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度感動中國十大人物事跡心得體會
感動你我,感動中國。茫茫人海,總有人會給世界帶來長嘆、帶來憤慨,也總有人讓世界溫暖著、美好著。感動的力量,讓我們面對茫茫人海仍然相信,仍然熱愛,對自己,對生活,對未來。下面是小編給大家?guī)淼?021年度感動中國十大人物事跡心得體會范文5篇,以供大家參考!
2021年度感動中國十大人物事跡心得體會1
彭士祿(1925年11月18日—2021年3月22日),漢族,革命英烈彭湃之子,廣東省汕尾市海豐縣人,中國第一任核潛艇總設計師,中國工程院首批及資深院士,被譽為“中國核潛艇之父”。
1925年,彭士祿出生于廣東省汕尾市海豐縣城橋東社。
1945年8月1日,彭士祿經(jīng)陳勇岷(曾任602所副所長)和陳錦華介紹,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由于表現(xiàn)突出他一入黨即被破例免去預備期,成為正式黨員,不久就擔任黨支部書記。1945年底,時任延安自然科學院副院長惲子強帶隊從延安出發(fā),本打算經(jīng)張家口向東北挺進。但由于形勢的變化,將延安自然科學院留在張家口,成立晉察冀邊區(qū)工業(yè)學校,彭士祿在那里學習。
1951年,彭士祿被選派留學蘇聯(lián),先在喀山化工學院化工機械系學習。1955年蘇聯(lián)將中國留學生集中到幾個大城市學習,彭士祿又被轉學到莫斯科化工機械學院繼續(xù)學習,到1956年畢業(yè)。六年間,彭士祿共修了36門課程,除3門課程成績?yōu)楹细裢?,其?3門課程成績均為優(yōu)秀。求學期間,彭士祿還有3門實踐課程的成績也是優(yōu)秀。最后在畢業(yè)證書上,彭士祿的成績總評為優(yōu)秀。綜合彭士祿的課程成績和畢業(yè)論文成績,彭士祿在畢業(yè)時以全優(yōu)的學習成績在莫斯科化工機械學院獲得了“優(yōu)秀化工機械工程師”的稱號。
1958年回中國后一直從事核動力的研究設計工作,曾先后被任命為中國造船工業(yè)部副部長兼總工程師、中國水電部副部長兼總工程師、中國廣東大亞灣核電站總指揮、中國國防科工委核潛艇技術顧問、中國核工業(yè)部總工程師兼科技委第二主任、中國秦山二期核電站聯(lián)營公司首任董事長。 2021年3月22日,彭士祿在北京逝世,享年96歲; 5月26日,彭士祿被追授為“時代楷模” 。2022年3月3日,被評為“感動中國2021年度人物”。
彭士祿是中國的核動力專家,中國核動力領域的開拓者和奠基者之一,為中國核動力的研究設計做出了開創(chuàng)性工作。
2021年度感動中國十大人物事跡心得體會2
楊振寧,男,1922年10月1日(護照上為9月22日)生于安徽合肥,物理學家,香港中文大學博文講座教授兼理論物理研究所所長,清華大學高等研究院名譽院長、教授,紐約州立大學石溪分校榮休教授,中國科學院院士、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英國皇家學會外籍院士、中央研究院院士、香港科學院榮譽院士、俄羅斯科學院院士,1957年獲諾貝爾物理學獎。
1922年10月1日,楊振寧生于安徽省合肥縣(后來他的出生日期在1945年的出國護照上誤寫成了1922年9月22日) 。4歲時,母親開始教楊振寧認字,一年多的時間楊振寧學了3000個字。
1938年,受日本侵華戰(zhàn)爭影響,全家逃難,經(jīng)廣州、香港、越南河內輾轉抵昆明,楊振寧入讀昆華中學高中二年級。同年秋天,以高二學歷參加統(tǒng)一招生考試,被西南聯(lián)大錄取,先遵父命報化學系,后改物理系。
1942年,楊振寧畢業(yè)于昆明的國立西南聯(lián)合大學,本科論文導師為北京大學吳大猷教授,后考入該校研究院理科研究所物理學部(清華大學物理研究所)讀研究生,師從王竹溪教授。
