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最美教師”先進事跡

| 澤慧

9月10日,據(jù)教育部官網(wǎng)消息,在第40個教師節(jié)到來之際,中央宣傳部、教育部向全社會發(fā)布了2024年“最美教師”。下面是關于2024年“最美教師”先進事跡的相關內容,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2024年“最美教師”先進事跡

2024年“最美教師”先進事跡篇1

在第40個教師節(jié)到來之際,中央宣傳部、教育部發(fā)布了2024年“最美教師”,共有10名教師和1個教師團隊,貴州省遵義市啟智學校黨支部書記、校長周興露入選。

教育事業(yè)是愛的事業(yè)。在“尊重差異,以愛育人”辦學理念的引領下,周興露深耕特殊教育一線,用滿腔熱情和心血汗水守護一群“折翼天使”向陽生長。

扎根教育30年,從普通教育轉型到特殊教育,周興露用愛心幫特殊孩子跨越障礙,結合學生身心發(fā)展特點,制定差異化的送教方案,定期開展送教上門活動。2015年,遵義市被教育部確定為“醫(yī)教結合、隨班就讀和送教上門”國家特殊教育改革實驗區(qū)。周興露帶領啟智學校團隊積極探索教學改革,在“機制、保障、提升、精準、創(chuàng)新”上發(fā)力,創(chuàng)建了以“醫(yī)為前提、教為重點”的特殊教育“醫(yī)教結合”模式,構建了“康教一體”的課程體系,為學生融入社會打基礎。她的學生多次在特殊奧林匹克運動會上獲獎。除此之外,還有20多名學生轉到普通幼兒園、普通學校隨班就讀。

為提升學校特殊教育師資水平,周興露積極邀請國內著名特教專家,指導老師們踐行新課程理念、改革傳統(tǒng)教學方式,在學校掀起課改新風,努力鍛造師德高尚、業(yè)務精湛、結構合理、充滿活力的高素質專業(yè)化教師隊伍。

同時,她還充分發(fā)揮學校的示范引領作用,幫扶青海地區(qū)特殊教育學校,定期開展互派教師跟崗交流學習,并派遣骨干老師赴青海為特殊教育教師培訓班授課。在她的帶領下,學校所在的紅花崗區(qū)實現(xiàn)了普特融合全覆蓋,打造了醫(yī)教結合示范區(qū),學前融合教育走在前列,學校獲得全國特奧工作先進單位、特殊教育先進集體等稱號。2022年,周興露被授予貴州省五一勞動獎章,2024年榮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章。

2024年“最美教師”先進事跡篇2

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教育的重要論述,大力弘揚教育家精神,在全社會營造尊師重教的濃厚氛圍,廣泛凝聚建設教育強國的力量,在第40個教師節(jié)到來之際,中央宣傳部、教育部向全社會發(fā)布了2024年“最美教師”。李校堃、王芬、劉華東、于潔、彭玉生、黃柳平、周樹強、周興露、高金榮、周曉玲等個人和北京航空航天大學電磁兼容技術創(chuàng)新教師團隊光榮入選。

其中,廣東省梅州市興寧市第一幼兒園黨支部書記、園長黃柳平榮獲2024年“最美教師”稱號!

1992年,大學剛畢業(yè)的黃柳平來到遙遠的粵東山區(qū)興寧市,在幼教崗位上一站就是32年。在幼兒園前迎接孩子們的這一幕,是她32年來的青春剪影。

01、愛“撿破爛”的“怪老師”

“黃老師,又給山里的孩子們送‘寶貝’啦!”看到車子的后備箱被黃柳平用泡沫板、廢紙板、空水瓶塞得滿滿當當,司機師傅打趣道。這些確實是黃柳平的“寶貝”。起初,山里人對這個總是“撿破爛”的老師有些不解。后來他們才意識到,這位老師可不簡單。

上世紀90年代的興寧,經(jīng)濟落后,缺少玩具和教具。山區(qū)幼兒園大多只有幾套發(fā)舊、褪色的塑料積木,簡易紙牌和幾本小人書。當時,剛參加工作的黃柳平和幾個年輕老師到廣州的幼兒園參觀,看到園里的玩具、教具、游樂設施豐富而精美,與興寧的幼兒園有著天壤之別。詢問得知,這些設備的投入資金達100萬元?!皩Ξ敃r我們來說簡直就是天文數(shù)字,望塵莫及?!秉S柳平感嘆。

但在回興寧的火車上,她還是對此念念不忘。愣神中,黃柳平盯著餐車上的桶裝泡面和礦泉水,靈機一動:“沒有充足的經(jīng)費,但我們有勤勞的雙手和想象力呀!”

