偉人事跡范文材料

| 舒洪

偉人事跡范文材料篇1

蔡鍔,字松坡,出生于公元1882年(光緒八年),湖南保慶(今湖南邵陽市)人。他十五歲考入湖南時務學堂,后人日本士官學校學習?;貒笤诮?、湖南主辦軍事學堂,不久任廣西兵備道。1910年調云南任督署參議,時年二十八歲;1911年為云南都督,1915年發(fā)動護國起義,以討袁護國著稱于世。1916年,因病赴日就醫(yī),不久病逝,時年三十四歲。

蔡鍔小的時候,有不少機警聰慧的故事流傳著,故在當?shù)乇环Q為“神童”。

蔡鍔出身于一個普通的農民家庭,由于當時清政府政治-,地方官吏敲詐-,苛捐雜稅多如牛毛,使得百姓苦不堪言。蔡鍔的家庭也是如此,雖然父母拼命干活,家中仍然入不敷出,生活十分艱難,也就根本談不上讓孩子去上學的事了。但是,小蔡鍔卻酷愛讀書,可沒有書又怎么辦呢?他便讓上學的孩子教他認字。為了使上學的孩子能痛快地教他識字,他便想了個法子,每當上學的孩子下學后玩的時候,他便湊上去和他們玩,由于他善于動腦,玩的花樣多而有趣,所以大家都喜歡和他一塊玩。時間一久,這些孩子不但主動教他識字,還樂意把書借給他,讓他拿回家去自己讀。由于借來的書受時間限制,他不得不抓緊時間讀,有時頭天下午把書借來,第二天一早須還給人家,他便徹夜不眠。就是靠這種方法,用了兩年的時間,小蔡鍔到八歲的時候,便讀完了《千字文》、《詩經(jīng)》、《論語》和大量名家詩詞,還學會了作詩、聯(lián)對、寫文章。

這年春季的一天下午,小蔡鍔等幾個上學的孩子下學后,一起去邵陽城外放風箏。正當他們玩得開心的時候,突然有一只風箏的線斷了,大家便飛快地朝著風箏落下的方向追去。

不料,那風箏飄來飄去,竟然飄落在邵陽知府的后院中。當時,大家都感到害怕,不敢去討,但小蔡鍔卻對大家說:“那是我們的風箏,落到了他的院中,我們只不過是去討回來,有什么可怕的呢?”

于是,在蔡鍔的帶領下,他們一塊來到了知府門前。

蔡鍔跨前一步,對門衛(wèi)說:“請你進去通報,就說邵陽有個叫蔡鍔的向你們老爺反映個情況!”

知府正在房內喝茶,聽說有個叫蔡鍔的孩子找他反映情況,覺得新奇,便走出來問道:“你有什么情況要反映呀?”

蔡鍔道:“我們的風箏落到了你的后院,請大人還給我們!”

知府一聽,不由得生了氣,心想,因為要找一個風箏,竟也敢驚動知府,這孩子也太放肆了!可又一想,這孩子確也有些膽識,我倒要乘機考他一考。于是,知府對蔡鍔提出,要出個對聯(lián),蔡鍔如對得上,就把風箏還給他,如對不上,就趕他走。

知府出的上聯(lián)是:童子六七人,無如爾狡。

意思是說:在你們六七個兒童中,誰都趕不上你狡猾。

蔡鍔一聽,這是有意取笑于他,便也不甘示弱,眼珠一轉,順口對道:“知府二千石,唯有公……”

下面的一個字,蔡鍔故意停下不說。

知府急忙問道:“公后面是什么?快說呀!”

蔡鍔這才不慌不忙地道:“你還風箏,我就說個‘廉’字,你不還風箏,我就說個‘貪’字!”

知府見還有些差人在場,能叫他說成“貪”字嗎?所以,趕緊命人找來風箏,還給了他。

蔡鍔“智討風箏”的故事傳出后,鄉(xiāng)里的人們都大為驚異:一個窮得連飯也難顧上的人家的孩子,怎么學會作詩聯(lián)對了?難道真是無師自通嗎?

