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博物館觀后感
今天我高高興興地來到學校,因為今天我們要去自然博物館參觀。
到了那兒我們就解散了,我和周欣蕊、范彥辰一組。我們先來到了一樓的恐龍展廳,一只巨大的恐龍的骨骼化石立刻映入了我的眼簾。我上上下下,仔細地打量了一番,“我不是在做夢吧?”我小聲嘀咕道。這怎么可能呢?這只恐龍居然是世界上最大的蜥腳類恐龍,它叫井研馬門溪龍,體長22米——35米,體高將近四米,其中脖子就占體高的一半,它也是世界上脖子最長的恐龍。我跟這只井研馬門溪龍相比,都成一只小蟲子了,我驚訝得眼睛都瞪圓了。
然后,我們又來到了“動物之美”展區(qū),這里面的動物標本全部是美國的肯尼斯·貝林先生捐獻的,它們來自世界各地。一進到展廳里,我就看到了一只鴕鳥,她好像很生氣,使勁地向前奔跑著。我再往下一看,不由得哈哈大笑起來。你們猜我看到了什么?四個狒狒正在搶鴕鳥的蛋,其中一個狒狒抱著鴕鳥蛋,回頭看著鴕鳥,它旁邊的狒狒也在回著頭,前面還有一只狒狒,它在回頭看三個兄弟們,在最后面還有一只狒狒,它一直在鴕鳥后面跟著,好像要吃掉鴕鳥似的。那鴕鳥生氣得眼睛都快瞪出來了。再往里走,我們還看見了角長在鼻子上的大犀牛、兇猛的鱷魚、可愛的梅花鹿、穿著黑白條衣服的斑馬······它們每一個都栩栩如生,讓我仿佛置身于動物的海洋。
隨后,我們?nèi)チ擞絮r艷魚兒的海底世界、稀奇古怪的昆蟲化石……
我們還沒有看夠,回去的時間就到了,我戀戀不舍地離開了博物館,踏上了回家之路。路上,我仍然沉浸在游覽的回憶中。
走進博物館觀后感篇2
11月29日,天氣晴好,我們一行人起得很早,相約從__出發(fā)去參觀國家博物館改革開放----年的展覽。
到達國家博物館是九點多,不算晚,不過人已經(jīng)很多,排了很長的隊伍。
我和小伙伴一起按照導覽圖一個展廳一個展廳全都走了一遍,政治改革、經(jīng)濟飛速發(fā)展、神舟系列飛船、交通運輸技術的大跨越,在經(jīng)濟發(fā)展的同時也注重實現(xiàn)綠色發(fā)展,重視生態(tài)文化的建設。
其中我感受最深的是交通技術的提升,因為我的家在祖國南方,每回假期,放假回家和開學回校都需要坐很久的火車,我個人也經(jīng)常往返京津,因此對于火車和城際高鐵的發(fā)展感受比較深。我國從最開始從蘇聯(lián)引進技術建造鐵路,到如今自己研發(fā)核心技術,高鐵制造已經(jīng)比較成熟,北京和__之間,之前的和諧號列車一般需要34分鐘,現(xiàn)在的復興號列車只需要30分鐘,且每間隔五到十分鐘就會發(fā)一次車,十分方便了兩地人們的出行。
看了這次的展覽,我受到了很大的震撼,中國在----年的時間里,臥薪嘗膽,經(jīng)過艱苦卓絕的奮斗,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這次出行讓我真真實實地感受到了祖國的日益強大,不僅僅是綜合國力的增強,還體現(xiàn)在我們每個人生活的各個小的方面。
觀改革開放---年展,驟然發(fā)覺,原來“偉大”并不只是一個抽象的形容詞,而是實實在在的歷史轉型闡釋。四十年來,國家通過一系列方針政策,引導社會和人民不懈奮斗,人民的生活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這一切以展覽的形式具象地展現(xiàn)在我們面前,采用小細節(jié)小物什來書寫宏大變革,通過視覺沖擊而直達心靈。四十年來的變化不僅體現(xiàn)在人民的衣食住行中,更體現(xiàn)在國家科技國防的探索與發(fā)展中,展覽中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可上九天攬月”的載人航天飛船以及“可下五洋捉鱉”的蛟龍一號載人深潛器的模型展覽,那曾經(jīng)是無數(shù)中國人的夢想,如今通過幾代人的努力而化為現(xiàn)實,盡顯大國氣象與浪漫。
