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勛章英模事跡7篇

| 吳澤

八一勛章英模事跡篇1

錢七虎是江蘇昆山人,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著名的防護工程專家、軍事工程專家、教育家,原解放軍理工大學國防工程學院爆炸沖擊防災減災國家重點實驗室教授,60余載從事防護工程研究和人才培養(yǎng)工作,建立了我國現(xiàn)代防護工程理論體系,解決了若干工程防護關鍵技術(shù)難題,為我國防護工程各個時期的建設發(fā)展作出了突出貢獻?!暗r為人知的是,錢七虎院士曾擔任瘦西湖隧道建設專家組組長,在瘦西湖隧道建設中攻克了世界性技術(shù)難題,并解決了施工過程中遇到的各種技術(shù)問題。”談起錢七虎院士,時任瘦西湖隧道工程負責人、總工程師的市住房和城鄉(xiāng)建設局市政建設處副主任余郁回憶。

瘦西湖隧道是新中國成立以來揚州單體投資規(guī)模最大的城建項目、工程量最大的市政工程。2011年8月21日,瘦西湖隧道修建工程在蜀岡-瘦西湖景區(qū)內(nèi)破土動工。該隧道是揚州市區(qū)文昌路以北一條貫穿東西的通道,處于揚州著名景區(qū)瘦西湖及古城遺址地下,隧道全長4.4公里,其中主體隧道段長1.28公里。工程采用盾構(gòu)施工工藝,單管雙層,上下層各布置兩條車道,直徑14.5米,采用14.93米超大直徑盾構(gòu)機掘進施工。但讓人想不到的是,2013年2月21日,盾構(gòu)機在艱難行進了20米后,刀盤黏附增多、土艙及氣泡艙內(nèi)黏土堆積等一系列問題陸續(xù)暴露出來,導致每掘進2米需要循環(huán)36小時才能基本排出渣土,若按照這個速度掘進,即便不出任何意外,也得需要3年時間才能貫通,這顯然不能確保隧道按時建成通車?!霸谌珨嗝胬橡ね恋貙又型七M泥水盾構(gòu),在世界上尚屬首次,是一個世界級難題,無成功經(jīng)驗可借鑒。3月15日,指揮部邀請包括錢七虎院士在內(nèi)的多名國內(nèi)知名盾構(gòu)專家前來‘會診’?!庇嵊粽f,錢七虎院士被聘為瘦西湖隧道建設專家組組長,經(jīng)過專家組建議,最終確定了“瘦西湖號”盾構(gòu)機的改造方案,拆除影響渣土外排的格柵、碎石機,增加4套高壓沖洗水槍。

2013年4月1日上午,盾構(gòu)機在停機23天后,正式恢復推進。通過對盾構(gòu)機沖刷系統(tǒng)、泥水分離系統(tǒng)進一步改造,不僅解決了全黏土層盾構(gòu)泥水處理這一世界級技術(shù)難題,還創(chuàng)造了超大直徑盾構(gòu)機在全斷面黏土地層平均日掘進4環(huán)8米、最快日掘進6環(huán)12米的兩項世界新速度。

八一勛章英模事跡篇2

剛參加完某項目鑒定會,錢七虎院士又拎著行李箱,踏上出差的旅程。

很難想象,這是一位80多歲老人的生活。作為現(xiàn)代防護工程理論的奠基人、防護工程學科的創(chuàng)立者,在許多人早已退休的年紀,錢七虎還像“空中飛人”一般奔波。這樣的生活,他并不覺得累,而是感覺“活得很充實,很有成就感,也有幸福感”。

“一個人活著是為了什么?”這是60多年前錢七虎在哈爾濱軍事工程學院就讀時,接受的第一堂革命人生觀教育課。

奮斗一甲子,投身強國夢。參加工作以來,錢七虎始終堅守愛黨、報國、強軍的赤子情懷,戰(zhàn)斗在大山深處、戈壁荒漠、邊防海島等工程一線,為我國防護工程發(fā)展作出了巨大貢獻,用實際行動交出了自己的人生答卷:國之需要,我之理想。

