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偉大名人事跡1500字

| 鄭詩2

其實對陶淵明的人生影響最大的人,還得說是他的曾祖父——東晉勛臣、一代儒將,官拜大司馬的陶侃。今天小編在這給大家整理了古代偉大名人事跡的作文,接下來隨著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古代偉大名人事跡1

周恩來未滿周歲就過繼給了嗣母陳氏。陳氏才學(xué)出眾,是周恩來的文化啟蒙老師。安葬嗣母是10歲的周恩來當家后所做的第一件大事。1907年,生母去世后不久,周恩來的嗣母陳氏也在清江浦去世。一年中連續(xù)失去兩位母親,這個打擊對于幼小的周恩來來說是巨大的。由于父親常年在外做工,周恩來兄弟3人一下子失去了依靠,直接面臨著生存的威脅。周恩來領(lǐng)著兩個弟弟(一個9歲,一個4歲),扶著陳氏的靈柩,乘船返回淮安,借債將陳氏安葬在周家的祖塋地。祖塋地位于淮安城東郊的閘口村夏莊組,是周恩來的曾祖父周樵水當年遷居淮安時買下的。周家在淮安沒有田地,除了駙馬巷的房屋(也就是周恩來的誕生地)外,只有這不足一畝的墳地。這里安葬著周恩來的祖父母、嗣父母、生母等13位親屬的遺骨。

周恩來對嗣母陳氏的感情很深,在日本留學(xué)時,他于1918年1月2日寫過這樣一篇日記:“我把帶來的母親(指嗣母陳氏)親筆寫的詩本,打開來念了幾篇,焚好了香,靜坐一會兒,覺得心里非常的難受,那眼淚忍不住的要流下來。計算母親寫詩的年月,離現(xiàn)在整整26年,那時候母親才15歲,還在外婆家呢。想起來時光易逝,墨跡還有,母親已去世10年了,不知還想著我這兒子沒有?!?月12日,當周恩來從家鄉(xiāng)的來信中得知爹爹(嗣父周貽淦)和娘(嗣母陳氏)的墳還露出棺材在外邊時,心里“越想越難受,恨不得即時回國,為家里處置這些事情才好”。

1941年周恩來曾表示,希望抗戰(zhàn)勝利后能到母親的墳前掃墓。他曾對記者說:“38年了,我沒有回家,母親墓前想來已白楊蕭蕭,而我卻痛悔著恩情未報。”這也是有資料考證的周恩來對祖塋地的唯一印象。1950年他又深情地回憶:“1946年,我在南京。南京離淮安只有300余華里,我很想回淮安老家看看,因為淮安還有我兩個母親的墳……”

周恩來最早從1952年開始就計劃平掉淮安的祖墳,歷時13年。期間雖然遇到八嬸母楊氏等親屬的強烈反對以及地方政府的冷處理,但他平墳的態(tài)度卻一次比一次堅決,直至最后將祖墳平掉。

第一個階段是1952年,周恩來安排身邊的工作人員將其意見轉(zhuǎn)告淮安縣委。

1952年底,周恩來讓警衛(wèi)干事王雨波將八嬸母楊氏護送回淮安。王雨波向周總理寫了報告,關(guān)于祖墳地的內(nèi)容有:“把老太太送到家后,第二天(元月一日)上午見了縣長趙榮洲、秘書長張文高,向他們傳達了總理的指示。家里的墳地如果能種,而群眾要求要分,可讓群眾分去耕種?!边@是有文字考證的周恩來第一次向淮安縣委表示要平墳還耕。

第二個階段是1958年,周恩來親自寫信給淮安縣委商討平墳事宜。

1958年6月29日,周恩來寫信給當時的淮安縣副縣長王汝祥轉(zhuǎn)淮安縣委,有關(guān)祖墳的內(nèi)容是:“還有,我家有一點墳地,落在何方,我已經(jīng)記不得了。如淮安提倡平墳,有人認出,請即采用深葬法了之,不必再征求我的意見。我先函告為證?!?/p>

