模范、先進工作者張秉貴同志,就是我們小時候常對您講的那位張師傅呵!那時我們去買的只是5分錢的糖果、3分錢的冰棍,可是張師傅對我們可親啦?!?/p>
《頌“一團火”》發(fā)表后,張秉貴的名氣大增,此前他只是在北京市內廣為人知,但現(xiàn)在,他的事跡遍傳大江南北。
張秉貴準確的度量、精湛的技藝,將自己打造為“新中國第一店”的招牌,吸引了越來越多的顧客前來消費。
而他本人也因此相繼獲得了“北京市勞動模范”、“北京市‘特級售貨員’”、“全國勞動模范”等多個榮譽稱號。
1982年伊始,張秉貴想著在徹底離開自己多年的事業(yè)之前,再發(fā)光發(fā)熱一把。經(jīng)過一年多的編寫,《張秉貴柜臺服務藝術》這本只有5萬多字的小書問世了。
在書里,張秉貴詳細介紹了自己的銷售經(jīng)驗,還談論了一些銷售工作的規(guī)律。這本書雖然字數(shù)不多,但短小精悍,是張秉貴工作了一輩子積攢下來的寶貴財富。
《張秉貴柜臺服務藝術》出版的五年后,張秉貴終是不敵病魔的折磨,在北京一家醫(yī)院里去世了。
彼時,他的事跡已經(jīng)被全國人民所熟知,他的精神也鼓勵了無數(shù)和他一樣奮斗在銷售前線、立志為人民服務的銷售員們。
在北京市百貨大樓前的廣場上,有一座半身銅像,面露微笑,和藹可親,正是北京百貨為紀念這位傳奇的銷售員而豎起的,其上還有陳云親筆題詞:“‘一團火’精神光耀神州”。
是了,張秉貴就像是神州大地上一團冉冉升起的火焰,他不但燃燒著自己、照耀著他人,還使更多人加入,和他一起從星星之火一步步成長。
張秉貴感動中國事跡篇3
張秉貴(1918年-1987年)
北京人,北京市百貨大樓售貨員,他以“為人民服務”的熱忱,在平凡的崗位上練就了“一抓準”、“一口清”技藝和“一團火”服務精神;曾獲得北京市優(yōu)秀共產(chǎn)黨員、全國勞動模范、北京市勞動模范、北京市特級售貨員等榮譽稱號。
星火
三尺柜臺成“燕京第九景”
在王府井百貨大樓門前,豎立著一位售貨員的塑像,他就是全國勞動模范、曾被譽為“燕京第九景”的張秉貴。
張秉貴紀念館也坐落在百貨大樓一層,館里收藏了54件實物和113幅老照片,包括張秉貴在宿舍里鋪了32年的皮褥子、1957年他榮獲勞動模范稱號時佩戴過的綢子胸標等。展區(qū)復原了當年張秉貴負責的糖果柜臺的一角,陳列著臺秤、漏斗等老物件,每天有很多顧客前來參觀。
張秉貴曾在文章中寫道:“我們站的是社會主義柜臺,這個柜臺站好了,就能顯示我們偉大的社會主義祖國的精神面貌。”為此,他從儀表著裝上做起,不僅儀容整潔,售貨時始終面帶微笑,以最飽滿的狀態(tài)面對每一位顧客。
隨著張秉貴聲名鵲起,到他柜臺上買糖果的顧客越來越多,許多外地顧客以從他手中買到糖果為榮。在北京,傳統(tǒng)的“燕京八景”名揚天下,張秉貴則通過眼神、語言、動作、表情、步伐、姿態(tài),將服務業(yè)的簡單操作升華為商業(yè)藝術,被人民群眾贊譽為“燕京第九景”。
曾有一位拄著拐杖的老人,經(jīng)常來看張秉貴賣糖。這位老人對他說:“我身體不好,每天來看看您站柜臺的精神勁兒,看看您為人民服務的熱情勁兒,我的病仿佛也好了許多?!?/p>
北京軌跡
售貨“一抓準”算賬“一口清”
1955年,有著“新中國第一店”之稱的北京市百貨大樓開業(yè)時,已經(jīng)36歲的張秉貴憑借多年的售貨經(jīng)驗被破格錄取,成為了國營商場的售貨員。在那個物資緊缺的年代,百貨大樓每天都要接待大量來自全國各地的顧客,糖果柜臺前更是經(jīng)常排起長隊。張秉貴發(fā)現(xiàn),稱糖和算賬兩個環(huán)節(jié)最耽誤工夫。
“得想辦法讓顧客少等幾分鐘……”張秉貴工作之余,在自己的床鋪上搭上板凳當柜臺,用小木塊作糖果,反復練習稱糖算賬。他自己花錢先后買了230多種糖果品嘗,哪種糖的味道甜,哪種糖不粘牙,哪種糖適合嗓子不好的顧客……他都記得明明白白。
