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李四光的個人典型事跡

| 思恩

在平平淡淡的學習、工作、生活中,要用到事跡的情況還是蠻多的,既然這樣,那么關于李四光的個人典型事跡有哪些?下面小編給大家?guī)黻P于李四光的個人典型事跡,供大家參考!

關于李四光的個人典型事跡

關于李四光的個人典型事跡精選篇1

李四光(1889—1971) 原名李仲揆,字福生。湖北黃州人。早年入武昌高等小學學習。1902年東渡日本留學。1905年在日本加入中國同盟會。1910年回國。曾在上海一家兵工廠任工程師,后到武昌工業(yè)學校教書。1911年參加辛亥革命,曾任南京臨時政府特派漢口建筑籌備委員,湖北軍政府實業(yè)司司長。1912年辭職。1913年赴英國留學,在伯明翰大學預科學一年采礦,后改學地質。1919年獲碩士學位。后回國,在北京大學地質系任教授。曾任北京大學庶務長和地質系主任,北京圖書館第一副館長。1927年8月赴南京,協(xié)助蔡元培等籌建中央研究院,并出任中央研究院地質研究所所長、中央研究院評議員、院士。1932年12月參加中國民權保障同盟的進步活動。1934年發(fā)表其名著《冰期的廬山》,確證我國發(fā)生過第四紀冰川??谷諔?zhàn)爭時期,率地質研究所先后遷徙到廬山、桂林、貴陽、重慶等地,始終致力于中國的地質、地貌和地質理論的研究工作。1946年在上海繼續(xù)主持中央研究院地質研究所工作。1948年2月赴倫敦參加第十八屆國際地質學會。后留在英國進行考察。1950年4月回國。從1952年8月至1967年10月,長期擔任地質部部長,并任中國科學院副院長、學部委員,中國科學技術協(xié)會主席,中華全國自然科學專門學會聯(lián)合會主席,國務院科教組組長,全國地質工作計劃指導委員會主任,還兼任中國科學院古生物研究所所長等職。曾當選為世界科學工作者協(xié)會副主席,并被聘為蘇聯(lián)科學院國外院士、蘇聯(lián)全蘇古生物學會名譽會員,獲蘇聯(lián)科學院卡爾平斯基金質獎章。1954年12月至1971年任全國委員會副主席。

1958年12月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是中共第九屆中央委員;第一屆全國委員會常務委員。

建立了“構造體系”這一地質力學的基本概念,為發(fā)現(xiàn)油田和預報地震做出重大貢獻,其主要著作有《中國地質學》、《地質力學概論》等。

關于李四光的個人典型事跡精選篇2

1913年,年僅24歲的李四光做出了令人矚目的決定。他辭去了仕途上的一切榮耀與利益,毅然決然地踏上了英國留學之旅。這位年輕人并不留戀于功名利祿,他的內心只有一個追求:用所學知識回報祖國。

遠離故土的李四光來到了伯明翰,他在那里深入學習采礦學和地質學,孜孜不倦地探索著西方學問的奧妙。他將所學融會貫通,形成了一套獨特而富有創(chuàng)造力的理論體系。

在伯明翰的求學歲月中,李四光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他飽讀西方學術著作,勤奮參加學術研討會,經(jīng)常在實驗室里徹夜工作。白天他沉浸在書籍和實驗中,夜晚他則眺望窗外,凝視星空中點點閃爍的光芒。這些熬夜和孤獨的時光并沒有讓他感到疲憊,相反,他覺得自己仿佛與宇宙的奧秘更為親近。

1919年,李四光成功獲得了碩士學位,順利畢業(yè)后他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雖然英國政府為他提供了豐厚的薪酬和廣闊的發(fā)展機會,但他堅守內心的信念,毅然選擇回國?;氐阶鎳耐恋厣希_始了他在中國地質力學領域的偉大事業(yè)。

關于李四光的個人典型事跡精選篇3

1904年,李四光遇到了一次難得的機會:由于學習成績優(yōu)異,經(jīng)學校推薦破格選派到日本留學。在日本,李四光先在一所專為中國留學生開設的普通中學學習日語和初等數(shù)理化基礎課程。3年后,他考入了大阪高等工業(yè)學校船用機械科。

