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隆平的人物事跡(簡短)

| 躍瀚

常言,民以食為天。生存,是人類亙古不變的主題,自人類誕生起就從未停止過對糧食的渴望。又有俗話說,人是鐵飯是鋼,一頓不吃餓得慌。足以體現(xiàn)糧食于人們而言的重要性。一個國家想要在世界上立有不敗之地,首先要解決的就是人民的溫飽問題。

上世紀,災禍來臨,饑荒嚴重,人們的生活遭遇嚴峻考驗。懷著對國家、對人民的憂慮,對生存下去的迫切期盼,有一位博學多才的人,踏上了培育水稻新品種的漫漫研究長路。他,就是偉大的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黑且瘦,顴骨突出。青絲間染上了白雪的顏色。手掌寬大粗糙。衣著樸素。話并不多。身為中國工程院院士的袁隆平,形象卻樸實得像個平凡的農(nóng)民。他亦笑稱自己,“再怎么打扮都是個農(nóng)民”。

不同于別的院士坐在室內(nèi)、享受國家的津貼,袁隆平是實實在在當了一輩子的農(nóng)民,在田里勞苦了一輩子。

袁隆平是堅韌而執(zhí)著的。在探索雜交水稻的這條路上,他遭遇過太多太多的困難,遇到過太多太多次的失敗,可他始終沒有放棄。他擁有博愛,寬厚的胸懷,憐憫蒼生,以己身赴湯蹈火在所不惜。在研究尚未成功時,袁隆平為了尋找一株自然突變的雄性不育株,在田間,頭頂毒陽,腳踏爛泥,一穗一穗的仔細尋找。

他用粗糙的大手撫過稻穗,向深沉的黑土地傾訴夢想。

二十世紀七十年代,國家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財力推廣種植雜交水稻。種植雜交水稻后,產(chǎn)量大增,獲得了全國無數(shù)農(nóng)民大力稱贊。之后,雜交水稻引起了世界范圍的關(guān)注,世界各國紛紛引進種植。雜交水稻,養(yǎng)活了中國,養(yǎng)活了世界。

袁隆平成功了。他能夠成功的原因值得我們深思與探究。袁老說過,他信奉這樣一條公式:知識+汗水+靈感+機遇=成功。首先,知識——袁隆平畢業(yè)于西南農(nóng)學院;其次,汗水——幾十年如一日對雜交水稻的研究;其三,靈感——依據(jù)對遺傳學已有的較深的認識,論證出“鶴立雞群”的稻株是“天然雜交稻”;其四,機遇——發(fā)現(xiàn)了一株雄花花藥不開裂、性狀奇特的植株。這幾點,他都具備了,所以他成功了。而這四點其中,最可貴的莫過于“汗水”,試問有誰能堅持把一生的時間都花在田里?若是幾個月,或許有人能堅持,若是幾十年,都怯了。袁隆平做到了,所以成為“雜交水稻之父”的不是別人,而是他,袁隆平。

袁隆平是專注而敬業(yè)的。一次在接受記者采訪時,沒多久,袁隆平便起身告退,“水稻長了,要到田里去了?!笔沁@般的樸質(zhì)的話語,滿溢出對名利的淡泊與對本業(yè)的鉆而不倦,如何不教人感動!如今的人們,已經(jīng)被社會上的浮華迷失了眼睛,靈魂覆滿塵埃,空洞而貧乏。袁隆平獲得成功的道理與我們能否獲得成功,本質(zhì)上是相通的,我們企望獲得成功,卻總是不愿付出,與成功屢屢擦身而過,終不可得。

他一生只做了一件事情,并把這件事做到了極致。說他拯救了世界也并不為過。

“我畢生的追求就是讓所有人遠離饑餓?!?/p>

——這是他澤被蒼生的胸懷。

這位老人,現(xiàn)已過古稀之年。他仍然用他的生命燭光照亮著世界,關(guān)注著農(nóng)業(yè),將一生獻之天下蒼生。在他身上,彰顯出了中華民族源遠流長、盛而不衰的傳統(tǒng)美德——孜孜以求,鉆之彌堅的探索精神,博愛無私,敬業(yè)樂業(yè)的奉獻精神。他用他的智慧,支撐了世界以億計的人民!

