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數學教案設計15篇

| 文麗

幼兒園數學教案設計(篇1)

活動目標

1、手口一致的數3以內的數。

2、學習按數量分類。

3、培養(yǎng)幼兒對數學活動的興趣。

活動準備

1、畫有1個斑點、2個斑點、3個斑點的紙制瓢蟲若干。

2、樹葉3片,小蟲若干。

活動過程

一、游戲導入,師幼共同玩手指游戲“小瓢蟲”。

小瓢蟲,小瓢蟲(上下彎曲手指)

爬來爬去的小瓢蟲(四指作爬行狀)

緊緊追上大害蟲(加快爬行速度)

一口把它吃干凈(停下做吃狀)

二、利用圖片練習手口一致的數3以內的數。

1、通過數瓢蟲身上的斑點,學習數數1、2、3。

(1)出示1只瓢蟲。

提問:瓢蟲寶寶長什么樣?(圓圓的身體)

背上有什么?(斑點)

有幾個斑點?(2個)師幼一起手口一致的點數2。

(2)再同時出示2只瓢蟲。(身上的斑點分別為1個和3個)

讓幼兒說說它們身上分別有幾個斑點,集體手口一致的'數1個斑點的瓢蟲,

請個別幼兒上來手口一致的數3個斑點的瓢蟲。

2、觀察瓢蟲的外型特征,鞏固對大小、顏色的認識。

教師:這3只瓢蟲寶寶一樣嗎?什么地方不一樣?(顏色、大小、斑點)

三、利用游戲,培養(yǎng)幼兒按數量分類的能力。

1、游戲“小瓢蟲抓害蟲”

(1)通過照顧小瓢蟲,鞏固手口一致數3以內的數

教師:瓢蟲寶寶的媽媽生病了,想請小朋友幫忙照顧瓢蟲寶寶,

請你選一個瓢蟲寶寶來照顧,拿到后看一看你的瓢蟲寶寶身上有幾個斑點?

伸出手指數一數。

(2)游戲“小瓢蟲抓害蟲”。

教師:瓢蟲寶寶們肚子餓了,它們最喜歡吃蟲子,我們帶著瓢蟲

寶寶去抓害蟲吧。

(聽著音樂邊念兒歌邊做動作抓害蟲)

2、送瓢蟲寶寶回家

(1)讓幼兒把不同斑點的瓢蟲寶寶放到有相應圓點的樹葉上。

教師:瓢蟲寶寶們累了,想休息了,它們喜歡在什么地方休息?

(樹葉)請你們送它們去樹葉上休息。

(送的時候要求幼兒1個斑點的瓢蟲寶寶送到有一個圓點的樹葉上,2個送到2個圓點的樹葉上,3個……)

(2)集體驗證。

四、結束活動

幼兒學小花貓走路輕輕的離開活動室。

幼兒園數學教案設計(篇2)

活動目標:

1、感知5以內的數量,并根據物體的數量和形狀分類。

2、樂意參與活動,體驗活動的快樂。

活動準備:

場地準備:蘿卜地。

材料準備:點卡的籃子、紅蘿卜、黃蘿卜若干、貼有標記的盤子、音樂。

活動過程:

一、情景導入,按點拔蘿卜。

1、今天,天氣真好,兔寶寶們我們去蘿卜地拔些蘿卜送給兔奶奶、兔爺爺好嗎?

2、瞧!媽媽給你們準備了小籃子,我們來看看籃子上有什么?(引導幼兒觀察籃子上的點卡)

3、那你們等會兒就按照籃子上的點卡數量來拔蘿卜。

4、幼兒拔蘿卜

二、看特征分類,送蘿卜。

1、寶貝們,時間不早了,我們該去兔奶奶家了。

2、咦!兔奶奶家門口有兩個簍子是干什么的呢?哦!媽媽想起來了,原來兔奶奶喜歡吃圓形的蘿卜,

兔爺爺喜歡吃三角形的'蘿卜。我們來將蘿卜分好再送進去吧。

三、根據物體的數量和形狀特征,二次分類

1、兔奶奶:好多的蘿卜,我們一起分享吧。

2、兔奶奶家的碗好神奇,上面有什么呀?

3、引導幼兒觀察碗上的標記,并分類。

4、寶貝們,吃飽了嗎,那我們該回家了。

幼兒園數學教案設計(篇3)

活動目標:

1、初步感知物體的重量,知道物體有輕重之分。

2、通過觀察、動手操作,感知并分辨物體輕重,并能大膽地用語言講述:__輕,__重。

3、學習整理操作材料,保持桌面整齊。

活動準備:

1、教具:玩具天平一個。實物:大小橡皮泥,棉花,積木,玻璃球。

2、學具,幼兒操作材料。

活動過程:

