殘疾學生個人事跡
在日常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總少不了要接觸或使用事跡吧,事跡屬于事務公文的一種,有弘揚正氣,表彰先進,推動工作的作用。那么事跡怎么擬定才能發(fā)揮它最大的作用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殘疾學生個人事跡,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殘疾學生個人事跡(篇1)
每天中心一開門,就有患頸椎病的、患腰椎間盤突出的人跨進門來,連一名韓國客商也屢次前來求醫(yī),著實給這個小小的診所帶來了名聲。
9歲那年,小戴突然雙目失明,從此一個色彩斑斕的世界永遠在那雙幼稚清純的瞳孔里定格。他還是個充滿夢想的孩子??!命運無情的打擊給他和家人帶來的痛苦,是永遠都無法用筆墨來形容的啊。
在命運面前,是順從,還是抗爭?小戴不想低頭,不想成為父母的累贅。他被家里安排到南昌盲校學習。8年一晃就過去,他勤學苦練,掌握了推拿按摩的手藝,回到了德安。
盲人按摩中心開張了,小戴感到自己空無影像的世界豐富起來,生活變得有意義了。當人們解除了病痛,離開診所前夸著他手上工夫好時,是他最高興的時候。
從小就經(jīng)歷了那么一場磨難,使小戴內(nèi)心充滿了同情和善良。遇到前來救治的是殘疾人或家境困難的`人,他就主動減免治療費用。從前年5月開張到現(xiàn)在,已為困難患者減免治療費多元。
一天,一個被骨質(zhì)增生困擾多年的農(nóng)村盲人來到診所。小戴一聽到對方也是盲人,倍添同情和憐憫,熱情地拉著他坐下,為他治病。一星期后,患者病痛消失了,小戴把他送出門,分文未收。去年,有個叫楊洋的小孩子,只有半歲,不幸患上了先天性斜頸,四處治療空無效果,小戴為孩子做了6次按摩治療,先天性斜頸竟神奇地痊愈了。
現(xiàn)在,為了帶動殘疾人就業(yè),小戴正毫不保留地將自己學到的按摩技術教給別人,陳玉英、李宗春、王德華等6名盲人從他這里學到技術后,紛紛開起了自己的按摩中心。
有人問:你把技術傳給了別人,就不怕砸了自己的飯碗?小戴說:有飯大家一起吃。我一個盲人,還能給社會作點貢獻,活得真有意義,太使人高興了!
殘疾學生個人事跡(篇2)
“門窗關好、小心火燭……”沙啞的聲音伴隨著清脆的鈴聲,總是在那固定的時間段里響徹在巷頭黑夜里,居民們一聽見這熟悉貼心的話語,都下意識地去看一看煤氣閥門或摸一摸門窗的插銷。這個“更夫”是一位智障老人,三百六十五個夜晚,從不間歇,哪怕是暴雨如注的天氣里,即使感冒發(fā)燒,他都會撐著去完成這“份內(nèi)事”。
眼前的,六十出頭,五短身材,額頭皺紋很深,眼睛不小,目光卻是有點呆滯。說起話來也有點口齒不清,“做點好事,做點善事……”
據(jù)社區(qū)工作人員介紹,住在號;年輕時,因為智力障礙,作為殘疾人常受到別人的`欺辱,一直靠姐姐和鄰居接濟過活。為了讓他能自食其力,原居住地的愛河橋居委會主任動足了腦筋,四處碰壁后,最終,得到一家市政公司的收留。他十分珍惜這份來之不易的工作,干活很賣力,和同事也相處融洽。退休后,有一份一千多元的工資,生活不用愁,他不會燒飯,由姐姐幫他送來飯菜。知恩圖報的他,總想著“為鄰里做點事,為社區(qū)盡點力”。于是,他主動加入了社區(qū)義網(wǎng)務志愿者隊伍的行列。早上,準時來到社區(qū),從郵遞員手中接過報紙雜志,一份份地發(fā)到工作人員的案頭;發(fā)完后,踮起腳來,再將閱報欄上的報紙更新。碰上社區(qū)有會議、搞活動,就住近旁的他,不用招呼,主動地去“要活”,去附近的老虎灶泡水,步履有點蹣跚,卻是一絲不茍;“泡水”成了他的“固定差使”。晚上,他就戴上紅袖章,走巷巡街,搖鈴“看更”。平常,還幫著貼貼通知、海報。他將社區(qū)當成了另外一個家,常來常往;社區(qū),也非常尊敬這個樸實的老人,將他當成社區(qū)的一份子。
“嘀呤呤……”鈴聲在雨夜里回蕩著,為每一個已進入甜美夢鄉(xiāng)的人們送去了聲聲祝福,遠近的人們也都認識了這們一位可愛可親的老人,感人的事跡在社區(qū)流傳。
殘疾學生個人事跡(篇3)
我叫小郭,肢體殘疾,初中文化,陽城縣東冶鎮(zhèn)窯頭村人,現(xiàn)年47歲。從一個懷揣夢想的懵懂少年,到一個嶄露頭角的殘疾創(chuàng)業(yè)帶頭人,坎坷經(jīng)歷成就了非凡的事業(yè),實現(xiàn)了人生的價值,詮釋出一段白手起家的創(chuàng)業(yè)路。
“梅花香自苦寒來”,我所走過的道路并非一帆風順,相反,創(chuàng)業(yè)歷程充滿了荊棘,憑著頑強的``拼搏精神、身殘志堅的毅力,一步一個腳印,踏踏實實,打造出發(fā)揮自身價值的事業(yè)平臺。
1992年初中畢業(yè)后,我認為:一個人要有真本事,就應該闖一闖。于是,我和朋友到北留磚廠工作,努力學技術,由于機器出現(xiàn)故障,導致了我左臂殘疾,當時心灰意冷,后來在父母和朋友的開導下,慢慢走出了陰影,決定努力奮斗,改變自己。