初心,是時代鐫刻在錢七虎心中永恒的烙印。20世紀70年代初,戈壁深處一聲巨響,荒漠升起一片蘑菇云……當人們歡呼慶賀時,一群身著防護服的科研人員迅速沖進了核爆中心勘察爆炸現(xiàn)場,錢七虎便是其中一員。

那一年,錢七虎受命為空軍設計飛機洞庫防護門。為了找準原有設計方案存在的問題,他專門到核爆試驗現(xiàn)場調(diào)查研究。

經(jīng)過深入調(diào)查思考,錢七虎大膽決定采用剛剛興起的有限單元法,但這涉及到大量的工程結(jié)構(gòu)計算。

當時,國內(nèi)大型計算機設備緊缺,為了求取最科學的方案,他來回奔波于北京、上海,利用節(jié)假日和別人吃飯、睡覺的空隙打“時間差”蹭設備用。

兩年后,他研究的當時我國跨度最大、抗力最高的地下飛機洞庫防護門通過成果鑒定時,他卻患上了嚴重的十二指腸潰瘍和胃潰瘍。

勇于攀登的人腳步從不停歇。緊接著,他又趁熱打鐵開始“有限單元法在工程結(jié)構(gòu)計算中的應用”的研究攻關。長期的勞累又誘發(fā)了痔瘡,但他還是堅持每天工作12小時以上,疼得不敢坐,就趴在床上寫專著,該專著問世不久就獲得全國科技大會重大科技成果獎。

“世間萬物,相生相克,有矛必有盾?!碑敃r,我國面臨嚴峻的外部威脅,在錢七虎看來,如果說核武器是對付敵對軍事力量銳利的“矛”,那么防護工程則是一面堅固的“盾”。

隨著偵察手段的不斷更新、高技術(shù)武器與精確制導武器的相繼涌現(xiàn),防護工程在高度透明化的戰(zhàn)場中,常常是“藏不了、抗不住”,特別是世界軍事強國開始研制精確制導鉆地彈,給防護工程造成了巨大威脅。

“‘矛’升級了,我們的‘盾’就要及時升級?!泵鎸σ豁楉検澜缂墖拦こ痰姆雷o難題,錢七虎帶領團隊勇攀科技高峰,建立了從淺埋工程到深埋工程防護、從單體工程到工程體系防護、從常規(guī)抗力到超高抗力防護等學術(shù)理論與技術(shù)體系,制定了我國首部人防工程防護標準,解決了核武器和常規(guī)武器工程防護一系列關鍵技術(shù)難題。2019年,錢七虎獲得我國科技領域最高獎項——2018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shù)獎。

師之大者,為國為民。作為多個國家重大工程的專家組成員,錢七虎在港珠澳大橋、雄安新區(qū)、南水北調(diào)工程、西氣東輸工程、能源地下儲備等方面提出了切實可行的重大咨詢建議。退休后,仍活躍在國家戰(zhàn)略防護工程建設前沿,積極為川藏鐵路建設、渤海灣海底隧道論證建言獻策。

“一個人,只有把個人的理想與黨和國家的需要、民族的前途命運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才能有所成就、彰顯價值?!闭劶白约旱娜松鷼v程,錢七虎的目光中透露出堅定不移的信念。

“把更好的機會留給年輕人”,這是錢七虎的育人理念。2009年,他主動放棄自己被提名的機會,推薦年輕學者馮夏庭出任國際巖石力學學會主席:“世界巖石力學研究中心在中國,馮夏庭年輕有能力、有夢想?!弊罱K,馮夏庭成為目前為止擔任該學會主席的唯一中國專家。

“一輩子搞了那么多課題,但我感覺培養(yǎng)人才始終是我最大的課題。”聊起未來,錢七虎充滿對人才輩出的殷殷期盼。

數(shù)十年來,錢七虎培養(yǎng)的大批優(yōu)秀人才成為防護工程領域的中堅力量。2019年,他將國家最高科學技術(shù)獎800萬元獎金全部捐助貧困學生,幫助貧困學子圓了上學夢。

“雖然我已經(jīng)80多歲了,但我總覺得還有很多事要做。為祖國鑄就堅不可摧的‘地下鋼鐵長城’,是我的畢生追求,也是我的事業(yè)所在、幸福所在!”錢七虎表示,有生之年他將繼續(xù)在為國鑄盾的道路上不懈沖鋒。

