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美援朝志愿軍個人英雄事跡
經抗美援朝一戰(zhàn),中國人民粉碎了侵略者陳兵國門、進而將新中國扼殺在搖籃之中的圖謀,下面給大家分享一些關于2024抗美援朝志愿軍個人英雄事跡(推薦5篇),希望能夠對大家的需要帶來力所能及的有效幫助。
抗美援朝志愿軍個人英雄事跡【篇1】
“格洛斯特營”編制在英軍第29旅的序列中,已有150多年歷史,先后參加過兩次世界大戰(zhàn)。早在1801年英國征服埃及的殖民戰(zhàn)爭中,就以突破敵方重圍,轉敗為勝的輝煌戰(zhàn)績受到英皇的獎賞,全營官兵榮獲英皇授予的有“皇家陸軍”字樣的帽徽一枚。因此,該營官兵佩帶兩枚帽徽,有“皇家陸軍雙徽營”之稱。
雪馬里,位于臨津江南岸四公里處,北有235、314高地為屏障,南有414和675高地為依托,山勢北低南高,易守難攻,是江南敵防御前沿的一個強固要點。守敵為英第29旅“格洛斯特營”配屬英炮兵第45團第7連、哈薩斯騎兵第8連、重型坦克連,共有營屬和配屬火炮42門,縱深還有兩個105榴炮營支援其戰(zhàn)斗。
24日拂曉,圍殲雪馬里守敵的戰(zhàn)斗打響了。擔任主攻任務的志愿軍187師560團第2營及3營9連冒著敵十架飛機和炮火的轟擊,以迅速隱蔽的行動接近敵人,向雪馬里東北314高地和以西的無名高地發(fā)起突然攻擊,很快攻占了雪馬里東北314高地。
與此同時,志愿軍560團第1營從雪馬里側后發(fā)起攻擊。
“格洛斯特營”遭志愿軍前后兩面夾擊,終于支持不住,便在縱深炮火的掩護下,趁大霧倉惶向南潰退。逃至雪馬里南側2954高地時,遭志愿軍560團1營的痛擊,又掉頭回竄。
在雪馬里戰(zhàn)斗中為了保證主力全殲英軍格洛斯特營,志愿軍187師指揮561團1營猛插沙器幕,準備抗擊增援雪馬里之敵。
561團突然出現(xiàn)在雪馬里之敵的側后,使敵人驚恐萬狀,連忙調集飛機和炮兵向我穿插部隊狂轟濫炸,妄圖阻止我軍前進。561團1營冒著敵人的炮火,像一把鋒利的尖刀插入沙器幕,一舉攻占了295.4高地,切斷了雪馬里英軍格洛斯特營的退路,取得擊潰敵人一個營,俘敵130人,斃敵50余人的戰(zhàn)果。
戰(zhàn)場剛剛穩(wěn)定下來,1營2連6班戰(zhàn)斗小組長劉光子打掃戰(zhàn)場,他只身一人沿沙器幕山梁搜索前進,突然發(fā)現(xiàn)一群英國鬼子畏縮在山坳里,他想抓幾個活口,悄悄接近了這幾個英國兵,猛然大聲吶喊,那幾個英國兵還沒回過頭來,一塊大石頭后面突然站起來幾十個英軍官兵。原來,劉光子發(fā)現(xiàn)的并不是英軍的全部逃兵。
抗美援朝志愿軍個人英雄事跡【篇2】
20__年是中國人民志愿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zhàn)70周年,將以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名義頒發(fā)“中國人民志愿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zhàn)70周年”紀念章。
1950年10月初,美國侵略軍悍然越過三八線,并把戰(zhàn)火燒到中國邊境。10月19日,中國人民志愿軍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同朝鮮人民一道共同抗擊侵略者。
寒冬,戰(zhàn)場上的條件極其艱難困苦,志愿軍腳下冰凍,身上衣單,而且糧彈缺乏,常常只能“吃一把炒面就一把雪”。然而,志愿軍依舊以大無畏的英雄氣概同高度現(xiàn)代化裝備的敵軍英勇作戰(zhàn),把戰(zhàn)線穩(wěn)定在三八線附近。在這場戰(zhàn)爭中,志愿軍涌現(xiàn)出羅盛教、黃繼光、楊根思、邱少云等眾多英雄模范和功臣。中國人民志愿軍被稱為“最可愛的人”。