1、集體活動。

(1)觀察實物,感知輕重。

出示大小橡皮泥,引導幼兒觀察并猜猜:這是什么?有什么不同?哪個重,那個輕?請個別幼兒上來掂一掂,摸一摸,正確感知棉花和玻璃球的輕重。

(2)觀察天平器的變化,認識物體的輕重。

出示天平器,告訴幼兒天平器市衡量兩個物體輕重的一種工具。然后,在天平的兩邊分別放上大小不同的橡皮泥。讓幼兒觀察天平的` 變化,并說說:天平器有什么變化?天平翹起的 一邊表示什么?天平沉下去的一邊又表示什么?也可以先讓幼兒說一說誰重誰輕,再在天平器上演示驗證,從而幫助幼兒正確地認識物體的輕重。

出示棉花和積木,讓幼兒比較。

2、操作活動。

(1)引導幼兒觀察畫面,說說圖上有 什么?想一想:哪個重?哪個輕?你是怎么知道得?請你圈出重的動物。

(2)觀察天平和水果,想一想,連一連使天平的兩邊一個重,一個輕,以及一樣重。

(3)小熊和小老鼠要秤體重了,想一想,誰重誰輕,請你圈出重的小動物。

3、教師做總結。

幼兒園數學教案設計(篇4)

活動目標

1.區(qū)分并說出以自身為中心的上、下方位。

2.能正確感知

物體與物體之間的前后位置關系。

3.發(fā)展方位知覺,初步理解方位的相對性。

活動準備1.趣味練習:上下(1-47)

2.毛絨玩具7-8件,分別放與教室內不同物品的的上下、前后位置上。

活動過程

一、導入

教師:小朋友,今天我們來做一個很有趣的游戲,你們愿意做嗎?

游戲的規(guī)則是你自己的身體為中心,聽老師的口令,做相應的動作。例如:上面拍拍手(在頭頂上面拍手)

下面拍拍手(在膝蓋處拍手)

教師可以根據幼兒的表現適當增加難度,例如:上面拍3下,下面拍4下。

二、展開

1.教師講解:上、下

教師:有圖有真相、剛才我們在玩游戲時,你是怎么理解上下的?

(幼兒自由回答)

教師:上就是仰頭,下就是低頭,前是我們眼睛直接看到的位置,后就是屁股后面的位置。教師:現在我們來看看我們的上面是什么?

(有燈、風扇、屋頂)

我們的下面是什么?(地面磚)

2.游戲:變變變

(1)請三個幼兒來前面站成一縱隊,請大家看看并說一說前面的是誰?后面的是誰?中間的又是誰?

(2)再請這三個小朋友往后轉身,再讓大家看看現在前面的`是誰?后面的是誰?中間是誰?幼兒三人一組,自由玩此游戲,相互說說方位關系的變化。

3.找一找

教師:今天我們教室里有許多的毛絨玩具,你們去找一找,它們都在哪里?在什么位置?(請若干個幼兒尋找,并說出玩具所在的位置)

教師指導幼兒將話說完整,例如:小貓在櫥子的上面。小狗在鋼琴的下面。

4.趣味練習:引導幼兒用方位詞描述動物的位置。

教師:小朋友,讓我們一起來看看這幅圖里的小動物都分別在什么位置?(請幼兒回答)教師引導幼兒將一句話說完整。

三、結束

教師對活動情況進行小結,活動自然結束。

幼兒園數學教案設計(篇5)

活動準備:

小盒子(制作房子)、小動物若干(紅色小老鼠、黃色小貓)、絲帶(紅色、黃色)

活動過程:

一、出示材料,交流價值

重點提問:

請家長關注今天活動內容——比尾巴

簡單交流親子活動內容、價值。

小結:

本次活動主要在比尾巴的情景中,感知長和短,并能夠發(fā)現長短的變化,同時激發(fā)寶寶開口。

二、師生互動——拉一拉,說一說

重點提問:

看一看,小房子里面住了誰?

(吱吱,我是小老鼠;喵喵,我是小貓)

小老鼠要和小貓比比誰的尾巴長?(小老鼠說:“我的尾巴長”;小貓說:“我的尾巴長”。到底誰的尾巴長呢?小朋友們知道嗎?)

小手拉一拉,尾巴變長;

小手拉一拉,尾巴變長;

到底誰的尾巴長呀?誰的`尾巴短?。空埿∨笥颜f一說

小貓的尾巴長,小老鼠的尾巴短。

小貓肚子餓了,家里有沒有好吃的?小貓喜歡吃什么?

小貓喜歡吃小魚。

小魚拉一拉,尾巴變短;啊嗚一口真好吃。

小老鼠肚子餓了,家里有沒有好吃的?(出示餅干)

小老鼠喜歡吃餅干。

餅干拉一拉,尾巴變短了;啊嗚一口真好吃。

觀察要點:

指向寶寶:

寶寶對長短的認知經驗

寶寶是否樂意開口表達

指向家長:

關注寶寶參與活動的情緒、狀態(tài)

是否鼓勵、引導寶寶一起說一說

三、分享交流,互動指導

重點提問:

您的寶寶對這個游戲材料感興趣嗎?