俗話說,“萬事開頭難”,我沒有膽怯,自小養(yǎng)成的不屈的性格讓我堅持了下去,2005年在鄭州太行物流作為裝卸工,一年多后,成為裝卸部主任。2019年回來陽城,注冊了晉惠裝卸搬運部。
注冊了晉惠物流裝卸搬運部后,我知道,干事業(yè)最重要的是要先人一步、快人一拍、高人一籌,更要有耐心。在晉惠物流工作幾年來,壓力較大,一直在想著如何能讓更多的客戶選擇晉惠物流,如何維護客戶。無奈我走出去和同學、朋友各方人士交談、考察,到許多建材市場,服裝城,小商品城宣傳,經(jīng)常到晉城、沁水等網(wǎng)點向同事和老員工請教管理經(jīng)驗,主動向一線員工了解業(yè)務細節(jié)和遇到的問題,細心聽取員工意見和建議,向新員工講授各項業(yè)務知識和技能,和一線員工一起送貨、分揀,和技術員共同研究物流設備的安裝調(diào)試工作,功夫不負有心人,慢慢的,客戶也越來越多,晉惠物流也發(fā)展越來越好。
“創(chuàng)業(yè)有起點,事業(yè)無終點”。今天取得的成績,只是明天事業(yè)的一個基點,只是人生中的一小步。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將勤勤懇懇,兢兢業(yè)業(yè),為客戶提供最好的服務。
殘疾學生個人事跡(篇4)
不久前,合肥一對年輕的“輪椅夫妻”互相幫助、齊心協(xié)力跨過馬路牙的視頻,在網(wǎng)上熱傳,得到廣大網(wǎng)友的點贊和祝福。視頻的發(fā)布者“侶翼”,正是視頻中的女士。她叫小林,是肥西縣人,與丈夫薛全目前租住在創(chuàng)業(yè)所在的合肥廬陽經(jīng)開區(qū)。
小林患有先天性脊柱側彎,14歲那年,手術治療失敗,導致她腰部以下無知覺,無法行走和站立。丈夫薛全的殘疾是車禍導致的。兩人平日都靠輪椅代步。幾年前,心靈手巧的小林跟著電視節(jié)目學習制作軟陶,并開設網(wǎng)店售賣,獲利頗豐。
“一開始,我做的人物軟陶都有點畸形,常常是辛辛苦苦制作了一天,又毀掉重作?!毙×只貞浾f,但她并不灰心,而是更加投入,不斷琢磨,反復練習。她還通過網(wǎng)絡向同行們請教,把軟陶作品發(fā)到群里,請大家點評、指教。慢慢地,她制作的軟陶“活”起來也“火”了起來??催^的網(wǎng)友們紛紛發(fā)來訂單。
日前,在位于合肥市廬陽區(qū)百幫創(chuàng)業(yè)園的殘疾人輔助性就業(yè)機構暖陽工坊里,坐在輪椅上的小林耐心地教下肢活動不便的.`徒弟做人物軟陶?!败浱罩谱魇欠浅_m合殘疾人的就業(yè)項目。我想多帶些學員,幫助他們就業(yè),并把這個項目做大?!毙×终f。她笑著介紹丈夫薛全,每天都在研究制造殘疾人助力車車頭,“身邊許多行動不便的殘疾朋友,都用他制造的車頭?!?/p>
對于未來,小林和薛全有著清晰的規(guī)劃。小林想繼續(xù)自己喜歡的軟陶制作,擴大規(guī)模,帶動更多殘疾朋友加入這個項目,增收脫貧。此外,她還要全力支持薛全鉆研殘疾人助力車車頭制造技術,“夢想能實現(xiàn)機械化生產(chǎn),建立自己的品牌?!?/p>
在小林的微信朋友圈里,記者看到她發(fā)了很多夫妻外出旅游的照片?!爸灰南蜻h方,輪椅根本不是束縛。”她很有哲理地說,身有殘疾,但心靈是自由的,要加倍努力奮斗,放飛心靈,追逐夢想。
殘疾學生個人事跡(篇5)
小劉同志,1970年11月生于河北省豐寧滿族自治縣。自1988年開始參加工作,先后在承德運輸公司汽車六隊、解放軍59196部隊、解放軍農(nóng)牧大學進行工作與學習。之后,因在部隊工作中發(fā)生意外導致肢體殘疾。1999年轉(zhuǎn)業(yè)到豐寧檔案局分管檔案,2014年3月又轉(zhuǎn)到豐寧殘聯(lián)工作至今,從事殘疾人工作五年多,五年以來,作為一名黨員、一名普通的`基層殘疾工作者,對于殘聯(lián)的工作從不推脫,一直以自己的開朗、豪放與熱情感染著每一名身邊的殘疾朋友,又憑借著個人魅力影響著豐寧殘聯(lián)的每一名同志。
在豐寧殘聯(lián)人員少、任務重,全縣“脫貧攻堅”的背景下,憑借身上有著令人仰止的軍人氣息,和熱愛殘疾人工作的一腔熱情,全身心投入到所從事的殘疾人事業(yè)上,把維護好殘疾人的'切身利益作為殘疾人工作者追求和目標。認真負責的他經(jīng)常走家串訪,主動幫助殘疾人排憂解難,多年以來和殘疾人都已經(jīng)成為朋友,盡管他走路不方便,依然堅持帶著微笑去面對每一位殘疾人及殘疾人家庭,帶著感情去了解殘疾人及殘疾人家庭情況,并通過與殘疾人本人及家屬的溝通交流,及時了解和掌握他們的實際困難,并借助相關政策給予解決。講誠信“言必行、行必果”,取信于殘疾人是他對待工作的原則。自強不息拼搏的精神使他甚至累到不能走路打吊瓶,也要堅守自己的工作崗位。
微笑,是善的傳遞、是溫馨的詮釋,是一個人靈魂深處“愛”的釋放。作為一名殘疾工作人員,并沒有因為肢體不足而喪失斗志,更沒有因為殘疾而意志消沉。相反的,是他最了解殘疾人的情況,也最關心殘疾人的疾苦。在工作中始終如一地堅守“軍人本色”,用自己的愛心換取殘疾朋友的舒心,用自己的責任心換取殘疾友人的放心,他就是殘聯(lián)的隱形翅膀,真正做到為廣大殘疾人服務!
