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七月半是幾月幾號

| 廣輝

人們會在這個時候更加注意,謹防闖入人世界的不速之客。那我們知道2023年七月半是幾月幾號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2023年七月半是幾月幾號,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2023年七月半是幾月幾號

2023年七月半是幾月幾號

2023年七月半時間:8月30日,七月十五,星期三。中元節(jié),俗稱鬼節(jié)、七月半、施孤、地官節(jié)或齋孤,為每年農歷七月十五日(部分地區(qū)七月十四),與上元節(jié)、下元節(jié)合稱三元。是流行于漢字文化圈諸國、以及海外華人地區(qū)的傳統文化節(jié)日,民間有祀亡魂、放河燈、焚紙錠的習俗,與除夕、清明節(jié)、重陽節(jié)三節(jié)是中國傳統的祭祖大節(jié)。

中元節(jié)吃什么傳統食物

1、吃鴨

中元節(jié)這天,全國很多地方都會選擇吃鴨子。“鴨”取“壓”的諧音,吃鴨子是為了壓住鬼魂。

中元節(jié)吃鴨還有一個傳說故事。在古代,去世的祖先會在中元節(jié)這一天回家探親,要過奈何橋,但沒有船過不了。于是,活著的人要送些鴨子下去,好讓鴨子游泳載他們回來,久而久之,也就形成了傳統,一到鬼節(jié)就吃鴨子。

2、吃瀨粉

在中元節(jié)當天,東莞有吃瀨粉的習俗。瀨粉,是東莞人壽宴的傳統食品,寓意長長久久,多福多壽。

3、吃粗茶淡飯

在山東等地,中元節(jié)又稱“掐嘴節(jié)”,有吃粗茶淡飯的習俗。

4、吃扁食

在江蘇省的東縣鄉(xiāng),很多鄉(xiāng)民在中元節(jié)當天都會吃扁食(一種以面粉和糖作成畚箕形的食品)。

現在也有人把扁食叫做餃子,其實扁食和餃子大不相同。扁食和餃子的區(qū)別,首先在皮,其次在餡。

在皮方面,餃子皮較厚,而扁食皮薄如蟬翼。而在餡方面,餃子餡少,因此餃子的個頭也比較小,并且餃子的餡較為單一,多為肉餡配素菜。而扁食就大不一樣了,不僅肉類、菜類均可入餡,連雞、鴨、魚、蟹等等都可入餡,且特別講究搭配。

5、吃“餃餅”

在浙江省臺州市的天臺,中元節(jié)會有吃“餃餅”的習俗,“餃餅”是一種類似于春卷的食物。相傳,餃餅筒是濟公所留下來的。濟公在國清寺為僧時,見每一餐都剩下許多菜,覺得很浪費,就把這些菜裹在糊拉汰皮里供下一餐再食用,這種做法受到了眾僧的喜愛,便流傳至民間。

6、吃花饃

農歷七月十五之前,民間婦女盛行面塑活動,晉北地區(qū)最為強烈。一家蒸花饃,街訪四鄰來幫忙。將花饃要捏成平型,稱為面羊,送給小輩,取意羊羔吃奶雙膝下跪,希望小輩不要忘記父母的養(yǎng)育之恩;將花饃要捏成人型,稱為面人,送給長輩,意喻兒孫滿堂,福壽雙全;將花饃捏成魚型,稱為面魚,送給平輩,意喻連年有余。

關于中元節(jié)為什么叫鬼節(jié)的說法

稀里糊涂成“鬼節(jié)”

傳統“中元節(jié)”是農歷7月15日。源自佛教典籍,講的是目蓮在陰間看到去世的母親受餓鬼糾纏,無法進食,便向佛祖求救,佛祖感其孝心,授予《盂蘭盆經》,許其每年7月15日設素筵供母享用,以后傳承開來,遂成“盂蘭盆節(jié)”的傳統。

佛教源于印度,但“目蓮救母”顯然是漢化后的傳說,因目蓮的母親姓“劉”。

“盂蘭盆節(jié)”在梁武帝時已有,至宋代定型成熟。此節(jié)以后被道教襲用,成了三官(即天官、地官、水官)節(jié)中的“地官節(jié)”,地官主掌地獄,于是人們穿鑿說:這一天領導放假,地獄無人把守,故陰間的逝者們將沿著銀河的亮光,回到人間。因此家家戶戶放河燈,以期在人間接續(xù)銀河之路,迎接先人英靈。

所以,中元節(jié)又被叫作“鬼節(jié)”。

果實對種子的感恩

中元節(jié)是本土文化的產物。傳統中國一直以農耕為本,在大量的生產生活實踐中,先人們發(fā)現萬物之間存在著某種因果關系:一個果實的成熟,最終離不開種子的恩惠,所以,果實對種子,后人對先人,必須常懷一份感恩之情。這份濃烈的祖先崇拜情結,是中華文明所特有的。

中元節(jié)就是這樣的一個節(jié)日,它表達的就是感恩。古人并不忌諱“鬼”,在古人的意識中,死亡并不意味著生命的結束,只是換了一種活法而已。人死了,就會以鬼的形式繼續(xù)活下去,所以我們對他們,仍應保有一份虔敬之心。