從小物件看大變化,在參觀改革開放四十周年展覽中,的感受就是科技成為了改革的動力,---說過:“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chǎn)力”,無論是航天器的高端,還是人工智能的實用,亦或是VR虛擬現(xiàn)實的夢幻,都體現(xiàn)了在科技的巨大推動下,我們的生活正在發(fā)生著翻天覆地的變化。從改革開放初期的收音機到智能語音交互系統(tǒng),從自行車到新能源汽車,所有的變化都是科技的巨大的力量的體現(xiàn),改革開放四十年,從一個科技實力相對薄弱的國家,到現(xiàn)如今的科技強國,科技推動中國昂首挺胸地前進。
走進博物館觀后感篇3
研究歷史是我最大的愛好。每到假期我都會踏上探索歷史之旅,這個寒假也不例外,我參觀了位于玉皇山腳下的南宋官窯博物館。這里曾經(jīng)是南宋最重要的窯址之一,許多著名的瓷器作品都出自這里。
一進場館大門,我的目光就被一堆瓷器殘片吸引住了,這些昔日的御用瓷器原本可以成為我中華民族的瑰寶,但它們終究沒有經(jīng)受住金元的鐵蹄,而被毀于一旦。我們繼續(xù)參觀,看到有些青瓷殘片的命運要好得多?,F(xiàn)代工匠們用靈巧的雙手,將它們重新拼粘在一起,恢復了它們往日的姿態(tài)。隨后我們欣賞到了真正的南宋官窯,領略了中國各大名窯的風采。在參觀中我還觀察到了一種現(xiàn)象,早期的唐代青瓷顏色偏黃,而南宋時期的官窯顏色掌握的就恰到好處。后來我才知道,瓷器的顏色與燒制的溫度也有關,隨著科技的發(fā)展燒制的溫度就會更精確,瓷器的顏色也不會太過偏差。走出了青瓷的世界,我們又去欣賞了美麗的康雍時期的外銷青花瓷,這些瓷器可謂是中西合璧,但也各有特色??滴跚嗷ㄝ^為飽滿,而雍正青花更加生動。
走出了場館,我們進入了陶藝學習中心,開始自己制作陶器。制作陶器看似容易,其實卻困難重重,我做的滿身是泥,最終還無功而返,真是有些遺憾。
這次參觀讓我對歷史文物有了更深的了解,也讓我對歷史有了更濃厚的興趣,我要在下個假期繼續(xù)探索歷史,把整個歷史長河灌輸?shù)轿业哪X海中。
走進博物館觀后感篇4
上海自然博物館位于地鐵13號線,它特意建立了一個站點,并設有多個出口,給予前往觀光游覽的人們提供了快速而又便捷的綠色通道。
上海自然博物館,門票30元,人好多,有來自五湖四海的外國朋友,也有許多是中國各地來的參觀者。走進博物館,首先看到了兩具高大的恐龍骨架,超大無比的大恐龍一下進入眼簾,那仿真模擬的深沉高亢的聲音在整個空間回蕩,似乎一下子把觀光的人們拉回到了很久很久幾萬年前。。。
展廳里還有許許多多動物的標本:金絲猴、大熊貓、金錢豹、虎、亞洲象、梅花鹿、羚牛、揚子鱷、白鱘、獅子、長頸鹿、袋鼠還有恐龍蛋等等,那動態(tài)十足的摸樣,栩栩如生。
生命的長河奔流不息,綿延至今40億年,誰也不能窺其全貌。全球的生物星羅棋布,編輯海洋、天空、陸地,誰也無法令它們聚首。今天,古今生物跨越時空,濟濟一堂,如同生活明的長河匯聚凝結一瞬。一件件的珍貴的標本待給我生臨其境,感受生命的多彩,驚嘆大自然的神奇。
