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貧攻堅典型事跡

| 劉陽

在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總少不了要接觸或使用事跡吧,事跡可以起到引導良好風氣、推動工作、激勵后進的作用。到底應如何擬定事跡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脫貧攻堅事跡材料,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脫貧攻堅典型事跡篇1

我是衛(wèi)計局的一名普通干部,很榮幸被組織抽調到游風鎮(zhèn)新村擔任第一書記、工作隊長。接受這一光榮的使命之后,我全身心投入“脫貧攻堅戰(zhàn)”這場戰(zhàn)役中……

剛到新村我熱情很高,帶領工作隊深入了解新村基本情況和貧困戶現狀,但是那個時候的我對扶貧政策不熟、業(yè)務不精,我陷入茫然,就在這時候我參加了縣上組織的第一書記、工作隊培訓會,在那里我了解了關于扶貧的政策,只有懂政策,才能更好的服務貧困戶,于是我就主動學習,在我學習的日子里,我發(fā)現農村的黨員干部普遍對學習認識不夠深,抓的不緊,為了扭轉這一局面,我堅持從自身做起,積極落實“三會一課”制度,

來到新村我始終把貧困戶脫貧致富作為自己的首要責任,出主意、想辦法、找路子,幫助他們解決實際困難,推進脫貧致富。

記得在第一次走訪貧困戶的時候,一個六十多歲歲的老漢,蹲在家門口的角落里,看見我們朝他家走去,他就匆匆跑回家,這時候我正想問:“他是誰”?我們村的副主任介紹說:“他叫王峰濤,過去是咱堡子過去的萬元戶,前幾年弄發(fā)酵床養(yǎng)豬呢,養(yǎng)豬場大規(guī)模很大,可能是技術原因,豬全得了病,死了一大半,把錢賠完了,家里還有四個大學生,娃上學都沒錢,現在人生活都失去了信心”,走進王峰濤的家,污水橫流、雜物亂堆,一片狼藉,讓人怎么也想不到這曾經是一個萬元戶的家,了解到這一情況后,我多次帶領工作對上門和他溝通談心,剛開始他根本就聽不進去,甚至對我有點排斥,我沒有放棄,堅持不懈給他講政策、舉例子、論道理,,告訴他人生不是以成敗論英雄的,只要堅持過、努力過,失敗了大不了從頭再來。我利用自己的人脈關系,聯系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畜牧業(yè)教授,幫助解決技術難題,聯系幫扶責任人,計生服務站張佩俠書記,多方籌資購買五頭優(yōu)良豬仔,目前“峰濤養(yǎng)殖”起步良好,與此同時給他的孩子們申請了助學貸款,享受了教育扶貧的惠民政策,最終幫助他樹立了生活的的信心和創(chuàng)業(yè)的決心,也給全村帶領好頭……

做為衛(wèi)計部門派出的工作隊,我們應該發(fā)揮衛(wèi)計部門的優(yōu)勢,為新村廣大人民群眾的健康“保駕護航”,我村王銀柱是一戶典型的因病致貧貧困戶,他的妻子患有重癥精神病,經常自言自語,甚至有暴力傾向,生活不能自理。王銀柱自己也患有肺心病,經常胸悶氣短,有時候就連說一句話,都要換幾次氣才能說完,長期的醫(yī)療費用使他們原本就困難的家顯得更加艱難,讓我吃驚的是,在一次入戶走訪時,看見我們來到他家里,王銀柱竟然噗通跪倒拉著我的腿說:“求求你們,救救我老婆、救救我、救救我們家”,我急忙把他攙扶起來,告訴他,有什么困難你就說,不用這樣!他說:“我媳婦的病情加重,這幾天在家里胡打胡鬧,我自己也氣短的厲害,我都不想活了”,我連忙安慰他說:“沒什么過不去的坎,放心,只要有我們扶貧工作隊在,一定幫助你們渡過難關”,當時我就掏出手機把這一情況匯報給衛(wèi)計局主要領導,第一時間得到領導的指示,我立刻將王銀柱的老婆送往當地精神病醫(yī)院救治,幫助辦理相關手續(xù),同時把王銀柱送回縣里住院治療,還給王銀柱和他的妻子辦理了慢病卡,明確了簽約醫(yī)生,制定了個性化的治療方案,此外還聯系游風衛(wèi)生院醫(yī)師團隊,定期上門為他提供健康服務。當我到醫(yī)院看望他的時候,他比以前好多了,眼里含著淚花,緊緊的拉著我的手不停的說:“辛虧有你們、我們家得救了、謝謝你們、謝謝”。