如果沒有雜交水稻的發(fā)明,很難想象我們依靠什么存活至今。我們每個人,都應懷著最誠摯的謝意與最真摯的感動,向袁老致敬!

袁隆平的人物事跡(簡短)(精選篇2)

近日,一公號文章《請暫時遺忘袁隆平,我們應該認識一下這些給我們米飯吃的人們》,讓中國工程院院士袁隆平在朋友圈獲得了一波“新流量”。

首先,“請暫時遺忘袁隆平”,這個論題根本立不住腳。憑何讓人們忘記袁隆平,又如何可以讓人們忘記袁隆平?“吃水不忘打井人”,今天我們吃著袁隆平培育出的大米,你又讓我們忘記袁隆平,除了忘恩負義,世上有這樣的人嗎?

其實,公號文章只是想說明:袁隆平“雜交水稻之父”名不符實;“給我們米飯吃”的人,除了袁隆平還大有人在;袁隆平的成就被“過度放大”,應該被“暫時遺忘”,把“舞臺”留給其他科學家。真是豈有此理!我們不否認,“給我們米飯吃”的人不止是袁隆平一人,但僅僅是因此,我們就該忘記袁隆平嗎?再說,現(xiàn)在是創(chuàng)新創(chuàng)造的時代,“舞臺”就擺在每個人面前,用一句廣告語來說:“心有多大,舞臺就有多廣?!薄拔枧_”豈是給讓出來的?君不見,占著茅坑不拉屎、在學術(shù)榮譽上殫心竭慮地造假者比比皆是,卻不思如何作為,難道是社會沒有給他們“舞臺”嗎?

再說,袁隆平是誰?相信多數(shù)的中國人都知道,他就是聞名中外的“雜交水稻之父”。但這個“榮譽”絕不是吹出來、夸出來的,而是他數(shù)十年孜孜不倦、潛心研究,用勤奮努力的汗水換來的。袁隆平是我國第一個發(fā)現(xiàn)水稻優(yōu)勢現(xiàn)象的科學家,他1971年找到雄性不育系,1974年找到三系配套模式,此后成立“全國雜交水稻研究協(xié)作組”,1976年我國就實現(xiàn)了三系配套大規(guī)模制種,不到6年時間完成這些工作,速度之驚人,難道這些是能夠讓出來的嗎?袁隆平的敏銳洞察力、超強組織力和堅定執(zhí)行力,業(yè)界無不佩服,這也不是可以讓出來的。

我們不妨看看央視《感動中國》節(jié)目給袁隆平的一段頒獎詞:……民以食為天,人類從未停止過對饑餓的抗爭,從未停歇過對糧食的渴望。面對嚴峻現(xiàn)實,世界陷入了糧食恐慌,人們連連發(fā)問:誰來養(yǎng)活中國,誰來養(yǎng)活世界?20世紀70年代,中國通過對雜交水稻的成功研究,最終將水稻畝產(chǎn)從300公斤提高到了800公斤,并推廣2.3億多畝,增產(chǎn)200多億公斤。這些事跡都歸功于今天的獲獎?wù)摺∑健?/p>

事實勝于雄辯,袁隆平今天依然奮斗不止,顯然,公眾號文章是罔顧事實,說袁隆平“雜交水稻之父”名不符實、成就被“過度放大”了,大有吃不到葡萄就說葡萄酸的意味。袁隆平,畢生夢想就是消除饑餓,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事實上,不論過去、還是今天,像袁隆平,還有屠呦呦一樣成就卓著的科學家很多,他們淡泊名利,默默無聞,致力于科學研究。我們只見有學術(shù)造假者,從沒見過哪位科學家的成就是被人讓出來的。

