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人抗疫感人事跡
疫情來襲,還有許許多多的人,明知前路兇險,他們卻依舊義無反顧地“逆行”,堅持奮戰(zhàn)在疫情防控一線。下面是小編為你準備的青年人抗疫感人事跡,快來借鑒一下并自己寫一篇與我們分享吧!
青年人抗疫感人事跡篇1
“90后”的武漢中心醫(yī)院男護士鄧光西和同為醫(yī)務人員的未婚妻朱凡,在23日晚上急匆匆趕回老家說服雙方父母取消婚禮,又急匆匆趕回了手術室。
婚期在即,90后男護士鄧光西本該在家籌備婚禮,卻趕回新城區(qū)鄉(xiāng)下父母家做“說服”工作取消婚禮,征得家人同意后,便立即就返回崗位待命。
鄧光西是武漢市中心醫(yī)院后湖院區(qū)手術室的一位90后男護士,本來早與同為醫(yī)務人員的妻子朱凡訂好了2月1日(大年初八)完婚,請?zhí)苍缭绨l(fā)給了親友。但自從疫情發(fā)生以來,鄧光西和妻子始終都奮斗在防疫工作的一線,近日,本該利用排休籌備婚禮的兩人一合計,心里有了打算——取消婚禮和排休,返回工作崗位和同事們一起戰(zhàn)斗。
昨晚,下班后的小鄧匆匆趕回新城區(qū)鄉(xiāng)下的父母家,與父母商談此事,正在當班的小朱也通過電話與自己的父母取得了溝通?!翱戳俗罱男侣?,父母們說再大的事也抵不過公眾的健康和安全,我們身為醫(yī)務人員,這是我們該有的責任和擔當,其他的事情由他們來處理,讓我們安心上前線?!编嚬馕髡f,他們很感謝長輩的理解和支持。當晚,小鄧就給護士長李靜發(fā)了消息請命:“護士長,婚禮取消……隨時待命……”今日凌晨6點,鄧光西就匆匆趕回城區(qū)待命備戰(zhàn)。曾經(jīng)被守護的90后,現(xiàn)在開始守護世界了!為了方便穿防護服,這群90后姑娘剪掉長發(fā)。
青年人抗疫感人事跡篇2
有這樣一群人,他們不過是裝成大人模樣,走在抗擊疫情一線;有這樣一群人,承擔著“90后”的標簽,卻早已經(jīng)擔當大梁;有這樣一群人,他們剛入職不久,才加入湯莊鎮(zhèn)機關工會大家庭,就已經(jīng)把自己投入到無限的為人民服務中去。
去年剛入職的青年干部黨政辦辦事員李錚,積極響應政府號召,服從鎮(zhèn)里工作安排,提前返崗,奮斗在抗疫第一線。大年初二,李錚在揚州過年,突然接到鎮(zhèn)政府辦公室電話,要求他立馬趕往政府,待崗待命。李錚同志二話沒說,跟父母家人打了聲招呼,說明了情況,立刻下午趕回了湯莊。作為醫(yī)療救治組的一員,李錚戴上口罩,每天早早來到衛(wèi)生院,幫助工作人員先做好醫(yī)院內外消毒工作,不放過任何一個角落。當有病人前來就診的時候,他還要負責做好體溫檢測,前期問診,診室引導工作,詳細做好問診記錄,不放過任何一個疑似病例。他還要跟隨衛(wèi)生院醫(yī)生走入街頭巷尾,走進鄰里鄉(xiāng)親,宣傳新型冠狀病毒相關知識以及防護措施,叮囑鄉(xiāng)親們減少外出,戴好口罩,做好防護。李錚每天早出晚歸,為了防止傳染,此次他一人回到湯莊,家里親人都在揚州,每天父母也不放心,頻頻要求回來照顧他,他都拒絕了,要求父母正月十五以后再回來。李錚在入職之前一直在揚州消防大隊做一名文職,如今成為了湯莊一名青年公務員,一直嚴格要求自己,將“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銘記在心,他積極要求加入黨組織,一直在用行動向黨組織靠攏,是一名熱血奮進積極向上的好青年!
