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英雄人物故事事跡

| 欽容

英雄事跡可以凝聚民族的團結和集體榮譽感。當一個英雄的事跡被廣泛傳播和贊頌時,會引起民族的自豪感和認同感,增強民族凝聚力和集體自信心,促進民族團結和社會和諧。以下是小編帶來的歷史英雄人物故事事跡,歡迎大家一起來收看!

歷史英雄人物故事事跡

歷史英雄人物故事事跡篇1

岳飛少年時,北方的金人南犯我大宋疆土,然朝廷無能,當權者無能,致使戰(zhàn)事節(jié)節(jié)敗退,使大宋的大片疆土被侵占,百姓被屠殺,當時的岳飛不過十五六歲的年紀毅然投身從軍,參軍沒有多長時間,因父親病逝不得不退伍還鄉(xiāng)守孝,可是他依然心系戰(zhàn)場,心系國家安危,待到守孝期滿,正值金兵侵犯中原大地,岳飛脫去孝服,再次從軍。

在他投身軍隊的前夜,他的母親與他秉燭夜談,并在他的背上刺上了“精忠報國”四個字,希望岳飛時時刻刻謹記國仇家恨,為國報效,這便是著名的“岳母刺字”的故事。

岳飛一生都將這四個字奉為自己的信念,并且毫不退縮,他所帶領的軍隊紀律嚴明、作戰(zhàn)英勇,在戰(zhàn)場上屢立奇功,那時候宋朝主要的強敵便是北方的大金,然幾次戰(zhàn)役打下來,金兵對一聽到岳飛的名號就望風而逃,岳家軍的名聲由此名揚天下,并且連同著岳飛的名字名留青史。

在與金兵對抗的期間,當時的南宋朝廷以皇帝為首,秦檜等奸臣的一干黨羽為了穩(wěn)固自己的皇權主張與金兵議和,岳飛堅決抵抗,置個人生死榮辱與度外,三次拒接皇帝的詔書,帶領岳家軍毅然抗敵,并且回書痛斥秦檜一干奸臣和表達自己收復宋朝江山的決心,遭到了秦檜等奸臣的懷恨在心,由此也為岳飛后來的結局埋下了禍根。

歷史英雄人物故事事跡篇2

公元前121年,衛(wèi)青、霍去病大敗匈奴以后,匈奴好幾年不敢來犯漢朝邊關。他們雖然表面上說要跟漢朝和好,而實際上仍對中原心懷不軌。

匈奴的單于多次派使者來漢朝以示友好,可是漢朝的使者到匈奴去回訪,有的卻被扣留了。漢朝為了報復,也扣留了一些匈奴使者。

公元前100年,漢武帝想趁匈奴的新單于剛即位,出兵攻打匈奴,匈奴派了使者來求和,還 答應把漢朝的使者都放回來。漢武帝就派中郎將蘇武拿著旌節(jié),帶著副手張勝和隨從?;荩鍪剐倥?。

蘇武到了匈奴,送上禮物,送回被扣留的使者,打算等單于寫了回信就回去,沒想到就在這個時候卻出了意外。

在蘇武到匈奴之前,有一個生長在漢朝的匈奴人,叫衛(wèi)律,在出使匈奴后投降了匈奴。單于特別器重他,封他為王。衛(wèi)律有一個部下叫虞常,對衛(wèi)律很不滿意。他跟蘇武的副手張勝原來是朋友,就暗地跟張勝商量,想殺了衛(wèi)律,劫持單于的母親,逃回中原去。

張勝贊成這個計劃,并拿出錢財支持虞常。沒想到虞常的計劃不但沒成功,反而被匈奴人逮住了。單于大怒,叫衛(wèi)律審問虞常,查問出同謀。

蘇武本來不知道這件事。張勝怕受到牽連,到了這時候才告訴蘇武。

蘇武說:“事情已經(jīng)到了這個地步,一定會牽連到我。如果讓匈奴審問以后再死,不是更給朝廷丟臉嗎?”說罷,就拔出刀來要自殺。張勝和常惠眼疾手快,奪去他手里的刀,把他勸住了。

虞常受盡了種種刑罰,終于供出了張勝。單于聽了衛(wèi)律的報告后大怒,想殺死蘇武,但是被大臣勸阻了。單于又叫衛(wèi)律去逼迫蘇武投降。

蘇武一聽衛(wèi)律叫他投降,就說:“我是漢朝的使者,如果違背了使命,喪失了氣節(jié),茍且活下去還 有什么臉見人!”又拔出刀來向脖子抹去。

衛(wèi)律慌忙把他抱住,但是蘇武已受了重傷,昏了過去。

衛(wèi)律趕快叫人搶救,蘇武才慢慢蘇醒過來。

單于覺得蘇武很有骨氣,十分欽佩他。等蘇武傷痊愈了,單于便勸蘇武投降,為他效力。

單于派衛(wèi)律審問虞常,讓蘇武在旁邊聽著。衛(wèi)律當場殺了虞常,又舉劍威脅張勝,張勝貪生怕死就投降了。

衛(wèi)律對蘇武說:“你的副手有罪,你也得連坐。”

蘇武面不改色地說:“我既沒有跟他同謀,又不是他的親屬,為什么要連坐?”