幾個年輕人一拍即合,回到興寧后,立即動手“變廢為寶”——廢舊塑料桶、幾塊硬紙板做成了小推車;舊掛歷紙搖身一變成了漂亮的頭飾、道具;月餅盒、舊紙箱能制成智力拼圖、飛碟;奶粉罐拼接起來就是能鍛煉幼兒平衡力的梅花樁;從裁縫店“討來”的廢布條變成了拋接玩具……

從此,黃柳平成了有名的愛“撿破爛”的“怪老師”,家具店、裁縫店、大小商店成了她?!肮忸櫋钡牡胤健M婢哂袃r格高低,但快樂沒有。黃柳平心靈手巧,讓幼兒園的孩子們,在有限的條件下,依然擁有了無限的快樂。這一既省錢又環(huán)保的做法,如今已在粵東地區(qū)多個幼兒園推廣。

02、整治“無證園”的“硬骨頭”

羅浮鎮(zhèn)距離興寧市區(qū)60公里。10年前,黃柳平在這里經(jīng)歷了驚險一幕——大雨滂沱,村莊破舊的祠堂里,一個滿身酒氣的老伯,朝她揮起酒瓶。黃柳平十分害怕,卻沒有退縮,反而向前幾步:“老伯,這里讀書的是你們全村人的子孫,和我沒有任何血緣關系,我是來保護他們的?!?/p>

2013年,根據(jù)國家工作部署,興寧市啟動了整治無證幼兒園的工作。時任市教育局幼教專干、學前教育教研員的黃柳平接下了這塊“燙手山芋”。

當時,興寧有上百家存在安全隱患的“無證園”。它們遍布山區(qū)鄉(xiāng)村,羅浮鎮(zhèn)的這間祠堂里就“藏”著一家。她挨家去溝通協(xié)調,卻屢次碰壁。有人威脅她:“你的頭最好長硬點!”但沒想到的是,個子小、外表柔弱的黃柳平還真是個“硬骨頭”。

面對揮舞的酒瓶,她卻一門心思想著,孩子的安全是底線,必須堅持住??恐@份堅持,她與當?shù)卮逦⒂變簣@負責人反復溝通了十幾次,成功讓這家“無證園”搬離了祠堂。

對于積極配合整改的“無證園”,黃柳平就一對一、手把手地指出癥結,幫助他們列整改方案,連水龍頭的長度、洗水臺的高度等細節(jié)都作出提醒。

5年的時間里,她到訪這些“無證園”的總次數(shù)達2000多次。在她的推動下,興寧有115家“無證園”都達到了辦園標準。

03、堅持“四不法則”的“園長媽媽”

最近,黃柳平因獲得2024年“最美教師”稱號,受邀前往北京錄制節(jié)目。和她一起的,還有同校的9名老師和16個孩子。南北飲食、氣候差異大,許多孩子第一次到北方,黃柳平擔心他們吃不慣、睡不暖,便親自挑選菜品,照顧起居,自己卻累感冒了。

“幼兒教師需要極致的細心與耐心,讓每一個孩子們都能感受到溫暖和愛?!秉S柳平說,幼教這份工作,需要以母愛去耕耘。

2024年“最美教師”先進事跡篇3

周興露,貴州省遵義市啟智學校黨支部書記、校長。

在特殊兒童心中,她是可親可敬的“周媽媽”;在家長和同事眼里,她是為工作不顧一切的“拼命三郎”;在特殊教育領域,她是勤于思考、勇于開創(chuàng)的“拓荒人”;她還是全國五一勞動獎章、貴州省五一勞動獎章、貴州省扶殘助殘先進個人獲得者……

2013年,周興露從原忠莊教輔站調到啟智學校任職。

突然的調令、老師的質疑、學生的異樣,讓她感到無所適從。是母親的一句話,徹底消除了周興露內心所有的不適:“這個工作你一定要接受,好好培養(yǎng)這些特殊家庭的孩子,去減輕這些家長的壓力,為這些家庭和孩子造?!?/p>