生命是什么?浩瀚精深的宇宙又是什么?你可以在這別有洞天的博物館里找尋,追溯,甚至可以親身體念遨游星空的感受與美輪美奐的奇異過程。
不知不覺兩個多小時過去了,各場館錯落有致,是根本看不過來的,當我們依依不舍離開的時候,參觀的人流還絡繹不絕進入。
上海博物館的參觀之旅是集視覺、聽覺、觸覺的自然科學的一次盛宴。她讓我獲得了不少新的知識,也讓我經(jīng)歷了一次全新的體驗。
走進博物館觀后感篇5
中國國家博物館觀后感
每次到北京都有不同的收獲。20__年11月去北京參加紀念鐵道兵成立60周年大會,有幸參觀了鳥巢、水立方和中國國家大劇院。20__年11月來北京參加鐵道兵文化聯(lián)誼會有機會走進中國國家博物館,真感不虛此行。
感謝中國國家博物館副館長都海江,這位曾在鐵建工作過的熱心人親自安排,我們才有了這次參觀的機會。20__年11月17日下午,我們?nèi)缂s來到位于首都天安門廣場東側的中國國家博物館,親身感受到了中國國家博物館的氣勢磅礴和中華民族復興發(fā)展的歷程。
都館長的安排使我們免除了排隊安檢的繁鎖。在參觀大廳里他簡要的向大家介紹了國博的情況。如今的`中國國家博物館是在原中國歷史博物館和中國革命博物館兩館合并的基礎上組建成立,是以歷史與藝術并重,集收藏、展覽、研究、考古、公共教育、文化交流于一體的綜合性國家博物館。3月至底,中國國家博物館進行了為期3年的改建擴建,藏品數(shù)量為100余萬件,硬件設施和功能為世界一流。在眾多的展廳中我們只是對“古代中國”、“復興之路”兩個基本陳列館進行了粗略的參觀和了解。
漫步在古代中國的10個展廳中,2500多件展品見證了遠古時期到明清間歷代王朝更替的主要脈絡。如仰韶文化鷹形陶鼎、四羊青銅方尊、秦兵馬俑、唐三彩淘釉、明萬歷太后鳳冠等中國古代文物精品,展示了古代中國不同歷史時期在政治、經(jīng)濟、文化、社會以及中外交流等方面的發(fā)展狀況,使我們更加敬仰五千年來中華民族詹擁睦史文化和勞動人民的聰明才智。。
在講解員的帶領下,我們踏上了“復興之路”。經(jīng)過修改完善的《復興之路》是國博中的精l,也是案霾喂壅弒厥芙逃的展覽。它通過陳列的1280多件套珍貴文物和870多張歷史照片,回顧了1840年鴉片戰(zhàn)爭以來的一百多年間,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深淵的中國各階層人民在屈辱和苦難中奮起抗爭,為實現(xiàn)民族復興進行的種種探索,充分展示了歷史和人民為什么和怎樣選擇了馬克思主義,選擇了中國共產(chǎn)黨,選擇了社會主義道路,選擇了改革開放,深刻揭示出歷史和人民為什么必須始終堅持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不動搖,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不動搖,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不動搖。這是目前唯一一個全面展示中華民族170年復興之路宏大主題的陳列展覽。陳列共分為五個部分:中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探求救亡圖存的道路;中國共產(chǎn)黨肩負起民族的獨立、人民解放歷史重任;建設社會主義新中國;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
