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役士兵模范人物先進事跡200字13篇

| 福萍

鐘亮生退役后自主創(chuàng)業(yè),從一名普通退役士兵成長為當地有名的“蜂王”,先后籌建養(yǎng)蜂專業(yè)合作社、蜂業(yè)公司、養(yǎng)蜂協(xié)會,通過“合作社+公司+基地+農戶”模式,在“甜蜜事業(yè)”上闖出一片天地。他扶貧濟困、奉獻愛心,幫助全縣192名殘疾人就業(yè)創(chuàng)業(yè),創(chuàng)新激勵扶貧機制模式,帶動287戶原建檔立卡貧困戶脫貧致富,輻射全市2800多人加入養(yǎng)蜂隊伍。經營的蜂蜜品牌獲得省著名商標,推動蜂蜜產業(yè)成為武平農業(yè)支柱產業(yè)之一。2015年榮獲“福建青年五四獎章”,2018年榮獲福建省勞動模范。

退役士兵模范人物先進事跡200字【篇2】

牛何松 男,漢族,中共黨員,1978年出生,1995年入伍,2017年退役,山西省壺關縣橋上鄉(xiāng)后腦村民兵連長

2017年,牛何松自主擇業(yè),雖然脫下軍裝,但他始終保持為黨分憂、為國奉獻、為民服務的本色。2018年,他辭去記者工作,回到家鄉(xiāng)擔任后腦村民兵連長,全力以赴投身家鄉(xiāng)的脫貧攻堅事業(yè)。他立下愚公移山壯志,自籌資金義務修路,帶領父老鄉(xiāng)親冒著生命危險,在太行山深處開鑿出兩條旅游步道,打開后腦村發(fā)展旅游的大門,讓貧窮落后的小山村拔掉窮根,踏上了致富路。曾獲“全國道德模范提名獎”,獲“全國擁政愛民模范”“全國模范退役軍人”等稱號。

退役士兵模范人物先進事跡200字【篇3】

董博俊 男,漢族,中共黨員,1960年出生,1978年入伍,2000年退役,青海立詹律師事務所黨支部書記

董博俊入伍期間主要從事部隊普法教育、法治宣傳以及涉軍刑事案件辯護等,退役后成為一名執(zhí)業(yè)律師,辦案數量在全省律師中名列前茅。他愛崗敬業(yè),主動擔當,提出“工作在律所,奉獻在基層”的服務理念,常年深入軍營、社區(qū)、農村、學校義務開展法律宣講和法律咨詢。他始終不忘部隊教育培養(yǎng)之恩,凡是涉及現役軍人、退役軍人的法律事務都免費提供咨詢、培訓。曾獲“青海省優(yōu)秀退役軍人”稱號。

退役士兵模范人物先進事跡200字【篇4】

李 鎖 男,漢族,中共黨員,1964年出生,1982年入伍,1986年退役,天津市薊州區(qū)穿芳峪鎮(zhèn)毛家峪村黨支部書記、村主任

20年前,毛家峪村是個“光棍村”,李鎖退役后主動放棄“鐵飯碗”,帶領鄉(xiāng)親們開辦企業(yè),改善村居環(huán)境搞旅游,辦農家樂開民宿,打造健康休閑、文化旅游和康養(yǎng)基地,把一個名不見經傳的落后村建成了遠近聞名的“全國鄉(xiāng)村旅游重點村”,不僅使村民過上老有所醫(yī)、老有所養(yǎng)、文明富裕的高質量小康生活,還帶動周邊村莊2萬多人就業(yè)。曾獲“全國勞動模范”“中國鄉(xiāng)村旅游致富帶頭人”等稱號。

退役士兵模范人物先進事跡200字【篇5】

張國強 男,漢族,中共黨員,1967年出生,1983年入伍,1986年退役,中國第一汽車集團有限公司整車道路試驗工

張國強曾是一名汽車兵,退役后成為一名整車檢查員。他與汽車結緣37年,從一名只會操作方向盤的“門外漢”,成長為質保崗位上的技術“排頭兵”,是一名不折不扣的“汽車老兵”。在工作中,他自創(chuàng)“一看、二記、三練、四總結”的學習方法,制定了一整套檢測標準,參與主編并主審的《國家汽車裝調工職業(yè)技能標準》成為行業(yè)教材,為推進民族汽車品牌振興貢獻力量。曾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全國技術能手”“吉林省首席技師”等稱號。

退役士兵模范人物先進事跡200字【篇6】

裴__,男,中共黨員,1974年入伍,1979年參加對南疆戰(zhàn),曾榮獲前線指揮部通令嘉獎,現任__市__保安服務有限公司總經理。截至2022年,公司服務駐點86家,保安隊伍人數1000余人,其中接收和安排退役軍人281名,下崗和內退職工234名。

他熱心公益事業(yè),幫助38名退役軍人及家屬創(chuàng)業(yè),幫扶資助困難員工及市民60多人次,資助金20余萬元。榮獲__省首屆最美退役軍人、首屆__省退役軍人創(chuàng)業(yè)創(chuàng)新大賽三等獎、第十二屆___市“誠實守信”道德模范、出彩義馬人等榮譽。

退役士兵模范人物先進事跡200字【篇7】

張__,曾在山東某部隊服役,自創(chuàng)業(yè)以來,主要從事房地產營銷和商業(yè)運營,現任___市退役軍人創(chuàng)業(yè)就業(yè)促進會副會長、運營總監(jiān),軍道出行項目發(fā)起人。