周興露第一次走進啟智學校時,目光所及,有系著圍兜、流著口水、搖搖晃晃練習走路的學生,有一遍遍重復練習著簡單發(fā)音的學生……

“雖然來啟智學校前作好了充分的心理準備,但當看到這群特殊兒童現(xiàn)實的場景時,我還是忍不住流淚了?!碑敃r周興露就下定決心,一定要讓這群特殊的孩子活出生命的精彩,一定要通過康復和教育讓他們過上健全人的生活。

自此以后,周興露每天都要面對神色呆板、行動笨拙、反應遲鈍、生活自理困難、大小便失禁甚至行為失控的孩子們。

學校有一名患自閉癥并伴有精神障礙的學生,時不時會有怪叫、四處藏匿、趁人不備逃出校門等行為……有一次,周興露讓他坐在自己的腿上準備給他講故事,可孩子卻冷不防的給了周興露一記重重的耳光。

站在講臺上的周興露

生平第一次被人扇耳光,年輕的周興露瞬間眼眶模糊起來,但一想到他是自己的學生、是一種非常態(tài)反應時,她強忍著痛和淚、壓下委屈,繼續(xù)與孩子溝通。此后,周興露對這個孩子的關心更多了,經(jīng)常變換著方法與他交流,還時常用他感興趣的游戲活動幫助他成長。

教育一個孩子,帶動一個家庭,影響整個社會。

2015年,遵義市被教育部確定為“醫(yī)教結合、隨班就讀和送教上門”國家特殊教育改革實驗區(qū)。周興露帶領啟智學校團隊積極探索教學改革途徑,創(chuàng)建了以醫(yī)為前提、教為重點的特殊教育“醫(yī)教結合”模式,構建了“康教一體”的課程體系,為學生融入社會打下堅實基礎。

學生小天翼便是在三項改革成果推廣中取得明顯進步、順利進入普通學校就讀的一個孩子。

周興露在和學生做游戲

2021年秋天小天翼入校時,周興露帶領教師團隊對他進行了為期一個月的行為觀察記錄,發(fā)現(xiàn)他在自我行為約束上存在困難,他會在課堂上不顧紀律隨意表達自我想法,課堂上還會離開座位隨意跑動,且好勝欲、表現(xiàn)欲較強,還有強烈獲得“第一”欲望,如若反之,情緒就極為不穩(wěn)定。

針對小天翼的情況,啟智團隊為他制定適宜的IEP對其進行相應的行為矯正。經(jīng)過一學期的行為矯正,小天翼從需要老師肢體輔助下才能坐好、約束自己,到只需老師言語提示就能夠遵守課堂紀律、不隨意離座,且能夠通過舉手向老師表達需求。啟智團隊再次對小天翼的能力進行評估,結果確定他能夠適應普通學校的學習,這意味著小天翼可以從啟智學校“畢業(yè)”啦!

2022年春季,小天翼轉入紅花崗區(qū)第二小學就讀。

離開啟智學校那天,小天翼對班主任黃連雨說:“黃老師,這學期上課我沒離開座位亂跑了……”

周興露指導學生做體育運動訓練

“走出校門時,小天翼牽著爸爸的手,對我們揮著手說:‘校長,老師,我走啦!’當時我們的眼眶都濕潤了?!敝芘d露告訴記者,看著孩子健康自信的模樣,小天翼的爸爸眼里也閃著激動的淚花。

特殊教育,比普通教育更需要有“樂教愛生、甘于奉獻的仁愛之心”。

小靜是一名孤獨癥女孩,有語言障礙,吐字不清,精細動作較差,情緒不穩(wěn)定。為了能夠針對性的幫助小靜,周興露與教師團隊為其量身制定了個別化教育計劃,一對一開展送教上門工作。通過3個學期的學習,小靜進步很大,現(xiàn)在她已經(jīng)逐漸適應了學校生活,認知和感知能力也提高很快,現(xiàn)在她已經(jīng)學會說五個字以上的句子,會讀寫數(shù)字1-100,還學會了穿衣、洗臉、洗手、如廁這些基本生活技能。