可以說,袁隆平不可遺忘,也不可能被遺忘,他的科學貢獻不但是對中華民族的,也是對世界的。他追求科學的精神,正是我們這個時代所需要。做人當有良心,那些鼓吹遺忘袁隆平者,那些妒忌袁隆平科學成就者,還是好好學習一下袁隆平的創(chuàng)造精神吧,別辜負了這個時代,要用自己的汗水去努力創(chuàng)新創(chuàng)造,機遇歷來就對每個人都是平等的,舞臺就擺在每個人的面前。

袁隆平的人物事跡(簡短)(精選篇3)

“讓更多的人吃飽了飯”的袁隆平離開了,享年91歲。巨匠隕落,舉世哀慟。他的辭世,是中國和世界科學界的巨大損失,是中國人民和世界人民的巨大損失?!皣沽骸?,必將被我們永遠銘記。

卓越貢獻改變世界。袁隆平是“雜交水稻之父”、中國工程院院士、“共和國勛章”獲得者,是令人尊敬和愛戴的科學家。他是雜交水稻研究的開創(chuàng)者,是世界上第一個將水稻的雜交優(yōu)勢成功地應用于生產(chǎn)的科學家,發(fā)明“三系法”秈型雜交水稻,成功研究出“兩系法”雜交水稻,創(chuàng)建了超級雜交稻技術(shù)體系。他幾十年來致力于雜交水稻技術(shù)的研究、應用與推廣,為我國糧食安全、農(nóng)業(yè)科學發(fā)展和世界糧食供給作出巨大貢獻。用一粒種子改變世界,解決全球百分之六十人口的吃飯問題,袁隆平的貢獻曠古爍今,“雜交水稻之父”名副其實。

治學態(tài)度影響深遠。袁隆平是新中國培養(yǎng)的第一代大學生,飽受困難挫折,閱盡人間滄桑。無論境遇如何,他的身上始終流淌著家國天下的熱血,青春年華揮灑在田間地頭,須眉皓然仍然孜孜不倦于攀爬超級雜交稻的巔峰。一路走來,袁隆平的科研不乏質(zhì)疑、失敗、挫折,他始終保持埋頭苦干、不畏艱苦的科研基本功,闖出一片新天地。他那句“哪有搞科學研究不失敗的呢”,一直鼓舞著無數(shù)科學家博弈科學的競場;他那句“做科研不要怕冷嘲熱諷,不要怕別人說你標新立異”,一直激勵著年輕學子勇闖創(chuàng)新的殿堂。

高尚情操受人敬仰。袁隆平的人生原則是淡泊名利、踏實做人。他無數(shù)次拒絕了來自國外的高薪聘請,因為他知道他和雜交水稻的根都在中國。功名之下不忘初心,他始終銘記投身科學研究的激情與夢想,始終銘記把雜交水稻不斷帶向更高境界的不渝追求。對待成就,他極富人情味,常懷感恩心,把雜交水稻的功勞歸功黨和人民。生活中,他既不追逐時尚的消費觀,也不把個人的財富看成是負擔,曾因為多看了幾眼豪車上新聞,卻依然選擇普通的車子下試驗田?!叭绻舷胫硎?,哪有心思搞科研呢?”這就是他對待生活的態(tài)度。

斯人已逝,精神永存。袁隆平的卓越人生,就像他最熱愛的種子一樣,深埋在后人心間,令人從中汲取力量,傳承使命。種子優(yōu)良了,水稻才能根深葉茂,碩果累累?!昂滔鲁藳觥焙汀半s交水稻覆蓋全球”兩個夢依然任重道遠,但有“雜交水稻之父”的故事相伴,將激勵更多的人為科技興國而戰(zhàn),未來可期。

袁隆平的人物事跡(簡短)(精選篇4)