在幫助困難群眾的基礎上我還先后組織、協(xié)調縣級醫(yī)療單位6次深入我村開展健康扶貧,為廣大人民群眾提供免費健康體檢,健康教育、健康咨詢。成功搭建村衛(wèi)生室和縣級醫(yī)療機構互助幫扶平臺,整合了醫(yī)療資源,方便群眾就醫(yī),提升了健康扶貧的水平。

政策落實了,服務跟上了,群眾有了健康的“守護神”。那么如何讓困難群眾穩(wěn)定脫貧呢?我們四支隊伍經過深入分析,年初在全村21戶貧困戶自愿的原則下,流轉土地近百畝,將185320元產業(yè)扶貧專項資金入股海鋈皇嘉農業(yè)種植專業(yè)合作社,讓困難群眾每戶每畝土地每年收取租金1000元,入股年分紅4500元。另外群眾還可以在園區(qū)打工增加收入,保證他們脫貧不返貧。

今年我村根據實際情況,結合三變改革,在原有蘋果種植1800畝的基礎上,擴大種植蘋果200畝,黃桃150畝,改善產業(yè)結構,助推脫貧攻堅致富。俗話說得好,“眾人拾柴火焰高”成績的取得離不開縣衛(wèi)計局、游風鎮(zhèn)領導的正確領導;新村村委會密切配合以;工作隊所有隊員的鼎力支持在此請允許我向你們說聲:謝謝!謝謝你們的支持和幫助,是你們給我信心,伴我前行。

現在的新村有了一定的變化,廣場舞、道德講堂等活動豐富了廣大群眾的文化生活,他們樂在心里,喜在臉上。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將牢記使命,一如既往,堅持不懈,始終和人民群眾站在一起,做人民的公仆,我相信在上級領導的精心指導和同志們的努力下,我們的脫貧目標一定能實現!

脫貧攻堅典型事跡篇2

區(qū)鎮(zhèn)村貧困戶共36戶164人。2017年10月份以來,領導高度重視,鎮(zhèn)村大力推進脫貧攻堅工作,通過不斷努力,摸清貧困戶底數,并通過完善農村基礎設施、為貧困家庭開“藥方”、引導貧困群眾發(fā)展特色產業(yè)、駐村“第一書記”引路等幫扶措施,讓貧困群眾逐漸走上脫貧致富的道路。

一、領導高度重視,明確任務保進度

區(qū)從2017年10月起,負責對口幫扶區(qū)鎮(zhèn)村的脫貧攻堅工作。一年多來,區(qū)高度重視幫扶工作,精心組織,加大投入,通過實施規(guī)劃幫扶、產業(yè)扶持、基礎設施建設、民生改善等切實有效的舉措,全力幫扶村如期完成脫貧摘帽工作。

二、摸準實情,認清扶貧目標

村位于區(qū)鎮(zhèn)西部,距鎮(zhèn)政府所在地13公里,距離市區(qū)20公里,靠近乳業(yè)奶牛場,與區(qū)農科所相鄰。聚居著壯、漢2個民族,總人口2460人,其中,壯族人口占40%,總面積6.5平方公里,耕地面積6800畝,轄、、、4個自然屯,截至目前,已脫貧15戶56人,剩余21戶90人預計在今年實現脫貧。

村主要農戶的生活、生產所在地屬典型旱山村,農業(yè)自然條件惡劣,基礎設施相對落后,嚴重制約了該村的發(fā)展。

三、真抓實干,打好脫貧組合拳

(一)突出黨的建設,堅持思想引領

1、完善軟硬件推動陣地建設。村始終把村基層組織建設作為建設扶貧的首要任務和第一責任,不斷加強基層組織建設,充分發(fā)揮黨組織的戰(zhàn)斗堡壘作用和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后盾單位區(qū)積極聯系村委會,完善辦公室設施,投入1.35 萬元資金購置辦公設備,用于改善村“兩委”的辦公條件,鞏固黨組織活動陣地,為凝聚黨員、服務群眾提供有力保障。