2024年“最美教師”先進事跡篇4

“一個人一生做一件事足矣!”這是1988年時任文化部部長、著名作家王蒙給蘭州文理學院高金榮教授的總結。這句話在她的身上得到了完美的體現(xiàn)。

從青絲到白發(fā),如今已年近90歲的高金榮教授依然堅守在敦煌舞教學的第一線,將一生奉獻給教育事業(yè),潛心教書育人,專注于舞蹈人才培養(yǎng),用舞耕耘,用愛播種,闡釋了“擇一事,終一生”的責任與擔當。

1952年,畢業(yè)于中央戲劇學院崔承喜舞蹈研究班的高金榮,積極響應黨的號召,毅然辭別了京城年邁的雙親,去寧夏文工團當了一名普通演員。

后來,甘肅省歌舞劇團成立后,高金榮便調到蘭州。這一來就是半個世紀。

1974年,甘肅省創(chuàng)辦第一所藝術學校,上級指派高金榮作為創(chuàng)辦人之一。在簡樸的只有一張桌子,三、四把椅子的情況下投入了新的工作,直至后來把甘肅省藝術學校辦成了全國重點中專院校。這可謂是“運命惟所遇,循環(huán)不可尋”,她的根深深地扎在了西北這片黃土地上。

1979年,大型舞劇《絲路花雨》的成功演出在全國舞蹈界引起巨大轟動。藝術嗅覺敏銳的高金榮反復琢磨《絲路花雨》的舞蹈語匯,萌發(fā)了把敦煌壁畫上的舞姿引進舞蹈教學的想法。

之后,高金榮立志開創(chuàng)一門敦煌舞蹈課程,千萬尊彩塑和無數(shù)幅壁畫就是她的課本。從此,她將敦煌舞的研究和探索作為她一生的追求,開創(chuàng)了敦煌舞流派,成績斐然。

那些日子,高金榮把臨摹的200多幅壁畫舞姿圖掛滿辦公室,仔細觀察比較,研讀大量的文獻、史料、藝術資料,寫下了十萬余字的筆記。

高金榮一邊創(chuàng)作一邊在課堂上教授,通過實踐再進行修改,讓靜態(tài)的藝術復活為生動鮮活的舞蹈藝術,創(chuàng)建了風格獨特的敦煌舞蹈教學體系。這不是對壁畫藝術的簡單復制,而是以敦煌壁畫為母體,融合本土審美和現(xiàn)代追求,凝聚中國自身文化傳統(tǒng)的力量創(chuàng)造出來的。

在高金榮的帶領下,學校四十五年持之以恒傳承敦煌舞教學,堅持不懈培養(yǎng)敦煌舞表演藝術人才,推動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創(chuàng)造性轉化、創(chuàng)新性發(fā)展,同時融入“大思政課”育人體系,讓藝術賦能思政教育,更好地發(fā)揮了培根鑄魂、啟智潤心的重要作用。

1981年,她帶著學生們赴敦煌表演得到了季羨林、常書鴻等專家的高度肯定。1986年,帶領學生赴京進行了《敦煌夢幻》匯報演出,受到黨和國家領導人萬里、楊尚昆及文藝界、學術界人士的高度評價和贊譽。在做好敦煌舞人才培養(yǎng)的同時,她還面向全社會大力推廣傳播敦煌藝術。

舉幾十年之功,盡一生之力,讓敦煌藝術走出洞窟,走進課堂,走向社會。一代代敦煌舞表演藝術人才從學校走出,走出了甘肅,走向了世界。

敦煌舞教學體系創(chuàng)建四十五年來,高金榮矢志不渝追求、探索,形成了以“教材、人才、劇目”為重點內容的敦煌舞教學體系。她相繼編寫出版《敦煌舞蹈》《敦煌石窟舞樂藝術》《敦煌舞教程》《敦煌舞示范教學》等專著。

2024年“最美教師”先進事跡篇5

王芬,山東大學教授,1995-2006年就讀于山東大學歷史文化學院考古學系,2003年獲歷史學碩士學位,2006年獲歷史學博士學位,2006年畢業(yè)后留校任教至今,現(xiàn)為山東大學考古學院院長、博物館館長。近期研究方向為新石器時代考古、聚落考古、陶器考古。入選長江學者青年學者。曾獲首屆中國考古學學大會金爵獎,其主持的焦家遺址考古發(fā)掘曾獲中國社會科學院發(fā)布的2017年度全國六大考古新發(fā)現(xiàn)、中國考古學會發(fā)布的2017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fā)現(xiàn)等榮譽。