在這條“復興之路”上,講解員耐心細致的講解聲聲入耳,看著一幅幅珍貴的照片、油畫、文物,我仿佛聽到了秦王掃六合的馬蹄聲,聽到了甲午海戰(zhàn)的槍炮聲,聽到了解放全中國的軍號響。我和戰(zhàn)友們肅立在一座座雕塑旁,仿佛看到了虎門炮臺、武昌起義、太行山上栩栩如生的群像,他們是革命的先驅,民族復興的脊梁。尤其給我們鐵道兵戰(zhàn)友印象最深刻的是青藏鐵路多媒體互動場景,空間模擬的一輛火車,有車頭工作艙,有座椅,墻上的電視是動態(tài)的草原景象,讓人仿佛置身于開往西藏的列車之上。
走進國博參觀之后,我思緒萬千,既感慨幸福得來之不易,又感受到了國家的繁榮和富強。一種強烈的責任感由然而生,如今我們的國家綜合實力不斷加強,實現(xiàn)祖國偉大的復興是我們每個人的責任,任重道遠,不可松怠。
走進博物館觀后感篇6
今天我去參觀了國家博物館,真的是感慨萬千。
展覽分幾個部單元。“為了一個民族的夢想,我們從1840年的海面出發(fā);為了一個不變的追求,我們在歲月深處寫下光榮。全球視野下展現(xiàn)中國道路之抉擇;全景歷史中濃縮民族復興之歷程。”《復興之路》圍繞千年巨變、崢嶸歲月、中國新生、偉大轉折、世紀跨越、繼往開來等六大主題,反映自1840年以來,中國艱難曲折的民族振興之路和中國人民在中國共產(chǎn)黨領導下所取得的偉大成就。其中令我印象最深的是外國列強欺負中國人民和人本侵略中國的這兩部分。
1840年鴉.片戰(zhàn)爭爆發(fā)了,帝國主義國家往我國大量的運送鴉.片,使社會變的腐.敗,使中國人民失去健康。后來林則徐雖然消滅了鴉.片,但帝國主義仍不放過中國,跟中國打仗。而中國輸了,就跟帝國主義簽定了很多不平多條約,讓中國的土地不再完整,況且中國每年都要賠錢給帝國主義。中國人變得非常窮,滿大街都是餓死的人。而中國人民并沒有放棄希望,而是站起來反抗。1939年抗日戰(zhàn)爭全面爆發(fā),但國Min黨并沒有站起來反抗。國土大面積淪陷,日本人占了中國的很多部分。隨只中國人民也開始受欺凌。日本帝國主義大面積屠殺中國人。而中國人則沒有放棄,而是舉起武器去打敗日本帝國主義。1945年日本投降,澳門和香港回到了祖國的懷抱。
以前一直以為現(xiàn)在的所有都是利索應當?shù)?。但是這次觀看中過的復興之路后,我的想法完全變了。中國人民真的很偉大!當?shù)蹏髁x來欺負中國,人們都沒有飽飯吃,但沒有人低頭!而是掀起革命,讓帝國主義知道中國人民是不能欺負的!當日本來臨時,中國也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危機,不光是政府,人民也沒有放棄!日本人大四的屠殺中國人民,想磨滅大家的意志!但是我們的意志不但沒有被抹殺,而是變得更堅固!我們以不屈不撓的精神趕走了帝國主義。中國人民通過自己的努力終于站起來了!經(jīng)歷了歲月的磨礪和洗滌,中國共產(chǎn)黨領導著廣大人民群眾,為實現(xiàn)共產(chǎn)主義這個最終目標而不斷探索著、奮斗著、發(fā)展著、前進著……在這個歷程中,我們一齊哀悼,一齊歡呼,一齊奮斗,一齊感動……不論遇到什么,歷史事實都告訴我們:中國共產(chǎn)黨領導的中國將會不斷發(fā)展、進步!中華民族終于能屹立在世界的東方了!我為自己是個中國人而感到自豪!
中國中人民終于能抬起頭來面對帝國主義了!那些崢嶸歲月我們并沒有白過。中人民可以不再受欺凌了!但我們不能忘記以前受的恥辱,應該用自己的努力讓國家更加繁榮昌盛。我們現(xiàn)在的幸福是來之不易的,是以前的人用鮮血和意志還來得!
