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彈一星”功勛獎章獲得者孫家棟事跡
“兩彈一星”功勛獎章獲得者孫家棟事跡是什么樣的呢?孫家棟的杰出貢獻是什么?下面給大家分享一些關于“兩彈一星”功勛獎章獲得者孫家棟事跡(精選5篇),希望能夠對大家的需要帶來力所能及的有效幫助。
“兩彈一星”功勛獎章獲得者孫家棟事跡【篇1】
他是中國航天領域的奠基人之一,負責制造中國的第一顆地球衛(wèi)星,填補了中國人造衛(wèi)星技術的空白。作為國際科學院院士,他的成就印證了對科研技術的不懈追求。同時,作為探月工程領導小組的高級顧問,他主持研制了45顆衛(wèi)星,這些舉世矚目的成就已經被載入史冊,成為中國航天研究的重要里程碑。這位航天領域的杰出人物,就是被譽為中國航天“元帥”的孫家棟。
1958年4月,在蘇聯(lián)取得學業(yè)成就的孫家棟回國后被分配到國防部五院一分院導彈總體設計部,開始從事導彈研究,并參與了蘇聯(lián)“P-2”導彈的仿制和改型設計工作。
然而,1960年中蘇友好關系破裂,蘇聯(lián)專家迅速帶走了所有資料。當時擔任導彈型號總體設計室主任的孫家棟與同事們共同面對前方困境,團結一致,攜手應對挑戰(zhàn)。1960年9月,中國成功使用自行生產的液氧和酒精作為導彈的氧化劑和燃燒劑,將蘇聯(lián)制造的“P-2”導彈成功發(fā)射入空。
同年11月5日,他參與的中國首枚仿制近程導彈“東風一號”成功發(fā)射,劃破了廣袤的神州天空,開辟了導彈領域的新篇章。此后,孫家棟的卓越才能逐漸引起時任五院院長錢學森的關注,不斷被分派重要任務以加強培養(yǎng)。
1966年10月27日,他參與設計研制的中近程地對地導彈“東風二號”攜帶原子彈從甘肅酒泉發(fā)射,精準命中新疆羅布泊的目標塔,使中國成為擁有核打擊能力的國家,極大推動了軍事領域的高質量發(fā)展,在世界列強中留下了顯赫的聲名。
“兩彈一星”功勛獎章獲得者孫家棟事跡【篇2】
在兒子孫中亮眼中,孫家棟做事一貫認真, 認準了的事情就要做到底,也負責到底。這一點也影響了孫中亮,“我爸爸很開明,很有毅力,盡管有很多事他不說,但我們看在眼里、記在心里。其實,這種不言之教,更有力量。很多時候我在努力向他學習,但是總感覺還是追不上?!?/p>
1957年,_______在莫斯科接見中國留學生,孫家棟在列。____當時關于“世界上怕就怕‘認真’二字,共產黨就最講認真”的講話,深深地印在了孫家棟的腦海里,體現(xiàn)在他以后的學習工作和家庭生活中?!澳菚r候下了決心,國家需要你干什么事情,就去干?!睂O家棟說。
從此,他用一生的“認真",在滿天星斗中寫下中國航天的傳奇。
“航天的事情一絲一毫都馬虎不得, 每個人手中的事情看似不大,但集合起來就是事關成敗、事關國家利益的大事情,不論是哪個航天人,都會想盡一切辦法把事情辦好。如果要說我自己,那我也就是那千千萬萬航天大軍中的一分子?!睂O家棟說,自己1958年從蘇聯(lián)留學回國就跟著錢學森搞火箭、搞導彈,錢學森先生的道德風范和人格魅力,深深影響著自己。
有一次, 新型火箭裝置在發(fā)射場裝配時出現(xiàn)問題,怎么也裝不上。孫家棟向錢學森報告后,錢學森親自來到現(xiàn)場查看問題。孫家棟和工人師傅從下午一點一直干到第二天凌晨四點才把問題解決,錢學森就這樣一直陪著。這種無聲的身教,讓人感到像山海一樣厚重遼闊,比任何話語都更有力量。孫家棟把這種工作作風帶到了航天事業(yè)中。
“兩彈一星”功勛獎章獲得者孫家棟事跡【篇3】
一個人的一生能做多少事?孫家棟從未想過這個問題,他的職業(yè)生涯尤其長,且充滿了傳奇。1942年,19歲的孫家棟以優(yōu)異的成績考入了哈爾濱第一高等學校土木系。他少年時的夢想是一門心思學好本事,為祖國蓋高樓、修大橋。1951年,孫家棟等30人作為新中國成立后第一批公派留學人員,被派往前蘇聯(lián)茹科夫斯基工程學院飛機發(fā)動機專業(yè)進行學習。
品學兼優(yōu)的孫家棟在蘇聯(lián)苦讀七年后,帶著一枚珍貴的斯大林金質獎章回到了中國。當時,正是“兩彈一星”事業(yè)啟動之時,組織安排他參加導彈研制計劃,這原本和他所學的專業(yè)并沒有特別強的關聯(lián)性,可孫家棟沒有怨言,立刻全身心撲在了導彈研制事業(yè)上,東風系列導彈便是在他的參與下設計下制造出來的。那一年,孫家棟29歲。
1967年,兢兢業(yè)業(yè)在導彈“行業(yè)”打拼了9年的孫家棟,又一次換了“行業(yè)”。他被錢學森點將,擔任我國第一顆人造衛(wèi)星總體設計師。又一次從零開始,衛(wèi)星發(fā)射需要根據(jù)不同系統(tǒng)研究不同技術指標。孫家棟從火箭研究院各單位集結了18位工程師,人稱“航天衛(wèi)星十八勇士”。兩年的時間里大家加班加點,努力攻關,解決了一系列技術問題。1970年4月24日,我國第一顆衛(wèi)星成功升空,在太空唱響了悅耳的《東方紅》,讓全世界都能看得見、聽得到。