袁隆平生于1930年9月,是中國工程院院士,是中國土生土長的世界級農(nóng)業(yè)科學家,中國雜交水稻研究的創(chuàng)始人,世界上成功利用水稻雜交優(yōu)勢的第一人,曾成功選育了第一個在生產(chǎn)上大面積應用的強化高產(chǎn)雜交水稻組合————南優(yōu)2號;榮獲我國第一個國家特等發(fā)明獎,“國家最高科學技術(shù)獎”,在國際上被譽為“雜交水稻之父”,為我國糧食生產(chǎn)和農(nóng)業(yè)科學的發(fā)展做出了杰出貢獻。此外,他還先后榮獲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糧農(nóng)組織等多次國際獎勵。

他培育的雜交水稻被稱為“東方魔稻”,確保了我國以僅占世界7%的土地養(yǎng)活占世界22%的人口,每年增產(chǎn)的稻谷相當于每年解決6000萬人的吃飯問題。 有人說,袁隆平院士是一座精神富礦,怎么挖掘都有收獲,他還是一個多面體,每個側(cè)面都值得大家學習。是啊,如今,全國人民都在向袁隆平學習,學習他為國為民為事業(yè)不畏艱難、勇于付出的獻身精神,學習他勇于追求真理、不迷信權(quán)威、不因循守舊、不斷探索的創(chuàng)新精神,學習他注重理論聯(lián)系實際、勤奮進取的務(wù)實精神,學習他顧全大局、不計名利、甘為人梯的協(xié)作精神,學習他謙遜淳樸的人品、和健康的生活方式。這些精神不是隨便說說的,翻開那本中國感動世界,一樁樁一件件的事情立體真切的展現(xiàn)在腦海里的,就是真實的袁隆平。 袁隆平早在考大學之前,他就立志做一個農(nóng)業(yè)科學家,西南農(nóng)學院正是我們這位現(xiàn)今的農(nóng)業(yè)科學家的誕生之地。也許是童年及青少年時期經(jīng)歷的戰(zhàn)火與生活的艱辛讓他能夠立下這樣的志向吧。大學畢業(yè)后,他響應國家的號召,到最艱苦的地方去,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只有心懷大志,目標堅定的人,才會不畏懼苦,不害怕難!在20世紀60年代,在那饑荒的年代里,袁隆平目睹了那些慘痛的一幕幕,那一段凝固的歷史成為袁隆平前進道路上的動力。從此,他立志使我國農(nóng)民擺脫貧困,立志向饑餓挑戰(zhàn)。做一個什么樣的人,可以說袁隆平在青年時期就知道了,這也成就他一生的大業(yè),更造福了億萬的人民。

所以,要做怎樣的人?我想應該就是要做一個有益于人民的人吧!只有有了崇高的理想,才會有崇高的人格。所以,當我們今天學習袁隆平那么的美好的品質(zhì)的時候,我們知道,那個汗霜滿衣,皮膚黝黑,真像是一個地地道道的‘泥腿子’的人,展示給我們的卻是人格的光芒。

袁隆平的人物事跡(簡短)(精選篇5)

袁隆平90歲陽歷生日,他在家中許下生日愿望,希望自己領(lǐng)銜的第三代雜交水稻雙季畝產(chǎn)3000斤早日實現(xiàn)。去年,第三代雜交水稻單季畝產(chǎn)取得2092.6斤的成績。袁老的生日愿望透露出無盡的家國情懷,我們共同企盼著袁老的生日愿望早日實現(xiàn)!

袁老身上有很多標簽,比如“首屆國家最高科學技術(shù)獎得主”“雜交水稻之父”“魔稻祖師”“最酷的90后”“90后梗王”等等。這些標簽或大氣、或詼諧、或酷炫,反映的是這位“90后”老爺子熱愛田野、熱愛人民、熱愛生活的本真。而這些品質(zhì),是需要廣大基層黨員干部學習的。