他以敏銳的市場洞察力將創(chuàng)辦的項目與軍旅文化相結合,打造適合退役軍人專屬的就業(yè)平臺。軍道出行·三西(___至西安)商務車客運專線項目,所有崗位均由退役軍人承擔,目前投入車輛10臺,吸納退役軍人及軍屬27名,運營半年來,服務乘客1萬余人,得到乘客們的極度信賴和一致好評,受到社會廣泛關注。此外,正在建設完善的還有皂莢樹種植、人力資源產業(yè)等項目。

退役士兵模范人物先進事跡200字【篇8】

劉_,男,1976年5月出生,中共黨員,曾服役于___軍分區(qū)?,F任__縣___電商運營管理有限公司股東。他心系困難群眾和孤寡老人,多次組織志愿者服務,2016年12月,被___市文明辦評選為“最美志愿者”。

2020年10月成立__縣___電商運營管理有限公司,開展農副產品網絡直播銷售,助農興農,志于將盧氏土特產推向全國。2021年7月鄭州、新鄉(xiāng)遭受特大水災后,組織公司人員前往新鄉(xiāng)抗洪救災,向災區(qū)捐贈急需物資,為盧氏鄉(xiāng)村振興和社會和諧發(fā)展作出了應有的貢獻。

退役士兵模范人物先進事跡200字【篇9】

邱__,男,1957年8月出生,中共黨員,退役軍人,現任__宇翔物流有限公司董事長。

部隊服役期間獲得個人“三等功”兩次。在經營管理的物流園區(qū)打造“退役軍人創(chuàng)業(yè)基地”,多年來堅持執(zhí)行退役軍人在園區(qū)享受免收物業(yè)管理費、車輛停車費半價等優(yōu)惠政策,年免金額約10萬余元,受到了退役軍人的一致好評。2016年我市遭受洪水災害,組織公司員工到平山縣革命老區(qū)先后慰問孤寡老人、留守兒童、抗戰(zhàn)老兵和下崗困難退役軍人近20次,捐款捐物共計60多萬元。

退役士兵模范人物先進事跡200字【篇10】

馬__,男,1971年11月生,___市陜州區(qū)王家后鄉(xiāng)人,現任____科技有限公司經理,陜州區(qū)__常委。作為年輕一代非公有制經濟人士,馬__心懷感恩、誠實守信、樂于助人,自覺履行社會責任,用行動回報一方群眾。

發(fā)揚“至善至誠”精神,資助189名大學生走進校園;主動擔當脫貧重任,助力美麗鄉(xiāng)村建設;先后榮獲___市“道德模范”“___第四屆優(yōu)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建設者”“___市勞動模范(先進工作者)”“2019—2020年尊師重教先進個人”稱號,被評為2019年“最美陜州人”,并入選2018年度“__好人榜”。

退役士兵模范人物先進事跡200字【篇11】

王國輝 男,漢族,中共黨員,1976年出生,1996年入伍,2013年退役,河南省沈丘縣白集鎮(zhèn)田營行政村黨支部書記

武漢新冠疫情發(fā)生后,曾在武漢服役17年的王國輝懷著對第二故鄉(xiāng)的熱愛,從自己的蔬菜種植基地采摘5噸蔬菜,大年三十獨自駕車500公里送到正在建設中的火神山醫(yī)院工地。2月24日,他第二次“逆行”將各界愛心人士捐贈的30噸蔬菜送至武漢。隨后,受沈丘縣委、縣政府、人武部委托,王國輝第三次前往武漢,送去了130噸蔬菜和50噸咸鴨蛋。他不顧個人安危“三下武漢”的行為,在沈丘和武漢之間架起了一座“愛心橋”,展示了退役軍人的家國情懷。曾獲“全國優(yōu)秀共產黨員”“全國模范退役軍人”“全國抗擊新冠疫情先進個人”等稱號。

退役士兵模范人物先進事跡200字【篇12】

王昌群 女,漢族,中共黨員,1934年出生,1949年入伍,1955年退役,云南省糧油運輸公司退休干部

王昌群15歲參軍,先后參加解放西南、剿滅匪患、保衛(wèi)邊疆等任務。1955年,她服從組織安排參加地方經濟建設,與丈夫一起扎根邊陲,為建設邊疆、發(fā)展邊疆作出貢獻。上世紀七八十年代西南邊境戰(zhàn)火燃起,她主動請纓擔任支前慰問領隊,一家6人奔赴戰(zhàn)場,丈夫是前線指揮員,女兒和女婿參加救護隊,2個兒子英勇作戰(zhàn)壯烈犧牲。退休后,她傳承紅色家風,熱心社會事業(yè),作報告講傳統(tǒng)、做公益獻愛心,始終恪守共產黨員初心本色,演繹無疆大愛,其家庭獲“全國五好家庭”稱號。

退役士兵模范人物先進事跡200字【篇13】

石炳啟 男,漢族,中共黨員,1958年出生,1978年入伍,2015年退役,河北省河間市興村鎮(zhèn)大莊村黨支部書記、村主任

2015年,石炳啟從副師職崗位退休。2018年2月,他放棄北京安逸舒適的退休生活,毅然回到家鄉(xiāng)帶領鄉(xiāng)親奔小康。他夯實基礎抓黨建,形成獨具特色的“農民思想政治工作教育模式”;針對村內垃圾、道路積水、違規(guī)建筑等頑癥痼疾,建立20項村規(guī)民約整治村容村貌;以制止人情攀比、大操大辦等不良婚俗現象為突破口,探索村民自治管理新路,不斷推進移風易俗。短短2年多時間,把一個班子渙散、矛盾頻發(fā)的后進村,帶領成為一個先進穩(wěn)定、鄉(xiāng)風文明的標桿村,被老百姓親切地稱為“大校村官”。曾獲“全國模范退役軍人”稱號。

723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