八一勛章英模事跡篇3

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呼聲。在歲月的長河中,無論歷史的硝煙散去多久,但對英雄無悔,鐵血忠魂的記憶和呼喚始終都在。

雪落無痕,花開無聲,而英雄從平凡真實中走來,又到平凡真實中去,一切都是有跡可循:杜富國從紅色土地中成長起來,從紅色故事中傳承基因,從紅色歷史中堅定信念。

可以說,杜富國的舍生忘死不單單是他個人的英雄事跡,更是新時代革命軍人的熱血本色的生動詮釋,而“讓我來”將成為新時代革命軍人的共同心聲。

離開熟悉的崗位,告別親人朋友,來到艱苦偏遠的邊疆,掃雷官兵面對的不止是雷場生死考驗,“杜富國們”付出的也不止是汗水與鮮血。

記者到掃雷三隊采訪,下士李洋面對鏡頭,立即轉(zhuǎn)過了身。他請記者不要拍他:“我沒告訴父母我在掃雷,我媽如果在電視里看到我,會哭的?!庇浾咭粏?,原來掃雷大隊官兵有個默契:跟家人打電話從不說自己在掃雷。即使家人知道了自己在掃雷隊,也只說自己“在二線搞保障”。

杜富國和他們一樣,一開始都選擇了“隱瞞”。戰(zhàn)友張中君告訴記者,直到第三次掃雷任務結(jié)束后,家人才知道自己在掃雷。

在掃雷大隊,已婚官兵全部兩地分居,40多名官兵面臨親人重病、子女年幼等困難。他們把遺憾、愧疚和思念壓在心底,忘我奮戰(zhàn)在雷場,用生命在戰(zhàn)斗,只因他們都是新時代最可愛的人,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名字:“杜富國”,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心聲:“讓我來!”。

告別掃雷大隊駐地,眾戰(zhàn)士的一句話,久久在耳畔回蕩:“就算不能回戰(zhàn)場,也還要去戰(zhàn)斗。生命不息,戰(zhàn)斗不止!”

八一勛章英模事跡篇4

“你退后,讓我來”,六個字鐵骨錚錚,以血肉擋住危險,哪怕自己墜入深淵。這是“感動中國”給杜富國的頒獎詞。

2018年10月11日,在云南省麻栗坡縣老山西側(cè)壩子雷場,杜富國在掃雷行動中發(fā)現(xiàn)一枚加重手榴彈,他立即讓同組戰(zhàn)友退后,獨自上前查明情況。突然“轟”的一聲巨響,手榴彈爆炸了。生死瞬間他下意識向戰(zhàn)友方向側(cè)身,遮擋住爆炸沖擊波和彈片,用身體護住戰(zhàn)友,自己永遠失去了雙眼和雙手。

12年的軍旅生涯中,杜富國有過3次重要選擇:第一次是參軍來到云南某邊防團,他原本可以一直當一名優(yōu)秀的邊防戰(zhàn)士,但他卻選擇參加掃雷;第二次是來到掃雷隊后,隊長發(fā)現(xiàn)他炊事技術(shù)不錯,有意讓他當炊事員,但他選擇到一線掃雷;第三次是排雷遇險時,他選擇讓戰(zhàn)友退后。

掃雷兵走的是“陰陽道”,過的是“鬼門關”,拔的是“虎口牙”,是和平年代離死神最近的人。杜富國明知這一次次的選擇意味著什么,但他為什么義無反顧?

答案寫在杜富國的請戰(zhàn)書上。2015年6月,他在給連隊黨支部遞交的請戰(zhàn)書上這樣寫道:“正如我5年前參軍入伍時一樣,那時我思索著怎樣的人生才是真正有意義有價值的。唯一衡量的標準,是真正為國家做了些什么……我感到這就是我的使命,一個聲音告訴我:我要去掃雷!”