互動小結:

游戲材料的動物形象以及可以拉動的游戲,引發(fā)寶寶參與的興趣。

重點提問:

本次活動對寶寶有哪些方面的發(fā)展?

互動小結:鞏固寶寶認知長短的經驗;促進語言表達能力、觀察能力、顏色辨別能力等。

備注:

室內外(地點)20分鐘左右(時間)10個家庭以內(參與人數)

幼兒園數學教案設計(篇6)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用“添上”和“去掉”的方法學習3的形成。

2、感知物體數量的變化及數字的變化,進一步鍛煉幼兒的反應能力。

3、在活動中,體驗共同游戲的愉悅,增強合作意識。

4、發(fā)展幼兒邏輯思維能力。

5、激發(fā)幼兒學習興趣,體驗數學活動的快樂。

教學重點、難點

1、讓幼兒懂得3比2多1,2比3少1。

2、幼兒學會用“添上”和“去掉”的方法學習3的形成。

活動準備

教具:背景圖一幅、3只小鴨、3只小兔、2顆白菜。

幼兒操作材料:小蘋果教具、數字卡片。

活動過程

一、復習2的形成。

二、幼兒操作小蘋果,啟發(fā)幼兒說出3的形成。

1、小朋友們,你們知道3是怎么形成的嗎?老師想瞧瞧你們的操作方法。

2、教師出示小蘋果教具3個,幼兒操作。

請幼兒取出是蘋果數量的代表數字。提問:2個小蘋果是怎樣變成3個小蘋果的.?啟發(fā)幼兒說出:2個小蘋果添上一個小蘋果就是3個小蘋果。幼兒操作蘋果…

三、出示實物圖,引導幼兒學習3的形成。

有2只小鴨在草地上玩,又從水里上來了1只,現在有幾只?2只小鴨是怎么變成3只的?

四、用比較的方法,讓幼兒感知數量和數字的多少。

出示兔子3只、白菜2顆,提問:是兔子多還是白菜多?誰少?你是怎么看出來的?一只兔子對應著一顆白菜,有一只兔子沒有白菜,那么3比2怎么樣?2比3怎么樣?如果想讓另一只兔子也能有白菜吃,那怎樣才能使兔子和白菜一樣多呢?

五、教師引導幼兒學習用“添上”和“去掉”理解數量的變化。

出示背景圖,草地上2只小鴨,水里游著1只,請小朋友讓草地上2只小鴨變成3只小鴨,該怎么辦?那么2添上1就是幾?3只小鴨怎樣才能變成了1只小鴨。

六、出示數字卡片,幼兒操作。

教師引導幼兒操作數字卡片,2再多1就是數字3,反之3去掉1就是幾?然后請幼兒互相操作卡片,再由教師反復考驗幼兒的快速反應能力。

七、以游戲的方式,用添上和去掉的方法鞏固學習3的形成。

老是把小朋友分為幾個小組活動,每小組為1——4人,請每組的小朋友互相調整一組3人。

八、幼兒練習,教師巡回指點。請小朋友把每組小成員用添上和去掉的方法,分成每3人一組。

九、分好組之后,教師組織幼兒做游戲。(在游戲的歡樂中完成課題)

教學反思

1、在本次教學活動中,幼兒們學習激情很高,互動很好!

2、這堂教學活動—學習3的形成,我了解到幼兒對誰比誰多,誰比誰少還不是很清楚,通過多次練習,有較好效果。

3、我發(fā)現對于數學活動,我們應該多以游戲和出示教具等實物更加生動、形象的講解,這樣會讓幼兒能容易接受,獲取知識。

幼兒園數學教案設計(篇7)

活動目標:

1、能根據顏色、大小的信號進行分類游戲。

2、在教師的引導下積極參與活動,體驗數學活動的樂趣。

3、能與同伴合作,并嘗試記錄結果。

4、初步培養(yǎng)觀察、比較和反應能力。

活動準備:

樹葉(黃色、綠色若干,大小不等)

活動過程:

一、樹葉寶寶問個好,區(qū)別顏色、大小1、今天我做樹媽媽,你們做樹葉寶寶,一起來玩游戲,好嗎?