01、鑄魂育人 樂教奉獻

她二十多年如一日,著力于文化育人、實踐育人和科教融合育人,講臺、田野和實驗室都是她的課堂。她深耕田野考古和實驗室教學,先后帶領10個年級的本科生、16個年級的研究生長期扎根田野,在山東即墨北阡、鄒平丁公(2014)、章丘焦家和安徽固鎮(zhèn)垓下等遺址高質量完成考古實習任務。

她負責“田野考古調查與發(fā)掘”“田野考古學”“考古學理論與方法”“新石器時代考古”“中華文明起源研究”等課程的講授,相關課程獲評“雙萬計劃”國家級一流虛擬仿真課程和山東省一流本科課程等。

她潛心于考古學國家急需人才培養(yǎng),積極探索新文科建設背景下的考古學拔尖人才培養(yǎng)路徑,依托考古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科技考古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國家一級博物館、教育部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yǎng)計劃2.0吳金鼎特色班等平臺,與國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等14家單位簽署學生聯(lián)合培養(yǎng)協(xié)議,探索從本科到博士的貫通式人才培養(yǎng)新模式,形成“人才培養(yǎng)—科學研究—社會服務—學科建設”聯(lián)合發(fā)展的新驅動。

02、田野考古 探源文明

她以參與“中華文明探源”“考古中國”等國家重大文化工程為主軸,探索未知,揭示本源,實證中華五千多年文明史,先后主持山東即墨北阡、章丘焦家,團隊主持日照兩城鎮(zhèn)、上海松江廣富林、安徽固鎮(zhèn)垓下等遺址的考古發(fā)掘和多學科合作研究。

自1999年,王芬教授便長期參與和美國耶魯大學合作的魯東南兩城鎮(zhèn)聚落考古,該課題設計和多學科交叉的研究模式是中外合作考古的成功案例。2007年以來,即墨北阡考古在比較小的發(fā)掘區(qū)域內對聚落布局和聚落變遷做最大化解讀,創(chuàng)新性探索史前貝丘基層聚落的田野操作和綜合研究。

2016年以來,王芬教授聚焦中華文明起源等課題,負責的焦家古城考古確立了黃河下游地區(qū)目前年代最早的城址,這是一處實證中華五千多年文明史的原生型“古國”的代表,立體呈現(xiàn)了中國文明起源階段的黃河流域歷史圖景。相關成果在《考古》,Science Bulletin, Journal of Archaeological Science等權威刊物發(fā)表,并被人民日報、中央電視臺等多家主流媒體廣泛報道。

王芬教授圍繞考古學科融合,聚焦黃河下游大汶口和龍山文化的陶器生產(chǎn)、流通和使用、先民食物結構、族群構成和關系等問題,綜合運用多種手段深入開展史前環(huán)境與資源、生業(yè)與手工業(yè)經(jīng)濟、聚落與社會的研究,取得豐碩成果,如首次提出并運用三元混合模型探討古代居民的食物結構,具有創(chuàng)新性意義。

2024年“最美教師”先進事跡篇6

2024年“最美教師”的于潔,是來自江蘇蘇州的一名老師。她從教33年,當了32年班主任,先后執(zhí)教于6所學校,目前在蘇州昆山正儀中學輪崗。她說,自己幾十年的教育生涯,她最想當?shù)倪€是班主任。

新學年開始的第一天,昆山市正儀中學初三(6)班的學生迎來了他們的新一任班主任——于潔。

從教33年,做了32年班主任。2019 年,50 歲的于潔又主動申請,以輪崗形式去到偏遠農(nóng)村帶班——從昆山最東邊的一所鄉(xiāng)村中學開始,按東南西北四個方位——5年后的今天,她來到了最西邊的學校。

于潔 蘇州昆山市葛江中學教師(目前在正儀中學輪崗)

那個時候真的是年輕氣盛,就覺得自己無所不能,但是隨著年齡的增長以后,我對教育有了新的認識。我開始質疑我自己,那如果我去教不好的生源呢,我還會教書嗎?然后就是挑戰(zhàn)自己,但在這個挑戰(zhàn)的過程中,我重新認識了教育。

正如于潔所說,在不斷挑戰(zhàn)自己的過程中,她重新認識了教育。那教育,是什么?

