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桓武“兩彈一星”功勛獎章事跡范文
彭桓武“兩彈一星”功勛獎章事跡范文大家了解嗎?彭桓武是怎樣的人物呢?下面給大家分享一些關于有關彭桓武“兩彈一星”功勛獎章事跡范文5篇(精選),希望能夠對大家的需要帶來力所能及的有效幫助。
彭桓武“兩彈一星”功勛獎章事跡范文(精選篇1)
1978年,彭桓武在完成國防科研任務,調任中國科學院理論物理研究所所長之后,應中國科技大學研究生院的邀請,于同年10月至1979年6月開設理論物理課程。1980年,他大力倡導凝聚態(tài)物理的研究,并參與組織了中國科學院數(shù)理學部的凝聚態(tài)理論和統(tǒng)計物理學術小組,被選為該小組的第一任組長,致力于推動這門學科在中國的普及和發(fā)展。
1982年2月,又在北京大學物理系講授分子反應動力學,借以在國內提倡化學物理這門新興的交叉學科。1995年前后,在有關學術會議上大力提倡生物物理的研究,就如何開展這方面的工作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在進行這些工作和主持理論物理專項基金的同時,仍然親自動手做一些感興趣的理論研究。遇到適當?shù)臋C會,他也和年輕人談些治學的體會。他把學習方面的經(jīng)驗歸結為四句話,即"學問主動,學友互助,良師鼓勵,環(huán)境健康"。
1947年彭桓武代表云南大學前往比利時參加“大學教授會議”,之后,繞道法國巴黎看望錢三強、何澤慧夫婦。錢三強是彭桓武在清華大學物理系的同學,日后同被譽為中國原子彈的元勛。兩人在1939年相識,并從此開始了長達半個世紀的友誼。那時候,美國已經(jīng)在日本投了原子彈,彭桓武與錢三強相約:回祖國大干一場!當時的都柏林,找一個到中國的輪船座位十分困難。無奈之下,彭桓武寫信請在英國海軍部工作的一個科學家朋友布萊克特幫忙,在一條英國的運兵船上找了個艙位。
多年以后,當有人問起彭桓武,當年已在英國學術界有了極高的聲譽與地位,為何還要選擇回國時,彭桓武說:回國是不需要理由的,不回國才需要理由。
彭桓武“兩彈一星”功勛獎章事跡范文(精選篇2)
62歲離世,后來惟一的兒子彭征宇也遠赴美國求學,并先于他去世,此后的二十多年,彭桓武獨自一人,過著簡樸的生,76歲開始學做飯,一個人守著他們曾經(jīng)的家,淡泊名利。
晚年捐光積蓄,包括兩彈一星的獎章也一并捐出去,去世前,他連一本書,一把座椅都交代清楚去向,并表明遺體一并捐出去,不要去公墓,要和妻子骨灰合于一起回歸自然。
2007年,彭老去世。
他曾才智驚人,4歲精通四則運算,16歲就考上清華大學,成為周培源年齡最小的得意門生,量子力學奠基人玻恩教授的第一位中國弟子,對于祖國他說:回國不需要理由,對于妻子,他要永遠和她在一起。
事了拂衣去,深藏功與名。
如今,天上有一顆編號為48798的星星,中科院 命名為“彭桓武星”,讓我們記住他。
彭桓武“兩彈一星”功勛獎章事跡范文(精選篇3)
1915年10月6日,吉林省長春縣,一個嬰兒呱呱墜地。人們很難想象,這個看上去并不怎么強壯、甚至有些沉默寡言的小男孩,將走出冰天雪地的東北,在中國科技史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彭桓武,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現(xiàn)稱院士)、愛爾蘭皇家科學院院士,曾任中科院近代物理所副所長、原子能所副所長,二機部九院副院長,中科院理論物理研究所所長等職務。作為中國理論物理學、核物理理論、中子物理理論以及核爆炸理論奠基人之一,他在固體和統(tǒng)計物理、原子核物理和加速器理論以及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理論等方面,做了大量組織和研究工作。他領導并參加了中國原子彈、氫彈的原理突破和戰(zhàn)略核武器的理論研究、設計工作,榮獲“兩彈一星”功勛獎章……
然而,在無數(shù)的光環(huán)之下,彭桓武卻仍保持著最初的簡單樸素與云淡風輕。他的畢生至交、中科院院士錢三強這樣評價他:“彭桓武默默地做了許多重要工作,但很少有人知道。”
“回國,不需要理由!”