衛(wèi)律又舉起劍威脅蘇武,蘇武不動聲色。衛(wèi)律,只好把舉起的劍放下來,勸蘇武說:“我也是不得已才投降匈奴的,單于待我很好,封我為王,給我?guī)兹f名的部下和滿山的牛羊,享盡榮華富貴。先生如果能夠投降匈奴,明天也會跟我一樣,何必白白送掉性命呢?”

蘇武怒氣沖沖地站起來說:“衛(wèi)律!你本是漢朝的臣下,卻忘恩負義,背叛了朝廷,還 有什么臉來和我說話?我絕不會投降,怎么逼我也沒有用!”

衛(wèi)律沒有辦法,只好向單于報告。單于見蘇武這樣有骨氣,更堅定了勸降的決心。他把蘇武關在地窖里,不給他吃的喝的,想用長期折磨的辦法,逼蘇武屈服。

這時候正是入冬天氣,外面下著鵝毛大雪。蘇武忍饑挨餓,渴了,就捧一把雪止渴;餓了,就啃皮帶、羊皮片充饑。

單于拿蘇武沒辦法,只好送他到北海(今貝加爾湖)邊去放羊,而且將他和隨從?;莘珠_,禁止他們互通消息,還 告訴蘇武說:“等公羊生了小羊,就放你回漢朝。”公羊怎么會生小羊呢?毫無疑問,單于是要長期監(jiān)禁他。

蘇武來到北海,那里荒無人煙,只有那根代表朝廷的旌節(jié)是他唯一的陪伴。沒有吃的,他就挖草根充饑。日子一長,旌節(jié)上的毛全脫落了,但蘇武還 是緊緊地攥著那根光禿禿的旌節(jié)不肯撒手。

漢武帝死后,漢昭帝即位。

匈奴又跟漢朝進行議和,漢昭帝派使者到匈奴去,要單于放回蘇武。單于欺騙使者說蘇武已死,使者信以為真,就沒有再提。

后來,漢朝使者又一次到匈奴,蘇武的隨從?;葙I通監(jiān)視他的匈奴兵,私下和漢朝使者見面,將蘇武在北海牧羊的詳情告訴了使者,并教給使者對付單于的辦法。使者見了單于,嚴厲責備道:“匈奴既然有心同漢朝和好,就不該欺騙漢朝。吾皇在御花園射下一只大雁,雁腳上系著一條綢子,上面明明寫著蘇武還 活著,你怎么說他死了呢?”單于聽了,大吃一驚。他以為是蘇武的忠義感動了飛鳥,連大雁也替他送消息,便向使者道歉說:“蘇武確實還 活著,我把他放回去就是了?!?/p>

蘇武出使時,才40歲,在匈奴受了19年的折磨,胡須、頭發(fā)全白了。蘇武回到長安的那天,長安的百姓都出來迎接他。看見白頭發(fā)、白胡須的蘇武手里拿著光禿禿的旌節(jié),所有人都深受感動,稱贊他是一個有氣節(jié)的大丈夫。

歷史英雄人物故事事跡篇3

曹操,給予人的影響無非是狡猾,正是京劇白臉代言人。 曹操的小名叫阿瞞,曹操和許攸是老同學了,兩人關系極好。長大后,曹操做了一國宰相,許攸在曹操手下做事,長大后的許攸仍然叫曹操為阿瞞。 有一次,曹操在相府開了一個會議,當時的氣氛十分嚴肅,許攸走到曹操面前,拍著曹操的胳膊說:阿瞞啊,你怎么這么笨,簡直是一頭豬,你只需要這么做,就一定能解決問題!一屋子的人都愣住了,而曹操卻哈哈大笑,沒有不高興。

