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自良“兩彈一星”功勛事跡材料
吳自良“兩彈一星”功勛事跡材料是什么呢?大家對吳自良的認識有哪些?下面給大家分享一些關于2025吳自良“兩彈一星”功勛事跡材料(精選5篇),希望能夠?qū)Υ蠹业男枰獛砹λ芗暗挠行椭?/p>
吳自良“兩彈一星”功勛事跡材料篇1
回國初期,吳自良志在充分應用留美期間學到的知識,在物理冶金方面做出高水平工作,為中國的物理冶金學科在世界上爭得一席之地。他首先前往唐交大,在該校冶金系擔任教授。
在建設社會主義的火紅年代里,人們都以飽滿的熱情投入到新中國的工業(yè)化建設之路當中。吳自良也不例外,他主動承擔了這項任務,成立了專項研究的課題組并擔任組長。課題組在考察調(diào)研的基礎上,初步確定了以我國富產(chǎn)的合金元素錳和鉬來代替鉻作為40X鋼代用品的改進方向,進而逐步從優(yōu)化組分、設計冶煉和熱處理工藝、檢驗機械性能、核算生產(chǎn)成本等幾個方面進行了系統(tǒng)的研究。最終,他帶領課題組研制出含錳1.10%—1.50%、鉬0.12%—0.18%的40錳鉬鋼。
在科研實踐中,吳自良本著深入探索、求真務實的精神,注重在高標準完成科研任務的同時將其拓展轉(zhuǎn)化成對應的學科問題,力圖在研究中澄清和闡明事物的本質(zhì),不斷把學術水平推向深入,為該領域的繼續(xù)研究創(chuàng)造條件。
路甬祥這樣評價吳自良:“他是一位享譽海內(nèi)外的物理冶金學家,‘兩彈一星’功勛科學家。在一生的科研實踐中,緊緊把握世界科技發(fā)展脈搏和國家的重大需求,不斷深入拓展本領域的科技前沿,取得了一系列原始創(chuàng)新理論成果和重大自主技術創(chuàng)新成就。”
基于他在材料科學方面的突出貢獻和成就,吳自良于1980年當選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1993年改稱院士)。
吳自良“兩彈一星”功勛事跡材料篇2
1956年,吳自良又率隊研制成功了當時極其重要的蘇聯(lián)低合金鋼40X 的代用品;頂數(shù)上世紀六十年代的那次任務最為重頭,這一回,國家需要吳自良為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研制一種核心元件——甲種分離膜。
任務是周恩來總理親自下達的。原本答應為中國第一顆原子彈提供技術援助的蘇聯(lián)突然撕毀了協(xié)議,中國在措手不及之下只能全部自主研發(fā),其中就有這個甲種分離膜。個頭小小的甲種分離膜能讓那個“雙胞胎”同位素“鈾-235與鈾-238”發(fā)生分離,產(chǎn)生出濃縮鈾-235,從而完成核裂變。
甲種分離膜技術屬于那個時代里的全球超級絕密,通曉者只有美國與前蘇聯(lián)。有一天,時任二機部副部長兼原子能所所長的錢三強出現(xiàn)在吳自良面前,手捧一個管狀金屬元件,說這就是蘇聯(lián)的甲種分離膜,必須非常小心地對待,萬一掉落在地,會產(chǎn)生成千上萬個碎片,只有靠磁鐵才能將它們吸起來,而缺少了哪怕一個碎片,這個小家伙都等于徹底失靈。錢三強還告訴他,由于蘇聯(lián)帶走了全部圖紙和資料,這個甲種分離膜已經(jīng)失效,更導致我國花大價錢從蘇聯(lián)進口的擴散機處于生銹停產(chǎn)狀態(tài)……
那一天,吳自良長久地盯著這個既嬌貴又珍貴的小家伙,他知道,自己的生命從此將因它而大不同。
吳志良開始了隱姓埋名的生活,開始了沒日沒夜的隱密探索,立誓要搞出中國人自己的甲種分離膜。那些年里,上海冶金所實驗大樓第四層的整個半邊都被嚴密封閉起來,外人一律不得進入,也不許打聽,連團隊成員的家人們都不知道那個神秘的空間里正在發(fā)生著什么。來自各方的60多名科研人員不過30歲上下,他們沒有參考資料,也沒有對外信息,連必要的工作和生活條件都極為匱乏,因為整個國家都處在“三年困難時期”,但是這個年輕的群體日夜鏖戰(zhàn),在吳自良的率領下于一片空白之中奮力探索。在一次又一次的失敗之后,忽然有一天,吳自良腦洞大開——既然常規(guī)方法行不通,那我們就另辟蹊徑!