在他們了解到蔡鍔自學讀書的過程后,又不禁大加贊嘆說:真是一個有心計的孩子。

當?shù)赜形粚W者,名叫樊雉,聽到蔡鍔的讀書事跡后,主動上門,表示愿無償?shù)厥账麨橥健?/p>

從此,蔡鍔才真正地讀起書來。蔡鍔在樊雉的悉心教導下,學習刻苦,博覽群書。幾年后,學識水平便有了飛速的提高,到十四歲那年,便考中了秀才。

偉人事跡范文材料篇2

范仲淹的母親謝氏,身世坎坷,吃盡許多苦頭,飽嘗過多酸辛,因此把太多的希望寄托在兒子身上。謝氏以孟母自勵,悉心教子;范仲淹以顏回自律,發(fā)憤成才。舉凡古代刻苦攻讀學有所成的故事,母親和繼父都對范仲淹一一講過。

范仲淹心里明白:要想干一番大事業(yè),就得自律嚴刻,自覺吃苦,自強不息。

在醴泉寺讀書期間,繼父的家境已經(jīng)比較窘迫,仲淹心知肚明。每次離家去寺院,母親總勸他多帶些糧米,一來擔心兒子吃不飽累壞身體,二來怕給寺院的-增加負擔??擅看畏吨傺投疾欢鄮?,而且?guī)У臄?shù)量,出人意料的少。母親絮叨規(guī)勸,仲淹總是胸有成竹地說:“我有數(shù),不少?!?/p>

初到寺院時,糧米交給廚房,代為制作,隨寺院的鐘聲與和尚們一道用飯??煞吨傺停瑥脑绲酵硪粋€心思地讀書思考,經(jīng)常充耳不聞鐘聲,忘記了吃飯,再去打飯時,又過了時辰。好心的廚僧或小和尚眼看著范仲淹如此廢寢忘食地讀書,便主動給他送飯來,仲淹很過意不去,給別人添了麻煩。

為了讀書方便,他自己備了小鍋小灶,自炊起來。范仲淹按自己既定的主意,每天夜晚,量好米,添好水,在小灶里點燃自己拾的木柴,煮米粥。一邊讀書,一邊續(xù)柴煮粥。一鍋米粥煮好了,時間也已過了子夜,他便和衣睡去。第二天清早起來,鍋里的米粥涼透了,已經(jīng)凝固成圓圓的一整個。他拿出小刀,在凝固的粥塊上面,劃上一個十字,完整的一鍋粥分成了四塊。早晨吃兩塊,傍晚吃兩塊,一日兩餐,這便是“劃粥”。用什么菜蔬佐餐呢?菜蔬就在寺院周圍的大山之中。坡坡嶺嶺,溝溝坎坎,自然生長著野韭菜、野蔥、野蒜、野山芹,還有莧菜、苦菜、薺薺菜、蒲公英、王不留、茵陳等十幾種可食的野菜。白天去山洞讀書時,順便拔幾種野菜回來。吃飯時,把十幾根野韭菜,或野蔥、或野蒜,切成細碎末,加入一點鹽拌和拌和,一頓佐餐的菜便成了。

這就是“斷齏”,齏ji,切成碎末的韭菜、蔥蒜等。劃粥斷齏,既簡約又清淡,省時、省力、省錢,可謂范仲淹的創(chuàng)造!醴泉寺讀書三年,范仲淹基本過著“劃粥斷齏”這種清苦自律的生活。隨著范仲淹在北宋歷史舞臺上光輝業(yè)績的展現(xiàn),“劃粥斷齏”也就成了特指范仲淹青少年時代刻苦讀書的專用成語。