2、樹葉寶寶們好,(幼:樹媽媽好),我的樹葉寶寶很漂亮哦,看,(出示一片綠色樹葉)它是什么顏色的樹葉?(綠色)樹媽媽叫它綠樹葉;(出示一片黃色樹葉)它是什么顏色的樹葉?叫它什么呀?(黃樹葉)3、綠色的叫綠樹葉,黃色的叫黃樹葉,你看看自己的,你是什么樹葉寶寶呀?(輪流介紹:我是黃(綠)樹葉)

小結:嗯,我的樹葉寶寶顏色不一樣。

4、看看,(出示大、小樹葉)樹葉寶寶還有哪里不一樣?(大、?。┐蟮臉鋴寢尳兴髽淙~,小的呢?(小樹葉)5、你是大樹葉還是小樹葉呢?請和旁邊的樹葉寶寶比一比。

6、知道自己是大樹葉還是小樹葉了嗎?請大樹葉舉起手來和媽媽招招手;請小樹葉站起來和媽媽抱一抱。

小結:我的樹葉寶寶大小也不一樣。

二、樹葉寶寶找朋友,示范分類。

1、樹葉寶寶喜歡找朋友,黃樹葉找黃樹葉做朋友,綠樹葉找綠樹葉做朋友2、個別幼兒上前操作,集體驗證3、樹葉寶寶喜歡找朋友,大樹葉找大樹葉做朋友,小樹葉找小樹葉做朋友4、個別幼兒上前操作,集體驗證三、打扮樹媽媽,嘗試分類。

1、(出示兩棵樹),請樹葉寶寶來打扮樹媽媽,黃樹葉和黃樹葉一起打扮樹媽媽,綠樹葉和綠樹葉一起打扮樹媽媽。

2、幼兒操作、講評3、(出示兩棵大、小樹),請小朋友們來打扮樹媽媽,大樹葉和大樹葉一起打扮樹媽媽,小樹葉和小樹葉一起打扮樹媽媽。

4、幼兒操作、講評分類作為一種基本的數學思想方法,在幼兒的數學學習活動中,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次教學活動以游戲情境貫穿始終,適合小班年齡特點。第一環(huán)節(jié)以情境談話導入活動,“我是樹媽媽,小朋友做樹葉寶寶,我們一起玩游戲,讓孩子在感知顏色的基礎上,進行自我介紹“我是綠(黃)樹葉”;再從大小不同,將樹葉寶寶分成大樹葉、小樹葉兩類,初步感知顏色和大小,為下一環(huán)節(jié)做好鋪墊。這個環(huán)節(jié)中孩子語言表達清楚、完整。

第二環(huán)節(jié)引導幼兒在游戲中初步嘗試,能根據大小或顏色找朋友,并體驗游戲的快樂。不過由于幼兒以樹葉寶寶的角色去找朋友,成為對應的找到相同的顏色或大小,有點偏離分類的主題。經同事們的評析,將這一環(huán)節(jié)改成大家一起打扮樹媽媽,突出分類概念。

第三環(huán)節(jié)是操作分類,自主選擇分類方法(大小或顏色),讓幼兒在操作中鞏固分類。

由于自己對分類的感念不夠清晰,導致第二環(huán)節(jié)偏離主義,我想上好一堂課不但要充分的準備,而且每一個環(huán)節(jié)都需要細細揣摩。課堂上不但要達成教學目標,還有一定的教學機智,才能讓幼兒真正的學到更多,課堂效果才會更好。我非常珍惜這次嘗試和鍛煉的機會,希望自己能盡快適應數學活動,在數學活動中找到樂趣。

教學反思:

幼兒園的數學活動相對于其他活動枯燥、單調,容易使幼兒失去學習興趣。因為這個時期的幼兒年齡小,邏輯思維尚未發(fā)展,所以本次活動中我為幼兒創(chuàng)設了一個可操作的`豐富材料的環(huán)境,為幼兒創(chuàng)設了一個可選擇性、可操作性的空間。使幼兒能獨立的操作材料,并大膽的表達自己的想法。幼兒的自主性,選擇性,獨立性得到了充分的體現。通過一系列的游戲活動,達到了主題總目標預設的要求。

幼兒園數學教案設計(篇8)

活動目標:

1、進一步幼兒感知5以內的數量,并說出總數。學習正確使用單位量詞“匹”。

2、學習按數量的多少排序,并匹配相應數量的物體。

3、培養(yǎng)幼兒比較和判斷的能力。

4、引導幼兒積極與材料互動,體驗數學活動的'樂趣。

5、發(fā)展幼兒邏輯思維能力。

活動準備:

1、夏天背景圖。

2、動物貼絨片五張(數量分別為1—5)。

3、排隊標記圖。

活動過程:

一、感知5以內的數量。

1、逐一出示五張動物卡片,感知5以內的數。

教師:今天胡老師要請小朋友和小動物一起做拍手數數的游戲,好嗎?

教師:玩游戲之前呢,小朋友要聽清楚游戲規(guī)則哦!

教師:首先,小朋友要看清楚卡片上一共有多少只小動物,給一只動物拍手一下,邊拍邊數,數完以后兩手合攏說:“幾只__X拍手幾下”。

(每一只小動物都要讓幼兒數清楚,并且說出總數)

2、集體數數,最后出示五匹馬,學習使用單位量詞“匹”。

教師:這是什么呢?

教師:哦,是小馬。那小馬有多少呢?

教師:馬的單位量詞我們用匹表示。用什么表示呀?

