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書記先進事跡1000字左右

| 鄭詩2

“第一書記”,一個響亮的名字。我懷著一顆期待的心,走進這個曾經熟悉卻又另人感動的藝術創(chuàng)作中。也許是我一直在農村,一直在鄉(xiāng)鎮(zhèn),那泥濘的路,那黃色的菊花,那純樸的臉,那熱情的期待,那真誠的心,那倔強的沖動,那憤怒的對抗,那一根根家族系脈,那一條條只有用心才能開啟的民心綠色通道,沈浩真實面對了。接下來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于第一書記先進事跡,方便大家閱讀與鑒賞!

第一書記先進事跡篇一

影片《第一書記》真實、客觀地記錄了沈浩同志在小崗村近6年的工作、生活經歷,故事本身并沒有什么跌宕起伏的情節(jié),但平淡中給人一種震撼,這種震撼的感覺來自沈浩同志一言一行中透出的職責感,------一個共產黨員強烈的職責感和事業(yè)心。

沈浩是安徽省財政廳的普通干部,2004年2月,他用心響應安徽省委號召,作為全省第二批選派到農村任職干部來到鳳陽縣小崗村,任小溪河鎮(zhèn)黨委副書記,小崗村黨委第一書記,在小崗村一干就是6年。按照現(xiàn)代人的標準,他有車有房,有一個好的工作,生活安定、舒適,本能夠隨波逐流,按部就班地享受他的小康生活,但沈浩同志義無返顧地選取了小崗,這種選取意味著壓力,承擔著職責。他把下鄉(xiāng)掛職鍛煉,看成是人生"干點事業(yè)"的一個機會,他把小崗村作為一個新的創(chuàng)業(yè)舞臺,要利用"小崗村這張名片",既實現(xiàn)自身的價值,也同時創(chuàng)造社會的價值。

作為一個普通的共產黨員,干點事業(yè)不難,難在選取。既然選取了,就要把這個事業(yè)干好,這需要有強烈的事業(yè)心和職責感,并付出全部的心血,舍小家為大家,只有這樣才能取信于民,才能贏得群眾的擁護和愛戴。小崗村對沈浩同志連續(xù)多次按手印的挽留信,就是對他最大的肯定,沈浩同志是一個真正的共產黨員。

在創(chuàng)優(yōu)爭先活動中,我們要學習沈浩的精神,以沈浩同志為榜樣,做好本職工作,以人為本,全心全意地為人民服務。

第一書記先進事跡篇二

電影《第一書記》是一部非常成功的影片,這也是導演陳國星和主演楊立新的成功。因為該影片完全出乎我的意料,電影以沈浩的猝然長逝開頭,以女兒的一段深情而堅強的告白結尾。某些細節(jié)的處理甚至是幽默的,引發(fā)觀者的會心一笑。寫實與寫意鏡頭的運用,音與畫的融合,眾多明星大腕的參與,給鳳陽縣的古城墻、紅色有些刺眼的紅手印、優(yōu)美的鋼琴曲、遍地黃燦燦的油菜花、徐帆恰到好處的調侃和意味深長的眼神……,給人的感覺這不是一部說教型政教片,不是一部枯燥的宣傳片,而是一部藝術化了的生活和勵志電影。電影拍得很真實,很感人,笑聲中隱含著一絲辛酸,哭泣中飽含著一絲遺憾。沒有給我們樹立一個可望不可及的“高大全”形象,而是從生活細節(jié)入手,通過最平凡、最普通的一件件事情,透視了沈浩的思想深處和真實內心,為我們呈現(xiàn)了一個感情豐滿、有血有肉的農村基層黨員干部形象,讓我們在一次次濕潤眼睛的同時,引發(fā)了內心的共鳴和思索。