偉人事跡范文材料篇3

1944年夏,盟軍在決定轟炸還處于日軍占領下的重慶、南京等城市時,一位美軍上校給建筑學家梁思成寫了一封信,讓他在一周內迅速標出哪些地方有古建筑物,以免誤炸。

很快,上校便收到梁思成寄回的一張做出標記的地圖。令上校沒想到的是,一道寄回的還有一封建言書,一張同樣做了很多不轟炸標志的日本奈良地圖。

上校大為不解,直到他看完了那封建言書。在建言書中,梁思成懇求盟軍在轟炸日本本土時,對日本的古都奈良網(wǎng)開一面,因為奈良有眾多古建筑。他寫道:

“奈良古建筑跟我們各自國家的古建筑一樣,絕不僅僅是某一個民族的,而是全人類文明結晶具體象形的保留。我圖上所標上的地方,保留著東方最古老的建筑,一旦炸毀,那是永遠無法補救的,后代人誰也無法見到了,請為全人類,不要轟炸它們!”

在短短的時間內,精確地標出兩個地圖的不轟炸目標,特別是異國日本奈良的各個古建筑物的具體地理位置,如果不是平日爛熟于心,是絕不能做到的。上校被梁思成深深打動了。

不久,日本有近200座城市遭到盟軍的猛烈轟炸,城市建筑物被毀嚴重,有些幾乎夷為平地,但奈良卻毫發(fā)未損。好幾次,飛機飛到奈良上空,轉轉就飛走了。

30多年后,奈良因其完好保存的眾多古代建筑,及其擁有全日本十分之一的“國寶”級文物,而被宣布為世界歷史文化名城。梁思成也因此被日本的有識之士譽為“古都的恩人”。

然而,卻很少有人知道,梁思成當初決定寫建言書時內心是何等的糾結。他與當時的日本,除了有國恨,還有家仇——他有兩個最親的人死于日軍侵略的炮火中,而這卻是沒有一個日本人知道的事實。

在“一·二八”事件的抗戰(zhàn)中,梁思成的弟弟,國民革命軍第19路軍炮兵上校梁思忠不幸犧牲,年僅25歲。

梁思成的小舅子,林徽因的弟弟林恒,在1941年對日抗戰(zhàn)中,作為空軍的他,不幸被日軍飛機擊落身亡,年僅22歲。林徽因曾因為弟弟的英年早逝,流盡了眼淚。

多年后,當梁思成、林徽因的兒子梁從誡應邀在日本演講,當他提及自己的叔叔和舅舅都死于日軍手中的這段往事時,臺下一片寂靜,陷入了長時間的沉默中。這也是奈良人第一次知道他們的恩人,曾被他們這般深深傷害過。

在對人類共同文化遺產上的保護上,梁思成的意識是超前和人性的,其胸懷更是博大無私的。正是這種博大無私,讓他放下了國恨家仇,讓奈良躲過一場災難性的浩劫。

偉人事跡范文材料篇4

十一年(1861年),安慶被湘軍圍困危急,身為陳玉成部下的程學啟,深夜率丁汝昌等300余人翻越城墻,向集賢關湘軍訓導曾貞干投降。湘軍將領曾國荃對這批降軍存有疑慮,每逢戰(zhàn)斗,必令他們居于前列,七月十三日,程學啟、丁汝昌作為前導,攻破安慶北大門外的太平軍營壘3座,斷絕了安慶北面的交通,使守城的太平軍處境更加艱難,八月一日,曾國荃指揮程學啟、丁汝昌等攻占安慶,太平軍守將葉蕓萊以下1.6萬人全部戰(zhàn)死。戰(zhàn)后,程學啟升任游擊,賞戴花翎,充當開字營營官,丁汝昌升任千總,充當開字營哨官。當時因上海士紳請求,曾國藩命令李鴻章組建淮軍,支援上海,并將大都由安徽人組成的,程學啟的開字營撥歸李鴻章指揮。同治元年(1862年),程學啟、丁汝昌等隨李鴻章乘輪船前往上海。八月,配合劉銘傳銘字營與太平軍戰(zhàn)于四江口,劉銘傳見丁汝昌作戰(zhàn)英勇,請李鴻章把丁汝昌調入銘字營,仍充哨官,統(tǒng)領親兵100人。旋改統(tǒng)領馬隊,升任營官,授參將。