教師:那這里有多少匹馬呢?(讓幼兒完整的說出馬的數量,學習“匹”這個量詞。

二、學習1—5的排序。

1、出示排隊標記圖。

教師:小動物們要去森林里玩了,它們想要排著整整齊齊的隊伍去玩。誰來在標記圖上給小動物們排好隊呢?(請幼兒到黑板上給動物排隊)

教師:我請小朋友按照小動物的數量從少到多的排。

教師:排的時候要說:“__X,我請你排在最前面,__X,我請你跟在__X的后面…..”

教師:你們說__排的對嗎?(如果排的正確就請幼兒來說操作結果,如果排的不正確,就要請其他的幼兒來排過一次)

2、請全體幼兒說操作結果。要求幼兒用完整的話說出操作結果。

三、通過游戲,讓幼兒再次感知1—5的排序。

教師:我們來做游戲吧!(請幼兒分別站成1—5的數量的圓圈,讓他們排好隊)

四、結束活動。

幼兒園數學教案設計(篇9)

活動目標:

1、在游戲中學習、體驗學習給孩子帶來的快樂,培養(yǎng)學習興趣。

2、在有趣的畫面及身臨其境的體育活動中認識5以內的序數,能手口一致的從左到右點5以內的數。

3、發(fā)展思維的敏捷性和靈活性。

活動準備:

多媒體課件、跑道、1―5數字牌。

活動過程:

1、演示多媒體:

①――今天我們要去森林里去看一場運動會,你們知道會有哪些動物參加嗎?

幼兒觀看,并說出自己的發(fā)現,教師提問:

――這兒有幾個動物參加運動會,一起來數一數!

老師逐個動物提問其所在第幾名。

②教師提出問題。

――這兒有幾條跑道?我們來數一數。

幼兒觀看動物賽跑并做小裁判說出比賽結果。

③幼幼互動(與旁邊的朋友討論比賽結果)

請幼兒當裁判完整地說出比賽結果。

2、體育游戲:賽跑

教師以提問的形式,間接地導出游戲規(guī)則。

①這兒有幾條跑道?

②能不能所有的小朋友一起賽跑?

③那沒有當上運動員的朋友,做什么?

教師選出5位運動員,隨意發(fā)張?zhí)柎a牌,讓其找到與號碼牌相對應地跑道上,讓其余的孩子檢查是否站對了。檢查完畢后,開始準備比賽了,裁判員站在終點后面觀看運動員比賽過程,并檢查他們站對與否,對個別站錯的孩子,給予指導。

3、教師總結,結束活動。

活動觀察:

整個活動看來,幼兒的積極性還是蠻高的,在觀看多媒體時,都非常感興趣非常仔細,對于老師提出的問題都能積極回答,而且回答得非常準確,在游戲過程中,起初幼兒還停留在以有的一一對應的經驗基礎上,例如比賽下來開始的'結果是1號得第一名,2號第二名依次類推,身上的號碼牌與名次相對應,這時我便與幼兒一起討論,剛才是 跑得最快,第1名,可是拿到的名次卻是2名,樂樂比 跑得慢一些應該是2名,可她是拿的1名,你們覺得對嗎?他們名次和號碼牌是相同的還是不同呢?經過討論,孩子明白了并不是1號運動員就會得第1名,而是看誰先到終點,誰就是第一名,于是在重復比賽時,雖然個別孩子還是停留在已有經驗,但大部分孩子,已經能夠準確的指出誰是第1名、第2名,尤其是羅逸豪他能夠說出完整,我是2號運動員但是我是第1名。

活動反思:

整個活動下來,孩子的學習興趣始終十分濃厚,玩中學、學中玩,幼兒也都達到了目標制定的內容,活動過程中,突出重點,游戲中經過教師提示與指導幼兒能更進一步地了解,正確運用5以內地序數進行游戲,是本活動的亮點。孩子在玩中學會了通過思考、討論來學會排序,達到了我設計這個活動的目的。

幼兒園數學教案設計(篇10)

活動目標

1、會手口一致正確點數數量為4的實物并說出總數。

2、認讀數字"4",初步理解數字"4"的意義。

3、能進行4以內實物卡片、圓點卡片、數字卡片的匹配。

活動準備

1、教育情景圖《馬路上》,幼兒操作活動材料《1-5數字卡》。

2、小花瓶(上面貼有1-4的數字卡片)若干,自制的`花若干。

活動過程

一、手指游戲,激發(fā)幼兒學習的興趣

游戲1-3《手指變變變》初步感知點數節(jié)律。

1根手指頭,一根手指頭,變變變,變成毛毛蟲,爬呀爬。

2根手指頭,2根手指頭,變變變,變成小小腳,121,121。

3根手指頭3根手指頭,變變變,變成小小貓,喵呀喵。

4根手指頭,4根手指頭,變變變,變成小小鳥,飛呀飛。"

二、探究新知

1、出示情景畫面一:小汽車,復習點數3以內的數量。

提問:

(1)馬路上開來了什么車?