殘疾學生個人事跡(篇6)
小楊,女,漢族,1990年生,肢體殘疾,陜西省平利縣人。9歲時遭高壓電擊,雖然失去雙臂,但始終樂觀向上,不向命運屈服。如今小小楊跟隨母親遠赴北京打工,心中一向有個愿望,待有了一筆錢后,要繼續(xù)學習深造,然后做自己喜歡做的事,她個性喜愛唱歌、跳舞,期望將來能擁有一個自己的殘疾人藝術團。
家住在陜西省安康市平利縣興隆鎮(zhèn)蒙溪街村的小楊,身上有很多不安分因子。村里的變壓器放在村中央,孩子們來來往往總喜歡拉著高壓線線桿的斜拉線玩,9歲那年,一天吃過午飯上學去的她走到變壓器前時,習慣地用手拉了拉斜拉線,但她沒有想到這次斜拉線已經(jīng)松開并碰上了高壓線。
命運在一瞬間改變了她的生活軌跡。截肢對于還沒開啟自己絢麗人生的她來說,意味著學業(yè)的廢棄和生活的無著。
從那以后,家里更困難了,父母只好另作安排:父親帶著弟弟留在家里,而母親帶著她選取了外出打工掙錢。沒了手,連自己的生活都很難自理,更不用說打工賺錢了。小楊自己慢慢練以腳代手,練就了一雙靈活的雙腳。但現(xiàn)實又實在是太殘酷,沒有一家單位肯接納無手的小楊,無奈之下,她選取了乞討的生活。
小楊很清楚殘疾人要自立,務必先要自強、自信。自強就得有自己的一技之長,如果沒有專長,就不能找到工作,即使有了工作,遲早也會被淘汰。她想根據(jù)自身的條件,去尋找適合自己的專業(yè),然后努力學習、鉆研,使自己在社會上有所作為。她此刻的乞討是在聚資,她的夢想是攢夠了錢,去完成自己的.學業(yè),使自己有文化有知識,做一個殘而不廢的人。她最喜歡做的事是跳舞,她的夢想是做一個藝術家,一個無臂的舞蹈家。
小楊從未失去對生活的夢想并堅信能從逆境中熬過來。她是平凡的,平凡得就如路邊的一棵小草,默默無聞;她又是不凡的,能夠在逆境中追求精神上的升華,哪怕乞討,也是為了飛翔。
殘疾學生個人事跡(篇7)
小龐,男,42歲,1974年5月7日出生于陜西省延安市延川縣,大專學歷,無黨派人士。2002年3月和2014年5月榮獲延川縣“全縣自強模范”2003年3月榮獲延川縣“全縣扶殘助殘先進個人”2007年12月和2011年1月榮獲延安市“全市扶殘助殘先進個人”。
有這樣一句名言:“上天給你一個比別人低的起點,是為了讓你演出一段絕地反擊的精彩故事”。我們的主人公小龐就是用自己積極向上的生活態(tài)度,非常完美的詮釋了這句名言。
小龐出生于在延川縣的一個普通工人家庭,他的降臨對于這個小家庭來說,是如此的幸福美滿。然而,命運卻對他開了一個無情的玩笑,1歲時小龐因發(fā)高燒而導致大腦損傷,四肢殘疾,語言障礙落下終身殘疾,這個突然而來的打擊對一個幼小的孩子來說,無疑是晴天霹靂。醫(yī)生的結論也許對于很多人來說,都讓生命中所有的色彩,黯然失色,生活都無法自理,更遑論前途如何了。在這樣的病痛中,小龐經(jīng)歷了無比心酸的童年,當別的孩子玩鬧嬉戲的時候,他只能躺在床上含淚旁觀,當別的孩子都到達學齡步入學堂的時候,他卻被拒之門外,身體的痛苦和內(nèi)心的煎熬讓他經(jīng)歷了太多委屈和壓力。但是,他沒被命運的不公打倒,他如同一個蓄勢待發(fā)的彈簧一樣,所有的壓力,都逐漸變成了他前進的動力,他試圖改變自己的生活,向命運發(fā)起挑戰(zhàn)。
一、身殘志堅立志高遠