第三個階段是1965年,周恩來安排適合的親屬專程回淮安,敦促淮安縣委和家鄉(xiāng)的親屬平墳。

1965年,周恩來在中南海西花廳同弟弟周恩壽商議平墳一事。因為擔心鄉(xiāng)親們想不通不肯平墳,于是決定派一位親屬前去做工作并督辦此事。周恩壽自告奮勇,極愿前往。但是周恩來沒有同意,他說:“你的身份不同,是周恩來的弟弟……你回去后,省里、縣里都要接待你,既影響人家工作,又造成浪費。”見弟弟沒有異議,周恩來便說:“還是等在西安的爾萃回去辦吧,他母親在淮安,是探家,不會驚動地方領(lǐng)導(dǎo)?!?965年春節(jié)前,周爾萃回鄉(xiāng)探親,周恩來將這個任務(wù)鄭重地交給他,并明確交代:棺木要就地下沉一米以下,做到不影響機耕。

周爾萃回到淮安后,首先將周恩來的意見轉(zhuǎn)告給了哥哥周爾輝和嫂嫂孫桂云,然后又向淮安縣委作了匯報。農(nóng)歷除夕,周爾萃、孫桂云以及30多位當?shù)厣a(chǎn)隊的農(nóng)民,來到周恩來祖塋地,平掉了墳頭,深埋了棺木。

周恩來得知后非常滿意,從工資中拿出70元錢給生產(chǎn)隊寄去,匯款人一欄里端端正正地寫上“周恩來”3個字,在附言一欄內(nèi)還有幾行清晰的小字:“此款支付生產(chǎn)隊平墳工資和賠償青苗損失費?!贝撕?,全國上下掀起了大規(guī)模的“平墳還田”運動。

1958年火化平墳,不留痕跡

1912年,父親周貽能帶周恩來到東北投奔四伯父周貽賡。1927年,周恩來在上海領(lǐng)導(dǎo)第3次工人武裝起義,周貽能去上??赐麅鹤印!八摹ひ欢狈锤锩兒?,周恩來遭懸賞通緝,父親一直留在上海陪伴他,并幫他做些秘密通信聯(lián)絡(luò)工作。直至5月下旬,周恩來奉黨中央之命離開上海前往武漢,周貽能才返回東北謀生。1940年秋,周貽能隨周恩來到重慶,為革命做了一些有益的事情。以后,他就再也沒有離開過重慶紅巖村,也未曾續(xù)弦。

1942年7月10日,周貽能去世時,周恩來小腸疝氣發(fā)炎,正在中央醫(yī)院治療。董必武和紅巖村的同志經(jīng)研究后,決定暫不將噩耗告訴他,等其出院后再說。周貽能的靈柩暫放在紅巖溝內(nèi),待周恩來回來后再出殯。據(jù)童小鵬回憶:“當7月13日周恩來出院回紅巖二樓辦公室,得知父親去世已三日時,悲痛欲絕,慟哭不已。隨后大聲責問辦事處處長錢之光,為什么不通知他,錢之光不敢回答。周恩來特別責問鄧大姐說:‘別人不了解我,你還不了解我?你為什么也瞞我?’鄧大姐只得流著眼淚認錯。一些同志聞聲到二樓走廊,聽到這些話,都為之感動得流淚。我更是淚流滿面。這天晚上,周恩來為父親守靈至拂曉?!?月18日,周貽能被安葬在沙坪壩小龍坎伏園寺墓地。周恩來頭戴孝帽,身穿白衣,走在送葬隊伍的最前列。伏園寺墓地里又一座新冢立起,墓碑中間豎刻著:父親周懋臣大人之墓。落款是:

男 周恩來 媳 鄧穎超

古代偉大名人事跡2

陶淵明出生于東晉末期。爺爺陶茂官曾做到武昌太守,只是老爹陶逸命運不濟,在安城(今廣西壯族自治區(qū)賓陽一帶)太守任上死得早。那陣子小淵明才八歲,靠著祖蔭和上輩子留下的一些田產(chǎn),緊緊巴巴地過日腳。人倒是長大了,可家業(yè)荒得也差不多了;所幸讀了一肚子經(jīng)史典籍,寫得一手妙筆驚俗的好詩文,也很有一股子濟世救民的大抱負。只可惜,咱這位飽學(xué)的陶姓五柳先生太過于好酒了。都快到而立之年了,顯見得窮困潦倒,居處壁裂頂漏,穿著補丁摞補丁的短褐爛衫,三天兩頭揭不開鍋,哪還有錢打得起酒呀!好在先生人緣不賴,口碑甚佳,親朋故舊全都樂意招待他;他也滿有酒德,雖說到了人家酒不喝罄不算完,可是喝多醉也不鬧哄,總能自覺地返回自家去。