(2)有幾輛?

請幼兒進行點數,鞏固手口一致點數的方法。

2、學習"4"。

(1)出示情景畫面二:嘟嘟嘟,馬路上又開來了公共汽車。

提問:又開來了什么車?有幾輛?

引導幼兒比較小汽車和公共汽車的數量,鼓勵幼兒說出:小轎車和公共汽車一樣多。

(2)又開來了一輛公共汽車,引導幼兒手口一致地點數,引導幼兒直觀感知3輛車添上一輛車是4輛車。

引導語:現在有幾輛公共汽車?讓我們一起數一數。

3、認讀數字卡片"4",引導幼兒認讀。

(1)引導語:4輛公共汽車可以用數字幾表示?"4"像什么?

(2)請幼兒從1-5的數字卡片中拿出數字卡"4"。

(3)把數字"4"貼在公共汽車的旁邊,引導幼兒知道4輛公共汽車可以用數字"4"表示。

4、幼兒分組活動,鞏固4以內的數。

插花:小花瓶,花瓶上貼有4以內的數字卡片,請幼兒將相應的數量花朵裝入花瓶中。

幼兒園數學教案設計(篇11)

【教案目的】

1、在活動中體驗不同方位,能根據要求尋找對應位置。

2、在活動中提高幼兒投擲的興趣,體驗游戲快樂。

【教案準備】

桌子若干、帳篷兩個、可以鉆的圓筒兩個、海洋球兩籃、圓形紅色即時貼若干。

【教案流程】

一、引出興趣

引出話題:你們知道解放軍嗎?我們來學習解放軍的本領,學做小士兵。

二、熱身游戲:望遠鏡

帶領幼兒做熱身游戲,以“望遠鏡”的形式引導幼兒以自身為中心表現上、下、后、

前的方位。

以“望遠鏡”的游戲形式,感知里、外的方位,同時熟悉周圍材料。

三、幼兒結合方位貼“小紅心”

教師出示“紅心”(紅色即時貼),介紹游戲方法:打敵人時一定要瞄得準,所以練習時就要瞄準“小紅心”,小紅心貼在哪,炮彈就要打在哪。

教師和幼兒一起商量貼紅心的位置:

我們把小紅心貼在哪?

除了上面還有其他地方嗎?(互動時,可以請幼兒用手指出方位)

小結:桌子的`上面、下面;帳篷的里面、外面;山洞的里面、外面都可以貼紅心。

教師和幼兒一起貼紅心,并說說紅心貼的位置。

四、幼兒在投擲運動中感知方位

教師出示海洋球,幼兒開展投擲游戲

教師在幼兒游戲時,引導個別幼兒說說炮彈打在什么地方。

教師引導幼兒將散落在地上的海洋球撿回籃子里。

引導提問:桌子下面都看過了嗎?帳篷里面還有嗎?

本節(jié)活動是結合方位來開展的帶有游戲性的一個活動,還和一個戶外的體育活動結合起來,整個活動進行下來,看得出孩子們是對這個游戲的情境特別感興趣,也有可能是在戶外的關系,活動中老師預設目標與實際開展中存在一定的問題,請老師們根據本次活動,結合以下話題,談談自己的想法。

討論話題:

1、本次活動有何特點與值得借鑒之處?

2、活動中老師預設目標與實際開展中存在什么問題?

幼兒園數學教案設計(篇12)

活動目標:

1.學習按物體的一種特征進行分類。

2.初步感知分類標記的作用,體驗分類活動的樂趣。

活動準備:

1.場景布置:大,小不一樣的房子2座,紅黃藍不同顏色的云彩3朵。

2.每組大小分類盒2個,紅黃藍3種顏色和大小不同的圓形圖卡每人一套。(見操作材料包)

3.幼兒畫冊《數學》上P.4,P.5。

活動過程:

(一),故事“彩色鳥”

1.師:今天老師要為大家講一個好聽的故事,故事的名字叫彩色鳥,請你們先聽故事的第一段,聽的時候要聽清楚,大鳥住在哪里,小鳥住在哪里?

講故事第一段后提問:大鳥住在哪里,小鳥住在哪里?幼兒回答后教師把大鳥放在大房子里,小鳥放在小房子里。

2.師:我們接著講第二段,這次要聽清,彩色鳥遇到了什么危險,老鷹抓沒抓到彩色鳥?