小學畢業(yè)后,再沒有學校愿意接受他,沒關系,他開始了自學,以驚人的`毅力自學了初中的全部課程。從古今中外很多偉大的殘疾人的經(jīng)典事跡上,他漸漸明白,不是只有四肢健全的人,才能做出一番事業(yè),他立志,一定要做個對家庭負責,對社會有價值的人!16歲之后,他對知識的渴求和提升自己的欲望愈發(fā)強烈。為了自食其力,他先后學習無線電器維修技術、學習鑰匙修配技術。雖然通過這些實用技術,他已經(jīng)能夠自食其力,家人無不為之驕傲。但是這卻都不是小龐的志向,他從小被病痛纏身,他內(nèi)心,是多么想成為一名救死扶傷的醫(yī)生,讓他身上的悲劇,不再重演到身邊的人身上。于是他又開始努力學習中醫(yī)基礎理論、并且不斷的拜師于縣里有名氣的老中醫(yī)。三年的刻苦學習之后,他仍覺得自己所學不系統(tǒng),理論實踐還欠缺很多,于是他從1992年秋季開始,先后報考了安徽省高??平毯诓恐嗅t(yī)大專班、西安泰英培訓學校。歷經(jīng)5年寒窗苦讀,如愿以償?shù)哪玫搅藘蓚€學校的中醫(yī)大專畢業(yè)證書。
二、艱苦創(chuàng)業(yè)妙手仁心
有了很深刻的理論學習,小龐覺得是夢想轉(zhuǎn)化為現(xiàn)實的時候了。1998年底,小龐不顧家人的反對和世俗的偏見,在延川縣城南開辦起了個體“南關二娃門診”。剛開始,大部分病人只試探著開個處方,不買藥。大家對他都是抱著懷疑的態(tài)度,甚至有歧視和嘲笑的目光。時間一天天過去,眼看房租、護士工資付不起,藥品還是一粒賣不出去,別說盈利,本錢也快賠進去了。他心急如焚,但是本著對夢想的執(zhí)著和內(nèi)心強大的自信,他一直在堅守。直到1999年底“南關二娃門診”逐漸取得了人們的信任,成功的邁出了創(chuàng)業(yè)的第一步。在成功創(chuàng)業(yè)之后,他從未忘記自己學醫(yī)的初心,懸壺濟世,治病救人。從1998年醫(yī)學專業(yè)學校畢業(yè)辦起診所,至2013年15年期間,小龐先后為殘疾人無償義診12000多人次,減免醫(yī)療費10萬元以上。
三、推己及人助殘為樂
小龐在生存、經(jīng)濟條件逐漸好轉(zhuǎn)的情況下,他又把精力放在了殘疾人康復事業(yè)上,他深刻明白,殘疾人是多么需要幫助和指引。他一路走來的經(jīng)歷,所有酸甜苦辣,都讓他變得對同是殘疾的人群,有著非比尋常的同情心。在自己能力逐漸增強的時候,一個聲音一直在他心中越來越響亮,“我一定要為殘疾人做些事情”!2008年12月底,在他多方努力之下,延安市衛(wèi)生局批辦了“延川縣殘疾人聯(lián)合會康復門診部”,這是全市唯一一家殘疾人診療康復為一體服務機構。2010年1月1日,同樣是在他的努力下,延安市食品藥品監(jiān)督管理局批辦“延川康健大藥房”。他的事業(yè)逐漸大了,他對殘疾人的幫助也變得更加直接和頻繁。
除了物質(zhì)和經(jīng)濟上對殘疾人的幫助,他本人還以“助殘日”為契機,邊義診,邊宣傳,激發(fā)民眾助殘的熱情。扶助殘疾是一種社會美德,這一美德在小龐的心里比常人構筑的更有份量。通過助殘日的義診宣傳活動,激發(fā)了廣大群眾的助殘熱情,形成了延川全縣范圍內(nèi)的助殘氛圍。
四、心懷大任回饋社會
小龐經(jīng)常對人講:“人活著就要奮斗,人生之路,再苦再難也必須走,要用自己的微薄力量,不斷回報社會”。小龐不僅這樣說了,也這樣做了。他克服自身困難,先后多次到偏遠鄉(xiāng)村義診,送醫(yī)送藥到鄉(xiāng)村。幾乎走遍了沿黃三鄉(xiāng)鎮(zhèn)的偏遠村莊。即便困難重重,舉步維艱,他都沒有放棄過自己堅持的腳步!生活的壓力也許壓彎了他的脊梁,但卻從沒有壓倒他做人的品格!