隨著時間的洗禮,中國已經(jīng)穿越了幾千年,那些曾經(jīng)的事件也早已成為歷史。
在經(jīng)濟高速發(fā)展的21世紀,總讓人感到繁華的街區(qū)后有一種莫名的空虛。而今天參觀了博物館后讓我意識到了肩上的責任。
清朝末年,是一個讓中國人感到心痛的時期,外國為了自己的利益,竟用鴉.片這樣的毒物來買斷中國市場。中國苦難的命運就此上演。我看到了陳列在玻璃柜中的一份份厚厚的不平等條約時,我的心中有著巨大的哀痛,當我看到泥塑的苦難者臉上那一雙雙無助的眼睛是,有給予了我無數(shù)震撼,我從哪眼神中讀出了一種希望的渺茫,生活的苦難,但同時有著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紅軍不怕遠征難,萬里千山只等閑?!边@是一種怎樣的豪邁。在這個展館里,到處都響著激昂的紅色歌曲,看著革命正處于蒸蒸日上的照片,我也覺得熱血沸騰了。仿佛看到了星星之火,燒到整個中國。終于,在---的領導下祖國站了起來,中國人民站了起來。我感到無比的驕傲,不只是為了不再受屈辱而自豪,更是為了一個個面對亡國危急時刻挺身而出的中華兒女驕傲自豪。
在建國初期,我國經(jīng)濟科技等方面都相對落后。正是有了像錢學森一樣的一批愛國人才,不畏艱辛萬難,堅持研究,這才成就了中國今天的輝煌。他們的精神讓我感動,那種“志在強國,淡泊名利”的獻身精神更是讓我感受到了一種高尚的品德。
現(xiàn)在21世紀的中國早已不是人人可欺的弱國,曾經(jīng)那一段段刻骨銘心的國恥訓誡我們“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直至如今,我國仍在努力,為了給百姓一個安定快樂的生活。
走出博物館,幾句話涌上心頭,只要心中有希望,面對名利坦然對待,就總會有迎來曙光的那一天。而,還是中學生的我們,唯有此刻立志,努力學習,在不久的將來也為祖國貢獻出一份力量!在這里,我衷心的祝愿祖國能夠越來越昌盛。
走進博物館觀后感篇7
今天學校組織我們?nèi)⒂^古村公園博物館,我很開心。
下了車,我們進入了博物館。一個小姨走過來,給我們介紹了各個地區(qū)的風俗。首先我們來到寶山亭,看到小球在管子里波動,根據(jù)音樂形成一個音條。然后,阿姨帶我們?nèi)チ艘粡堊雷?。學生們摸著屏幕敲鑼打鼓。他們非常高興。然后,我們走到一個古老的亭子前,參觀了它。旁邊是一個玻璃柜,里面有幾塊刺繡布。然后我們來到了中國館的第一個區(qū)域,在這里我們了解了古代和京劇。到了二曲,看了很多中國傳統(tǒng)美食,聽了普通話、河南方言、陜北方言等幾種語言。在第三區(qū),我們仿佛來到了一個魚塘,參觀了音樂亭、陶園等等。然后我們?nèi)チ藲W美,看了《奇幻之旅》。旅途中,不時有寶物向我們撲來,還有同學伸手去接!最后,我們來到了非洲。剛進入這個區(qū)域,首先映入你眼簾的是一些動物模型。再往前走一點,一些鼓站在地上,我們拍手敲門。
這次訪問真的讓我難忘。我希望下次能再來!