“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訓練和學習,張秉貴練就了售貨‘一抓準’和算賬‘一口清’的本領,并對每一種糖果的口味、特色、產(chǎn)地以及營養(yǎng)都了如指掌。每當顧客拿不定主意時,他還會為顧客推薦適合的糖果?!北本┦邪儇洿髽穷櫩头詹糠战哟M副主管、北京市勞動模范周微介紹,顧客要半斤,張秉貴一手便能抓出5兩;他自創(chuàng)的“先整后零、先加后減”心算法,不用算盤,一邊稱糖一邊就能計算出糖果的價格,經(jīng)常是顧客要買多少的話音剛落,他就準確報出了總價,大大減少了顧客排隊的時間。
志愿
做名副其實的先進分子
1958年3月4日,張秉貴的入黨申請被支部大會通過,成為一名光榮的中共預備黨員。這一天,他激動地在筆記本上寫下一句話:永遠向前,做名副其實的先進分子。
1977年8月,張秉貴在《為革命站柜臺》一文中首次提到“一團火精神”:有人說搞好服務態(tài)度不難,就是接待顧客面帶笑容。其實,搞好服務態(tài)度并沒那么容易,我們售貨員要心有一團火,溫暖工農兵,樹立完全、徹底為人民服務的思想?!耙粓F火精神”是張秉貴一生的生動寫照,也是他給后世留下的精神財富。
張秉貴感動中國事跡篇4
北京百貨大樓門前廣場處矗立著一尊半身銅像,那就是普通售貨員張秉貴同志。作為一名優(yōu)秀的共產(chǎn)黨員,他以“一團火”的熱忱為人民服務,在平凡的售貨崗位上練就了令人稱奇的“一抓準”“一口清”技藝,成為新中國商業(yè)戰(zhàn)線的一面旗幟,帶動了整個行業(yè)服務水平的提升。在他生前,許多外地顧客慕名而來在他的糖果專柜前排起長隊,只為親身感受他的技藝和服務。燕京有八景,張秉貴售貨被群眾親切譽為“燕京第九景”。
張秉貴是20世紀50年代至80年代我國商業(yè)系統(tǒng)最著名的勞動模范,曾于1977年當選中國共產(chǎn)黨第十一次全國代表大會代表,1978年當選全國人大代表,歷任第五屆和第六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委員。
1929年,11歲的張秉貴便到紡織廠當了童工,17歲到北京一家雜貨店當學徒。上世紀50年代初,新中國百廢待興,即將開業(yè)的北京百貨大樓招聘營業(yè)員,盡管規(guī)定只招收25歲以下的年輕人,但已經(jīng)36歲的張秉貴因有多年的經(jīng)商經(jīng)驗而被破格錄取。他做夢也沒想到能當上“新中國第一店”的售貨員,在寬敞明亮的柜臺前體面地為顧客服務,感到無比光榮的他更堅定了為人民服務的信念。自1955年11月開始至此后三十多年平凡的售貨實踐中,他將“心有一團火,溫暖萬人心”的職業(yè)信念與共產(chǎn)主義遠大理想緊密相連,全心全意為顧客服務,成為各行各業(yè)的學習榜樣。
張秉貴常說:“售貨員要用一團火來溫暖顧客,使他們不僅在商店里感到熱乎乎的,回家后熱乎乎的,走上工作崗位還要熱乎乎的,這才算我們對革命事業(yè)的一點貢獻。”30多年來,張秉貴接待顧客近400萬人次,沒有跟顧客紅過一次臉、吵過一次嘴,沒有怠慢過任何一個人。北京百貨大樓當時是全國最大的商業(yè)中心,客流量大,加之物資相對匱乏,顧客通常要排長隊。張秉貴便下決心苦練售貨技術和心算法,練就了令人稱奇的“一抓準”“一口清”技藝。
所謂“一抓準”,就是一把就能抓準分量,顧客要半斤,他一手便能抓出5兩;“一口清”則是神奇的算賬速度。遇到顧客分斤分兩買幾種甚至一二十種糖果,他也能一邊稱糖一邊用心算計算,經(jīng)常是顧客要買多少的話音剛落,他就同時報出了應付的價錢。后來他又發(fā)明了“接一問二聯(lián)系三”的工作方法,即在接待一個顧客時,便問第二個顧客買什么,同時和第三個顧客打好招呼,做好準備。他在問、拿、稱、包、算、收六個環(huán)節(jié)上不斷摸索,接待一個顧客的時間從三四分鐘減為一分鐘。