為了更好的幫助殘疾人解決生活和就業(yè)問題,小龐通過多方考察,認真學習后,于2014年4月投資260余萬元開始籌建“延川縣愛鑫服飾有限公司”。從前期租賃土地,構建廠房,購置設備,廠子建成之后,立刻為35名貧困殘疾人解決了就業(yè),未來還要努力讓100名貧困殘疾人有穩(wěn)定的就業(yè)崗位,共同富裕,實現(xiàn)同奔小康。
五、天道酬勤有徳者彰
論語里有過這樣一句話,“君子窮則獨善其身、達則皆濟天下”!小龐正是這樣的有德君子,他以殘缺之軀、勤奮之心、悲憫之情、凌云之志、譜寫了一曲身殘志堅,大愛無疆的青春贊歌
殘疾學生個人事跡(篇8)
在商南縣湘河鎮(zhèn)通往外面的崎嶇山路上,有一輛小貨車常年在奔波,無論嚴寒酷暑、不管晴天雨天,從沒停止奮斗的步伐.....熟悉的人都知道,這是一位患有先天性嚴重肌肉萎縮癥的漢子用毅力在撐起生活的一片天。
他叫小方,今年36歲,家住湘河鎮(zhèn)湘河鎮(zhèn)社區(qū)(原紅魚村)柳樹溝組,患有先天性嚴重肌肉萎縮癥。家中上有年過六旬的父母,下有十幾歲的孩子,父親多重殘疾,行動不便。小孩先天性白內(nèi)障,需要長期堅持治療。母親患有慢心病,常年吃藥,這樣的一個家庭,生活的重擔全部壓在了他一個人的身上。
立下愚公移山志敢叫日月?lián)Q新顏
脫貧攻堅戰(zhàn)打響以來,他被列入為在冊貧困戶。各種產(chǎn)業(yè)扶貧政策接踵而至,他沒有坐、等、靠,而是更加堅定了信心,要靠自己的努力脫貧致富。正如他所說:“我做人的宗旨是,殘疾人也能干成事,是我今生最大的心愿”。上天在為他關上一扇門的同時也為他打開了一扇窗,雖然肢體殘疾,但腦子特別好使。他憑借自己的聰明才智,充分借助電視、手機等媒體,廣泛收集市場信息,跑遍了偏遠的村莊和大街小巷,做起了中藥材購銷的生意,勉強能維持生活。后來,在商南縣司法局和當?shù)卣拇罅χС窒?,生意逐漸做大,形成了“中藥材種植——收購——銷售一條龍的產(chǎn)業(yè)發(fā)展格局,主要經(jīng)營五味子、連翹、杜仲、山楂等中藥材的購銷。在他的`不懈努力下,家庭生活狀況不斷改善,日子越過越好,逐步實現(xiàn)了他愿望,身殘志堅的含義在他身上得到了充分的詮釋。
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
在最近一次家訪中,談到今年年底他將如期脫貧時我問他有啥想法,他動情的說:“從開始生活的舉步維艱、遭受世俗的冷眼到如今一家人吃穿不愁,住上了新房子,總算都挺過來了,我感到很幸福。當然,如今的.這一切,我非常感謝司法局領導和包扶干部對我的關心與支持,他們經(jīng)常來我家走訪座談,幫我解決了不少困難,不僅在經(jīng)濟上給了我?guī)椭匾氖蔷裆辖o我的鼓舞,激勵我不斷奮斗。到年底,我家人均純收入可達6000元左右,我很知足。即使脫了貧,我也不會就此放松努力,我會更加堅定地走下去,早日過上小康生活,實現(xiàn)我心中的夢想”。
從他的微信朋友圈看到,他還有一個心愿,就是想幫助更多像他一樣的殘疾人早日走上致富路。我堅信,在黨和政府的支持下、在他的努力下,致富的路會越走越寬闊、越走越遠,他的這個心愿也終將會實現(xiàn)。這就是一個殘疾人脫貧致富的感人事跡,值得我們借鑒和頌揚!
殘疾學生個人事跡(篇9)
小美,女,漢族,43歲,中共黨員,博樂市烏圖布拉格鎮(zhèn)呼和浩特呼爾西村婦聯(lián)主席兼報賬員。2000年6月,小美與烏鎮(zhèn)呼和浩特呼爾西村洪文旭結為連理,在這2102年中,這對夫妻經(jīng)歷了風風雨雨和坎坎坷坷,用奮斗的汗水鋪就了幸福生活的康莊大道。
結婚紀念日,參觀芍藥花種養(yǎng)基地
結婚之初,為了讓后代能享受好的教育,夫妻倆拼命干活掙錢,爭取早日能在博樂市區(qū)買房子。2004年春節(jié),當時孩子剛1歲,婆婆突發(fā)心臟病,小美在辛苦撫養(yǎng)孩子的同時,悉心照料婆婆,為了治療,不僅花光了家里所有積蓄,還讓小兩口背上了2萬多元的債務,夫妻倆用孝心、耐心使老人無憾含笑離去。
母親節(jié)走訪結對親戚,常態(tài)化落實婦聯(lián)執(zhí)委,聯(lián)系服務群眾
為了償還債務,愛人洪文旭外出打工,小美獨自在家種地帶孩子,在機械化還不發(fā)達的15年前,一個婦女種30畝棉田,其中艱辛可想而知,那時還是漫灌,有時澆水碰到下雨天,小美是人在水渠里,天上下著雨,渾身上下沒有一處是干的,曬玉米、賣玉米,忙到夜里兩三點是常事,不管多難,為了孩子,小美咬牙堅持了下來。愛人從事大理石安裝工作,為了多掙錢,上百公斤的大理石背上5樓、6樓,干到凌晨兩三點是常事。
結對親戚感謝幫助增收致富,融情小聚
黨員結對親戚黨員結對親戚感謝幫助增收致富,融情小聚幫助增收致富,融情小聚。
生活雖苦,但夫妻倆從未疏忽孩子教育,5歲就把孩子送到博樂市的少年宮學習畫畫,書法。無論是烈日炎炎的夏季、還是滴水成冰的冬季,無論是播種的春季、還是收獲的秋天,從未間斷。如今孩子過了素描10級,中國書法非專業(yè)6級,2020年9月,如愿考入中國海洋大學光電信息科學與工程專業(yè)。