走進博物館觀后感篇8
今天,我和同學曾天睿一起去參觀了杭州低碳博物館。
早上我們很早就出發(fā)了,九點就到了低碳博物館,而博物館要半個小時后才開館。我們就沿著博物館的大樓逛了起來。這座大樓有點怪,下面小上面大。我和曾天睿發(fā)現(xiàn)有一串自行車像一座橋一樣連起來。那是什么意思呢?我們向“自行車橋”跑去,原來是一座提倡綠色出行的雕塑。
九點半到了,我們進入了低碳博物館。在一樓大廳,我們發(fā)現(xiàn)了有一個電子屏的展臺,上面有博物館大樓的模型,下面的屏幕上介紹了大樓有很多特點,比如下面小上面大可以起到自然遮陽的作用,大樓還采取了別的節(jié)能措施。上樓的時候我們發(fā)現(xiàn)自動扶梯沒有開,就想走上去,奇怪的事情發(fā)生了:自動扶梯啟動了,我想這個也是一種節(jié)能的措施。二樓展示了很多能源的采集方法,我和曾天睿還當了一次煤炭工人,用風鎬采集了很多煤。三樓就更好玩了,除了有很多新的綠色能源的介紹外,還可以當駕駛員,自己動手駕駛自行車、汽艇,汽車和動車,最夸張的是我們還可以開飛機!我和曾天睿輪流開著各種交通工具,狠狠地過了一次當駕駛員的癮!同時也了解了各種交通工具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最后我們又回到一樓,沒想到一樓的另外一邊還有好玩的東西:有一個鏡子迷宮,進去以后里面都是鏡子,我們用手小心地摸著墻,好幾次都差點撞在鏡子上。在迷宮里走了好久,終于走了出來。旁邊還有一個大水池,里面有很多水利工具,這個又是我們喜歡的游戲。最后我們看了一場環(huán)幕電影《帶我去月球》,才依依不舍的回家了。
今天參觀低碳博物館真是太有意思了,我們在里面玩得很開心,也學到了很多低碳科學。我們的地球需要大家來愛護,低碳生活就是愛護地球的最好方式。
走進博物館觀后感篇9
寒假來了,終于有足夠的時間依照自己的興趣做一些自己想做的事,真好。
恰好深圳博物館有特別的展覽——吉金鑄史——青銅器里的古代中國,專門展覽青銅器的。青銅器,古時稱“金”或“吉金”,是重要的文物研究門類之一。最近我特意去市民中心東翼的博物館新館,參觀這些神奇的“鑄史”。
說到博物館,我并不陌生。還記得我第一次去博物館是在小學一年級,那時,我剛知道博物館這個地方,恰好父母帶我去參觀。第一次相遇博物館,我以為那里挺好玩,就邀請相好的同學一起去。我們倆因為學識淺薄,并不知道那玻璃罩下的一件件文物有何價值,有什么意思。即便我從小對歷史有興趣,喜歡聽歷史故事,我還是走馬觀花,并沒有仔細參觀。
記得當時看那一件件文物,我只看好看的,尤其是那些玉石寶石,而青銅器陶器因為不光鮮耀眼而被我忽略了。歲月流逝,我日漸長大,一年又一年的學習與積累,使我對青銅器有了新的認識。雖說它沒有玉石金子閃亮好看,但也有自己的價值與美。我漸漸喜歡上了青銅器,也喜歡去博物館了。
如今,我再次來到博物館展廳,看到一件又一件青銅器,大小不一,形態(tài)各異,用途不同,我倒覺得親切起來。
看到在《國家寶藏》上介紹的文物,婦好尊,我不由得心生敬意。尊的主人婦好是中國有文字記載的第一位文武雙全的女戰(zhàn)神,戰(zhàn)績輝煌。我想象著她輔佐商王武丁的傳奇,似乎她的智慧和勇氣能穿越時空,令我敬佩。
再往里看,各式各樣的器具都依次展現(xiàn),小到拇指大小的擺件,大到一人無法舉起的大鼎,有吃喝用的器具,也有戰(zhàn)場上的刀劍。我在想,在科技水平極其低下的古代,我們的祖先怎么會創(chuàng)造出如此神奇的物品?相隔幾千年,我該怎樣參透其中的奧秘?
展品大多刻有銘文,我憑借自己對文言文的一些了解,細細讀起那文字。依據(jù)銘文,我大概知道了器物的主人是誰,它是用來干嘛的,那時發(fā)生了什么事。我還能從中知道很多我未學過的知識,我也更有興趣了解這些古代文物了。
再看外形,這些青銅器無不做工巧妙,其細膩的紋路讓我驚嘆,真的難以想象在那個落后的年代居然能造出如此精巧的器物,這不能不令現(xiàn)代人折服。
參觀博物館,欣賞吉金鑄史,我在青銅器里認識古代中國。這些承載著中華民族博大精深源遠流長的輝煌文化的各類器物,實在值得我們?nèi)フ湎?,去傳揚。這個寒假能參觀這么“遙遠”的展覽,我深感幸運,以后假期也會多多親近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