吳自良“兩彈一星”功勛事跡材料篇3
吳自良,吳人吳相,儒雅的外表下面有著一個無比強大的內(nèi)心,就因為他一生都在與材料學相守相望——這個世界上的材料各有能量,當他用全部生命來與它們對話時,那些材料便會賦予他能量。
吳自良對材料學的濃情萌發(fā)于美國匹茲堡卡內(nèi)基.梅隆大學冶金系。那時,26歲的吳自良是物理冶金學家C.S巴瑞特(C.S Barrett)教授和物理學家R.斯莫洛柯夫斯基(R.Smoluchowshi)教授的研究生。這兩位美國教授成功喚起了吳自良對物理冶金學應用前景的憧憬,讓他一頭鉆進這片原本陌生的知識海洋里,奮力拼搏了五年。當他以畢業(yè)論文《片狀鋁單晶中滑移機制和內(nèi)耗的關系》獲得物理學博士學位后,緊接著,又在本校金屬研究所開始了博士后研究。很快,年輕的吳自良引起了美國科學界的注意——他先是被錫臘丘斯大學材料系聘為副研究員,參與“軟鋼中阻尼和疲勞”這一課題的科研工作,然后又當選為美國科學促進會會員。自此,群星燦爛的美國科學家名冊上,有了一個名叫吳自良的中國浙江人。
新中國成立的禮炮聲對于海外學子的感召力,是個無法度量的數(shù)量級。一批又一批中國留學生突破重重困境從海外回到祖國,成為那個時代里最令世界矚目的“中國現(xiàn)象”。像吳自良這樣一個在美國科學界已有名頭的中國人,自然會被美國移民局百般阻撓,最終,吳自良以“母親年邁、必須回國探望以盡孝道”為由拿到簽證,輾轉(zhuǎn)取道香港,回到中國。
吳自良“兩彈一星”功勛事跡材料篇4
中國科學家獨立自主研發(fā)“兩彈一星”的過程,創(chuàng)造了無數(shù)奇跡。但由于這些工作大多屬于“絕密”級別,因此背后的故事也多數(shù)鮮為人知。著名材料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吳自良帶領團隊攻克我國第一顆原子彈“心臟”的歷程,就是其中一則神秘的傳奇。
所謂原子彈“心臟”,是一種叫作“甲種分離膜”的核心元件。它的作用在于將鈾-235和鈾-238這對“雙胞胎”同位素分開,提煉出高濃度的可用于發(fā)生核裂變反應的鈾-235。
當時,全世界掌握這項技術的只有兩個國家——美國和蘇聯(lián)。蘇聯(lián)專家撤離中國時,也帶走了絕密級別的分離元件技術資料。面對國際封鎖,____表示中國一定要下決心搞出原子彈,而這項甲種分離膜的攻關任務,是由____親自抓的國家絕密項目。
最初,這一項目被交給上海冶金研究所(現(xiàn)上海微系統(tǒng)所)、沈陽金屬所、復旦大學和北京原子能所4家單位。后來經(jīng)過綜合考量,國家將該研制任務集中下達到上海冶金所,通知其他分離膜研究小組攜帶設備,于1961年春節(jié)后到上海冶金所報到。于是,60多名專家在上海冶金所組成了第10研究室,對外稱“7支部”。而時任上海冶金所副所長的吳自良,就擔當了第10研究室的室主任和技術總負責。
“國家的需要就是我的研究方向?!北С种@樣的信念決心,吳自良放下籌備已久的研究項目,全身心投入到全新的會戰(zhàn)之中。
分離膜的基本原理是用某種粉末制造出特定性質(zhì)的孔洞材料,因此研發(fā)的關鍵在于找到合適的材料和恰當?shù)闹谱鞣椒ā?/p>
吳自良“兩彈一星”功勛事跡材料篇5
在生活中,吳自良樸實無華、淡泊名利。他將自己的一生都奉獻給了祖國的科學事業(yè),從不計較個人得失。他的高尚品德和人格魅力贏得了廣大師生和同行們的尊敬和愛戴。即使在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之后,他依然保持著謙虛低調(diào)的作風,繼續(xù)默默地為我國的科研事業(yè)貢獻著自己的力量。
吳自良的卓越貢獻得到了國家和人民的高度認可。他先后榮獲多項國家級榮譽,包括“兩彈一星”功勛獎章、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特等獎等。他的名字被永遠銘刻在中國科學技術發(fā)展的歷史豐碑上,成為了我國廣大科技工作者學習的楷模。
吳自良的科研精神和成就激勵著一代又一代的中國科學家。他所開創(chuàng)的研究領域和培養(yǎng)的科研人才,為我國材料科學的持續(xù)發(fā)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在他的影響下,我國涌現(xiàn)出了一大批優(yōu)秀的材料科學家,他們在各自的崗位上繼續(xù)為我國的科技事業(yè)努力奮斗,不斷推動我國從科技大國向科技強國邁進。
吳自良,這位為我國“兩彈一星”事業(yè)立下不朽功勛的科學家,以他的智慧、勇氣和奉獻精神,書寫了一段輝煌的科學人生。他的事跡將永遠激勵著我們,為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不懈努力。我們應當銘記他的貢獻,傳承他的精神,在科學的道路上勇攀高峰,為祖國的繁榮富強貢獻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