防疫一線的還有閔捷同志,大年初三接到通知,閔捷從寶應老家趕回湯莊,迅速投身到戰(zhàn)斗中去。每天他整理資料臺賬,做好抗擊疫情前線信息收集歸檔工作,保存好原始數(shù)據(jù)資料。每日上級部門下發(fā)公文,閔捷第一時間接收,傳達給鎮(zhèn)各級部門、村和社區(qū),保證了非常時期信息傳達的通暢性、時效性和有效性。
宣傳科的秦婧鈺,在疫情期間,充分發(fā)揮了帶頭示范作用,在接到通知前往湯莊后,一直做好“幕后英雄”的角色。在疫情肆虐人心惶惶的關鍵時期,依舊每日更新湯莊公眾號“水韻湯莊”,積極報送湯莊每日“戰(zhàn)況”,報道抗擊疫情一線感人事跡,宣傳普及新型冠狀病毒防護知識,傳遞宣揚湯莊正能量,掃除疫情期間多日陰霾。
還有很多很多年輕的身影活躍在抗擊疫情一線,三歲孩子的母親孫晶晶、漢留村后備干部李輝、曾鈺村入黨積極分子吳龍肖……他們是“90后”年輕干部,他們是“20年”新鮮血液,他們是年青一代隊伍中的“硬核”!青年強,則國強!
青年人抗疫感人事跡篇3
眼下,武漢市的新冠疫情重癥病例已經(jīng)下降至2000例以下,如何繼續(xù)加強重癥患者的醫(yī)療救治,努力提高治愈率、降低病亡率是當前救治工作的重中之重。今天(3月22日)的《一線抗疫群英譜》我們就一起來認識一位重癥醫(yī)生馬承恩。
在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yī)院光谷院區(qū)重癥病區(qū),患者老徐不僅雙肺感染嚴重,還伴有高血壓、心臟病等多種基礎病,好幾次都在死亡線上掙扎。
氣管插管、血液透析、心肌恢復,一周多的時間,山東大學第二醫(yī)院援助湖北國家醫(yī)療隊隊長馬承恩帶領隊友進行了三次大搶救,老徐終于轉危為安。
為了趕在患者病情惡化前提前介入,馬承恩經(jīng)常連續(xù)六七個小時在病區(qū),查看、監(jiān)測病人情況,上呼吸機,穿著厚厚的防護服,馬承恩始終奮戰(zhàn)在救治一線。別人輪休的時候,他還要參加疑難病例討論、會診。
在馬承恩和隊友們的努力下,截至目前,他們已累計治愈患者46人。
青年人抗疫感人事跡篇4
__是一個年過半百的__縣新聞工作者,今年在新聞宣傳崗位工作了30年。__是__的兒子,在新聞宣傳部工作2年多時間,是一對奮戰(zhàn)在新聞宣傳工作上的母子兵。20__年從__電視臺重新回到__縣廣播電視臺上班后,已經(jīng)連續(xù)10年沒有休一天公休假,把一支年輕的新聞宣傳隊伍逐漸帶上正軌,為__縣的新聞宣傳工作和對外宣傳工作作出了一定貢獻。__工作近3年,也是連續(xù)兩年沒休一天公休假。20__年10月25日,廣福橋鎮(zhèn)突發(fā)安全事故,__接到采訪任務已近零點,他馬上投入“戰(zhàn)斗”狀態(tài),跟隨縣領導一直在廣福橋鎮(zhèn)、石門縣幾地奔波,一通宵都沒睡,第二天11點鐘才回到家。布置、接到最偏遠、最棘手、突發(fā)性的采訪任務是母子兩人工作的常態(tài),但他們從不抱怨和叫苦,而是懷揣著對職業(yè)的敬畏和熱愛,默默做好分內的事。
今年的春節(jié),對于這個老新聞工作者和年輕的新聞工作者來說,是從來沒有過的繁忙和緊張,面臨著更多的困難和壓力。__、__從大年30年開始,一直堅守在新聞宣傳崗位。正月初二,母子倆接到到崗命令,__編輯了當天的新聞,__和記者黃莉莉立即在火車站、街道、網(wǎng)吧等娛樂休閑場所進行拍攝,及時向__廣播電視臺發(fā)布了《__:眾志成城,防控疫情》的新聞稿件。從大年30開始,早上7點半,母子兩人準時從東站打的出發(fā),到單位開始工作,一直到晚上9點多鐘,有時甚至更晚,每天都是超負荷工作。__工作筆記上每天記錄著密密麻麻的電話采訪聯(lián)系事項、凌晨一、兩點安排工作,搶在第一時間發(fā)稿、向上推送稿件,實施重大新聞采訪的策劃、編輯,__都親力親為。正月初二開始,一個星期咽喉腫痛,聲音嘶啞幾乎講不出話。從1月19開始到2月7號,__也一直感冒咳嗽,每天都是隨身帶著感冒藥、抗生素,采訪回來才能吃上藥。