幼兒回答后教師把紅鳥放在紅云彩里,黃鳥放在黃云彩里,藍鳥放在藍云彩里,再請幼兒一起說一說,彩色鳥都藏在了什么地方。

3.下面大家接著聽彩色鳥的故事,聽一聽彩色鳥大鳥和小鳥是如何飛的。講完故事后請大家說出大鳥在前面飛,小鳥在后面飛。

(二),分食物,按大小,顏色分類

師:彩色鳥終于飛到了南方,看,為了歡迎彩色鳥的到來,桌子上準備了許多好吃的水果(各種大小顏色不一樣的圓片),可是彩色鳥想請大家把顏色和大小不一樣的水果分一分再吃。

指導幼兒按顏色分:把紅的和紅的分在一起,黃的和黃的分在一起,藍的和藍的分在一起。

指導幼兒按大小分:把大的放在大分類盒里,把小的放在小分類盒里。

(三),游戲“彩色鳥飛飛”,認識分類標志

1.請每個幼兒選一個彩色鳥的標記,變成彩色鳥和它們一起飛一飛,玩一玩。教師指導幼兒選自己喜歡的標記,并提醒幼兒大圓形代表大彩色鳥,小圓形代表小彩色鳥,紅圓形代表紅顏色的鳥,黃圓形代表黃顏色的.鳥。幼兒自由選擇標記后,教師出示各種標記,如:出示大圓形,教師就說“請大彩色鳥開始飛”,拿大圓形標記的幼兒飛到教師的前面。

2.把幼兒帶到課前準備好的場景,教師發(fā)出指令:彩色鳥飛飛,彩色鳥飛飛,老鷹來了,彩色鳥快快飛,快飛到和自己一樣顏色的云彩里藏起來。

請幼兒按指令做動作,教師檢查幼兒藏得對不對,進一步鞏固按顏色分類的能力。

3.師:老鷹飛走了,彩色鳥繼續(xù)飛,飛呀飛,小鳥飛累了,大鳥到大房子里休息,小鳥到小房子里休息。

教師檢查幼兒休息的房子對不對。游戲反復進行。

活動延伸:

1.在數學區(qū),指導幼兒看畫冊《彩色鳥》,讓幼兒通過看圖,練習按大小,顏色分類。

2.讓幼兒看畫冊《降落傘》,按顏色進行分類。在日常活動中引導幼兒進行顏色配對練習。

家園共育

分糖果:請家長和孩子在家里一起玩分類游戲,如把糖果按大小或顏色分類,放在大小不同的盒子里。

幼兒園數學教案設計(篇13)

活動目標:

1、能按形狀給物體進行分類。

2、會用視覺、觸覺等感官感知圓形、正方形。

3、樂于講述自己的發(fā)現給小朋友聽。

活動準備:

1、餅干(圓形、正方形的小包裝),食品盤子一個。

2、幾何圖形片若干,小盤子若干(每個盤子里有6—7個幾何圖形片),碗寶寶(嘴巴分別是圓形和正方形的)若干。

3、活動前組織幼兒將手洗凈。

活動過程:

一、碗寶寶來作客,幼兒觀察碗寶寶嘴巴的形狀。

1、用布遮住碗寶寶,提問引起幼兒的興趣:小朋友們猜猜看,這里面是什么好玩的東西?(幼兒自由猜),那我們來看看到底是什么呀?哦,是兩個可愛的碗寶寶,那小朋友看看這兩個碗寶寶有什么地方不一樣?(引導幼兒觀察碗寶寶,發(fā)現碗寶寶嘴巴的形狀有圓形的,還有正方形的。)

二、碗寶寶吃“餅干”,按形狀分圖形片。

1、觀察“餅干”。

教師出示圖形片:碗寶寶肚子餓了,它們想吃東西了,老師這里有許多的“餅干”,看看這些“餅干”是什么形狀的?(幼兒觀察、發(fā)現“餅干”有圓形的,還有正方形的。)

2、喂碗寶寶吃“餅干”。

教師:現在我們就來喂碗寶寶吃東西吧!這個碗寶寶應該吃什么形狀的“餅干”呢?(幼兒根據碗寶寶的嘴巴形狀,喂相同形狀的“餅干”。幼兒邊喂邊說:碗寶寶,給你吃“__餅干”。

3、幼兒操作:喂碗寶寶吃“餅干”。

要求:根據碗寶寶的嘴巴形狀,喂其吃相同形狀的“餅干”。

三、幼兒吃餅干。

1、教師出示有小包裝餅干的盤子:請每個小朋友拿一袋餅干,看看你拿的餅干是什么形狀的?

2、請幼兒說說自己的發(fā)現:餅干有圓形的,還有正方形的。

3、幼兒吃餅干。

教師:吃的時候可以和旁邊的好朋友說一句話:我吃的`是__餅干。

《看誰抓得多》數學教學反思

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看誰抓得多》活動來源于幼兒生活,是幼兒生活中常會碰到的的事情。本次活動讓孩子們發(fā)現生活中的數字,初步了解它們的不同用途,并且學會運用數字解決生活中的一些實際問題,從中體驗活動的樂趣。這樣不僅激發(fā)了孩子對數字的興趣,也培養(yǎng)了孩子積極關注身邊事物的情感態(tài)度。