1945年,得到庚子賠款獎學金赴美,就讀于芝加哥大學。
1948年,獲芝加哥大學哲學博士學位,博士論文導師是愛德華·泰勒教授。
1949年,進入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進行博士后研究工作,開始同李政道合作。當時的院長奧本海默說,他最喜歡看到的景象,就是楊、李走在普林斯頓草地上;同年,與恩利克·費米合作,提出基本粒子第一個復合模型。
1954年,楊振寧和米爾斯提出非阿貝爾規(guī)范場的理論結構。
1956年,和李政道共同發(fā)表論文,推翻了物理學的中心信息之一——宇稱守恒基本粒子和它們的鏡像的表現(xiàn)是完全相同的。
1957年,與李政道因共同提出宇稱不守恒理論而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
2
021年度感動中國十大人物事跡心得體會3
顧誦芬,1930年2月4日出生于江蘇省蘇州市,飛機空氣動力學家,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航空工業(yè)集團公司科技委研究員 ,中國航空研究院名譽院長。
顧誦芬于1951年從交通大學航空工程系畢業(yè) ,之后進入航空工業(yè)局生產(chǎn)處工作;1952年至1956年擔任航空工業(yè)局飛機技術科工程師;1956年至1961年擔任航空工業(yè)局飛機設計室高級工程師;1961年至1978年擔任沈陽飛機設計研究所氣動室高級工程師;1978年至1986年擔任沈陽飛機設計研究所副所長、所長;1986年至1991年擔任航空航天部科技委員會副主任;1988年擔任航空航天研究院副院長、名譽院長;1991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1994年當選為首批中國工程院院士;2010年擔任中航工業(yè)科學技術委員會副主任;2021年11月獲得2020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
顧誦芬直接組織領導和參與了低、中、高三代飛機中的多種飛機氣動布局和全機的設計。在中國國內首創(chuàng)兩側進氣方案;抓住初級教練機失速尾旋特點,通過計算機翼環(huán)量分布,從優(yōu)選擇了機翼布局;消化吸收中國國外機種的技術,利用中國國內條件,創(chuàng)立超音速飛機氣動設計程序和計算方法;解決了方向安定性和排除抖振等重大技術關鍵,確保了飛機定型;利用系統(tǒng)工程管理方法,把飛機的各專業(yè)系統(tǒng)技術融合在一個總體優(yōu)化的機型內。
顧誦芬主持殲八飛機的氣動力設計,任殲八飛機型號總設計師,解決了大超音速飛行的飛機方向安定性問題和跨音速的飛機抖振問題;擔任殲八Ⅱ飛機總設計師,利用系統(tǒng)工程管理法,把飛機的各項專業(yè)技術綜合優(yōu)化于一個機型中;主持了主動控制驗證機的研制;與俄羅斯中央空氣流體動力學研究院合作研究遠景飛機布局等 。
2021年度感動中國十大人物事跡心得體會4
吳天一,男,塔吉克族,1935年6月25日出生于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伊犁哈薩克自治州,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喀什地區(qū)塔什庫爾干塔吉克自治縣人,高原醫(yī)學事業(yè)的開拓者,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醫(yī)學科學院學部委員。曾任青海省心腦血管病??漆t(yī)院研究員、教授。