面對生死雷場,杜富國刻苦訓練掃雷技能,僅3個月就熟練掌握10余種排雷方法,以優(yōu)秀成績拿到掃雷“入場券”。3年間,他先后進出雷場1000余次,累計排除地雷和爆炸物2400余枚,處置各類險情20余起,實現(xiàn)了從“戍邊尖兵”向“全能雷神”的轉(zhuǎn)變。

杜富國受傷后,生命垂危,兩個手掌當場被炸飛,雙眼球破裂,內(nèi)容物溢出,右眼球造成脫落,大腿根部至面部創(chuàng)傷面積達90%以上……

身負重傷、嚴重致殘,對任何人來說都是沉重的打擊,但杜富國有著超人般的意志,這也是英雄特有的品質(zhì)。

3天3夜連續(xù)5次大手術(shù),從“鬼門關”沖出來的杜富國,恢復知覺后第一反應是詢問戰(zhàn)友情況如何,提的第一個要求是:“趕緊治好我的傷,我還要去掃雷!”

如何把真實傷情告訴杜富國,部隊領導和專家為他制定了多套心理干預方案。然而,這些方案一套也沒有用上。得知真實傷情,杜富國沉默了幾秒鐘,用有些顫抖的聲音安慰領導和醫(yī)生:“我知道了,你們放心吧,我會堅強起來的!我不能掃雷了,但我還可以給人們講掃雷的故事?!?/p>

2019年7月31日,_主席為杜富國佩掛英模獎章、頒發(fā)證書,同他合影留念。他舉起斷臂,向統(tǒng)帥敬了一個特殊軍禮。他用這樣一種堅強的方式告訴所有人,不管什么時候,他都是一名軍人,都會以奮斗的姿態(tài)奔跑逐夢。

杜富國以驚人的毅力闖過一道道難關。手術(shù)后不到1個月,他就讓人扶他下床走路;1個半月,他就在病床上支起雙肘做平板支撐。他要跑步,在反重力跑臺上,一跑就是10公里;他要寫字,用殘肢夾著特制的筆,一筆一畫地練;他要播音,從吐字、發(fā)聲開始,跟著教學課件一字一句地學……

憑著樂觀向上的心態(tài)、永不言棄的韌勁,杜富國戰(zhàn)勝了傷痛和殘缺,他能自己穿衣、洗漱、疊被子、開門、跑步、用盲杖走路、用機械手吃飯。

“沖!向前沖,沖啊……”臨近終點,在戰(zhàn)友提示下,穿著作訓服的杜富國,奮力揮動斷臂、步伐穩(wěn)健地在操場上奔跑,額頭上滲出晶瑩的汗珠。沖過終點后,他像孩子一樣笑得很開心。

“聽眾朋友們晚上好,這里是南陸之聲。晚上8點,陪伴每一個身穿迷彩的你……”2020年3月8日,“富國陪你讀好書”系列廣播節(jié)目依托南部戰(zhàn)區(qū)陸軍微信公眾號正式上線。為增強播出效果,杜富國放棄了由他人領讀、自己復讀、再后期剪輯的制作方式,堅持獨立全文背記。

這幾年,杜富國以實際行動助力曾經(jīng)戰(zhàn)斗過的麻栗坡縣脫貧攻堅;擔任重慶市特殊教育中心校外輔導員,給失明的孩子帶去無限光明和力量。

杜富國先后赴北京大學、陸軍邊海防學院等軍地單位,開展宣講30余次,結(jié)合自身成長經(jīng)歷話初心、談感悟,講述強軍故事,傳播“讓我來”的精神,激勵更多新時代追夢人奮勇前行。

八一勛章英模事跡篇5

最近一段時間,看到了杜富國的光榮事跡,讓我想到了戰(zhàn)國時期著名的思想家孟子曾說過:“生,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p>

“掃雷英雄杜富國”就是用自己的血肉之軀來詮釋什么叫“舍生取義”,他在關鍵時刻對戰(zhàn)友輕輕說了一句:“你退后,讓我來,離我遠點”!隨后,爆炸沖擊波和大部分彈片沖向了他,他失卻了仰望星空的雙眼,失去了匍匐前行的雙手。他用自己的身體掃除了黑暗,給我們留下了光明。