張秉貴不僅技術過硬還注重儀表,堅持每周理發(fā),每天刮胡子、換襯衣、擦皮鞋。他還注意研究顧客的不同愛好和購買動機,揣摩他們的心理。為了精通商品知識,每逢公休日張秉貴就蹬起自行車,來到工廠、醫(yī)院和研究單位,學習了解糖果知識。由于熟悉顧客和商品的特點,張秉貴可以針對一些特殊的顧客推薦商品。
張秉貴通過眼神、語言、動作、表情、步伐、姿態(tài)等調動各個器官的功能,商業(yè)服務業(yè)的簡單操作,被他升華為藝術境界,被首都群眾喻為“燕京第九景”。有位拄著拐杖的老人,經(jīng)常來欣賞他售貨。老人說:“我是個病人,每天來看看您站柜臺的精神勁兒,為人民服務的熱情勁兒,我的病也仿佛好了許多?!?/p>
張秉貴認為,站柜臺不單是經(jīng)濟工作,也是政治工作;不單是買與賣的關系,還是相互服務的關系?!耙粋€營業(yè)員服務態(tài)度不好,外地人會說你那個城市服務態(tài)度不好,港澳同胞會感到祖國不溫暖,外國人會說中華人民共和國不文明。我們真是工作平凡,崗位光榮,責任重大!”
在百貨大樓的30多年,張秉貴始終腰板挺直精神飽滿。晚年他仍不辭辛苦到祖國各地傳經(jīng)送寶,把自己“一團火”的服務經(jīng)驗毫無保留地傳授給各地同行。1983年他還克服了文化水平低的困難著書立說,將自己的服務經(jīng)驗編寫成《張秉貴柜臺服務藝術》一書,并到各單位表演、講課,聽眾達十多萬人次,留下一筆寶貴的精神財富。
一次,他應邀在外地介紹經(jīng)驗,會后大家希望他作一次售糖“一抓準”的示范表演。那時他已經(jīng)65歲,又處在陌生的場地和環(huán)境,糖果的規(guī)格和北京也不一樣,“一抓準”還能不能成功呢?張秉貴明知有困難,但想到要推動青年們練基本功,還是愉快地答應了?!?兩”“4兩”“2兩”……張秉貴每次都是一抓正準。老模范寶刀不老,全場響起了熱烈的掌聲。
三十余年間,黨和國家多次授予張秉貴崇高的榮譽稱號:1957年被評為北京市勞動模范,1959年被選為出席全國群英會的代表,1978年被北京市政府授予特級售貨員,1979年被評為全國勞動模范,1987年被授予“北京市優(yōu)秀共產(chǎn)黨員”稱號;他獨具特色的服務思想和經(jīng)驗,被形象地歸納為“一團火”精神。
1987年,張秉貴因病醫(yī)治無效在北京不幸去世,享年69歲。次年北京市百貨大樓在大門廣場處為其豎立半身銅像,陳云同志親筆為其題詞:“一團火”精神光耀神州。
2009年,全國著名勞動模范張秉貴和他的愛人合葬于八達嶺陵園的林海山宇間。同年,他光榮入選“100位新中國成立以來感動中國人物”。
張秉貴感動中國事跡篇5
當年張秉貴成為行業(yè)內的學習榜樣,受到眾人的敬仰,取決于他把工作干好、干精的精神。他刻苦練習抓糖的功夫,一抓一拿之間,馬上就能知道分量。他還學習心算,做到不管顧客要多少種糖果,馬上就能得出結果。發(fā)明了“接一問二招呼三”的工作方法,即在接待一個顧客時,便問第二個顧客買什么,同時和第三個顧客打招呼,做好準備。這比同時只接待一個顧客要先進很多,效率提高了,更多的顧客滿意了。
糖果雕塑依偎在張秉貴墓旁,是他三十多年售賣糖果生涯所獲的回饋。張秉貴做一行精一行的精神非常值得我們學習,我們在工作中要學習這種精神,做好每一項工作,激勵起更多的年輕人把自己的工作做好、做精。
張秉貴感動中國事跡篇6
生平事跡
工作之初
張秉貴剛上班的時候,還受過去一些舊商人陋習的影響。一位顧客要買兩塊桃酥,張秉貴嫌沒有理睬,而去接待購貨多的顧客。那位顧客向公司提了意見,同事們批評他。他說:“我多售貨,是想為國家多創(chuàng)造些財富,有什么不對?”經(jīng)過支部書記的思想工作,張秉貴認識到:人民是國家的主人,要為國家服務怎能不先為人民服務呢?他說:“我們售貨員要胸中有一團火,溫暖顧客的心,樹立‘完全’、‘徹底’為人民服務的思想。”