說到陶淵明性嗜酒,人們不能不感嘆他的外公孟嘉。陶淵明的外公行為沖淡自然,頗有老莊之風(fēng),臨事機變?yōu)⒚?,以盛德服人,甚得仕宦器識。其人天生擅酒,早年桓溫掛帥征蜀,連戰(zhàn)皆捷,打到巴楚龍山,正趕上重陽節(jié),便大擺酒席歡宴群僚。酒宴上孟嘉是一杯接一杯地豪飲,山風(fēng)吹落了頭盔也毫無反應(yīng);有人欲提醒他,桓溫立刻語示左右,切莫驚動,想看看他醉后的舉止形態(tài)到底如何。只見孟嘉又喝了好一會兒即起身如廁,桓溫立命侍從揀起頭盔放置孟嘉坐處,又令快手文人書寫諷喻之辭擱于盔邊。孟嘉返回,見盔邊的文字后取過紙筆邊飲邊答,須臾而就,其文字迅捷華美,絕無醉意,令桓溫及四座無不嘆服。眾所周知,我國向有“杜康造酒劉伶醉,一醉三年”的傳說,而這位劉伶即是晉代最大最知名的豪飲酒狂,只是劉伶每飲必醉,因此得了頂“醉鬼”的堂皇桂冠。如此看來,陶淵明的外公比之于其前輩劉伶,能飲“多不亂”,真可謂青出于藍,更勝于藍了!陶淵明無疑自母體育胎時,就得了外公孟嘉“酣飲”因子的遺傳。

陶侃生于東吳末葉。吳亡,舉家遷徙潯陽。不意晉世更亂,荒淫的西晉武帝司馬炎將滅亡的魏、蜀、吳三國后妃美人及達官貴胄的佳麗統(tǒng)統(tǒng)搶入后宮,蓄養(yǎng)椒房成千上萬,忙活得老東西上哪屋睡覺都不會抉擇了,竟然坐輛羊拉的彩車,任羊停在哪房門前就在哪房中鬼混;尤其令國人匪夷所思的是司馬炎立太子,居然挑了個先天癡呆的傻兒子,也就是后來被兇殘歹毒、亂政專殺、滿世界拉面首填其欲壑的又黑又丑的惡皇后賈南風(fēng)鴆死的親夫晉惠帝司馬衷;傻皇帝的確傻得可人,拉尿不知,饑飽不懂,禽畜不分,任人捏咕。他在位二十來年,賈南風(fēng)日夜折騰,司馬家諸王也不含糊,爭權(quán)奪勢的“八王之亂”足足打了近二十年,黎民百姓遭浩劫天殃,難覓生路,只有黃泉一條道好走。水深火熱中,年輕志高的陶侃與賢惠的寡母過著貧苦艱辛的日子。為了陶侃的前程,慈母甚至剪斷長發(fā)換錢待客,祈望客官能為兒子延譽,使之所學(xué)有歸,得展抱負。陶侃崇尚儒學(xué),纖密好問,能文善斷,事母至孝,于國忠勇,從一個小小的縣吏,憑著勤奮干練直升至龍驤將軍。他不畏權(quán)貴,在武昌任上,聞聽長江屢屢有過往商船遭強匪搶劫,傷民無數(shù),搞得郡里恐怖,人心凄惶,便挑選數(shù)十高手扮作商人隨船預(yù)伏,果然擒獲強匪二十多人,一審竟是皇親、西陽郡王司馬羕命將士化裝所為,同時審出了歷次搶劫財物的豪巨。案情是弄清了,可衙中人嚇壞了,都勸陶侃趕緊放人賠罪了事。陶侃卻大義凜然地說:“我為朝廷保境安民,漫說他郡王親兵犯法,就是羽林軍違法,我也一樣治罪!”當即將所擒“盜匪”梟首示眾,并親率官軍包圍郡王府,逼司馬羕交出了所搶的財物,把個司馬羕治得服服帖帖。陶侃統(tǒng)軍四十余年,所率大軍南征北戰(zhàn),平叛定亂,拯救東晉皇室于危傾,卻居功不傲,勤政理民。他雄毅有權(quán),明悟達觀,行軍不擾百姓,服夷政出寬泛。當時名流如謝安等人,無不贊“陶公機神明鑒似魏武(曹操),忠順勤勞似孔明(諸葛亮)”,陶侃受封長沙郡公、大司馬,都督八州諸軍事等顯職高位,朝野俱皆嘆服……陶侃勛德如此炳耀,卻獨有一奇,就是在酒鬼輩出、酒徒糜爛的兩晉時代,獨其能節(jié)制少飲,無論任何場合,誰人相勸,決不過限。人問其故,他含淚答說:“年輕時,我因醉酒失態(tài),慈母痛心不已。其后母親仙逝,我跪靈立約發(fā)誓,決不因酒誤事,故而不敢越軌?!?/p>