沈浩走訪農戶了解情況,讓農民自己動手修路,主動到省財政廳等部門跑項目、爭取支持,在“大包干”的發(fā)源地搞土地流轉招商引資,為了在京滬鐵路線上架橋,找鐵道部、跑上海局、直接找部長、苦苦等待部會議的決定……影片通過一個個具體的故事為我們展示了沈浩多方面的能力,比如調查研究能力、統(tǒng)籌兼顧能力、溝通協(xié)調能力、改革創(chuàng)新能力。但是這么有能力的人,為什么他就在安徽省財政廳工作了18年,每次年終考核都是“基本稱職”,“一直原地踏步”?而同是同學的崔凱已是正處,后來到廳級干部。這肯定不是個人能力問題,因為沈浩把自己想干的事情一件件地變成了現(xiàn)實,給小崗村帶來了全新的面貌和全新的發(fā)展。那么不得不讓人聯(lián)想到的就是的人才培養(yǎng)體制、用人機制和考評制度了。突出宣傳他的能力和素質的時候,無奈之余怎不讓人感嘆“英雄無用武之地”。作為各級從事人事工作的領導是不是應該深入的思考一下這個問題呢?正如崔凱的臺詞講道:“當官的未必干事,干事的未必當官。”那我們要培養(yǎng)和使用的是干事的官還是不干事的官?從沈浩的個人發(fā)展當然也是給了我們很多的啟發(fā),沈浩“離開”了財政廳,但他干得仍和自己的工作戚戚相關,他仍然是“財政人”。沒必要把自己局限于某個生活環(huán)境和工作部門,走出去,換一種思路,換一種生活,也許你將會有不一樣的舞臺和不一樣的人生。不管是哪個單位,人事工作一定要注重個“活”字,常言道“人挪活樹挪死”,沒有靈活的進出機制,死水一潭,怎么能人盡其才,物盡其用呢?

第一書記先進事跡篇三

近日,廠黨委組織觀看電影《第一書記》,學習沈浩同志的先進事跡。當看到沈浩同志扎根小崗村,為小崗村的發(fā)展鞠躬盡瘁,用年輕的生命詮釋了對黨和人民的無限忠誠時,我不禁潸然淚下,被沈浩同志的先進事跡和忘我工作的革命精神深深打動。我是一名共產黨員,對照沈浩同志的先進事跡,結合我廠開展“識危機,擔責任,促發(fā)展”創(chuàng)先爭優(yōu)主題實踐活動,我決心學習沈浩精神,以沈浩同志為榜樣,爭做“識危 沈浩在機,擔責任,促發(fā)展”創(chuàng)先爭優(yōu)活動先帶頭人 。

一、學習沈浩同志公而忘私、扎實工作的奉獻精神。

沈浩在日記中寫道:我用我最黃金的歲月為小崗村做出了應有的貢獻。今天發(fā)生的一切,讓我感到交困難耐,但我仍愿擔當!也許我的舉動,能換來小崗村真正的發(fā)展和繁榮,我無怨無悔!”這是一個真正共產黨員的信念,是共產黨員奉獻精神、犧牲精神的真實寫照。我也應該像沈浩同志那樣愛廠敬業(yè),識危機,擔責任,促發(fā)展,立足崗位抓質量,一絲不茍出精品。

二、學習沈浩同志勤勤懇懇、腳踏實地的敬業(yè)精神。

沈浩同志在小崗工作期間,始終保持著腳踏實地的工作作風,帶領干部群眾埋頭苦干,從基礎做起,從小事做起,一點點地改變著小崗村的面貌。這種腳踏實地的敬業(yè)精神,我尤其欽佩。“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想要確保完成我廠13萬輛車產銷目標,就必須勤勤懇懇、腳踏實地開展工作,從每一天的工作,每一個環(huán)節(jié),每一項工作任務去認真完成。加快質量提升工作確保整車一次入庫合格率和產品整體質量水平有一個新的突破。

三、學習沈浩同志不畏困難、知難而上的奮斗精神

電影里的一個情節(jié),我印象尤其深刻。沈浩同志為了給小崗村修路,面臨著橫跨京滬鐵路架橋的問題。為此他多次的去北京、上海、鐵道部協(xié)調,最終鐵道部破例讓火車雙向停運40分鐘。沈浩同志的這種不畏艱難的奮斗精神,正是我廠現(xiàn)在開展“識危機,擔責任,促發(fā)展”創(chuàng)先爭優(yōu)活動的榜樣,只有像沈浩同志那樣,不畏困難、知難而上,才能時刻保持旺盛的學習熱情和工作動力,為適應市場和環(huán)境的變化推進我廠持續(xù),穩(wěn)健,和諧發(fā)展,實現(xiàn)三年兩改觀,即使遇到再大困難也能克服。