因為每晚回去很晚,母子倆和新聞宣傳部其他工作人員只能一日三餐在辦公室吃方便面。雖然很苦、很累,但他們默默把辛勞埋在心里,一心一意只做好工作,母子兩人一起累并快樂著。工作之余,__跟母親__開玩笑說:老媽,你對我最沒有人情味、我能不能也享受特權休息休息?我只有笑笑無語,那我的兒子是新聞工作者,在最危險、最緊急的情況下,你不上,誰上、誰沖鋒在前。是的,看到母親從大年三十起一直都在單位上班,__還是會樂呵呵的跟母親一起堅守。疫情當前,__深知同事們都是父母的寶貝,母親不忍心把他們置于危險的最前沿,他便成為母親最溫暖的依靠,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他的身影。截止到3月6號,__采寫疫情防控稿件40多條,其中,與記者柴麗莉采寫的新聞《__:開通7條物流配送線
保障春耕民生物資供應》在湖南衛(wèi)視午間新聞播出,與其他記者采寫的《抗疫故事疫情無情人有情》在新華社客戶端播出。《眾志成城防控疫情》專欄里,記者__的名字不時出現(xiàn)在屏幕上,這是他們母子并肩戰(zhàn)斗的最好見證。
雖然是單親家庭,但__、__一家卻洋溢著與人為善、其樂融融、積極向上的家庭氛圍。在繁忙的工作之余,母親__喜歡琢磨美食,經(jīng)常把美食帶給同事分享;兒子__喜歡彈鋼琴K歌,他們把生活的酸、難、苦、辣放置一邊,仍然向陽而生、追求如歌的生活。
青年人抗疫感人事跡篇5
“?!迸笥寻l(fā)來消息,說他在微博“云監(jiān)工”,并且推送了直播——是武漢市正在搭建救治醫(yī)院。我看見在高空攝像下,一個個身著亮色工作服的建筑工人們急速走動著,大型施工機械不停地運作,工地上已經(jīng)支起了即將成型的房屋支架……
在微博熱搜與網(wǎng)絡熱點都被“新型冠狀病毒”占領的近日,在“某地又確診多少位患者”“現(xiàn)時共多少名患者死亡”這樣的新聞攪得大家心神不寧的同時,“他們”的身影也不斷出現(xiàn)在我們的視野里。
“他們”是84歲的鐘南山教授,義無反顧地趕往武漢防疫最前線;是2小時內集結52位醫(yī)護人員奔赴前線的河南大學各附屬醫(yī)院;是1月28日為止趕往湖北的30支醫(yī)療隊,4130人……
黑白顛倒奮戰(zhàn)一線的醫(yī)護人員,簽下的是擁有遺書分量的請戰(zhàn)書,工程人員肩扛的是濃縮著生命與希望的建材。在記者采訪中,我看見的是護目鏡布滿水霧,視線模糊的醫(yī)護人員,他們小心翼翼“蛻”下身上沾滿病菌的厚重防護服,如釋重負地呼吸一口新鮮空氣,努力支撐著疲憊的雙眼,臉頰已經(jīng)被醫(yī)用口罩勒出深深的印痕。
這是他們,而我們又是如何?
我們或許是涉戰(zhàn)未深的普通民眾,蹲在家里時刻關注著最新消息。
然而,有的人貪圖財利與刺激,使最不可能興旺的野味市場生意興隆,有的人依舊外出聚會,或終不肯戴上口罩,更有甚者拒絕醫(yī)院的體溫檢測,大聲責罵醫(yī)生虛張聲勢,已確診的患者帶病潛逃。有的人說,他們是無故產(chǎn)生事端,對病情毫無重視可言。
但是,有的人依舊以普通的身份奉獻著。許多身處武漢的市民主動投入防疫一線做志愿者,盡綿薄之力幫助需要幫助的人。武漢是疫情最嚴重的城市,更多的市民堅持留在武漢,以防感染他人。無私奉獻的普通人絕不僅僅是武漢的市民,還有許多不在疫情中心的普通人也在努力奮戰(zhàn)。我的同學母親在地鐵口分發(fā)口罩,大多數(shù)普通民眾“閉關”在家。“他們”在前線作戰(zhàn),“我們”中的更多人,雖不能托舉一片青空,但或許能夠為他們撐起一把傘。
“為眾人抱薪者,不可使其凍斃于風雪。”牽動國人心的,不僅僅是疫情,而是與疫情緊緊相連的“他們”的安危。
始終有人為我們負重前行,即使無法加入一線,但希望身為“我們”中的我,提筆落字,文字間亦能為他們遮避風雨,聯(lián)結溫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