2、大力實施教育扶持。“扶貧先扶志,治窮先治愚”,依托黨建陣地強化宣傳引導,2015年10月至今,鞏組織村召開大小會議40余場次,現場技術培訓15次,參會群眾500余人次。2016年6月份,第一書記爭取來賓人民財產保險公司的贊助支持,給予村小學合計6000元的教育幫扶資金。2015年來,區(qū)給2戶貧困戶(孤兒)發(fā)放教育扶持經費6200元。村第一書記同志組織愛心人士開展“愛心捐贈助力扶貧”活動,為已經建檔立卡的3戶貧困戶送去愛心物質,并現場捐贈貧困戶學生幫扶資金1000元。此外,第一書記同志還積極幫助1名輟學女孩重返了校園,并發(fā)動機關干部職工、廣東社會愛心人士捐款、捐物資助該學生讀書。

(二)突出幫扶建設,確保幫扶到位

1、路燈亮起架起了暖心橋。為滿足當地希望使用路燈的迫切愿望,區(qū)投資計劃10余萬元資金建設屯和屯西屯的路燈共200盞。

2、桑蠶基地園推進產業(yè)發(fā)展。為推進村特色產業(yè)發(fā)展,拓展桑蠶基地園建設帶動貧困群眾脫貧致富工作思路,近年來,在鎮(zhèn)黨委政府的積極引導下,村積極推廣特色農業(yè)產業(yè)。我村積極帶領群眾通過“走出去、帶回來”的方式,積極探索桑蠶業(yè),現已建成了屯的區(qū)鎮(zhèn)桑蠶示范基地,現桑園總面積已達800余畝。全年養(yǎng)蠶13批,飼養(yǎng)蠶種2400張,產繭96噸,產值384萬元;平均畝桑產繭200公斤,平均畝桑產值8000元,是鎮(zhèn)整村推進產業(yè)結構調整的第一村,目前村農民養(yǎng)蠶人均收入超萬元。2017年,發(fā)動3戶貧困戶新增種植桂桑711共 20畝,替換桂桑12號為桂桑711為共50畝,成立桑蠶合作社2個(市區(qū)鑫源種養(yǎng)專業(yè)合作社、市區(qū)韋達種養(yǎng)專業(yè)合作社),2018年以來,在村內共開展種桑養(yǎng)蠶農業(yè)培訓班6次;2018年4月邀請河池民族農業(yè)學校老師進村現場指導1次。

3、新建村級道路、水利橋推動脫貧致富。2018年,經過多方溝通規(guī)劃,并在區(qū)及鎮(zhèn)領導等相關部門的大力幫扶下,新建農科所到村級道路近3.5公里,新修通往下料村水利橋一座,為村民出行、蔬菜運輸等解決了實際困難,為全體村民鋪設了一條脫貧之路。

4、真誠扶貧幫扶推動脫貧攻堅。區(qū)管委領導與鎮(zhèn)黨委、鎮(zhèn)政府領導在實地調研走訪后,多次溝通協(xié)商,反復研究如何推進精準扶貧工作,按照上級要求制定了幫扶單位《精準扶貧幫扶活動實施方案》,組建黨員干部幫扶隊伍,每月定期組織幫扶隊伍到貧困群眾家中開展幫扶、慰問等活動。今年4月份,區(qū)黨工委書記自掏腰包為幫扶對象送上100羽雞苗,現在已經全部出售,為貧困戶增收了一筆收入;區(qū)管委覃家波主任動員貧困戶進行危房改造,自掏腰包給幫扶對象建新房。駐村工作組根據幫扶一定三年不變,對象不脫貧、結親不脫鉤、幫扶不走人的原則,確保了“真扶貧”,做實精準扶貧幫扶工程。貧困戶莫仁星幾次悄悄的轉身擦眼淚,對幫扶人陳錦君說:我雖然眼睛看不見了,但是我的心里記著你一輩子!