2019年6月小美獲得“優(yōu)秀共產(chǎn)黨員”稱號
正是因為小美的吃苦能干,2012年3月,被村民選為村婦聯(lián)主席兼報賬員,工作中她把村民的事當成自己的'事。記得村里有位聾啞人邱春花,愛人去世多年,家中只有邱春花和兒子,邱春花的`殘疾證到期,需要換證,不換證的后果是取消殘疾人生活補貼,小美給邱春花的兒子打了好幾個電話,均因工作忙無果,為了不讓邱春花的生活補貼停發(fā),小美帶著殘疾人的材料,自己到便民大廳殘疾人服務窗口代辦了換證手續(xù)。這樣的事情枚不勝舉。為了落實惠民政策她更是殫精竭慮,鄰居李世珍是位70多歲老人,2019年秋天三輪車側翻,造成胯骨骨裂,需要手術,費用大概需要4萬余元,這對老年人來說是一筆不小的支出,小美知道情況后,跑醫(yī)保局,跑保險公司,最終老人的醫(yī)藥費報銷了2萬余元,為家庭減輕經(jīng)濟負擔。出院后,李世珍的老伴給小美送了一兜自己炸的油餅以示感謝,禮物雖小,但感謝之情溢于言表。在擔任村干部九年多時間里,她盡心盡力為村民服務,村民有困難時都會盡力幫忙解決,落實好每一項惠民政策,村民如果發(fā)生丟失社保卡,特別是老人,她會陪著老人重新辦卡,老人年滿60歲或者80歲時,都會提醒村民準備好材料,送到相應的窗口,讓村民能及時享受到惠民政策,這些都是小事,常年的堅持贏得了村民的信任,美麗庭院建設,小美一呼百應,呼和浩特呼爾西村被評為自治區(qū)級人居環(huán)境整治美麗鄉(xiāng)村?;鶎庸ぷ魇欠泵Φ模ь^萬緒的,讓小美堅持到今天的是村民信任的目光。
2021年2月小美愛人獲“最美平安家庭”稱號
小美的愛人洪文旭也沒有停下腳步,經(jīng)過8年辛勤的努力,終于在2014年在南城益群建材城買了門面,開起了屬于自己的大理石加工坊,并帶著3名村民走上了致富路。
夫妻倆互相理解、包容、支持,家庭和諧融洽,用平凡生活中的點點滴滴詮釋了家與愛的真諦,共同營造了一個溫馨、和睦、鄉(xiāng)親們公認的“和美之家”。
殘疾學生個人事跡(篇10)
小杰,男,1963年出生,1987年參加工作,失業(yè)前在牟平輕工機械有限公司工作。
1996年,小杰因患病導致雙目失明,無法繼續(xù)從事原工作。雙目失明對小杰打擊很大,丟了工作,生活失去了來源,對生活失去了信心,一度想離開這個世界。后來在家人和朋友的勸說和開導下,在殘疾人創(chuàng)業(yè)典型事跡的感召下,他堅定了活下去的勇氣和信心。他深刻地認識到:要想生存下去,必須掌握一定的技能。在朋友和家人的幫助下,1996年,他踏上了去西安求技學習的征程,到西安盲人按摩醫(yī)院學習按摩推拿技術。
1998年,學習了2年按摩推拿技術的'小杰,按摩推拿技術有了很大長進,并取得了按摩推拿技師證書。因為工作和技術出眾,他被西安盲人按摩醫(yī)院留用。
中國推拿是中醫(yī)療法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中國民間這種療法已經(jīng)流傳很久。它簡單有效,而且極少創(chuàng)傷,目前不少人被頸肩腰腿疼痛、內(nèi)婦疾病或兒科疾病所折磨,因懼怕藥物的毒副作用或手術的疼痛而不愿采用藥物或手術,或手術藥物也不能解除病痛??吹奖活i肩腰腿疼病折磨得患者,更增強了他掌握一流推拿技術的決心。平時,他虛心向老中醫(yī)學習,與老中醫(yī)切磋技術,掌握了不少推拿技法。2年后,他的按摩推拿技術達到了一定的水平,找他按摩推拿的人絡繹不絕,聲譽很高。
1999年年底,學有所成的他,謝絕了西安盲人按摩醫(yī)院的挽留,毅然踏上了回家的旅途,開始了他人生的創(chuàng)業(yè)奮斗歷程。
2000年年初,他租用親戚的草鋪,在牟平區(qū)牟山路開了一家按摩推拿店。剛開始,店里冷冷清清,無人問津,殘酷的現(xiàn)實,讓他有了關門的念頭。但他又不甘心。心想:這推拿按摩技術就這樣白學了?是不是自己的技法不好?還是收費過高?他開始反思,不能讓學到手的技術,就這樣沒有用武之地。他試著免費為有頸肩腰腿疼的熟人和朋友推拿,經(jīng)過他的推拿按摩,都說效果不錯,這樣一傳十,十傳百,他的推拿按摩店一下火了。這樣4年來,他克服了常人都難以克服的困難,生意越來越好。創(chuàng)業(yè)成功后,不忘回報社會,他用學到的知識,又培訓了2名學員。
“成功的花,只驚慕她現(xiàn)時的明艷,然而當初她的芽兒卻浸透了奮斗的淚泉,灑遍了犧牲的血雨?!本陀羞@么一些人,他們兢兢業(yè)業(yè)、無私奉獻;就有這么一些人,他們不畏艱苦,勇于挑戰(zhàn)。
殘疾學生個人事跡(篇11)
小黃,女,中共黨員,中學數(shù)學高級教師,出生于1959年9月,1980年畢業(yè)于連州師范,從此踏上了三尺講臺。而她這一站就是31個寒暑。30多年來,她毫不顧忌身體的殘疾,以頑強的意志和不屈不撓的精神扎根山區(qū)教育,恪盡職守,忘我工作,譜寫了一村女教師愛崗敬業(yè)的時代先鋒曲。她先后被評為全國優(yōu)秀教師,廣東省特級教師,廣東省自強模范,她的事跡廣為傳播,但她工作始終如一,只為孩子們的成長而努力。
一、身殘志堅,扎根山區(qū)無怨無悔