不難看出,陶淵明身上明顯地附著先人的影子。他景仰曾祖,亦欽慕外公,骨子里既有儒家濟世救民的理想,又有道家無為遁世的無奈。他也曾經(jīng)苦苦奔走于官場。然而東晉已然成了只爛透的地瓜蛋,從內(nèi)里往外淌著腐水,裸露著敗相,顯見得難容忠耿正直的才干志士。因此“少有高趣”的陶淵明進入仕途,遇上個有點兒人味的主兒拉巴他一下,也只是給他個閑差,蹭碗飯吃罷了。就這樣蹉跎過了不惑之年,才當上個僅僅坐了八十一天的彭澤縣令。

東晉的彭澤縣城在今天江西九江市東面的湖口縣柳德昭村,北邊靠著長江,南面卡著鄱陽湖的湖口,過了湖,往西南翻過廬山就是陶淵明的家鄉(xiāng)。這時的陶淵明雖說早已看透了皇家官場的黑暗腐朽,但為了養(yǎng)家糊口,也為了給家鄉(xiāng)百姓做點兒好事,他還是到了縣官任上。到了任,他并沒急著應(yīng)付縣內(nèi)的官紳豪富,而是一身粗布衣裳悄悄地察訪民情去了。誰都知道陶淵明最愛喝酒,而今喝得更邪乎,且沾嘴一準兒醉,而且還成心要讓人們看見自己的醉態(tài)。他這種沾酒就“醉”的形象在今天看來,決不是好事??墒窃跂|晉茍延殘喘的年月,大多正直而有才能的官員無不用酒來澆滅胸中的窩火,同時又用沉迷醉酒來麻痹皇帝及其走狗的猜忌和監(jiān)視,讓他們覺得自己不過是個酒肉之徒,既沒野心,也無反心,從而放松對自己的疑戒,達到保護自己的目的。

這天,走得天已盡黑的陶淵明,早已錯過了飯點。夜半時分,又累又餓的陶淵明和一個隨從吏員總算走到了縣城西門外的江橋鎮(zhèn),發(fā)現(xiàn)鎮(zhèn)邊一家豆腐店還亮著燈。二人敲開門進去,原來店家正在磨豆腐。陶淵明說明了來意,店家一聽是自己心儀已久的大詩人陶縣令,忙置酒備辦了幾樣豆腐菜,端上來歉疚地說:“家里窮,沒有魚肉,幾盤豆腐小菜,請大人將就著用吧!”望著面前潔白如玉的豆腐和紅根嫩綠的拌菠菜,陶淵明不禁脫口贊道:“清香白玉版,紅嘴綠鸚哥。妙不可言呀!”并邀請店家同坐共飲,不住地夸贊酒香醇正,豆腐筋道味美,還問了豆腐的制作、品種和店家的生計情況,直勁兒說這酒喝得痛快,不會醉人,走時連聲道謝,堅持付足了酒飯錢,感動得店家直呼陶大人清廉,陶大人真是青天呀!而陶淵明卻搖搖頭,指著店家新做的豆腐慨嘆道:“豆腐,我七尺男兒尚不如你清白!在這渾濁骯臟的官場,我還要‘為五斗米折腰’,屈事那些權(quán)貴小人,真是愧對百姓啊!”沒過多久,店家果然聽到陶縣令掛印歸隱田園去了。原來上頭派了個芝麻粒兒大的狗官兒下來視察,非要陶淵明官服官帽穿戴齊整,恭恭敬敬地去拜見他。陶淵明心說,什么玩意兒!要我穿戴好拜他狗東西,干脆說你想要我壓榨百姓,拿肉包子喂你這條惡狗,得了唄!陶淵明一氣,就摔了烏紗帽,攜妻小回家鄉(xiāng)去了。