5、進村入戶訪農友 全力幫扶助生產。2月20日,區(qū)黨工委書記到鎮(zhèn)村走訪有關貧困戶?!案兄x黃書記對我的幫助,這批桔子今年掛果了,相信一定能賣得好價錢?!必毨艟o緊握著的手激動地說。今年64歲的,兒子患有精神病,家里生活比較困難。在區(qū)的幫扶下,他種了30畝南豐蜜桔,今年可掛果,預計收入3萬多元。區(qū)30多名干部深入村開展“三萬三進”春季集中行動,訪農友、問農事,直接服務群眾,助推脫貧攻堅和“美麗鄉(xiāng)村”建設。在村屯“雙高”糖料蔗基地,區(qū)及鎮(zhèn)干部職工到田間地頭幫農戶莫盛歡一起種甘蔗,忙得熱火朝天。據了解,家原本有幾片零星的甘蔗地,自從實行“小塊變大塊”的土地政策后,他零星的甘蔗地變成了連片的土地,在政府的幫助下進行機械化平整,既節(jié)省了勞動力,又大大提高了生產效率。

6、狠抓基礎設施建設,著力改善群眾生產生活條件。2016年,針對村提出急需解決的問題,區(qū)撥付 7 萬元修建屯西村的籃球場、戲臺各一個。2017年3月, ×在×村道兩旁種植6棵美麗木棉樹為×村增添新綠、美化家,下一步,×屯的籃球場戲臺建設、×村的350米的巷道建設、×村的600米三面光水利建設、×屯的1000米三面光水利建設將列入2017×村的基礎設施建設作計劃中。

(三)突出因戶施策,確保脫貧成效

2016年至今,村已發(fā)展4戶貧困戶種植南豐蜜桔、三紅蜜柚、瓜豆;發(fā)展4戶擴大肉牛養(yǎng)殖規(guī)模;發(fā)展36戶養(yǎng)殖肉雞;發(fā)展4戶種桑養(yǎng)蠶,發(fā)展16戶種植“雙高”甘蔗,并這五個項目將作為貧困戶長期發(fā)展的產業(yè)項目。

1、大力發(fā)展三紅蜜柚、南豐蜜桔水果種植產業(yè)。2015年以來,有4戶貧困戶種植南豐蜜桔、三紅蜜柚、瓜豆規(guī)模總和已達60畝。整村種植三紅蜜柚共計300畝,南豐蜜桔600畝,2017年,貧困戶將會有約8畝的果樹有收成。2016年7月份,后盾單位已給4戶種植水果的貧困戶每戶發(fā)放幫扶資金2500元,幫助貧困戶搭建瓜棚、購買肥料等。2017年6月份,這4戶貧困戶均已按照菜單式產業(yè)扶貧獲得水果5000元以獎代補專項資金。

2、大力發(fā)展肉雞養(yǎng)殖產業(yè)。2016年7月份,撥付扶貧經費2.3萬元,對缺少勞動力或因病致貧的30戶貧困戶家庭免費發(fā)放約1.6斤的雞苗,共發(fā)放1800羽(平均每戶50只以上)。其中,貧困戶蕭修安、張祖凡、李永和、莫仁星的養(yǎng)殖肉雞數量超過200只。

3、帶動引導4戶貧困戶發(fā)展擴大肉牛養(yǎng)殖產業(yè)。2016年8月份,通過小額貼息信貸的平臺,帶動引導4戶貧困戶擴大發(fā)展肉牛養(yǎng)殖。2016年10月份,區(qū)給予3戶較大規(guī)模肉牛養(yǎng)殖貧困戶每戶獎勵1000元。同時,爭取到以獎代補政策給予發(fā)放每頭牛1500元的獎勵。

