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鄧稼先的生平事跡材料
在日常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寫過事跡材料,肯定對各類事跡材料都很熟悉吧,既然這樣,那么關于鄧稼先的生平事跡材料有哪些?下面小編給大家?guī)黻P于鄧稼先的生平事跡材料,供大家參考!
關于鄧稼先的生平事跡材料精選篇1
鄧稼先是中國核武器研制與發(fā)展的主要組織者、領導者,鄧稼先始終在中國武器制造的第一線,領導了許多學者和技術人員,成功地設計了中國原子彈和氫彈,把中國國防自衛(wèi)武器引領到了世界先進水平。
1982年獲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1985年獲兩項國家科技進步獎特等獎,1986年獲全國勞動模范稱號,1987年和1989年各獲一項國家科技進步獎特等獎。
1999年被追授“兩彈一星功勛獎章”。
由于他對中國核科學事業(yè)做出了偉大貢獻,被稱為“兩彈元勛”。
關于鄧稼先的生平事跡材料精選篇2
鄧稼先是中國核武器理論研究工作的奠基者之一。是中國核武器研制與發(fā)展的主要組織者、領導者,被稱為“兩彈元勛”。在原子彈、氫彈研究中,鄧稼先領導開展了爆轟物理、流體力學、狀態(tài)方程、中子輸運等基礎理論研究,完成了原子彈的理論方案,并參與指導核試驗的爆轟模擬試驗。
他自1958年開始組織領導開展爆轟物理、流體力學、狀態(tài)方程、中子輸運等基礎理論研究,對原子彈的物理過程進行大量模擬計算和分析,從而邁開了中國獨立研究設計核武器的第一步,領導完成了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的理論方案,并參與指導核試驗前的爆轟模擬試驗。原子彈試驗成功后,立即組織力量探索氫彈設計原理、選定技術途徑,組織領導并親自參與1967年中國第一顆氫彈的研制和試驗工作。
關于鄧稼先的生平事跡材料精選篇3
為了解開原子彈的科學之迷,在北京近郊,科學家們決心充分發(fā)揮集體的智慧,研制出我國的“爭氣彈”。那時,由于條件艱苦,同志們使用算盤進行極為復雜的原子理論計算,為了演算一個數據,一日三班倒。算一次,要一個多月,算9次,要花費一年多時間,常常是工作到天亮。作為理論部負責人,鄧稼先跟班指導年輕人運算。每當過度疲勞,思維中斷時,他都著急地說:“唉,一個太陽不夠用呀!”
鄧稼先不僅在秘密科研院所里費盡心血,還經常到飛沙走石的戈壁試驗場。他冒著酷暑嚴寒,在試驗場度過了整整8年的單身漢生活,有15次在現場領導核試驗,從而掌握了大量的第一手材料。 1964年10月,中國成功爆炸的第一顆原子彈,就是由他最后簽字確定了設計方案。他還率領研究人員在試驗后迅速進入爆炸現場采樣,以證實效果。他又同于敏等人投入對氫彈的研究。按照“鄧于方案”,最后終于制成了氫彈,并于原子彈爆炸后的兩年零八個月試驗成功。這同法國用8年、美國用7年、蘇聯(lián)用10年的時間相比,創(chuàng)造了世界上最快的速度。
關于鄧稼先的生平事跡材料精選篇4
1986年7月29日,鄧稼先在擔任國防科工委科技委副主任職務時病逝于北京。他臨終前所關心的仍是如何發(fā)展我國的尖端武器,并語重心長地說:“不要讓人家把我們落得太遠……”
鄧稼先用自己的一生,實踐著科技強國的抱負和夢想。他是當之無愧的中國新一代優(yōu)秀知識分子的光輝榜樣。
1999年,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50周年之際,黨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隆重表彰為我國“兩彈一星”事業(yè)做出突出貢獻的23位科技專家,追授鄧稼先“兩彈一星”功勛獎章;2008年,鄧稼先當選為中國科學技術協(xié)會組織評選的中國十大傳播科技優(yōu)秀人物。
2009年9月10日,在中央宣傳部、中央組織部、中央統(tǒng)戰(zhàn)部、中央文獻研究室、中央研究室、民政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全國總工會、共青團中央、全國婦聯(lián)、解放軍總政治部等11個部門聯(lián)合組織的“100位為新中國成立作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范人物和100位新中國成立以來感動中國人物”評選活動中,鄧稼先被評為“100位新中國成立以來感動中國人物”。
關于鄧稼先的生平事跡材料精選篇5
1936年,鄧稼先十二歲的時候考進北京當時的崇德中學初中部,一直讀到了高中,最后因為日本的侵略戰(zhàn)爭爆發(fā)而停止辦學,但當時鄧以蟄的身體出現嚴重問題,咳血不止,鄧家只能滯留在北京,鄧稼先只好又進北京志成中學繼續(xù)讀書。
到1940年時,北京戰(zhàn)況愈發(fā)嚴重,等鄧以蟄的病情稍作好轉之后,鄧家立刻南移避難,最后定居昆明,鄧稼先在四川江津國立第九中學讀完高中之后,回到昆明繼續(xù)在國立西南聯(lián)合大學深造。
抗戰(zhàn)戰(zhàn)爭時期學術條件極其艱苦,但是也培養(yǎng)出來一大批國家棟梁,鄧稼先毫無疑問位在其列,在昆明讀完大學課程之后,隨著抗日戰(zhàn)爭的結束,鄧稼先回到了北京,擔任了北京大學的物理系助教和教職工聯(lián)合會主席。
關于鄧稼先的生平事跡材料精選篇6
1941年鄧稼先進入了國立西南聯(lián)合大學——西南聯(lián)大成立于抗戰(zhàn)極端困難時期,由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南開大學三校合并而成,條件簡陋,生活清苦。盡管如此,聯(lián)大卻有非常良好的學術氛圍,先后培養(yǎng)出了不少優(yōu)秀人才,鄧稼先受業(yè)于王竹溪、鄭華熾等著名教授,以良好的成績圓滿完成了大學四年的學業(yè)。
抗日戰(zhàn)爭勝利時,他拿到了畢業(yè)證書,在昆明參加了中國共產黨的外圍組織“民青”,投身于爭取民主、反對國民黨獨裁統(tǒng)治的斗爭。翌年,他回到北平,受聘擔任了北京大學物理系助教,并在學生運動中擔任了北京大學教職工聯(lián)合會主席。
抱著學更多的本領以建設新中國之志,他于1947年通過了赴美研究生考試,于翌年秋進入美國印第安那州的普渡大學研究生院——由于他學習成績突出,不足兩年便讀滿學分,并通過博士論文答辯。此時他只有26歲,人稱“娃娃博士”。
關于鄧稼先的生平事跡材料精選篇7
1986年的一天,一個人們從未聽說過的名字,突然一夜之間登上了中國所有媒體的頭條。一個埋藏28年的秘密,也隨之浮出水面。在此之前,他的名字和他從事的工作一樣,是中國最高的機密,他就是中國第一顆原子彈和氫彈理論設計的總負責人、“兩彈元勛”——鄧稼先。
1924年出生在安徽懷寧縣的鄧稼先,8個月后跟母親去了北京,12歲考入了北京崇德中學,那時高他兩個班的楊振寧,常幫助他學習物理和數學,他們一起學習、一起玩球、爬樹,就像一對親兄弟。在學習中,鄧稼先愈發(fā)喜愛數學和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