陶淵明回到家鄉(xiāng),親自下田耕種收獲,安貧樂勞,自食其力,飽享田園風(fēng)光之趣。但他仍舊懷有強烈的憂國憂民之情,農(nóng)耕之余亦勤于筆耕,寫了不少傳揚后世的好文章。其中他十分得意的一篇就是《桃花源記》,那上面表述的即是他一心向往的遠古無懷氏和葛天氏時代那種不言而自信,不化而自行的淳樸自然、平等無欺的理想世界。

古代偉大名人事跡3

20世紀上葉的舊中國,人力車夫作為下層社會的一部分飽受歧視和壓迫,甚至有大學(xué)教授說:“如果詩歌描寫車夫,就是下流詩歌。”但魯迅就在這個時候?qū)懴铝苏鸷承撵`的《一件小事》。發(fā)表于1919年底的這篇小說,讓人們感受到了高尚人格的力量:我這時突然感到一種異樣的感覺,覺得他滿身灰塵的后影,剎時高大了,而且愈走愈大,須仰視才見……

這篇小說或許有虛構(gòu)的成分,而實際上,魯迅和車夫之間,曾發(fā)生過不少尋常而感人的故事。據(jù)魯迅日記記載:

1913年2月8日,“上午赴部,車夫誤地上所置橡皮水管,有似巡警者及常服者三數(shù)人突來亂擊之,季世人性都如野狗,可嘆!”。魯迅痛感世道不公,人性扭曲,弱肉強食,無理可講,其激憤之情溢于言表。

1915年5月2日,“車夫衣敝,與一元”。

1916年5月17日,“下午自部歸,券夾落車中,車夫以還,與之一元”。

1923年3月25日,“黎明往孔廟執(zhí)事。歸途墜車,落二齒”。此事在日記里述焉不詳,但在《從胡須說到牙齒》一文中卻有補憶:“天氣很冷,所以我穿著厚外套,帶了手套的手是插在衣袋里的。那車夫,我相信他是因為瞌睡,胡涂……自己跌倒了,并將我從車上摔出。我手在袋里,來不及抵按,結(jié)果便自然只好和地母接吻,以門牙為犧牲了。”魯迅言語間幽而默之,并無任何責怪之意。而且這種事情無獨有偶,1912年8月7日,“午歸寓途中車仆墮地,左手右膝微傷”。魯迅對此也僅是輕描淡寫而已。后來魯迅之所以對“墜車落齒”舊事重提,其實是為有關(guān)他缺齒的傳聞澄清事實,以回擊謠言和中傷。

20世紀20年代末,新興的交通工具有軌電車和公共汽車開始在國內(nèi)發(fā)展,很多人力車夫陷于無以謀生的困境。于是北京數(shù)千車夫組織暴動,上街搗毀電車,遭到當局的殘酷鎮(zhèn)壓,許多車夫慘遭殺戮。魯迅在1929年11月8日給章廷謙的信中憤慨地說:“近日之車夫大鬧,其實便是失業(yè)者大鬧,其流為土匪,只差時日矣。”

夏日的上海天氣炎熱,柏油馬路上如火烤一般,人力車夫們嗓子焦渴,有時連話都說不出來。魯迅和內(nèi)山完造商定,在內(nèi)山書店的門前設(shè)一茶桶,免費供給人力車夫等隨時飲用。此事在魯迅日記中亦有記載:1935年5月9日,“以茶葉一囊交內(nèi)山君,為施茶之用”。