1938年,從清華大學畢業(yè)的彭桓武,遠赴英國愛丁堡大學理論物理系留學,并在此后很快展露出物理學方面的天賦。在海外期間,他與哈密特、海特勒合作的成果“HHP”理論曾轟動一時,成為當時國際物理界公認的介子理論。
他的導師、德國理論物理學家馬克思·玻恩曾向愛因斯坦稱贊他的愛徒:“中國人彭桓武尤其聰明、能干。他總是懂得比別人多,懂得比別人快?!薄八坪跛麩o所不懂,甚至反過來他還教我。”“他永遠朝氣蓬勃,樂觀向上?!?/p>
彭桓武“兩彈一星”功勛獎章事跡范文(精選篇4)
彭桓武(1915年10月6日至2007年2月28日),原名彭夢熊,生于吉林長春,籍貫湖北麻城,“兩彈一星”元勛,愛爾蘭皇家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院士,理論物理學家,中國理論物理和原子能事業(yè)的奠基人之一。
彭桓武本科就讀于清華大學、博士畢業(yè)于英國愛丁堡大學,先后師從周培源、馬克斯·玻恩,相繼在云南大學、清華大學、北京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執(zhí)教過,曾任中科院近代物理所副所長、原子能所副所長,二機部九院副院長,中科院理論物理研究所所長等職務。1945年與N?玻恩共同獲得英國愛丁堡皇家學會的麥克杜加耳——布列茲班獎。1948年當選為愛爾蘭皇家科學院院士。
1955年,彭恒武當選為中國科學院數(shù)學物理學化學部學部委員。彭桓武主要從事固體物理、量子場論等理論研究,先后在中國開展了原子核、鋼錠快速加熱工藝、反應堆理論和工程設計以及臨界安全等多方面的研究,完成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第一顆氫彈的研制,對中國第一代原子彈和氫彈的研究和理論設計作出了重要貢獻。1982年,獲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1995年,獲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成就獎;1999年,“兩彈一星”功勛獎章;2020年,獲中國核工業(yè)功勛獎章。
彭桓武“兩彈一星”功勛獎章事跡范文(精選篇5)
在校期間,他成績優(yōu)異,后來以全省第一的成績考入吉林毓文中學。1931年,年僅十六歲的彭桓武以優(yōu)異的成績考入清華大學物理系,開啟了他一生的科學之旅。在清華求學期間,彭桓武不僅專注于物理學科的研究,還廣泛涉獵文史哲學,展現(xiàn)了全面發(fā)展的才能。他勤奮好學,孜孜不倦地追求科學真理,被譽為“清華四杰”之一。
畢業(yè)后,他獲得了清華大學物理系的研究生畢業(yè)證書,本已準備好留校任教,然而七七事變的爆發(fā)打亂了他的人生軌跡。在云南大學艱苦的生活中,彭桓武并未放棄對科學的追求。1938年,他獲得了前往英國愛丁堡大學深造的機會,成為著名物理學家玻爾的第一位中國學生。在愛丁堡大學,他發(fā)表了多篇高水準的論文,并在獲得博士學位后繼續(xù)在都柏林高級研究院工作,與當?shù)貙W者合作在宇宙現(xiàn)象的研究上取得了重大突破。
這一理論后來被命名為“HHP理論”,其中“P”正是彭桓武的縮寫。玻爾對彭桓武的才華贊不絕口,甚至連另一位物理泰斗薛定諤也對他極為欣賞,并在給愛因斯坦的私人信件中多次提及他的名字。在那個時代,一個黃種人科學家能獲得如此高的評價和認可,無疑是一件令人自豪的事情。然而,就在彭桓武的事業(yè)蒸蒸日上之際,他卻做出了一個令人驚訝的決定——放棄在英國的優(yōu)厚條件,毅然回國投身到祖國的科技事業(yè)中。當被問及回國的原因時,他輕描淡寫地說:“因為回國不需要理由,不回國才需要理由?!边@句話簡單卻深刻,展現(xiàn)了他對祖國的深厚感情和無私奉獻的精神。新中國成立后,彭桓武在國內多所高校從事教學科研工作,為培養(yǎng)新一代的科學家做出了巨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