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與冬至的區(qū)別含義有哪些

| 廣輝

立冬與冬至的區(qū)別含義有哪些

意思不同

立冬表示冬是終了,是作物收割后要收藏起來的意思,這一天起冬天開始。

冬至表示日影最長,這一天北半球半天最短,黑夜最長,并開始進入數(shù)九寒天。

日期不同

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分別表示四季的開始。“立”即開始的意思。公歷上一般在每年的2月4日、5月5日、8月7日和11月7日前后。夏至、冬至——表示夏天、冬天到了?!爸痢奔吹降囊馑?。夏至日、冬至日一般在每年公歷的6月21日和12月22日。

氣候不同

立冬在古代對于中國來說,是進入冬季的標志。冬至表明冬天最冷的時候來到,冬至日也是數(shù)九寒天的第一天。

天文位置不同

在天文上,冬至是太陽到達黃經(jīng)270度,立冬是太陽到達黃經(jīng)225度。冬至這天太陽光直射南回歸線,冬至的第二天就將向北移。而立冬這天,太陽的直射點還在一天天南移。

習俗不同

立冬習俗主要有迎冬、賀冬、吃水餃。在我國南方,人們會在立冬吃些滋陰補陽,熱量較高的食物,如雞鴨魚肉等;在我國北方地區(qū),人們立冬會吃餃子。冬至一般吃餃子、餛飩、羊肉、蘿卜、八寶粥等食物。

立冬

立冬,二十四節(jié)氣之一,斗指西北為立冬,立冬是季節(jié)類節(jié)氣,立冬表示冬季自此開始。立冬過后,日照時間將繼續(xù)縮短,正午太陽高度繼續(xù)降低。立冬,在古代社會是民間“四時八節(jié)”之一,人們一般都要舉行祭祀活動。立冬不僅是冬季的第一個季節(jié),古時在我國的很多地方也被當做重要的節(jié)日來慶祝。

立冬的由來

立冬過后,日照時間將繼續(xù)縮短,正午太陽高度繼續(xù)降低。中國民間以立冬為冬季之始。將立冬節(jié)氣分為3個5天,定出三候:“一候水始冰;二候地始凍;三候雉入大水為蜃?!?此節(jié)氣水已經(jīng)能結成冰;土地也開始凍結;三候“雉入大水為蜃”中的雉即指野雞一類的大鳥,蜃為大蛤,立冬后,野雞一類的大鳥便不多見了,而海邊卻可以看到外殼與野雞的線條及顏色相似的大蛤。所以古人認為雉到立冬后便變成大蛤了。

冬至

俗稱“冬節(jié)”“長至節(jié)”或“亞歲”等。冬至是農歷二十四節(jié)氣中一個重要的節(jié)氣,也是中華民族的一個傳統(tǒng)節(jié)日。冬至為“冬節(jié)”,所以被視為冬季的大節(jié)日,在古代民間有“冬至大如年”的講法。古時候,漂在外地的人到了這時節(jié)都要回家過冬節(jié),所謂“年終有所歸宿”。古時有“冬至一陽生”的講法,也就是說從冬至這天開始,陽氣慢慢開始回升。

冬至的由來:

冬至,為進九之始。古人認為到了冬至白晝一天比一天長,陽氣上升,是個吉日。因此值得慶賀。冬至過節(jié)源于漢代,盛于唐宋,相沿至今。《清嘉錄》甚至有“冬至大如年”之說。這表明古人對冬至十分重視。人們認為冬至是陰陽二氣的自然轉化,是上天賜予的福氣,。漢朝以冬至為“冬節(jié)”,官府要舉行祝賀儀式稱為“賀冬”。

冬至節(jié)氣吃什么食物

餛飩面

過去老北京有“冬至餛飩夏至面”的說法。相傳漢朝時,北方匈奴經(jīng)常騷擾邊疆,百姓不得安寧。當時匈奴部落中有渾氏和屯氏兩個首領,十分兇殘。百姓對其恨之入骨,于是用肉餡包成角兒,取“渾”與“屯”之音,呼作“餛飩”。

吃狗肉

冬至吃狗肉的習俗據(jù)說是從漢代開始的。相傳,漢高祖劉邦在冬至這一天吃了樊噲煮的狗肉,覺得味道特別鮮美,贊不絕口。從此在民間形成了冬至吃狗肉的習俗?,F(xiàn)在的人們在冬至這一天吃狗肉、羊肉,以求來年有一個好兆頭。

吃餃子

每年農歷冬至這天,不論貧富,餃子是必不可少的節(jié)日飯。諺云:“十月一,冬至到,家家戶戶吃水餃。”

紅豆糯米飯

在江南水鄉(xiāng),有冬至之夜全家歡聚一堂共吃赤豆糯米飯的習俗。相傳,共工氏有不才子,作惡多端,死于冬至這一天,死后變成疫鬼,繼續(xù)殘害百姓。但是,這個疫鬼最怕赤豆,于是,人們就在冬至這一天煮吃赤豆飯,用以驅避疫鬼,防災祛病。

冬至吃餃子的傳說

在懷川地區(qū),有一個冬至吃餃子的傳說。上古時期,女媧在神農山摶土造人。到了冬天,天寒地凍,女媧捏出的泥人的耳朵紛紛被凍掉,女媧十分著急。于是,女媧就用針線把泥人的耳朵重新一個個縫上。一天,女媧縫好一個泥人的耳朵,把余下的線讓這個泥人用嘴咬住,轉身去找剪刀,當她拿著剪刀回到泥人身邊時,一個好主意瞬間在頭腦中誕生了。

她用一根線,一頭拴住泥人的耳朵,一頭讓泥人緊緊咬在嘴里,如此,泥人的耳朵就不會被凍掉了。后來,人們在冬至這一天怕凍掉耳朵,也用一根線一頭拴住耳朵,一頭咬在嘴里。時間長了,就把咬線變成了吃餃子,因為餃子很像耳朵的形狀。冬至吃餃子這一習俗便在懷川地區(qū)傳開了,延續(xù)至今。

吃餃子的習俗很是很有普遍性的,很多節(jié)日都能看到吃餃子的情況,在我們平時也會吃一些餃子,可以看出吃餃子已經(jīng)成為我們的日常飲食,并不局限于節(jié)日了。

為什么每年的12月22日被定為冬至

冬至的到達可以理解為最或極的含義。冬至,太陽達到黃經(jīng)270度。在北半球,中國白天最短,晚上最長,陰影最長,陽光最少(比南半球少50%)。從這一天開始,到夏至,中國的白天會越來越長,夜晚會慢慢變短。

正是由于每年12月22日前后這一天有這樣一種特殊的天文現(xiàn)象,所以在天文歷法先進的古代中國,古人們會根據(jù)這一個天文現(xiàn)象來判斷冬至日的到來。

為什么說冬至大過年

冬至的元旦意味著一年的臨近,其次是冬至的重要性。冬至一到,新年就要到了,所以古人認為冬至和新年一樣重要。

冬至被認為是冬天的一個大節(jié)日。在古代,漂泊在外的人,此時都要回家過寒假,這叫“歲末有家”。

冬至是一年中的八個節(jié)日之一。自古以來,祖先就有祭祀祖先的傳統(tǒng),以示孝順,不忘根。由于各地風俗不同,祭祖的形式也不同。有些地方在祭祀祖先的同時,也祭祀天地之神。供品主要有三祭飯、三茶五酒等。


185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