基層黨員干部要永遠熱愛田野?!皬V大科技工作者要把論文寫在祖國的大地上,把科技成果應用在實現(xiàn)現(xiàn)代化的偉大事業(yè)中?!笨茖W沒有國界,科學家有祖國。袁老深愛著祖國,他把論文寫在田野之上,把一生都貢獻給了鄉(xiāng)間,為的是實現(xiàn)“禾下乘涼”和“覆蓋全球”兩個夢想。廣大基層黨員干部大都來自田野鄉(xiāng)間,要時刻想著扎根祖國大地,將自己的前途命運和祖國的前途命運緊密結(jié)合在一起,如此才能不負韶華、不負青春。田野不只有秀美的風景,也有荊棘坎坷的泥路,但是只要我們把心沉下去,一定可以在把泥濘小路變成康莊大道,實現(xiàn)自己的人生價值。

基層黨員干部要永遠熱愛人民?!叭嗣袷菤v史的創(chuàng)造者,是決定黨和國家前途命運的根本力量?!睘槿嗣穹?wù)是偉大而光榮的事業(yè),袁隆平強調(diào),不能搞犧牲產(chǎn)量來求優(yōu)質(zhì),為了國家糧食安全,滿足人民群眾不斷提高的消費需求,“應該要搞既高產(chǎn)又優(yōu)質(zhì)的800公斤的”。正是如同袁老這樣偉大的科學家熱愛人民、不斷奮斗,才讓我們解決了吃飽和吃好的問題,從而“行有余力則以學文”,進行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shè)。廣大基層黨員干部也應如此,對于人民要心存熱愛,想人民之所想,急人民之所急,“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在平凡的崗位上為人民謀福祉、謀利益,為人民創(chuàng)造更美好的生活。

袁隆平的人物事跡(簡短)(精選篇6)

袁隆平,一個幾乎家喻戶曉的名字。這位世界“水稻之父”創(chuàng)造的奇跡倍受全世界人民的矚目,也造福了全世界。

袁隆平生于1930年9月1日。上世紀60年代初,他目睹了農(nóng)民們糧食短缺的現(xiàn)狀,于是決心改良水稻品種,探索科技興農(nóng)之路。在他的科研團隊一次次努力下,終于發(fā)明出了水稻新品種——雜交水稻。

袁隆平的精神是令我們敬佩和感動的。在當時,這種設(shè)想是需要勇氣的。因為要沿著當時被批判的孟德爾、摩爾根遺傳基因和染色體學說進行探索。但袁隆平不怕困難,決心改良品種。并且袁隆平不迷信權(quán)威,按照米丘林、李森科的經(jīng)典理論,水稻作為自花授粉的植物沒有雜交優(yōu)勢,實驗沒有任何意義。袁隆平卻要親自試驗,用自己的雙手和大腦,開拓出一條新的科技之路。

這條路從一開始,就困難重重,但科技創(chuàng)新精神和報效祖國的精神一直激勵著他堅持不懈地努力,他下定決心一定要和饑餓和災荒作斗爭,解決農(nóng)民們的溫飽問題。袁隆平以他持之以恒、堅持不懈的意志和精神克服了重重困難,終于發(fā)明了新一代水稻品種——雜交水稻!

袁隆平的精神是值得我們學習和效仿的,在日常的學習生活中,我們也要有這種態(tài)度。比如遇到難題時,我們要堅持不懈地鉆研,練鋼琴時,要知難而進……我認為,不論做什么事情,只要認定要做了,就要奔著目標前進,永不后退。而且我們也要有袁隆平先生報效祖國的精神,要從小好好學習,長大后立志成為國家的棟梁。

我們還期待著袁隆平先生的“稻下乘涼夢”成為現(xiàn)實,真正成為中國的第五大發(fā)明,第二次綠色革命!