教室里,于潔用一抹抹亮麗色彩點染出的溫暖,曾經(jīng)流淌過她的每一間教室。而她在5000多本“家校之橋”日記本里,和學生們的“筆談”,也讓她悄無聲息地走進了孩子們的內心。

如今,這種彌漫的溫暖還在延續(xù)。

于潔說:“就像涓涓細流一樣,慢慢去走進他們心里,而不是瀑布沖擊他,師生之間應該是一個學習的共同體,彼此欣賞、彼此彌補,所以我把教育概括為四個字 ‘亦師亦友’?!?/p>

“家校之橋”日記本承載的不只是“三年的緣”,更像一顆種子,在師生心間種下,讓這份緣超越了時間的界限,成為一生的陪伴。

于潔說:“真正的教育,是等一個孩子離開學校很多年以后,他一定不會想起,我當年考了幾分,我學了哪個知識點,我會覺得這是一個失散多年的老友?!?/p>

于潔三尺講臺的歲月時光里,10本成長紀念冊、8本教育著作、400多場講座……她先后獲得“江蘇省最美班主任”“全國模范教師”等稱號,今年,在第40個教師節(jié),她又被評為“2024年全國最美教師”。

于潔說:“我在這一段教育當中,我付出了什么,我收獲了什么,沒有人知道,我中間付出的艱辛,而這個艱辛是我最看重的,它才是真正的榮譽和獎杯,才是人生的積淀,是收獲。”

“謝謝你,今天幫了我很多,再見!”傍晚,于潔站在教室門口,用一種柔和的方式,與學生們道別。

明年,她即將迎來自己的55周歲,之前的一個個榮譽似乎是在為她的人生畫一個句號,或者是感嘆號,當然我們更相信是省略號。

于潔 蘇州昆山市葛江中學教師(目前在正儀中學輪崗)

我深刻地意識到,我個人的力量何等渺小,所以我要動員更多的人,就我一朵花開著,那不是春天,滿園春色、萬紫千紅,才應該是教育的一種美好的前景。

2024年“最美教師”先進事跡篇7

李校堃,溫州醫(yī)科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工程院院士。

他探索“生長因子”之謎,在國際上率先攻克FGF成藥技術。構建“懂醫(yī)精藥 善研善成”生物制藥人才培養(yǎng)模式,獲國家教學成果二等獎2項。牽頭“膚生工程”公益活動,培養(yǎng)了“杰青”“長江學者”“優(yōu)青”等一批高層次人才。曾獲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國家技術發(fā)明獎二等獎等榮譽。

育才興藥筑共富,生物醫(yī)藥領路人

他總是沖鋒在前、勇挑重擔,是我國生長因子科技前沿的開拓者,生物制藥青年人才成長的引領者,科技惠民、科學家精神的示范者。

敢為人先,攻克“生長因子”卡脖子難題

李校堃是國家生物醫(yī)藥產(chǎn)業(yè)發(fā)展忠實奉獻者和創(chuàng)新中國藥的堅定實踐者。他首次發(fā)現(xiàn)并闡明了FGFs家族與代謝疾病相關機制,并在國際上率先成功研發(fā)多種促組織損傷與再生修復新藥,服務超9700萬臨床患者,F(xiàn)GF制造規(guī)程和質量標準是我國創(chuàng)傷修復領域的“國標”。

近幾年,李校堃?guī)ьI團隊,在國際上首次提出FGF傳遞代謝信號的“開關”學說,首次成功研發(fā)超長效FGF21融合蛋白,使我國在全球生長因子類新藥研發(fā)領域處于引領性地位。

30多年潛心研究,李校堃的科研成果集齊了國家“三大獎”,他是生物醫(yī)藥領域的集大成者之一。

潛心教改,堅持為國育才

多年來,李校堃院士深耕藥學教育,以仁愛之心踐行教書育人使命,積極探索推廣生物制藥人才培養(yǎng)模式,構建了基于“大藥學”理念的“三融合”培養(yǎng)體系。

在李校堃院士的引領下,團隊入選全國黃大年式教師團隊和全國“工人先鋒號”,涌現(xiàn)出全國優(yōu)秀教師、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等骨干教師。

2024年“最美教師”先進事跡篇8

劉華東為河南省淮陽中學的物理教師。

為鄉(xiāng)村孩子的科創(chuàng)夢想施上“魔法”