周曄在《我的伯父魯迅先生》中寫了魯迅晚年的另一件事:一個寒冷的黃昏,北風(fēng)呼嘯,周建人一家三口去魯迅家串門。在離魯迅家不遠處,他們看到一個黃包車夫坐在地上呻吟。原來他光著腳拉車,不小心踩在了玻璃上,玻璃片插進了腳底,鮮血淋漓,傷痛難忍,無法回家。周建人問明情況,趕快跑到魯迅家里,不一會兒,就同魯迅一起拿了藥和紗布出來。“他們把那個拉車的扶上車子,一個蹲著,一個半跪著,爸爸拿鑷子給那個拉車的夾出碎玻璃片,伯父拿來硼酸水給他洗干凈。他們又給他敷上藥,扎好繃帶。”魯迅還送給那個素不相識的車夫一些錢,囑咐他在家多休養(yǎng)幾天,并且把余下的藥和繃帶給了他。

魯迅與車夫的這些事,對魯迅偉大的一生來說,只是平凡小事,但也足以反映出魯迅對下層民眾樸素而深沉的愛。

古代偉大名人事跡4

張仲景,名機,男,漢族,約公元150年生,河南南陽人,東漢朝代的孝廉學(xué)歷,漢靈帝時曾任正地市級的長沙太守。

張仲景被后世譽為“醫(yī)圣”,他醫(yī)術(shù)高超,利用勤學(xué)苦練得到的本領(lǐng),醫(yī)好了很多患有疑難雜癥的病人;他醫(yī)德高尚,看到河南疾病流行時,棄官歸鄉(xiāng)行醫(yī),為廣大老百姓治病;他醫(yī)道高明,寫出了醫(yī)學(xué)名著《傷寒雜病論》,這部醫(yī)書是中國醫(yī)學(xué)史上首次提出辨證論治法,形成了獨特的中國醫(yī)學(xué)思想體系。它不僅為國內(nèi)歷代醫(yī)學(xué)家所尊崇,而且為日本、朝鮮、歐美諸國醫(yī)學(xué)家效法,被譽為“眾法之宗,群方之祖,醫(yī)門之圣?!?/p>

社會關(guān)系

張仲景出生在東漢末期一個官僚家庭,其父親張宗漢是個知識分子出身的官員。他從小就從史書上看到扁鵲望診齊桓公的故事,對扁鵲高超的醫(yī)術(shù)非常欽佩,立志長大后做一名救死扶傷的醫(yī)生。

公元161年,11歲的張仲景拜同郡的張伯祖為師,學(xué)習(xí)醫(yī)術(shù)。張伯祖是當時有名的醫(yī)學(xué)家,他性格沉穩(wěn),每次給病人看病、開方,都十分精心,深思熟慮。經(jīng)他治療過的病人,十有八_九都能痊愈,因而張伯祖很受百姓的尊重。跟張仲景一同學(xué)醫(yī)的,還有一個比他年長的同鄉(xiāng)何頤,他對張仲景刻苦鉆研醫(yī)學(xué)的精神十分欽佩。他曾說:“君用思精而韻不高,后將為良醫(yī)?!币馑际钦f張仲景才思過人,善思好學(xué),聰明穩(wěn)重,但是沒有做官的氣質(zhì)和風(fēng)采,不宜做官。只要專心學(xué)醫(yī),將來一定能成為有名的醫(yī)生。醫(yī)圣神奇的治病故事

破迷信治精神病

古代封建社會,迷信巫術(shù)盛行,巫婆和妖道乘勢興起,坑害百姓,騙取錢財。張仲景對這些巫醫(yī)、妖道非常痛恨。

有一天,他遇見一個婦女,一會兒哭一會兒笑,總是疑神疑鬼。病人家屬聽信巫婆的欺騙,以為這是“鬼怪纏身”,要請巫婆為她“驅(qū)邪”。張仲景觀察了病人的氣色和病態(tài),又詢問了病人的有關(guān)情況,然后對病人家屬說:“她根本不是什么鬼怪纏身,而是‘熱血入室’,是受了較大刺激造成的。她的病完全可以治好。真正的鬼怪是那些可惡的巫婆,她們是‘活鬼’,千萬不能讓她們纏住病人,否則病人會有性命危險?!痹谡鞯貌∪思覍偻夂?,他研究了治療方法,為病人扎了幾針。幾天后,那婦女的病慢慢好起來。張仲景又為她治療了一段時間就痊愈了。從此,一些窮人生了病,便不再相信巫醫(yī)的鬼話,而是找張仲景治病。最早使用肛門栓劑通便法