袁隆平的人物事跡(簡短)(精選篇7)

袁隆平小時候親眼看到老百姓沒有東西吃,有的甚至被活活餓死在路邊的慘景。這個時候的袁隆平在想:我一定不能讓老百姓挨餓……,多年以后他的夢想實現(xiàn)了。

袁隆平,大家都會想到他頭戴稻草帽,天天在地里的勞動形象。袁隆平為了中國的老百姓,他小時候就立下了長大要當農(nóng)業(yè)科學家的愿望。1953年,他的理想終于實現(xiàn)了,他毅然來到家鄉(xiāng)到農(nóng)校當老師,但好景總是不長,一種饑荒在湖南西部爆發(fā),袁隆平親眼看到父老鄉(xiāng)親們沒有飯吃,有的甚至餓死的慘景。袁隆平心里不能平靜“我一定不再讓老百姓挨餓”這句話,天天浮現(xiàn)在袁隆平的腦海中,他又想,如果能種下種子打出許多糧食,那該多好??!這個念頭一直在袁隆平心間。

后來,袁隆平天天在實驗室,廢寢忘食,夜以繼日的做實驗,終于他研究出來了雜交水稻這個品種的種子,解決了老百姓的饑荒問題。袁隆平也被稱為“雜交水稻之父”

看看袁隆平爺爺小時候,再比比我,人家小時候都有那么大的遠大理想,可我呢……,記得有一次,我和爸爸媽媽去劇院看表演,看著精彩的表演,我就嚷嚷長大要當演員;看到遨游在太空中的宇航員,又嚷嚷要當航天員,我就像故事中的小花貓一樣,看到什么就干什么,最后一事無成。我以后要給自己立一個目標,好好學習,為目標而努力!

袁隆平的人物事跡(簡短)(精選篇8)

是誰,在田間辛勤工作;是誰,忙于工作,以實驗田為家;是誰,解救人民的飲食問題……種種疑問指向一位偉大國士——袁隆平。

望著面前熱氣騰騰的米飯,一位辛勞的身影漸漸浮現(xiàn)在我的眼前……他在田地埋頭苦干,一次次實驗造福于民,您的功名被人傳頌,您的身影永存于人們的心中!您雖已是高齡老人,但您不辭辛勞,一直在田間穿梭,一直為人民服務(wù);您整天潛心實驗,但您絲毫不古板,爽朗的聲音回蕩在我們的心中,您的發(fā)明成就,也成為人們暫無絕口的美食,成為了人們的福音,解決了人們的飲食問題。像這樣的偉人、國士,被所有人所贊頌。

可是,就在昨天,您卻遠離了我們,遠離了世界,遠離了您的實驗成果……當您的遺體在駛過長沙街道時,許多人追隨著您,大聲呼喊——“袁爺爺,一路走好!”話音剛落,許多人泣不成聲。

關(guān)于糧食,你們這樣說:“一粒糧食能夠拯救一個國家,也能絆倒一個國家。上世紀六十年代,饑荒餓死人,大家都吃不飽飯,我都親眼見過。”當記者問:“您還擔心這種現(xiàn)象會發(fā)生嗎?他釋然的回答:“不可能了?!闭f完,他松了一口氣。

關(guān)于工作,他有兩個夢——一個是禾下乘涼夢,二是雜交水稻覆蓋全國的夢?!拔耶吷非蟮木褪亲屗腥诉h離饑餓?!彼@樣說。

5月23日,袁爺爺去世后,長沙天降暴雨,群眾冒雨為袁爺爺送行。

回過神來,面對著白米飯,我竟淚眼朦朧,懷著最高的崇敬與懷念,對袁爺爺說一聲:“袁爺爺,一路走好,我們永遠不會忘記您!”

袁隆平的人物事跡(簡短)(精選篇9)

2021年5月22日袁隆平院士在湖南長沙逝世,享年91歲。

袁隆平是中國雜交水稻之父,解決了中國的溫飽問題。

袁爺爺逝世的消息令我措不及防,狠狠地砸在了我的心上,悲痛不已。一瞬間愣住了,不知所措。望著眼前熱氣騰騰的米飯,想起了袁爺爺說過的話。他說:"一粒食糧食能夠救一個國家,也可以絆倒一個國家,你年紀輕不知道,上個世紀的60年代,饑荒的時候餓死人啊,大家都吃不飽飯哪,我都親眼見過?!毙念^為之一震,眼淚奪眶而出。