本次活動主要是讓孩子學會記錄的方法。所以在整個活動中,我分了三個步驟。1、怎樣玩。2、抓玩具。3、猜猜看。在第一環(huán)節(jié)中利用幼兒每天都玩的積木來引出課題,設置懸念,激發(fā)幼兒的想象力,讓幼兒主動去想辦法,成為課堂的主體,教師在引導時交代清楚記錄單記錄不僅自己能看懂,也要讓別人看懂。讓孩子帶著目的去操作。第二環(huán)節(jié)幼兒操作記錄由于是大班了而且在數學活動中已經多次使用過記錄表了因此這次也不例外孩子對記錄表格非常熟悉。讓孩子玩看誰抓得多的游戲,孩子通過玩游戲自然的導出了數的概念和認知,通過不同的數量進行觀察、數數、記錄,比比誰的眼力快誰的動作速度快,這樣讓孩子感受到了數字的神奇和有趣,并將幼兒對數字的理解、運用進一步加以擴展和延伸。因為數學來源于生活而最終必回歸生活。通過這一過程,孩子可以進一步體驗到數字的妙用,感受到運用數字的快樂,從中也增強了孩子學習數學的信心。

在最后的猜猜看中我們又發(fā)現了新的問題如:老師抓了28個我怎么抓了8個等問題值得孩子們進一不去思考。所以我把這些材料投放到區(qū)域活動中讓孩子繼續(xù)去探索發(fā)現。

幼兒園數學教案設計(篇14)

活動目標 :

1、 感受操作活動的樂趣,嘗試與同伴配合操作材料。

2、 在游戲中探索一一對應的方法來比較多少和一樣多。

3、 鼓勵幼兒在活動中用語言表達多少和一樣多的'數量關系。

活動準備:

1、對應的兩個物品(碗、勺、盤、叉等)若干組。

2、貓、狗、猴、兔及魚、骨頭、桃、蘿卜若干套。

3、小熊頭飾一個。

重點難點:

學習運用一一對應的方法來比較多少和一樣多。

活動過程 :

1、創(chuàng)設氛圍,引出活動。

教師以小熊的口吻:我今天請客,客人太多,不知道食物準備夠了沒有。想請大家來給我?guī)兔?,行嗎?/p>

2、幼兒操作,探索一一對應的方法。

(1) 交代要求:你們幫我看看哪一樣食物不夠,記在心里。然后告訴我:這些食物少了什么?多了什么?還是一樣多呢?你是怎么發(fā)現的?

(2) 幼兒操作,教師觀察。

(3) 集體檢查:什么食物少了?你是怎么發(fā)現的?

(4) 教師小結,用一一對應的方法記錄結果。

3、小組操作,感受一一對應的方法。

(1) 交代要求:客人就要來了,餐具還沒整理,你們再幫我理一理吧??纯从袥]有少了什么?

(2) 幼兒操作,教師指導。

(3) 討論:哪一件餐具少了?那一件多了?

4、請幼兒吃“點心”,感受成功的快樂。

幼兒園數學教案設計(篇15)

活動目標:

1、通過觀察、操作認識三角形的特征。

2、培養(yǎng)幼兒的觀察能力和操作能力。

3、引發(fā)幼兒學習圖形的興趣。

4、引導幼兒積極與材料互動,體驗數學活動的樂趣。

5、引發(fā)幼兒學習的興趣。

活動準備:

1、三角形圖形、畫點的底圖、水筆、三角形組合的掛圖、教室周圍布置三角形的實物。

2、正方形的蠟光紙、剪刀、膠水、圖畫紙。

活動過程:

1、導入:有個圖形寶寶來我們班做客,你們想知道是什么圖形寶寶嗎?

2、出示三角形,讓幼兒說出三角形的名稱,然后讓幼兒找出教室周圍與三角形相似的實物。

3、提出問題:“你怎么知道它們是和三角形寶寶一樣的圖形?”引導幼兒用手摸摸三角形的角和邊,體會三角形的外形——三個角,三條邊。

4、出示三角形組合的掛圖:

1)引導幼兒找出掛圖的圖案都是三角形組成的。

2)請幼兒說說怎么知道是三角形組成的。

5、出示左圖,請幼兒用直線與點連接起來成三角形。

6、老師與小朋友一起講評連接三角形的情況。

7、剪貼花:

1)出示范例:引導幼兒觀察老師的花是用什么圖形粘貼的。

2)提出問題:沒有三角形的蠟光紙怎么辦?(引導幼兒用正方形折剪成三角形進行粘貼。)

活動反思:

在這堂課上幼兒是被理解、尊重、接納。是有適度的'自由空間。是能通過與環(huán)境材料、同伴以及教師的互動,在情感、態(tài)度、能力、知識、技能等方面得到小小的自主發(fā)展。

在這堂課上教師是了解幼兒的經驗水平、學習特點。是能把握教育內容的核心價值及其發(fā)展線索。能以自己最小的支持,促進幼兒的發(fā)展。師幼配合很好,教師能依幼兒的需要調整教學。

1644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