4、“雙高”甘蔗種植基地全村鋪開。目前,村共建成“雙高”甘蔗種植基地合計1600畝,覆蓋貧困戶16戶。2017年村將計劃完成3000畝的“雙高”甘蔗種植基地。為發(fā)展擴大“雙高”甘蔗種植基地,2017年5月,區(qū)專門購置了一批化肥,合計3萬元人民幣,免費發(fā)給全村36戶貧困戶,希望能夠幫助困難貧困戶開展“雙高”蔗糖種植、三紅蜜柚種植農業(yè)生產,爭取早日實現脫貧致富。

脫貧攻堅典型事跡篇3

在江邊鄉(xiāng)干田村委會綠差沖村有一名貧困戶,他不但具有中國傳統(tǒng)樸素和勤勞的美德,更具有新時期農民精明能干和開拓進取的精神。脫貧致富的道路上,敢想、敢干、敢拼,只要認準的事,不管有多么困難,必定做到排除萬難,不達目的不罷休。提起他,村里人無人不豎起大拇指,他就是當地脫貧致富的帶頭人白永云?,F年52歲,初中文化,是一名土生土長本地農民,雖然只有初中文化,由于好學,勤快,特別是在種植、養(yǎng)殖過程中,勤奮踏實,努力工作,取得了顯著成績,是貧困戶中的典范。

一、種植戶的示范人

2013年由于白永云長期慢性病與因學等原因,被納入建檔立卡戶。脫貧工作開展以來,各項政策更多傾斜貧困戶,個別鄉(xiāng)鄰就說:“老白,這回好了,被評上貧困戶,啥都不用干就等著上邊給錢花。”聽了這些話,白永云心里很不是滋味,感到臉上火辣辣地刺痛。他常常告訴自己,不能啥事都靠政府,只要勤勞苦干,一定能夠摘掉貧困的帽子。2019年以來,駐村干部和幫扶干部多次到他家制定脫貧規(guī)劃,為他講解脫貧相關政策后,他脫貧的決心更大了。

2019年,鄉(xiāng)政府引進萬壽菊種植,鄉(xiāng)幫扶干部和農技人員多次到村里開展種植培訓及動員工作,但是村里人習慣種植傳統(tǒng)的玉米,認為這才是保險產業(yè),不愿接受。幫扶干部多次到白永云家做動員工作后,堅定了他“要致富,不能等、靠、要”的信念。于是,當好多群眾對該項目半信半凝、觀望、不敢嘗試時,他毫不猶豫地首次在自己家地里種植了3畝萬壽菊。雖然萬壽菊是一種新鮮的經濟作物,誰也沒有經驗,但是他有一顆好學心、好問嘴,不知道的通過查閱相關資料,咨詢技術人員等方式,來豐富萬壽菊種植管理技術,他與公司的技術人員很快就成了朋友,經常到他的萬壽菊地里現場指導,這一季,他家種植的萬壽菊畝產達到3000多元/畝,利潤遠遠超出玉米的價值,第二年,種植畝數由3畝擴至8畝,他的種植技術也成為了周邊農戶學習的榜樣,通過他的示范,帶動周邊農戶45戶,167人種植萬壽菊。

二、養(yǎng)殖戶的明白人

由于自己患有心臟病的原因,不能長時間從事重體力勞動,靠種植業(yè)的收入,很難供孩子讀大學,外出打工又不實際,此時,正好遇到廣東溫氏進住彌勒,采取“公司+基礎+農戶+訂單”的模式,因為投資大,很多人不敢嘗試,他想:由于長年種植玉米,造成土地肥力下降,環(huán)境惡化,加之玉米價格低等原因,是時候改變產業(yè)觀念了。于是,他堅信自己的理念:路是人走多了才成為路,什么事都有第一,才會有第二,所以,打鐵還靠本身硬,報著試一試的心態(tài),他找到溫氏公司談合作,并簽訂了保底協(xié)議,解決了養(yǎng)殖戶銷售難的后顧之憂。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資金資助是必要的,在幫扶干部的幫助下,他很快就拿到了10萬元的創(chuàng)業(yè)貸款。2019年6月,投入8萬元在離村子2公里的山上建成了江邊鄉(xiāng)第一幢溫氏養(yǎng)雞大棚。溫氏集團、政府采取了一系例的扶持措施,建1個大棚,不僅有技術人員的跟蹤、指導,還享受到了建檔立卡戶60元/㎡的圈舍補助及小產業(yè)補助。7月購進了第一批溫氏雞苗5000羽,他每天起早貪黑在地里認真地脫溫、科學的防疫與管理,第一批溫氏雞于11月上市,每羽利潤達5元,首批創(chuàng)造養(yǎng)殖利潤為24000元,實現了通過自己的勤勞和汗水來脫貧,更重要的是培養(yǎng)了貧困戶可持續(xù)發(fā)展的能力。18年6月,他的第二批溫氏雞4800羽出欄,每羽利潤達5.6元,實現利潤2.69萬元今年有望實現年出籠1萬羽的目標。看到效益后,去年年底該村3戶非建檔戶與1戶建檔立卡戶跟著發(fā)展大棚溫氏雞養(yǎng)殖,通過他的帶動,使貧困戶如期脫貧、摘帽,非建檔戶效益更佳的目標。