面對危險的時候,我不信他的心里是不害怕的。他是盡管害怕,仍能迎難而上。就如他現(xiàn)在,正堅強面對失去雙手的現(xiàn)實。他躺在病床上,蒙著雙眼,試圖保持良好心態(tài),偶爾還會開一兩句玩笑。

一個偉大的民族不能沒有英雄,一個有前途的'國家不能沒有先鋒。中華民族就是一個英雄輩出的民族。杜富國的意志是鋼的、是堅強的,他把熱血灑在了那一片平靜的土地,他把青春奉獻給那一生執(zhí)著的信仰!杜富國用實際行動向我們展示了軍人的初心和立志當高遠的先進做法,他也身體力行努力實踐著“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優(yōu)秀作風。

共產(chǎn)黨人的初心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科技工作者的初心是為創(chuàng)新事業(yè)找突破,為中國經(jīng)濟添動力;青年學子的初心是為中華崛起而讀書,為成就自己而努力。每個人均有自己的初心,應該堅守自己的初心并身體力行。

杜富國,你是好樣兒的,你是我們學習的榜樣和楷模。你雖然失去了雙眼和雙手,但請讓我們來做你的眼睛和拐杖,讓我們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勤奮守紀,恪己奉公,不忘初心,砥礪前行。

八一勛章英模事跡篇6

聶海勝是一名不折不扣的“60后”,今年57歲的聶海勝是中國培養(yǎng)的第一代航天員,這是他第三次執(zhí)行載人飛船的飛行任務,第二次擔任指令長?!鞍肯柙谒{色的天空”是他從小的理想,從神舟六號、十號到十二號飛船勝利著陸,他見證了載人航天的燦爛征途。

1964年9月,聶海勝出生在湖北棗陽市楊垱鎮(zhèn)樊莊村。這個鎮(zhèn)位于棗陽西北,鄂北崗地,湖北的“旱極”之一。

公開資料顯示,1949年到1989年的41年間,鄂北地區(qū)平均每4年發(fā)生1次嚴重干旱或特大干旱;1990年到20__年的20年間,平均每兩年發(fā)生1次;20__年到20__年,發(fā)生了歷史罕見的“五連旱”。直到20__年1月6日,鄂北水資源配置工程一期順利實現(xiàn)通水,鄂北焦渴缺水的歷史才終結(jié)。

物資匱乏的年代,“雨停地干、十年九旱”的楊垱,絕大多數(shù)人的光景艱苦。

50多歲的劉來玉是聶海勝幼時伙伴。如今衣食無憂的他幾乎不吃紅薯,原因是之前吃得太多,想起就反胃。

劉來玉回憶,年幼時,主食是紅薯面,菜是紅薯葉;穿的是哥哥姐姐穿小了打著各種補丁的衣服;冬天拾不到柴(崗地柴少)的他只好凍著。在棗陽市區(qū)讀高中時,他拿出不5毛錢車費,放假時只好步行四五個小時回家,從傍晚走到深夜?!白叩脽o聊時,就看星星?!?/p>

劉來玉說,聶海勝家比他家還窮,吃的、穿的、用的,比他還差。讀小學時,聶海勝常穿著他姐姐的花衣裳,同學都笑他。聶海勝兄妹8人,聶父去世得早,家中重擔全壓在聶母身上。聶海勝為減輕母親負擔,攬下了很多農(nóng)活:放牛、割麥、割野菜等。窮人家的孩子早當家,聶海勝深知要改變自己的命運,唯有讀書。

聶海勝曾在一篇自述文章中寫到:“家里兄弟姐妹多,但父母想盡一切辦法也要讓我讀書,有一次交到老師手中的學費,竟是一只兔子。”

聶海勝的小學、初中成績一直名列年級前茅,同學們稱他“數(shù)學王”。劉來玉介紹,數(shù)學滿分是100分,但聶海勝???05分。老師鼓勵學生早交卷,最先交卷的學生有5分獎勵。聶海勝10次有9次第一個交卷。