“這是一個普通的塑料瓶,充氣加壓后就可以發(fā)射出去,和火箭的原理一樣?!薄昂苊黠@這是一個電飯鍋內膽,但加上電磁鐵他就成了揚聲器?!薄斑@是煙霧炮,可以給學生講解空氣動力學和流體力學,現(xiàn)在充上煙霧我給大家演示一下……”9月3日,在周口市淮陽區(qū)農(nóng)村中學科技館里,劉華東如數(shù)家珍般地向教育時報記者展示他的實驗器材,其中不乏一些“自研設備”。

劉華東是河南省淮陽中學的一位物理教師,早在2022年就憑借課堂上與學生共同進行的“火焰掌”和“徒手劈磚”等引人入勝的科學實驗,在網(wǎng)絡上走紅,被網(wǎng)友稱為充滿“魔法”的物理教師。今年教師節(jié)前夕,他還榮獲2024年全國最美教師的稱號。如今,這些吸睛的“魔法”物理實驗,已經(jīng)成為他課堂上信手拈來的常規(guī)環(huán)節(jié),而最初他的課堂卻遠不是這樣——

上他的課就像“拆盲盒”

從普通教師成長為“魔法”教師,劉華東經(jīng)歷了13年的不懈探索和努力。2011年從信陽師范大學畢業(yè)后,他帶著滿腔熱血立志要成為一名“讓學生喜歡、讓學生感到幸福和幸運的老師”,毅然回到家鄉(xiāng)的學校踏上物理教學的旅程。

初登講臺的劉華東和其他青年教師一樣,碰到了“硬茬”:如何將物理學中抽象而神秘的概念變得具體生動,讓學生能夠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物理規(guī)律不是科學家憑空想象出來的,更不是刷題刷出來的。物理其實是一個很‘接地氣’的學科,與生活密切相關。”“物理很神奇,但不神秘。”為給學生揭開物理的“神秘”面紗,讓學生領略物理的“神奇”,劉華東開始鉆研物理課的趣味生成之道。

物理實驗是物理課的“魔力”所在,劉華東決定從生活中尋找物理的影子,用身邊的物理實驗拉近學生和物理的距離。于是,頭盔、電磁爐、易拉罐,甚至是板磚、瓦片、電瓶車、西瓜等,這些日常生活中的物件搖身一變成了他課堂上的教具。一個個“接地氣”的趣味實驗成為他課堂的主角,枯燥難解的物理知識通過“體驗式課堂”一下子變得具體、生動、有趣起來。

為展示摩擦力,劉華東把啤酒瓶、蘋果和刷子帶到課堂上;講解多普勒效應時,他把課堂搬到室外,讓學生分列兩側,用快慢不同的速度騎電動車并按響喇叭,來演示其原理;為給學生講解動量,劉華東準備了一個頭盔和兩個西瓜,進行了一場“頭盔保護西瓜碰撞實驗”,實驗后破開的西瓜也成了學生的“甜點加餐”;為講解碰撞,“徒手劈磚”“胸口碎大石”更是成為他的拿手絕活……

水火箭是學生非常感興趣的實驗之一,這幾年為了這個實驗,劉華東已經(jīng)用掉100多個飲料瓶。“有個水火箭飛得太高,現(xiàn)在還在我們學校樹上掛著呢!”劉華東笑著說。

“上他的課就像‘拆盲盒’,剛上課就先做兩三個實驗,一下子就吸引了我們的注意力,很有‘提神效果’!”劉華東曾獲河南省高中物理優(yōu)質課一等獎、河南省教科研成果一等獎,高三(12)班學生陳宇熙對他物理課的評價道出了眾多學生共同的心聲。“我從未想過物理還能這么好玩,能有做不完的實驗,每次都期待他的物理課。劉老師留心生活、善于思考,充滿了奇思妙想,打破了我對物理的刻板印象,在他身上我看到的是有趣的靈魂和敬業(yè)的精神。”高三(12)班學生陶雪柯說。

“劉華東老師是一位極其有愛心、有耐心、有恒心的人。在課堂上用科學啟迪學生的智慧,課堂下又用有趣的物理小實驗點燃學生的科學夢想,課堂外他還參與志愿服務給學生以身示范。”在同事顧娟老師眼中,劉華東“超人”一般充滿著“魔力”。