1歲那年,一場持續(xù)高燒,使她患上了小兒麻痹癥,落下了終身殘疾——二級肢體殘疾人。但她以頑強的意志扎根山區(qū)教育工作,無怨無悔,也注定了她平凡輝煌的一生。在連州的最北部豐陽中學從教15年來,她把自己的青春和熱血都奉獻給了這里的孩子們。為了給學校的競賽學生做輔導,提升學生的學習成績,她犧牲了無數(shù)的節(jié)假日,只為了替校爭光;她不顧自己的行動不便和不到半歲的孩子,毅然勇挑重擔;共帶初三畢業(yè)班15年。在這期間她還克服困難參加本科自學考試,獲得本科學歷;那種辛苦和疲勞可想而知。但她從未因此放松對工作的態(tài)度。她依然是用最飽滿的精神進入教室,與學生侃侃而談。1993年她被評為全國優(yōu)秀教師以后,也調(diào)到了北山中學從教,教學科研量也大大增多,但她依舊擔任起兩個班數(shù)學老師和班主任的工作,這種超負荷的運轉(zhuǎn),使她兩次暈倒在課堂上。2002年10月的一天,平常如昔,但是當天下午她正給學生做思想工作時,忽然感覺肚子一陣陣的疼痛,可她還是堅持把手上的`工作完成之后才離開,當她回到家,愛人見她面色蒼白,全身發(fā)冷,這才將她送到醫(yī)院急診,醫(yī)生說:是急性闌尾炎,遲點送來就會有生命危險,必需馬上進行手術治療??伤鹁€沒幾天,又回到崗位上一邊工作一邊進行治療。由于工作的需要,2005年她扛起學校年級組繁重的管理工作。她總是用那么一種精神,一種全身心的投入、勤奮工作的精神;一種時代呼喚的敬業(yè)精神在努力工作。她的這種精神感染了她周圍的同志,她所帶的年級組在學校的各項工作中都走在前面,班主任是一支特別能戰(zhàn)斗的隊伍,每位教師都是學校放心、學生滿意、家長信任的好教師。2011年的中考,她所帶領的初三班級,考進了市一級的重點學校共532人;(這是北山中學最多的一年)升學率達了100%,為北山中學創(chuàng)作了歷史。今年8月北山中學搬遷新校舍,但條件還是很差,黃老師帶領著全年級組的教師,在湯振波校長的直接領導下,克服了各種困難,順利地完成了新校的創(chuàng)業(yè)任務。
二、愛生如子,撐起山區(qū)孩子一片藍天
她是一位優(yōu)秀的班主任,為了山區(qū)的孩子,作為一個殘疾人,她付出了比別人更多、更難以想象的努力。她帶班28年,始終把“教書育人,為人師表”作為自己的座右銘,用自己的實際行動,關心著學生,愛護著學生。從思想、學業(yè)、身體、心理等諸方面關心他們的健康成長,用自己的人格魅力感染著學生;農(nóng)村中學大部分學生都是寄宿生,剛離開父母的他們,很不習慣,每到開學的第一天晚上,她總會來到學生宿舍,和他們溝通談天,為他們介紹學校情況,幫助他們挑戰(zhàn)困難,挑戰(zhàn)挫折。每到周末她常將學生請到家里做客,真正做到了從生活、思想上關心他們;學生們都知道有困難就找黃老師,有心事、難事也不要藏著掖著,找黃老師就能得到解決。
為了山區(qū)學生能夠讀上書,她拖著殘疾的腿走遍了各自然村對每個學生進行家訪。有一次學生小杰兩天沒回學校,放學后急忙和幾個學生到他家去了解情況,但這位同學的家位于離學校3公里的半山腰上,由于剛下完雨路面稍滑,加上她腿腳不便,上坡的時候需要用一只手支撐著大腿,還要用另一只手扳著山坡旁邊的樹,才能一步步地往上挪行,稍不注意從山坡上滾了下來,結果將腳摔傷了。第二天她依然拖著紅腫的腿,為學生們上課,學生們看到這種情形,都深受感動,全都不自覺的紅了眼圈,那個曠課的學生,將自己的凳子送到講臺上,哽咽的說:“老師我再也不曠課了,你就坐著講課吧……”
班上有一個特困生,名叫小梅,她的母親早早就去世了,家境非常貧困,“屋漏偏遭連夜雨,船行又遇打頭風”,一場暴雨將她的家沖毀了,小梅的父親也在這場大雨中,因搶救東西而不幸砸傷。得知這個消息之后,她帶頭與全班同學捐款共計一千多元,幫她父親交了住院費,讓小梅能夠安心學習,搞好學業(yè)。她所幫助的學生并不只是這一例,還有特困生黃遠標、黃建勇、吳春妹、胡東波等同學交不起學費,她就利用假期時間,帶領他們到河邊挑石挑沙、打短工,用勞動換來的報酬交學費。當學生黃遠標考上連州師范交不起學費,又付不起生活費的時候,她毅然把自己僅有的1000元給了他,還幫他向其他老師籌集資金,才使他順利的到學校就讀。她就是這樣滿腔熱情地對待學生,盡職盡責的對待工作,盡心盡力的服務,只為將最好的教授給學生,她如此傾盡心力的幫助學生,把“關愛一切學生,關愛學生一切”作為一個教師全部的追求。就是她的這種精神,使得她所帶領的班級在每年的中考中,重點高中入學率名列全市第一,校領導和上級領導給予她充分的肯定,她所在的班級曾多次被評為省、市、先進班集體。2005年被廣東省少工委評為“廣東省五四紅旗中隊”。由于她的突出表現(xiàn),曾多次代表學校在市德育工作會議上做經(jīng)驗介紹。
三、勇于改革,教育教學效果顯著