八一勛章英模事跡篇7

1996年,聶海勝積極響應黨的號召毅然報名參加航天員選拔,從1500多名優(yōu)秀空軍飛行員中層層選拔、脫穎而出,1998年光榮成為我國第一批航天員。24年來,他始終牢記“為祖國出征太空”的初心使命,始終保持“聽從召喚任挑選”的軍人本色,堅持刻苦訓練、時刻準備,先后3次受命備份、3次領命出征,圓滿完成神舟六號、神舟十號、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行任務,用遨游太空的壯麗航跡書寫對黨的無限忠誠。

2003年10月,神舟五號載人飛行任務,聶海勝位列首飛梯隊,卻與飛天夢擦肩而過。面對提上日程的神舟六號載人飛行任務,他暗下決心:繼續(xù)努力,絕不放棄!隨后爭分奪秒全身心地投入選拔訓練,他幾乎沒有踏出過北京航天城,夜里12點前沒有睡過覺,在模擬艙里一待就是七八個小時,連周末和節(jié)假日都不放過,歷經(jīng)無數(shù)次訓練,對成千上萬個數(shù)據(jù)了如指掌,熟練掌握了所有飛行程序及操作規(guī)程。在備戰(zhàn)任務的關鍵階段,聶海勝母親突發(fā)腦溢血昏迷,組織特批他回家探望,他僅去了3天就返回投入訓練,用行動詮釋了“寧可愧對家庭絕不愧對祖國”的大愛情懷。在不久后的單項考核中,聶海勝考出了整個考核中難得一見的滿分,以優(yōu)異的成績?nèi)脒x神舟六號乘組。2005年10月12日,聶海勝與同乘組航天員踏雪出征、首戰(zhàn)太空,實現(xiàn)從“一人一天”到“多人多天”航天飛行的重大跨越。

2011年聶海勝晉升少將軍銜,此時的他早已獲得眾多殊榮,但他一次次將成績清零、榮譽深藏,參加乘組選拔。他常說:“飛行是我的職業(yè),我的使命。無論將軍或士兵,都因使命而光榮。只要我還能飛,就要做好一切準備”。2013年6月,聶海勝憑借過硬的素質(zhì)、豐富的經(jīng)驗、精湛的技術(shù),光榮入選神舟十號乘組、擔任指令長,帶領兩名新戰(zhàn)友再次出征太空,手動控制神舟十號載人飛船與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完成交會對接,同乘組航天員開展太空授課,用航天人特有的方式讓全國青少年走近航天、了解航天、熱愛航天。

兩度飛天歸來,初心始終如一。作為航天員隊伍里最年長的聶海勝,正常情況下人的生理功能都在衰退,他卻用堅定的信念和超常的訓練對抗著“自然規(guī)律”,和其他年輕航天員一樣參與著共同的訓練科目,挑戰(zhàn)著相同的訓練難度,身穿160公斤左右的水下訓練服在深水里一練就是6個多小時,在高速旋轉(zhuǎn)的離心機中承受8倍于自身重量的壓力,面部肌肉嚴重變形、呼吸異常困難,圓滿完成以空間站基礎理論、出艙操作、故障處置為重點的8大類100余項訓練,在航天生理功能的骨骼代謝、心肺和心血管功能等方面始終保持在優(yōu)良等級。

2021年6月,57歲的聶海勝三入太空,面對空間站任務在軌飛行時間更長、操控難度更大、挑戰(zhàn)考驗更多的情況,他和乘組其他同志密切配合、精細操作,順利完成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與天和核心艙自主快速交會對接任務,嚴密組織2次累計13小時空間出艙活動,在軌驗證了航天員長期駐留、再生生保、空間物資補給、在軌維修等空間站一系列關鍵技術(shù),實現(xiàn)了中國人首次進入自己的空間站,奪取了空間站建造階段首次載人飛行任務重大勝利。

聶海勝用24載造就了三度飛天的壯舉,成為首位在軌100天的中國航天員,見證了中國載人航天事業(yè)的輝煌歷程,以實際行動兌現(xiàn)了他“一心只為飛天,一生只為飛天”的莊嚴承諾!面對艱巨繁重的空間站運營階段各項任務,他堅定表示“我的初心是出征太空,我的使命是圓滿完成任務,只要祖國和人民需要,我就義無反顧做好一切準備,隨時接受挑選,為祖國出征太空”。

487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