吳天一長期在青藏高原從事高原醫(yī)學研究工作 1956年,吳天一畢業(yè)于中國醫(yī)科大學醫(yī)療系;1957年至1958年,在中國人民志愿軍512醫(yī)院工作;1958年至1970年,在解放軍516醫(yī)院工作;1970年至1978年,在青海西寧第一人民醫(yī)院擔任內科主任;1979年至1983年,在青海高原心臟病研究所擔任副所長;1984年至2010年,在青海高原醫(yī)學科學研究所先后擔任副所長、所長、院長;2001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2010年,在青海高原醫(yī)學科學研究院工作,2019年,被聘為中國醫(yī)學科學院學部委員 。2021年6月29日,中共中央授予吳天一“-” 。2022年3月3日,被評為“感動中國2021年度人物”。
主要成就:
1963年,吳天一在中國首次綜述報告了高原肺水腫。
1965年,吳天一在中國國內報道了“成人高原性心臟病”并指出肺動脈高壓是根本病理機制。
1979年,吳天一報道了青藏高原最常見的慢性高原病類型“高原紅細胞增多癥”的概念。
吳天一在人類高原適應學科領域,開拓了“藏族適應生理學”研究,并從整體、器官、細胞和分子幾個水平上,提出了藏族已獲得了“最佳高原適應性”的論點,這是長期“自然選擇”遺傳適應的結果,為人類低氧適應建立起一個理想的生物學模式;吳天一對發(fā)生在青藏高原的各型急、慢性高原病從流行病學、病理生理學和臨床學作了較系統(tǒng)的研究,吳天一所提出的慢性高山病量化診斷標準被國際高山醫(yī)學協(xié)會接納為國際標準并命名為“青海標準”并于2005年在國際上統(tǒng)一應用;吳天一在青藏鐵路修建期間,作為鐵道部高原醫(yī)學專家組組長制定了一系列勞動保護和高原病防治措施,對保證五年14萬筑路大軍高原病零死亡起到了重要作用。
2021年度感動中國十大人物事跡心得體會5
1933年朱彥夫出生在人杰地靈的沂蒙山腹地——沂源縣張家泉村。他從小家貧如洗,14歲時就毅然參了軍,1949年光榮加入了中國共產(chǎn)黨。1950年,朱彥夫在-的一次戰(zhàn)役中身負重傷,雙腿膝蓋以下、雙手手腕以上截肢,失去左眼,成了一級傷殘軍人。
1957年,擔任村支部書記。上任伊始,朱彥夫拄著拐,拖著17斤重的假肢,到田間地頭查看生產(chǎn),逐門逐戶察訪民情。他的主意慢慢拿定:治山、治水、造田、架電。一個個山里人想都沒想過的大工程,在張家泉熱火朝天地展開,一干就是10多年。
張家泉三面是山。人多地少的矛盾不解決,張家泉村就永遠吃不飽。朱彥夫帶領張家泉村村民,先后將荒地“趕牛溝”“舍地溝”“臘條溝”變?yōu)槲滞?。為了讓群眾早日用上電,朱彥夫在妻子的照顧下,跑上海、南京、勝利油田、陜西?lián)系材料,經(jīng)過艱苦努力,終于讓張家泉村于1978年結束了點油燈的歷史。
1982年至今,從村黨支部書記崗位退下來后,他用嘴銜筆、殘肢抱筆,歷時7年,七易其稿,創(chuàng)作完成了兩部震撼人心的自傳體長篇小說《極限人生》和《男兒無悔》。時任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軍委副主席、國防部長遲浩田親筆題寫書名并題詞:“鐵骨揚正氣,熱血書春秋”。
很多人對朱彥夫的了解,始于他33萬字自傳體小說——《極限人生》。一位沒有四肢,沒有左眼,右眼的視力只有0.3,沒上過學,但參加過上百次戰(zhàn)斗,三次立功,十次負傷,動過47次手術的特等傷殘軍人,用超人的毅力,向自己挑戰(zhàn),向人生挑戰(zhàn),他就是被譽為當代中國的保爾·柯察金的——朱彥夫 。
2015年10月12日,榮獲2015中國消除貧困感動獎。2015年10月13日,榮獲全國敬業(yè)奉獻模范稱號。2019年9月17日,簽署主席令,授予朱彥夫“人民楷?!眹覙s譽稱號。2019年9月25日,朱彥夫獲“最美奮斗者”個人稱號。2022年3月3日,被評為“感動中國2021年度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