已過不惑之年的黃老師,從其執(zhí)教的第一天起,就深深地明白一個道理,作為教育工作者,光有勤懇奉獻的敬業(yè)精神是遠遠不夠的,更要有卓越的教學水平和教研能力。在教學實踐中,她自行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地授課經(jīng)驗,她根據(jù)學生的知識結構和認知心理,總結了出一套因材施教、因人而異的教學方法。形成了“善于設計,目標明確,深入淺出,教法多樣,重點突出,語言生動,邏輯嚴密”的教學風格,課堂教學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質(zhì)量,使得她所任歷屆班級,數(shù)學成績均居年級第一。近幾年,她所輔導的學生,參加全國數(shù)學競賽獲國家獎5人,省市獎20多人,贏得學生家長、同行和社會的廣泛贊譽。她充分利用課余時間撰寫了20多篇教育教學經(jīng)驗總結,其中多篇教改論文在省級以上雜志發(fā)表。如:《新課程理念下數(shù)學情感體驗價值觀教育探討》在《陜西教育》上發(fā)表;《教學失誤后的反思》在《初中數(shù)學周報》上發(fā)表;《優(yōu)化例題教學,倡導反思學習》評為市優(yōu)秀論文二等獎?!秵柷牡们迦缢?,為有源頭活水來——初中數(shù)學課堂有效教學對策》獲《新課程》優(yōu)秀論文一等獎并發(fā)表。
“詩一般的事業(yè),火一樣的激情”是黃老師從教多年的感悟,這就注定了她平凡而又輝煌的一生。她總是懷著一顆感恩之心,用她柔弱的身軀扛起孩子們的未來,她不因身體殘缺而自卑,反而更加勇敢無畏,無私奉獻,扎根山區(qū),用生命散發(fā)著的光和熱,創(chuàng)造著她的粉筆人生,她所得到的這一切榮譽皆緣于她對人生的熱愛以及她對教育事業(yè)的熱愛。
殘疾學生個人事跡(篇12)
小平,男,漢族。1972年6月21日出生,初中文化,家住安徽省宣城市郎溪縣濤城鎮(zhèn)黃墅村涂灣組,現(xiàn)任黃墅村殘疾人協(xié)理員。 1990年,初中畢業(yè)的小平為改變家庭生活窘境當上了木工學徒。他勤奮好學,刻苦鉆研,虛心向師父求教,終于換來了一手好木工手藝,從此,開始從事木工行業(yè),起早貪黑,吃苦耐勞,一干就是十幾年。憑著精湛的手藝,他的生活越來越紅火。
正當小平意氣風發(fā)地夢想干一番事業(yè)的時候,命運跟他開了一次不小的玩笑。2007年的一天,在電刨床上制作木地板時,電刨無情地將他的左手五指全部切斷,致使左手殘疾。從此,小平與木工手藝活斷了緣。
面對突如其來的打擊,他迷茫過,消極過,可是最終他選擇了勇敢面對這一切,重新樹立起生活的信心。在參加了縣殘聯(lián)舉辦的特種水產(chǎn)養(yǎng)殖培訓班后,他瞄準了甲魚養(yǎng)殖產(chǎn)業(yè),2009年元月,小平與鄰村(鳳河村大義組)村民賴正兵取得聯(lián)系,蓋起了甲魚棚,當年建棚投入資金33萬元,從事甲魚養(yǎng)殖。當時,環(huán)境很艱苦,一是缺資金,這筆不小的資金全是從親朋好友處借來的;二是缺技術,當時小平在甲魚養(yǎng)殖領域還是一個“門外漢”,他想盡一切辦法克服技術上的重重困難,憑著虛心求學、大膽創(chuàng)新的精神,在翌年元月初見成效,不但收回了所有投入成本,還略有利潤,得到了回報。嘗到甜頭的小平干勁更足了,隨著不停的摸索和經(jīng)驗的積累,他的養(yǎng)殖技術不斷提高,養(yǎng)殖規(guī)模也不斷擴大,效益越來越顯著,僅2011年一年就獲取純利20萬元。
小平靠著自己自強自立和努力拼搏改變了自己的命運,開拓了一番新的.事業(yè)??墒强粗車拇迕裉貏e是殘疾人生活依然十分貧困,小平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忠厚實在的他有一股闖勁和干勁,更有一顆樂于助人的心,他腦海中萌生了一個想法,就是要用自己的能力和技術帶動周圍村民,扶持當?shù)刎毨埣踩税l(fā)展甲魚養(yǎng)殖共同致富。他的想法得到了當?shù)卣涂h殘聯(lián)的支持,如今,在他的帶動下,當?shù)匾呀?jīng)有了12家甲魚養(yǎng)殖戶,其他養(yǎng)殖戶有情況、有問題找他時,他毫無保留地給予免費技術指導,幫助他人。他還在百忙中抽出時間到12家甲魚養(yǎng)殖戶家里義務巡回指導,在他的影響下,12家甲魚養(yǎng)殖戶的養(yǎng)殖技術得到提高,并成立了甲魚養(yǎng)殖協(xié)會,走上勤勞致富之路。
殘疾人本身就特別需要他人和社會的關愛,而小平卻做到了去關愛別人。從2010年任黃墅村殘疾人協(xié)理員以來,在發(fā)展甲魚養(yǎng)殖的同時更是撲下身子一心一意為殘疾人服務,受到大家的一致好評。他工作求真務實、勤奮努力、刻苦鉆研,加強自身業(yè)務學習,不斷提高自己,于2012年榮獲郎溪縣優(yōu)秀殘疾人協(xié)助理員稱號,并在2012年濤城鎮(zhèn)殘代會上被推選為肢體殘疾人協(xié)會主席。
有理想、有目標,才能有未來。小平計劃于2013年再造一個甲魚棚,總投資40萬元左右,在擴大甲魚養(yǎng)殖生產(chǎn)規(guī)模的同時,打造一個殘疾人就業(yè)實訓基地,更好地為當?shù)貧埣踩朔铡?/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