該校坐落在大阪北區(qū)玉江町,當時共有400多學生,李四光是船用機械科新生班里惟一外國留學生。課程十分繁重,每周40學時,再加上不同的語言環(huán)境和教學方法,壓力之大可想而知。李四光根據(jù)自己的實際情況,廢寢忘食,攻堅克難,取得了顯著的效果。第一年物理成績全班第一,第三年的機械加工全班第二,英語成績全班第四。

李四光和所有的熱血青年一樣,對國家的命運也非常關注。他經(jīng)常出入留學生會館,參加集會,聆聽演講,還結識了宋教仁、馬君武等知名愛國志士,進一步受到了民主革命思想的熏陶,在他們的指導和影響下大步邁上了革命的道路。

關于李四光的個人典型事跡精選篇4

當中國開始執(zhí)行第一個五年計劃的時候,李四光在仔細分析了中國地質條件后,深信在中國遼闊的領域內,天然石油資源的蘊藏量應當是豐富的,關鍵是要抓緊做好石油地質勘探工作。他提出應當打開局限于西北一隅找油的局面,在全國范圍內開展石油地質普查工作,不是找一個而是要找出幾個希望大、面積廣的可能含油區(qū)。他找油的指導思想是,先找油區(qū)、后找油田。

1954年,他在石油管理總局作過《從大地構造看我國石油勘探遠景》的報告,指出了三個遠景最大的可能含油區(qū),即:青、康、滇地帶,阿拉善-陜北盆地,東北平原-華北平原,并提出應該首先把柴達木盆地、四川盆地、伊陜臺地、阿寧臺地、華北平原、東北平原等地區(qū),作為普查找油的對象。

1955年春,他擔任了全國石油普查委員會的主任委員,指導了石油找礦工作。特別是東北平原、華北平原先后突破之后,他更加堅定了中國具有豐富的石油資源的信心,指出新華夏沉降帶找油的理論是可靠的,為中國尋找石油建立了不可磨滅的功勛。

關于李四光的個人典型事跡精選篇5

李四光,湖北黃岡人,地質學家、教育家、音樂家,中國地質力學的創(chuàng)立者。

1913年,李四光考入伯明翰大學,先學采礦,后改學地質。1920年,回國后,在北京大學地質系任教授、系主任。

李四光的科學成就,大致可分兩個階段,1949年前側重地質基礎學科的研究;1949年后,根據(jù)國家需要,集中精力積極開拓應用研究領域。

關于李四光的個人典型事跡精選篇6

1948年,李四光赴歐洲從事地質考察和學術研究活動,由于國內缺少從事科研的基本條件,李四光便留在了歐洲。1949年秋,在海外已經(jīng)取得博士學位的李四光沖破重重阻力,滿懷著惟圖國強、不謀己榮的愛國情懷,攜夫人回到了祖國的懷抱。

1956年,67歲高齡的李四光親自主持石油普查勘探工作。他以自創(chuàng)的地質力學為理論基礎,指出石油勘探工作應該打破“偏西北一隅”的局面,尋找?guī)讉€希望大、面積廣的可能含油區(qū)。在他的理論指導下,勘探隊在很短的時間內先后發(fā)現(xiàn)了大慶、勝利、大港、華北、江漢等油田,一舉摘掉了“中國貧油”的帽子。這一成就所帶來的影響可想而知,時至今日,這依然是那個時代最振奮人心的標志性圖景。

窮且益堅,不墜青云之志。老當益壯,不移報國之情。李四光用自己的一生踐行了科學報國的理想信念,用實際行動為祖國富強繁榮奉獻一生。

關于李四光的個人典型事跡精選篇7

解放初期,大規(guī)模的經(jīng)濟建設開始后就遇到石油短缺的困難,李四光根據(jù)數(shù)十年來對地質力學的研究,分析了我國的地質條件,說明中國的陸地一定有石油。

在他的理論指導下,滾滾石油冒了出來。中國不僅摘掉了“貧油”的帽子,也使李四光獨創(chuàng)的地質力學理論得到了最有力的證明。李四光晚年仍極大地關注地震研究。他經(jīng)常分析大量的觀察資料,還冒著動脈瘤破裂的危險,多次深入實地考察地震的預兆。逝世的前一天,他還懇切地對醫(yī)生說:“只再給我半年時間,地震預報的探索工作就會看到結果的?!碧觳凰烊嗽福钏墓庀壬K沒能完成這項工作。

2282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