四、學習沈浩同志銳意改革、勇于開拓的創(chuàng)新精神。

沈浩同志在小崗村積極探索科學發(fā)展道路,制定了符合小崗村實際的發(fā)展思路,有力促進了小崗村又好又快發(fā)展。英雄已逝,精神長存。沈浩同志是一面鏡子,一展旗幟。我會認真學習沈浩同志的奉獻、敬業(yè)、奮斗、創(chuàng)新的精神,沈浩同志永遠是我們每一名共產黨員的標桿,我學習的榜樣!在我廠開展“識危機,擔責任,促發(fā)展”創(chuàng)先爭優(yōu)活動中,我要以沈浩忘我工作,勇于開拓的精神為榜樣,做好本職工作,為青汽廠的發(fā)展騰飛,實現(xiàn)三年兩改觀的宏偉目標,貢獻自己的全部力量。

第一書記先進事跡篇四

走近電影院看《第一書記》,沈浩那件件感人小事則似給渾身大汗的我洗了一個透心涼的冷水浴,讓我徹底走出聒噪爽遍全身;也似醍醐灌頂,讓我走出一個個疑惑,明白了些許事理。

在沈浩沒去小崗任書記時,我就知道小崗村了,那是萬里副總理的試點,是一個很成功的試點。糧食問題是中國作為人口最多的國家的首要問題,如電影鏡頭中原明中都皇古城城門上朱元璋親筆題寫的那四個大字:萬世根本。有著“東方巴比倫”之稱的明中都皇古城,在公元1369年由朱元璋下令修建。朱元璋都知道糧食的重要性,更何況700年后今天的政府。也如小崗村民說吃飽肚子時那開心的笑臉。

后來聽說沈浩去了,知道他是從省一級的財政廳掛職選派到小崗村任村書記。聽到有關他的事情很多,有正面的也有負面的。后來我還專門到網上查找過,當然網上的東西更虛,有說他在村里不得志、人際關系緊張、經常借酒消愁。昨天,我?guī)е鞣N想法走進電影院,從屏幕上我看到一個真實的沈浩,一個感人的沈浩,一個無愧共產黨員稱號的沈浩。

2006年底,沈浩在小崗村任職三年屆滿,小崗村民強烈要求把沈浩留下來,20多年前集體按下手印的故事再次在小崗村發(fā)生。村民派了10個代表,按下手印到安徽省組織部、財政廳要求沈浩留在小崗村,再帶領他們干3年。

作為一名選派干部,他能在一個偏遠的農村一呆就是六年,而且實實在在地在那里干事創(chuàng)業(yè)。我深深被他執(zhí)著著自己的理想、忠于組織和人民感動了,被他為了農村離家六載顧不上親人感動了,也被他把最后的時間捧給農村感動了。

當我還回味在飾沈浩媳婦的徐帆一句聽似可笑、實際寓意很深的經典臺詞“沒坑時蘿卜在,有坑時蘿卜不在了”中,沈浩回到省財政廳聯(lián)系業(yè)務,他的同事升任省財政廳副廳長,可以說在有坑時順利跳進去了。沒坑時難道他不想坑不爭坑,我以為他會的,因為他感慨“當官的不一定做事,做事的不一定當官”。這句感慨不是他無奈也不是不平;不是自嘲也不是不屑。不管他出于怎樣的動機,只要他是蘿卜而不是其它什么歪的東西,就好。這位已經跳進坑里的蘿卜站在陵前神道上的32對石象生文官前,學著文官的樣子雙手交叉平放在胸前,擺出一副要繼續(xù)當官的架子,讓沈浩為他留影。給人們出了一個當官好,還是當沈浩好的問題。這個問題一萬個人有一萬個回答。我湊湊熱鬧回答這個問題。有坑時就應該跳進去,否則蘿卜長不大,甚至窩囊枯死。有了坑蘿卜跳進去了、長大了成熟了能吃了,給老百姓的餐桌上加了一道菜。在雞鴨魚肉油水偏多,老百姓火氣旺盛、普遍“三高”、體重超標的今天,有一道素菜緩緩火氣、平平“三高”、降降體重,好事,大大的好事。更主要的是蘿卜可以通氣順氣,我衷心希望這樣的蘿卜官多些。沒坑時尋找其它出路,比如沈浩到小崗,開辟了一個新天地、有了用武之地、出了名。