一次,有個病人大便干結(jié),排不出,吃不下飯,很虛弱。張仲景仔細做了檢查,確認是高熱引起的一種便秘癥。當時碰到便秘,一般是讓病人服用瀉火的藥。但是這個病人身體很虛弱,如果服用瀉藥,他會經(jīng)受不住。但不用瀉藥,大便不通,熱邪無法排除。怎么辦呢?張仲景經(jīng)過慎重考慮,決定做一種新的嘗試:他取來一些蜂蜜并將它煎干,捏成細細的長條,制成“藥錠”,慢慢地塞進病人的肛門?!八庡V”進入腸道后,很快溶化,干結(jié)的大便被溶開,一會兒就排了下來。大便暢通,熱邪排出體外,病人的病情立刻有了好轉(zhuǎn)。這就是我國醫(yī)學(xué)史上最早使用的肛門栓劑通便法。

人工呼吸首創(chuàng)者

還有一次,張仲景外出,見許多人圍著一個躺在地上的人嘆息,有幾個婦女在悲慘地啼哭。他一打聽,知道那人因家里窮得活不下去就上吊自殺,被人們發(fā)現(xiàn)救下來時已經(jīng)不能動彈了。張仲景得知距上吊的時間不太長,便趕緊吩咐把那人放在床板上,拉過棉被為他保暖。同時叫了兩個身強力壯的年輕人,蹲在那人的旁邊,一面按摩胸部,一面拿起雙臂,一起一落地進行活動。張仲景自己則叉開雙腳,蹲在床板上,用手掌抵住那人的腰部和腹部,隨著手臂一起一落的動作,一松一壓。不到一個小時,那人竟然有了微弱的呼吸。張仲景關(guān)照大家不要停止動作,繼續(xù)做下去。又過了一會兒,那人終于清醒過來。這就是現(xiàn)在急救中廣泛使用的人工呼吸。

坐堂醫(yī)生的由來

盡管張仲景從小就厭惡官場,輕視仕途。但由于他父親曾在朝廷做過官,所以對他謀得一官半職很是看重。張仲景不愿違背父命,因此在公元188年漢靈帝時,取得孝廉學(xué)歷,進入官場。公元196年,被朝廷派到湖南長沙做太守。但他仍用自己的醫(yī)術(shù),為百姓解除病痛。在封建時代,做官的不能隨便進入民宅,接近百姓。可是不接觸百姓,就不能為他們治療。于是張仲景想了一個辦法,擇定每月初一和十五兩天,大開衙門,不問政事,讓有病的百姓進來,他端端正正地坐在大堂上,挨個地仔細為群眾診治。他讓衙役貼出安民告示,告訴老百姓這一消息。他的舉動在當?shù)禺a(chǎn)生了強烈的震動,老百姓無不拍手相慶。

后來人們就把坐在藥鋪里給人看病的醫(yī)生,通稱為“坐堂醫(yī)生”,用來紀念張仲景。

自公元196年漢獻帝開始,戰(zhàn)亂繁頻,張仲景的家族,原來有200多人,在不到10年的時間里,就有三分之二死于瘟疫,其中又有十分之七是死于傷寒病。

張仲景痛定思痛,他決心要控制瘟疫的流行,根治傷寒病。從此他“勤求古訓(xùn),博采眾方”,刻苦研讀古代醫(yī)書,繼承《內(nèi)經(jīng)》等古典醫(yī)籍的基本理論,廣泛借鑒其他醫(yī)家的治療方法,結(jié)合個人臨床診斷經(jīng)驗,研究治療傷寒雜病的方法。