引導學生觀察生活中的物理現(xiàn)象,并親自實踐探索其背后的物理原理。通過實驗讓學生親身體驗物理知識的生成過程,這是劉華東物理課堂的另一個核心理念?!拔蚁M茏寣W生像科學家一樣思考和探索。”劉華東說。

2月24日元宵節(jié),劉華東給學生布置了一項特別的實踐探究作業(yè):煮湯圓時,湯圓為什么會翻滾?很多學生立馬回答說是水的沸騰帶動了湯圓滾動,而劉華東則鼓勵他們親自煮一次湯圓,仔細觀察后再給出答案。原來湯圓是因為飄起來后,在水面上下受熱不同,熱脹冷縮造成了“頭重腳輕”才翻滾。通過實際操作,同學們明白了其中原理,也明白了學習物理不能簡單地“想當然”。

“物理課要上在學生的心上,就要想方設法讓枯燥難解的物理‘活’起來,讓學生經(jīng)歷物理知識的生成過程,讓學生親眼見證、親身體驗物理的‘神奇’與‘魔法’。”劉華東說,“通過一個個趣味實驗,可以激發(fā)學生對物理的興趣、產(chǎn)生學習內驅力,讓學生不僅熱愛物理,更熱愛科學?!?/p>

2024年“最美教師”先進事跡篇9

彭玉生,湖北省丹江口市龍山鎮(zhèn),彭家溝小學教學點校長、教師 -1996年師范畢業(yè)后,彭玉生放棄進城的機會回到大山里,堅守南水北調庫區(qū)教學點28年,荊楚好老師彭玉生獲評2024年最美教師。

今年48歲的彭玉生扎根山村,在教育一線默默耕耘了28年。1996年從鄖縣師范畢業(yè)后,他放棄進城的機會,回到大山里,開始了他的青春筑夢之路。他堅持家訪,訪遍了每一戶學生家庭,行程達3萬多公里,用自己微薄的收入資助過40多名學生,成功勸返輟學學生50多人,演繹了現(xiàn)實版的“一個都不能少”。

這些年,彭玉生想方設法爭取社會捐助,在學校建起了智能閱讀區(qū)、電腦教室、空調宿舍、太陽能浴室,學校成為十堰市鄉(xiāng)村小規(guī)模學校辦學水平最好的學校。借力“互聯(lián)網(wǎng)+教育”,他引入晨讀、美術、音樂、網(wǎng)絡素養(yǎng)等7門課程,讓鄉(xiāng)村孩子同享優(yōu)質教育。他一次次放棄進城的機會,堅守在更具挑戰(zhàn)的鄉(xiāng)村教育教學一線,小小的半島教學點共走出180多名大學生。近年來,他先后獲得湖北省貧困地區(qū)專業(yè)人才奉獻崗位獎、荊楚好老師,全國希望工程園丁獎、全國模范教師等榮譽,并受邀赴天安門廣場參加新中國成立70周年慶祝活動。

近日,2024年“最美教師”發(fā)布儀式現(xiàn)場播放了“最美教師”先進事跡的視頻短片,從不同側面講述了他們的工作生活感悟。中央宣傳部、教育部負責同志為他們頒發(fā)“最美教師”證書。

2024年“最美教師”先進事跡篇10

9月10日,中央宣傳部、教育部向全社會發(fā)布了2024年“最美教師”。10位“最美教師”中,四川一人入選,他是成都航空職業(yè)技術學院副教授、高級技師周樹強。

周樹強,成都航空職業(yè)技術學院副教授、高級技師,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曾獲全國技術能手、四川省“天府萬人計劃”天府工匠等榮譽。長期從事數(shù)控技術研究,培養(yǎng)了1600多名技術骨干,含多位全國技術能手、全國青年崗位能手。創(chuàng)建省級技能大師工作室,為企業(yè)培養(yǎng)大批高技能人才。

2014年至今,周樹強累計指導學生參加國家級、省級比賽15項,90人次獲得省級以上榮譽,“以賽促教、以賽促學”在成都航院蔚然成風。他培養(yǎng)的1600多名學生里,有多位獲得全國技術能手、行業(yè)標兵、勞動模范稱號,90%的學生都沖在航空企業(yè)技術技能第一線。

2469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