當小崗村的'農民們躊躇滿志的期待來年的春天時,一聲驚雷將所有村民震呆了,整個村子頓時陷入悲愴的氣氛中。2009年11月6日,江河含悲、小崗村動容。中國農村改革第一村安徽省鳳陽縣小崗村黨支部第一書記沈浩在小崗村臨時租住的房子內去世,年僅46歲。

縱觀全劇,友情出演的名角雖不及電影《建國大業(yè)》多,但能有如此眾多的名角給一個小小的村黨支部書記捧場,可以說明沈浩的形象和他代表著的100多萬村黨支部書記的形象。

我有兩點不明白,打沈浩的人后來為什么不提了。應該加上幾筆,有個交待;一個芝麻官為什么能直接到國家鐵道部與部長對話,是因為小崗的名字嗎?

銀幕上打出演員表,放映廳里的燈漸漸亮了,有些觀眾大概公務在身,匆匆起來快步退場。我等到銀幕全白才站起來,其間我想,沈浩的事跡留在我心中有多少?另外在我腦子里還冒出兩個事。第一個事是,人到了中年以后其實就不會再事兒兮兮的,因為中年以后不會再熱淚盈眶、不會再沖動、不會再有空洞的幻想、更不會再問為什么活著這種幼稚問題。第二個事是,中國確實是一片神奇的土地,因為太多的人太多的事。

最后說幾句結束語吧。我作為一名老百姓,應該在沈浩身上學些什么呢?學習他無私奉獻、任勞任怨的實干精神,學習他把群眾的事掛在心上。話大了,說點實際的,我希望這樣的官多些,希望已經當官的官們向沈浩學習,不管在什么崗位上,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我還希望有機會到鳳陽去看看,一來看看朱元璋的老家明中都皇古城;二來看看沈浩帶領小崗人建設了6年的小崗村。

第一書記先進事跡篇五

很早就聽說過了沈浩同志的事跡,所以當我聽說電影《第一書記》上映時,早早地就趕到影院觀后這部觸動每一個心靈的片子。

《第一書記》的原型就是國優(yōu)秀共產黨員沈浩同志,2004年2月,沈浩同志積極響應省委號召,作為全省第二批選派到農村任職干部來到鳳陽縣小崗村,任小溪河鎮(zhèn)黨委副書記,小崗村黨委第一書記。在小崗村任職近6年來,沈浩始終以黨和人民的事業(yè)為重,干事創(chuàng)業(yè),勤奮務實,勇于創(chuàng)新,無私奉獻,以實際行動踐行科學發(fā)展觀,忠實履行共產黨員的神圣職責,直到2009年11月6日去世,沈浩同志在廣大干部群眾心中豎起了一座巍峨的豐碑。

雖然很多人已經看過很多沈浩同志的事跡,但是當片頭的音樂響起,鳳陽縣的古城墻在一個長長的寫意鏡頭中出現(xiàn)時,那所有觀影的人們都安靜了。沈浩故居、房東家的廚房、小崗村的牌坊、大包干紀念館、紅手印 這些符號,很快勾引了回憶。而修路、建房、遷墳等等情節(jié),也是熟悉的故事。

與以往的宣傳資料不同的是,電影真實客觀的記錄了沈浩在小崗村的工作與生活,讓我們看到了一個活生生的基層工作者的形象。從電影的序幕一拉開,我已覺不出自己是在電影院看電影,就好似走進鳳陽小崗,和沈浩的心一同起伏,和小崗村干部百姓的喜怒衰樂一同起伏。

這是一好電影,一個由好演員、好導演、好團隊用心演出的好電影。我為沈浩自豪,為正在奮戰(zhàn)在農村基層的人們自豪;為自己曾是一名基層干部而自豪,也為沒能用更執(zhí)著的行動留在需要的農村而深思。

6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