這時候,東漢王朝四分五裂,張仲景官不能做,家也難回。公元205年,他到嶺南隱居,開始著手撰寫《傷寒雜病論》。到公元210年,終于寫成了劃時代的臨床醫(yī)學(xué)名著《傷寒雜病論》,共十六卷。經(jīng)后人整理成為《傷寒論》和《金匱要略》兩本書。((傷寒雜病論》為我國中醫(yī)病因?qū)W說和方劑學(xué)說的發(fā)展做出了·重要貢獻。后來該書被奉為“方書之祖”,張仲景也被譽為“經(jīng)方大師”。

張仲景寫成該書后仍專心研究醫(yī)學(xué),直到公元219年與世長辭,終年69歲。晉武帝司馬炎統(tǒng)一天下后的公元285年,張仲景的遺體才被后人運回故鄉(xiāng)安葬,并在河南南陽修建了醫(yī)圣祠和仲景墓。

古代偉大名人事跡5

在我們家常菜中,黃瓜可以說是非常常見的一種了,可黃瓜原本是不叫黃瓜的,黃瓜之名的由來,與中國歷史上唯一一個奴隸皇帝石勒有關(guān)。

石勒是部落小帥石周曷朱之子,也是十六國時期后趙的建立者,史稱后趙明帝。

傳奇之人大多都有一個傳奇的出身,石勒便是如此。相傳石勒出生的時候,滿屋紅光,白氣從天上直接連接到庭院中,見到的人無不稱奇。

當石勒長到14歲時,他跟隨鄉(xiāng)里的長者到洛陽行販,靠在上東門大聲吆喝。

當時,尚書左仆射王衍從石勒面前經(jīng)過,他對石勒的言行舉止感到莫名的驚異,回過頭就吩咐手下說:“剛才那個胡人少年,我聽見他的聲音,感覺他有突出的志向,將來一定會成為國家的禍患,你們馬上去抓他!”

巧合的是,石勒被老天爺眷顧,在王衍下令抓他的時候,他就已經(jīng)離開了,所以僥幸地逃過一劫。

石勒長大以后,功成名就,建立了后趙??墒牵债斏匣实垡院?,對自己本是入塞的羯族人一事十分介懷,更對自己國家的人稱呼羯族人為胡人大為惱火。

他是至高無上的皇帝,為了讓自己過得舒坦,他就專門就此事制定了一條法令,規(guī)定無論說話寫文章,一律嚴禁出現(xiàn)“胡”字,違者問斬。

有一天,石勒在單于庭召見地方官員,襄國郡守樊坦穿著一件打了補丁的破衣服就來見他,對他這個皇帝很是失禮,他心里十分不滿,于是劈頭蓋臉地就是一頓質(zhì)問:“樊坦,你為何衣冠不整就來朝見?”

樊坦猛然一下被點名,慌亂又緊張,不知如何回答是好,情急之下竟脫口而出:“陛下,著都怪胡人不講道義,把衣服糧食都給搶走了,害得我只好衣衫襤褸來朝見?!?/p>

樊坦剛戰(zhàn)戰(zhàn)兢兢地說完這段話,立馬就意識到自己犯了皇帝的禁忌,嚇得趕緊叩頭請罪。

石勒也不是不講道理的人,他雖討厭別人總把“胡人”掛在嘴邊,但見到樊坦知罪,而且認錯態(tài)度良好,就沒有過多指責他。

樊坦膽顫心驚地參加完這次召見,緊接著就是例行的“御賜午膳”。就在這時,石勒突然指著一盤瓜,詢問樊坦:“卿可知此物何名?”

原來啊,石勒指的那盤瓜就是我們熟知的黃瓜,但在那個時候,黃瓜還不叫黃瓜,漢朝張騫出使西域?qū)⑺鼛Щ貋?,從那時起它就被人們稱作胡瓜。

樊坦看出這是石勒故意在考問他,便恭恭敬敬地回答道:“紫案佳肴,銀杯綠茶,金樽甘露,玉盤黃瓜?!?/p>

石勒見樊坦知錯就改,很是滿意,聽完他的“錯誤”答案,卻高興地笑了。

從那以后,胡瓜就變成了黃瓜,時至今日,已經(jīng)很少有人知道黃瓜原本叫做胡瓜了。

36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