在老北京,中元節(jié)是個很重要的節(jié)日,在上世紀20-40年代,中元節(jié)遠比“七夕”、“清明”熱鬧。不僅北京如此,全國各地都如此。

中元節(jié)燒包袱的流程

燒包:就是在七月十三晚上將封好的包燒化送給先人。關于燒包也是有規(guī)則的,不是隨便就拿去燒。

燒包的步驟首先是捆包,就是把寫好的包按兩封為一馱先用細繩捆好以便托運;

其次是喂馬,就是對承擔托運任務的紙馬進行喂料,即找些糧食、青草和水等放在馬匹的地方讓其吃飽;

第三是供馬夫,就是請趕馬的紙人們吃飯,同時還燒紙錢給他們作趕馬費用;

第四是夾包,就是將紙馬夾在捆好的兩包中間,表示把捆好的包抬上馬背;

第五是畫燒包圈,就是用白灰在準備燒包的地方(院子內或大路邊)畫一個半封閉的圓圈,直徑約一米,出口對著大路方向;

第六是插引路香,就是燒燃一把香后沿燒包圈出口到大路方向順路每隔2—3米插一柱香,作路燈指引馬隊出發(fā);

第七是砌包,就是將需要燒的包在燒包圈內堆放成一定空間的形狀(中空的塔形)以便燃燒焚化。

第八是燒包,就是對堆砌好的包用紙錢點燃焚化,邊燒邊念先人的名字請他們來認領自己的錢。同時,在燒包圈外另燒一些散紙錢,邊燒邊念請那些無人侍奉的孤魂野鬼們來領用。在焚化到中途的時候,順便將家里供奉的那些金山銀山、香花、紙花等供品一起燒掉。

鬼節(jié)晚上幾點到幾點

1)、鬼節(jié)晚上幾點到幾點說法一,鬼節(jié)晚上一般在6點半以后,即天黑之后不能出門。一般認為七月十五是鬼節(jié)的正日,亦是鬼門大開的日子,這時侯陰氣最重,所以當晚最好不要出街,以免撞鬼,另外,最好亦不要到河邊或海邊等地,以免不小心失足,就成了水鬼的替身。除此之外,最好不要亂說一些不吉利或得罪異界的說話,以免招惹陰靈;

2)、鬼節(jié)晚上幾點到幾點說法二,在我國民間有一句俗話說:半夜三更鬼敲門,這個時辰就是鬼出來的時間。半夜三更是半夜十一點到一點鐘這段時間,到早上4點左右雞鳴,鬼就會回去了。十一點到一點鐘這段時間,藏在陰間的鬼物們也開始變得活躍起來。陰氣逐漸會加重,在凌晨零點零分的時候達到最高峰,隨后在逐漸遞減;

3)、鬼節(jié)晚上幾點到幾點說法三,最好在天黑之前回家,然后就不要出門。如果真的有事出門,那么鬼節(jié)當天晚上11點前要回到家,因為這個時候是子時,也是一天中陰氣最重的時候,更不要說鬼節(jié)當天了。并且這一天最好少說話)、少熬夜)、早早入睡。鬼節(jié)晚上幾點到幾點以上只是民間傳說,并無科學依據,不足為信...

鬼節(jié)要注意什么?

鬼節(jié)禁忌

1、床頭掛風鈴

風鈴容易招來好兄弟,而睡覺的時候是最容易被“入侵”的時刻。

2、夜游

八字輕的人千萬不要夜游,否則只會自找麻煩。

3、非特定場合燒冥紙

冥紙是燒給好兄弟的,金紙是燒給神的,燒冥紙的結果只會招來更多的好兄弟。

4、偷吃祭品

這些是屬于好兄弟的食物,未經過他們的同意就動用,只會替自己招來難以解決的厄運。

5、吹口哨

晚上吹口哨,當心好兄弟喜歡你。

6、喊名字

夜游的時候千萬不要叫出名字,盡量都以代號相稱,以免被好兄弟記住你的名字。

7、熬夜

人氣最虛的時候是在深夜,鬼氣最旺的時候也是在深夜,相較之下,誰會贏。

8、撿路邊的錢

這些錢是用來買通牛頭馬面的,如果侵犯了他們東西,就很容易被他們教訓。

中元節(jié)

9、輕易的回頭

當走在荒郊野外或人煙稀少的地方時,覺得“好像”有人叫你,不要輕易回頭,那可能是好兄弟。

10、不能隨地勾肩搭背

人的身上有3把火,頭頂一把,左右肩膀各一把,只要滅了其中1把,就容易被好兄弟上身。

11、拖鞋頭朝床的方向

好兄弟會看鞋頭的方向來判斷生人在哪里,如果鞋頭朝床頭擺,那麼好兄弟就會上床和你一起睡。

12、筷子插在飯中央

這是祭拜的模式,就好比香插在香爐上,此舉只會招來好兄弟來與你分享食物。

13、拖鞋整齊的放床邊

在外旅行時,拖鞋整齊的放在床邊,會招來靈界朋友的好奇,造成他們的鬧床。

注:老一輩人的話要聽,有些該忌諱的還是要忌諱,對它的尊重也是對自己的保護。

131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