北京百貨大樓當時是全國最大的商業(yè)中心,客流量大,加之物資相對匱乏,顧客通常要排長隊。一次,有兩個女顧客說他“服務態(tài)度還行,就是動作太慢”。張秉貴便下決心苦練售貨技術和心算法,終于練就了“一抓準”和“一口清”的過硬本領。后來他又發(fā)明了“接一問二聯(lián)系三”的工作方法,即在接待每一個顧客時,便問第二個顧客買什么,同時和第三個顧客打好招呼,做好準備。他在問、拿、稱、包、算、收六個環(huán)節(jié)上不斷摸索,接待一個顧客的時間從三四分鐘減為一分鐘。他還注意研究顧客的不同愛好和購買動機,揣摩他們的心理。為使說話親切動人、言簡意明,他又自學了語言學。
堅定信念
張秉貴的一生,是從黑暗的舊中國里一個沒有文化的童工、學徒成長為新中國勞動模范的典型。他由一個被壓迫者,變?yōu)樯鐣闹魅宋蹋枷肷?、感情上的變化成為做好工作的動力。在舊社會,他曾挨過一腳一拳,留下了終生的痛苦記憶。一次,他給掌柜的捶腿時,以為掌柜睡著了,勞累一天的他想停下來歇一會兒,被老板一腳踢在胸口上。另一次,是一個國民黨兵痞來買冰淇淋,等的時間長了點,就一拳打在他心口上。而在新社會,他接待過一名有病的顧客,幫她選擇了幾種適合的點心,這位顧客還專門帶著禮品到柜臺來看望他。強烈的對比,更堅定了他為人民服務的信念。
從這一信念出發(fā),張秉貴從1955年11月到百貨大樓站柜臺,三十多年的時間接待顧客近四百萬人,除了剛工作的那一次外,沒有跟顧客紅過一次臉,吵過一次嘴,沒有怠慢過任何一個人。他把為人民服務的信念與本職工作密切聯(lián)系起來,他認為,“站柜臺不單是經(jīng)濟工作,也是政治工作;不單是買與賣的關系,還是相互服務的關系?!薄耙粋€營業(yè)員服務態(tài)度不好,外地人會說你那個城市服務態(tài)度不好,港澳同胞會感到祖國不溫暖,外國人會說中華人民共和國不文明。我們真是工作平凡,崗位光榮,責任重大!”
從為國家爭光、為人民服務的政治信念出發(fā),他練就了“一抓準”和“一口清”的過硬本領,通過眼神、語言、動作、表情、步伐、姿態(tài)等調動各個器官的功能,成了那個時代商業(yè)領域的服務規(guī)范———商業(yè)服務業(yè)的簡單操作,被他升華為藝術境界。
成名曲
他的售貨藝術被喻為“燕京第九景”
他不僅技術過硬,而且注重儀表,堅持每周理發(fā),每天刮胡子、換襯衣、擦皮鞋
為了看他的售貨表演,顧客曾將百貨大樓的玻璃柜臺擠碎
在北京,傳統(tǒng)的“燕京八景”名揚天下,而張秉貴的售貨藝術被人們譽為“燕京第九景”。張秉貴不僅技術過硬,而且注重儀表,天天服裝整潔,容光煥發(fā)。他認為,“站柜臺就得有個干凈利落的精神勁兒,顧客見了才會高興地買我們的東西。特別是我們賣食品的,如果不干不凈,顧客就先倒了胃口,誰還會再買我們的東西啊!”他堅持每周理發(fā),每天刮胡子、換襯衣、擦皮鞋。
張秉貴感動中國事跡篇7
1978年的春節(jié),北京百貨大樓第一次在門前廣場設立年貨售貨攤點,白天彩旗招展、夜晚燈火輝煌,到處都顯示出一派春節(jié)的熱鬧景象。這是百貨大樓自文化革命結束之后,第一次開展的節(jié)日營銷活動。北京百貨大樓后來在1993年進行了股份制改造,成為了北京王府井百貨(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是年,這家商店的營業(yè)員張秉貴已是60高齡。這名在糖果柜臺前站了23年的勞模是北京百貨大樓的服務標桿,一手獨特的“一抓準”和“一口清”絕活更是為人所津津樂道:所謂“一抓準”,就是指張秉貴一把就能抓準分量,顧客要一兩、二兩、一斤,張秉貴一把抓下去,分量絲毫不差。而“一口清”則是指他那非常神奇的算賬速度,他也同時報出了應交的錢數(shù)。