同治三年(1864年),太平天國敗亡。曾國藩北上督師剿捻,由李鴻章署理兩江總督,辦理后勤。丁汝昌升為副將,統(tǒng)先鋒馬隊3營,隨劉銘傳北上,與捻軍作戰(zhàn)。七年(1868年),東捻軍失敗,丁汝昌授總兵,加提督銜,賜協(xié)勇巴圖魯勇號。

同治十三年(1874年),清政府決定裁軍節(jié)餉,劉銘傳擬裁去丁汝昌部馬隊3營,丁汝昌致書抗議,劉銘傳怒其不執(zhí)行命令,欲殺之。丁汝昌聞訊,馳歸故鄉(xiāng)巢縣,得免殺身之禍。

同年,發(fā)生日本侵略臺灣事件。清政府展開海防大籌議,李鴻章力主購買鐵甲艦,辦理海軍。光緒元年(1875年)四月,李鴻章奉命督辦北洋海防事宜。

丁汝昌罷職歸田,悶悶不樂,其妻魏氏,是湖北鐘祥人,出身書香門第,是一位有見識的女子。她安慰丁汝昌:“家有薄田數(shù)畝,足以飽腹,大丈夫建功立業(yè),自有時也,姑待之”。家居數(shù)年,丁汝昌時常想到李鴻章身居直隸總督兼北洋通商大臣,姑前往天津投靠。李鴻章素知丁汝昌“才略武勇”,就對他說:“省三(劉銘傳)與爾有隙,我若用爾,則與省三齟矣。爾宜與之分道揚鑣!今吾欲立海軍,乏人統(tǒng)率,……當以此任相屬?!碑敃r,陜甘總督左宗棠正在指揮西征收復新疆的戰(zhàn)事,因素知丁汝昌作戰(zhàn)英勇,奏請發(fā)往甘肅差遣。李鴻章不愿丁汝昌西行,便以丁汝昌“傷病復發(fā)”為由,把他留在天津。

偉人事跡范文材料篇5

說起雷鋒,我們都會肅然起敬,景仰之情油然而生。雷鋒不僅是共產主義道德的楷模,更是堅守信仰、無私奉獻、愛崗敬業(yè)、銳意進取、勤儉節(jié)約的楷模。我讀完《雷鋒我們時代的道德地標》這本書后對雷鋒的“小氣”和“傻子”有了新的認識。

有一次,雷鋒去參加運動會,又熱又渴,便掏出了錢準備買瓶汽水解解渴。忽然,他看到供水站送來了開水,他就把錢收起來,轉身走了。別人問他:“雷鋒,怎么不買了?!敝灰娝χf:“開水送來了,喝開水一樣也能解渴。”有人說他小氣。然而,他為了支援農業(yè)建設,卻把自己辛苦攢下的200元錢送給了望花區(qū)和平人民公社去買農具。又有人說他是傻子。

勤儉節(jié)約本來就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但想到這里,我的臉涮的一下就紅了。以前我總喜歡擺弄自己,花錢總是大大咧咧的,手上存不住一分錢,有一點錢就去買好吃的和好玩的。有一次,教我們數(shù)學的朱老師要我們每人準備一把尺子,上課用來畫圖。但是我忘記帶了,手上的錢早就花光了,哪還有什么剩錢去買尺子呀!但是我又不敢向同學去借錢,怕丟面子。結果上課沒有尺子,畫圖畫得歪歪扭扭的,一點也不好看。雷鋒的小氣就是我學習的榜樣。

現(xiàn)在,我再也不會亂花錢了,要買什么都會克制住自己。我打算把自己的零花錢全部積攢起來,捐給那些最需要幫助的人。我愿意做一個像雷鋒一樣的小傻子。

讓我們以雷鋒精神作為指引我們時代的道德地標,一起努力前行吧!

319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