中國成為了當時世界上第五個用自制火箭發(fā)射國產衛(wèi)星的國家。在那個物質匱乏的年代,中國航天沒有資料、沒有經驗、沒有專家,在“一窮二白”中白手起家但孫家棟等老一輩航天人憑借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精神,向世界證明了中國有能力搞航天事業(yè),“我們能把衛(wèi)星送上去”“我們能做一顆衛(wèi)星在天上生存”。那一年,孫家棟41歲。
“兩彈一星”功勛獎章獲得者孫家棟事跡【篇4】
孫家棟,1929年4月8日出生于遼寧省復縣(今大連瓦房店市)的一個普通家庭。少年時期的孫家棟聰慧好學,對科學充滿了濃厚的興趣。1948年,孫家棟考入哈爾濱工業(yè)大學(原東北航空機械學院),攻讀航空工程專業(yè)。在大學期間,他展現(xiàn)出過人的天賦和勤奮,打下了扎實的航空和機械工程基礎,為日后投身航天事業(yè)奠定了堅實的學術基礎。
1950年代初期,孫家棟被選派前往蘇聯(lián)學習,在茹科夫斯基空軍工程學院深造。他在這里學習了航空工程、火箭技術和導彈設計等前沿技術,并參與了蘇聯(lián)的導彈與衛(wèi)星研究項目。留學期間,他不僅掌握了豐富的理論知識,還積累了寶貴的實踐經驗。這段經歷為他日后回國參與中國航天事業(yè)的建設打下了堅實基礎。
1958年,孫家棟學成回國,加入中國導彈和航天事業(yè)的開創(chuàng)團隊。在錢學森等老一輩科學家的領導下,他投身于導彈和衛(wèi)星的研發(fā)工作。隨著中國航天事業(yè)的起步,孫家棟迅速成長為核心成員之一,成為推動中國航天事業(yè)發(fā)展的重要力量。
在中國航天史上,1970年4月24日是一個永遠銘刻在歷史上的日子——中國第一顆人造衛(wèi)星“東方紅一號”成功發(fā)射,標志著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五個自主研制并發(fā)射人造衛(wèi)星的國家。孫家棟是這項偉大工程的總設計師,他為“東方紅一號”的成功發(fā)射付出了巨大的心血。
“兩彈一星”功勛獎章獲得者孫家棟事跡【篇5】
孫家棟于1929年4月出生在中國遼寧省一個普通教師家庭。小學時,由于他左撇子的習慣不為當時的社會習俗所接受,兩周后便被學校退學。但通過努力,孫家棟終于會熟練地使用左右手,且各科成績都十分優(yōu)秀。1942年,他考入哈爾濱第一高等學校土木系,最大的愿望是成為一名土木建筑系的學生。而抗戰(zhàn)爆發(fā)使他被迫“失學”。幾年后,他考入國民政府的錦州大學。盡管時局動蕩,但孫家棟堅決想要回到日思夜想的故鄉(xiāng)沈陽。
在沈陽,他遇到了同自己已離散多年、互無音訊的三哥孫佳楠。此時孫家楠已是一名地下黨員,他建議弟弟前往已解放了的哈爾濱,并語重心長地叮囑:“整個中國都快要解放了,新中國的建設需要大量人才,你當前最緊迫的任務和人生最高使命便是繼續(xù)讀書?!睂O家棟毫不含糊,毅然踏上向北的列車,他馬不停蹄地趕到已經解放的哈爾濱,進入哈爾濱工業(yè)大學預科班專修俄文。
1950年的正月十五,孫家棟本來計劃去姐姐家團聚。然而,那天學校為學子們準備了一頓大餐,在晚飯時,上了一道硬菜——紅燒肉。孫家棟一想起這道美味,就食指大動。但正當學子們望眼欲穿“紅燒肉”之際,校領導宣布了一個消息: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來我校招人,急需懂俄語的人才。這個機會千載難逢,孫家棟報名參加了空軍,來到了北京。
1951年,中央軍委決定選拔一批空軍優(yōu)秀人才,赴蘇聯(lián)學習飛行、維修、管理等知識。孫家棟經過層層篩選,成為30名學員之一,這也是新中國成立后的第一批赴蘇留學生。在蘇聯(lián),他學習刻苦,記憶驚人,成績優(yōu)異。____親自接見中國留學生時,孫家棟在現(xiàn)場,聽到了那番著名的話語:“世界是你們的,也是我們的,但是歸根結底是你們的。你們青年人,朝氣蓬勃,正在興旺時期,好像早晨____點鐘的太陽,希望寄托在你們身上……”
這句話深深鼓舞了孫家棟,讓他的生命價值完成了一次質的飛躍。憑著刻苦鉆研的精神,他以全優(yōu)的成績獲得了學校的最高獎——一枚純金質的斯大林頭像獎章。這在中國留學生中屈指可數(shù)。1958年學成回國后,他進入國防部第五研究院,加入了研制導彈的隊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