如今有著計算器等工具輔助的我們已經(jīng)很難理解張秉貴為什么要這樣做,但在那個物資匱乏且商店稀少的年代,排隊購物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張秉貴練就的這一手絕活,像科學管理之父泰勒提倡的精確方法一樣,大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
在那個勞動最光榮的年代,一個經(jīng)常見諸報端的勞模自然是人們崇敬的對象。寫信,則是對勞模表示敬意的流行方式?!边@封信盡管表達了對張秉貴的敬意,但顯然也說明了在計劃經(jīng)濟體制下,張秉貴的專業(yè)技能和服務態(tài)度并不具有普遍性。
那么,當時在中國普遍的服務態(tài)度又是怎么樣的呢?或許我們從外國人的眼里能得出一個更為客觀的結論。在外國人看來,1978年時的中國商店的服務是“可怕”的,甚至有些女營業(yè)員被他們稱為“可怕的姑娘”。在商店里,如果年輕的服務員說一聲“沒有”,那就不能再去多問了。因為再問也是白搭,只會遭到這些姑娘的白眼,不湊巧遇上心情不好的還會加上一句“說沒有就沒有,煩不煩啊”之類的呵斥。微笑服務自然更是奢侈品,沒有給你白眼就已經(jīng)算是對面的那位同志心情不錯了。
相對于大多數(shù)人的“可怕”,張秉貴則要“可親”得多。盡管此時的他已經(jīng)60高齡,但一旦站上了柜臺,張秉貴就像戰(zhàn)士進了陣地,不僅容光煥發(fā),而且注重儀表,天天服裝整潔。
從清晨開門接待第一個顧客,到晚上送走最后一個客人,他自始至終都能春風滿面,笑容可掬。這種既不受白眼、又能看笑臉的購買體驗相較于“可怕的姑娘”自然是更受顧客的歡迎,于是張秉貴的柜臺前總是人頭攢動,外三層圍里三層。
指導著張秉貴完成如此優(yōu)質服務的,是他經(jīng)年累月站柜臺后總結出的服務經(jīng)——“五個勁”:站柜臺的精神勁、服務態(tài)度的熱情勁、售貨中的迅速勁、始終如一的持久勁、堅持不懈的虛心學習勁;“十個字”:主動、熱情、誠懇、耐心、周到;“四個一樣”:買與不買一個樣,買多買少一個樣,生人熟人一個樣,本市外埠一個樣。如此服務水準,不要說是在當時,也是難能可貴的——從如今服務態(tài)度歷來皆是零售業(yè)的投訴熱點就可見一斑。遠在1978年的張秉貴,卻在當時沒有任何理論的指導下把服務營銷做到了極致。
更為難能可貴的是,張秉貴不但有著專業(yè)的服務技能和熱誠的服務態(tài)度,對于顧客購物心理也有研究,并總結出了“接一、問二、聯(lián)系三”的售貨法:在接待第一個顧客時,便問第二個顧客買什么,同時和第三個顧客打好招呼,做好準備。這種做法的確是十分超前的,在若干年后中國營銷界開始“終端大戰(zhàn)”時,大多數(shù)專柜售貨人員所受的服務訓練也和此無甚區(qū)別。哪怕是最講究品牌的寶潔、CD的化妝品專柜,導購小姐接受的培訓也沒有跳出張秉貴在數(shù)十年前劃定的框框。
服務營銷和客戶關系管理這一類的專有名詞,還要很多年后才能成為中國商業(yè)領域常常談論到的術語,1978年的張秉貴顯然不會懂得這些專業(yè)名詞。
對于服務的理解,他可能也是單純地停留在“為人民服務”的概念上。甚至于他所在的王府井百貨,也要很多年后才會被市場營銷人士稱之為“終端”或者“分銷網(wǎng)點”。
但若干年后終端上不斷進化、更新數(shù)代的服務技巧,也沒有超過張秉貴為革命站柜臺的那些總結。在那個商業(yè)的蠻荒年代,他的服務技術和理念卻能沖破環(huán)境和視野的桎梏,具有很強的超前性。張秉貴以自己獨特的方式,成為了計劃經(jīng)濟時代的一個營銷大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