袁爺爺臨死前還關(guān)心著稻子的長勢,他把自己的一生都報投入到雜交水稻之中。"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端起的每一碗飯,飯碗里的水稻,那是袁隆平院士的心血,他是中國農(nóng)業(yè)發(fā)展的北極星,喂飽了十幾億人。他把一生都投入到了雜交水稻之中,用自己的事業(yè)去拯救了整個國家,他是真正值得我們敬佩的人,他是我們的脊梁骨。

望著袁爺爺?shù)恼掌橆a上布滿皺紋,眼角含著笑意,顯得和藹可親。我的內(nèi)心百感交集,是悲痛至極,是為之一振,交織在一起,腦海中想著這位可敬的老人。仍然是那位慈祥的老人,用自己的雙手鑄就了全中國,他是中國發(fā)展的奠基石。我們所沒經(jīng)歷過的,那個吃不飽飯的年代,是袁老內(nèi)心深處的痛苦,他知道,糧食是一個國家的基本需求,所以,他把自己投入到了人民之中。

致敬袁爺爺,替我們負重前行,給了我們最好的生活。致敬袁爺爺,您用自己的雙手讓我們屹立這片土地。您來時,世間餓殍遍野;您走時,世間稻米滿倉。禾下乘涼夢,十里稻花香!

江山思國士,人去稻田豐,袁爺爺千古……

袁隆平的人物事跡(簡短)(精選篇10)

他們到底跋涉過了多少旅程,肩上到底背負了多少使命?

他把鞋子深深地陷入稻田里,讓清晰的腳印指向遙遠的未來,邁向我們美好的新時代!

自古以來,人民都是推動歷史發(fā)展的潮流,“民以食為天”、“食以稻為天”,因此,最令我敬佩的科學家莫過于“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在我的腦海里,袁隆平的形象總是定格為一位身穿白色襯衫,站在一望無際的稻田里辛苦勞作的老者。常年的躬身在田間地頭,他皮膚黝黑,與其說是一位科學家,倒不如說他更像是一個普通農(nóng)民。

“禾下乘涼夢”,“雜交水稻覆蓋全球夢”,這是兩個多么宏大的設(shè)想,雜交水稻大面積畝產(chǎn)900公斤又是個什么樣的概念?這是世界上迄今尚無人登臨的一個高峰,也是“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帶領(lǐng)著中國專家迎戰(zhàn)世界糧食問題的一個新跨越。袁隆平曾直言,這條道路雖然是艱難的,但前途是光明的,苦就苦一點,出了產(chǎn)量更高的新品種,全中國、全世界人民都能解決溫飽問題,他心里高興,吃點苦沒關(guān)系。

袁隆平在講話時會有中英交雜的習慣,就像是吃多了雜交水稻,講中文后會自動翻譯,人們稱這是“袁氏幽默”,他還會講俄語,愛好體育,愛好音樂,考過空軍,像這樣一個多才多藝的“寶藏男孩”怎能不讓人敬佩!

2019年,陽光熾熱,土地溫暖。90歲高齡的袁隆平依舊在埋頭苦干,他希望自己再奮斗十年,讓全世界一半的稻田種上我們的雜交水稻。

這是每一位有良知的科學家身上所具備的品質(zhì),許許多多的科學家一生致力于科學研究,或許他們沒有千億的身家,卻甘愿把技術(shù)無償?shù)呢暙I給全人類,造福全人類。他們夜以繼日的工作,誰有功夫閑看云隱;他們精確地估量著生命的意義,誰有私心去計較生命的長短;他們在模糊的泥土上撿拾細小的沙粒,是這些美妙的晶瑩綻放開來,給了我們方向,使得世界更精彩。

我每天都在幻想自己何時才能發(fā)芽,茁壯成長,成為綠蔭,去感恩那些為我們無言付出的科學家。因為,我堅信自己可以不斷地向未來邁進,致敬新的時代!

76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