三、當地農民致富、脫貧的領頭雁

貧困戶的.致貧原因有多種、多樣,有因病、有因學、有道路交通不便,有缺勞力、有缺資金、有缺技術等等原因,但是,他認為,要發(fā)展,還是要靠自己,不能存在“等、靠、要”思想,打鐵還是靠本身,發(fā)展才是硬道理。要發(fā)展就是要靠自身的努力、奮斗,貧困只是暫時,努力才會見彩虹。從他認準了種植、養(yǎng)殖這條路,就開始埋頭苦干,龍其是在溫氏養(yǎng)雞業(yè)上,他每天早出晚歸,白天搞好養(yǎng)殖管理,晚上努力學習科技知識,增強致富本領,同時他四處拜師學藝,查閱了10多養(yǎng)殖技術書,并通過報紙、雜志、上網等各種途徑了解最新的資訊。每逢開展科技下鄉(xiāng)活動,他必到場向農技員咨詢科技信息,較全面掌握了本地雞、溫氏雞的科技知識。就這樣,他靠自己勤勞的雙手,靈活的頭腦,走上了脫貧致富的道路?,F在,白永云已成了綠柴沖村農民的主心骨,農戶有什么問題都愿向他請教,而他也總是毫不保留地教別人。古人言:“一個人富了不算富,大家富了我高興,每個人活著的意義各有不同,謀生的手段也各有千秋,不管你采用什么樣的謀生手段,都應當盡力為國家、為貧困群眾做一點有益的實事“這就是他干事業(yè)的基本思路。

脫貧攻堅典型事跡篇4

20__年,黃文秀從北京師范大學碩士畢業(yè),放棄更好的選擇回到家鄉(xiāng)百色支援建設,成為廣西百色樂業(yè)縣新化鎮(zhèn)百坭村的第一書記。之后,她以高度負責的政治責任感,埋頭苦干、不為名利,與群眾日夜相伴,用心用情用力為基層群眾做實事、辦好事,為百坭村的脫貧攻堅傾注了心血和汗水。

在黃文秀的駐村日記里,字里行間無不透露出她對工作的認真投入,對駐村百姓脫貧致富的期盼。她幫助村子發(fā)展電商,讓砂糖橘等土特產遠銷全國各地;她為百坭村申請到通屯的路燈項目,在村里走夜路不再需要手電筒;她挨家挨戶走訪全村195建檔立卡戶,記錄本上清晰標注著每一戶的致貧原因......駐村滿一年的她,汽車儀表上的里程數正好增加了兩萬五千公里,她在自己選擇的道路上跑完了長征,卻因意外戛然而止?!安猾@全勝、決不收兵”的錚錚誓言,是扶貧干部們不忘的初心,黃文秀以生命赴使命,以忘我的情懷燃燒出信仰的火光。

黃文秀用短暫而優(yōu)秀的一生詮釋了一名年輕干部的擔當和作為,詮釋了人生的價值和追求,是新時代以實際行動堅守共產黨員初心的典范,是新時代牢記使命為民服務的'榜樣。黃文秀是一朵“小紅花”,她用信仰、信念、信心詮釋了共產黨人的鋼筋鐵骨,靠擔當和奮斗始終忠誠于黨的事業(yè),將“紅色基因”展現得淋漓盡致。“小紅花”雖然倒下了,但她內心的堅定和執(zhí)著,卻能激勵廣大黨員干部對未來長征之路的堅持,從而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不斷取得新勝利。