有一個人來拜見曹操,說:許攸在眾人面前直呼小名,只有父母兄弟才可呼的,許攸這是在侮辱丞相??!而曹操說:許攸不僅是我的老同學,還是我的救命恩人??!小時候我去爬樹,一不小心掉進了污水塘里,要不是許攸把我拉上來,我早就不在了,許攸對我有救命之恩,我怎么能因為他叫我的小名而怪罪于他呢? 又有一個人說:您作為宰相,一人之下萬人之上,許攸只是一個下屬,不能因為就過您的命就可以侵犯您的尊嚴?。〔懿僬f:如果不是許攸在我身后出謀劃策,我早已被袁紹所滅,就不會有今天的我,更加談不上宰相的尊嚴了,與許攸的功勞相比,叫我的小名是多么不足一論??! 此后還有很多人勸曹操,可全都被曹操一一勸退。 這一年,大旱,糧食少,曹操問許攸怎么辦,許攸說下禁酒令,以免人們用糧食大量釀酒。

于是曹操吩咐下去,凡是飲酒之人,就地正法! 晚上,曹操把許攸領進了相府說:別人不準喝,老同學例外,今日得閑,可要好好敘敘舊。許攸也就陪著曹操。許攸搖搖晃晃的離開了相府,忽然,有馬蹄聲,是許褚!誰人飲酒?許褚掄起棒,打向許攸 可見,曹操的狡猾,不是那么底層地的,而是處心積慮的狡猾。

歷史英雄人物故事事跡篇4

吐蕃人是藏族的祖先,很早生活在青藏高原一帶。有的以游牧為業(yè),有的以農耕為生。他們的紡織業(yè)和治濤業(yè)平也很高。

吐蕃人飼養(yǎng)牛,馬和單鋒駝等,種植青稞,小麥和蕎麥。吐蕃人已會制造金屬器血和鎧甲,兵器。將士的鎧甲精良,用勁弓利刀都很難穿破。全副鎧甲的士兵,全身只露兩個眼窩。吐蕃習俗以戰(zhàn)死為榮,一家?guī)状诉B續(xù)戰(zhàn)死,被看做‘榮譽甲門’。

7世紀前期,吐蕃杰出的贊普松贊干布統(tǒng)一青藏高原,定都邏些。松贊干布仰慕中原文明,幾次向唐求婚。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給他。文成公主入吐蕃,密切了唐蕃經(jīng)濟文化交流,增進了漢藏之間的友好關系。

松贊干布少年時,父親遇害,貴族舉兵叛亂,他在動亂中繼位。年少的贊普,驍勇而有謀略。他依靠叔父和親信大臣,團結各方力量,很快平息叛逆,穩(wěn)定了局勢。

而我所喜歡的文成公主可是個才女!文成公主自幼熟讀詩書,是個有才識的女子。她出嫁吐蕃,帶去許多書籍和谷物,蔬菜種子,還帶去大批手業(yè)大臣。從此,吐蕃人學會了平整土地,種植蔬菜,學會了養(yǎng)蠶剿絲,防治刺繡,等等。

文成公主的進入,使吐蕃有了新的開始,我們應該永遠記住文成公主一樣的歷史人物。

歷史英雄人物故事事跡篇5

文天祥,原名:云孫,1236年6月6日-1283年1月9日,字宋瑞,一字履善,號文山,道號浮休道人,江西吉州廬陵人,宋末政治家、文學家,愛國詩人,抗元名臣,與陸秀夫、張世杰并稱為“宋末三杰”。

寶祐四年(1256年)進士第一。開慶元年(1259年),補授承事郎、簽書寧海軍節(jié)度判官。咸淳六年(1270年)四月,任軍器監(jiān)、兼權直學士院,因草擬詔書有諷權相賈似道語,被罷官。

德祐元年(1275年),元軍沿長江東下,文天祥罄家財為軍資,招勤王兵至5萬人,入衛(wèi)臨安。旋為浙西、江東制置使兼知平江府。遣將援常州,因淮將張全見危不救而敗,退守余杭。旋任右丞相兼樞密使,奉命赴元軍議和,因面斥元丞相伯顏被拘留,押解北上途中逃歸。

五月,在福州與張世杰、禮部侍郎陸秀夫、右丞相陳宜中等擁立益王趙昰為帝,建策取海道北復江浙,為陳宜中所阻,遂赴南劍州(今福建南平)聚兵抗元。

景炎二年(1277年)五月,再攻江西,終因勢孤力單,敗退廣東。祥興元年(1278年)十二月,在五坡嶺(今廣東海豐北)被俘。次年,元朝蒙、漢軍都元帥張弘范將其押赴厓山(今新會南),令招降張世杰。文天祥拒之,書《過零丁洋》詩以明志。

后被解至元大都(今北京),元世祖忽必烈親自勸降,許以中書宰相之職。文天祥大義凜然,寧死不屈。元至元十九年十二月初九(1283年1月9日),于大都就義。終年47歲。著有《文山詩集》、《指南錄》、《指南后錄》、《正氣歌》等。

1277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