黃文秀就是在艱苦邊遠地區(qū)和基層一線奮斗的一員,這種甘于下基層、樂于與群眾融在一起、想在一起、干在一起的干部人才,是一大批基層干部的縮影。送別這位倒在扶貧路上的年輕生命。

脫貧攻堅典型事跡篇5

,男,漢族,生于年月,現任任山村村主任。該同志任任山村村主任以來,始終用共產黨員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堅持把群眾利益放在第一位,千方百計為群眾排憂解難。年以來,該同志在鎮(zhèn)黨委、政府,村支部的帶領下,積極履行自己的承諾,積極思考、制定本村的發(fā)展規(guī)劃,引領村民致富,尤其是在精準扶貧工作中有突出表現。

一、加強理論學習,提升自身素質

一是強化理論學習。

二、搶抓政策機遇,助力扶貧攻堅

任山村屬于縣級貧困村。年以來,結合全村實際情況,科學制定任山村精準扶貧規(guī)劃,確定了建設“精品農業(yè) 觀光旅游”發(fā)展目標。按照《任山村“十大實事”實施方案》規(guī)劃安排,努力改變基礎條件,不斷拓寬農民增收渠道,積極爭取社會各界幫扶,脫貧攻堅工作成效明顯。

1.改善基礎設施。新建村委會辦公用房,硬化村委會院壩,搭建彩鋼棚300多平米,為村老協(xié)活動提供了場地。全村光纖網絡實現全覆蓋。全面改造560人安全飲水工程;新建蓄水池5個。先后硬化道路1.85公里、新建錯車道8處。16口蓄水池正在建設,預計12月底前完工;新建村衛(wèi)生室,預計12月底前完工;新建1組公路橋項目預計12月中旬完工。抓好易地扶貧搬遷,1戶年完成易地搬遷安置。年前開工建設3個易地扶貧搬遷配套設施建設,力爭明年2月底前全面完工。

2.推動產業(yè)扶貧。累計向貧困戶發(fā)放茶葉苗7.6萬株,雞苗410只,攔雞網6圈,兔50只,母豬一頭,化肥52包,飼料5包。整村建成茶果產業(yè)1000余畝。堅持把電商進農村作為實施精準扶貧、促進農民增收的重要抓手,積極探索“扶貧+電商”脫貧致富新路,努力打造電子商務進農村村級示范點。依托本地苦筍、芋頭、生姜、土雞蛋等特色農產品資源,在任山村創(chuàng)辦農村電子商務服務站,搭建“e集市”,主動上門收購貧困戶生產的特色農產品,利用京東、淘寶網等網絡購物平臺銷售苦筍、芋頭、土雞等特色農產品,讓貧困戶與買家無縫對接,實現農特產品網上交易,解決了任山村土特產品線上銷售問題,使貧困戶成為電商平臺最大受益者,有力助推貧困戶增收致富。預計該網點今年實現銷售額50余萬元,輻射、帶動全村貧困戶發(fā)展種植、養(yǎng)殖業(yè),累計銷售生姜12萬斤、芋頭4.8萬斤、土雞蛋8000余個,實現貧困戶人均增收450元。

3.傾心助民脫貧。自年以來,積極為貧困戶開展茶葉種植、養(yǎng)雞幫扶,為貧困戶制定脫貧目標,確保每戶均有幫扶措施。今年以來,任山村脫貧攻堅工作重、任務緊,為加快任山村脫貧攻堅步伐,該同志于今年6月份放棄在陶瓷企業(yè)擔任廠長的職務,毅然放棄高薪回到本村,一心為全村精準扶貧工作服務,因為他認為錢掙得再多都沒有能為父老鄉(xiāng)親服務有意義。在擔任村主任三年時間里,用他的勤勞樸實,用他的真心實意,用他的踏實肯干,獲得村民廣泛的認可和贊揚。

232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