抗美援朝戰(zhàn)爭歷時兩年零九個月。在異常殘酷的戰(zhàn)爭中,志愿軍指戰(zhàn)員發(fā)揚祖國和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為了祖國和民族的尊嚴而奮不顧身的愛國主義精神,英勇頑強、舍生忘死的革命英雄主義精神,不畏艱難困苦、始終保持高昂士氣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為完成祖國和人民賦予的使命、慷慨奉獻自己一切的'革命忠誠精神,以及為了人類和平與正義事業(yè)而奮斗的國際主義精神,創(chuàng)造了偉大的抗美援朝精神,成為國家和人民的寶貴精神財富。
一個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沒有英雄,一個有前途的國家不能沒有先鋒。當一個人為黨和國家事業(yè)的發(fā)展作出了重大貢獻,就應該給予相應的榮譽。在抗美援朝70周年之際頒發(fā)紀念章,彰顯黨和國家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zhàn)英雄的肯定和紀念,祖國不會忘記英雄無畏付出,抗美援朝的豐碑將永遠銘刻英雄的事跡。
參加抗美援朝出國作戰(zhàn)、出國為抗美援朝戰(zhàn)爭服務等人員,付出了重大犧牲,作出了巨大貢獻,具有崇高的精神風范,他們應當受到全社會的尊敬和仰慕。給這些“最可愛的人”頒發(fā)紀念章,給予抗美援朝出國作戰(zhàn)英雄崇高禮贊,也會激勵全國人民增強國防意識,更加關心愛護人民子弟兵,為保衛(wèi)和建設祖國而團結奮斗。
“蓋有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睂崿F(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是一項無上光榮的偉大事業(yè),需要許許多多“非常之人”為其奉獻青春、奉獻才華。新的歷史時期,我們依然要充分發(fā)揮崇高榮譽的精神引領作用,營造見賢思齊、崇尚英雄、爭做先鋒的良好氛圍,讓榮譽凝聚起中國精神、中國力量,激勵廣大人民為民族復興偉業(yè)而不懈奮斗。
抗美援朝志愿軍個人英雄事跡【篇3】
楊根思出生于一個貧苦的農民家庭,從小受到地主的剝削和壓迫,心中對舊社會充滿仇恨,得知共產黨領導的軍隊是人民的隊伍,就下定決心跟黨走。
入伍后,他把這種信念轉化為苦練軍事本領的動力,堅信只要時刻遵守黨的.決議、指示,就“不相信有完不成的任務,不相信有戰(zhàn)勝不了的敵人,不相信有克服不了的困難”。
他隨部隊轉戰(zhàn)南北,不畏艱難困苦,先后經歷了抗日戰(zhàn)爭、解放戰(zhàn)爭和抗美援朝的炮火洗禮,初次參加戰(zhàn)斗即手持長矛繳到了槍,顯出智勇雙全的才干;楊根思曾創(chuàng)造了用炸藥包俘虜國民黨軍一個排的驚人戰(zhàn)績,被授予華東一級人民英雄稱號。
1950年9月,楊根思這位新四軍老戰(zhàn)士、參加過淮海戰(zhàn)役等大小數(shù)十次戰(zhàn)役戰(zhàn)斗、多次榮獲戰(zhàn)功的著名的戰(zhàn)斗模范和爆破英雄,出席了第一次全國戰(zhàn)斗英雄代表會議。10月,參加中國人民志愿軍赴朝作戰(zhàn)。
1950年11月,在抗美援朝戰(zhàn)爭第二次戰(zhàn)役分割圍殲咸鏡南道美軍戰(zhàn)斗中,時任志愿軍某部連長的楊根思,奉命帶1個排扼守長津湖畔下碣隅里外圍1071。1高地東南小高嶺,負責切斷美軍南逃退路。
29日,號稱“王牌”軍的美軍陸戰(zhàn)第1師開始向小高嶺進攻,猛烈的炮火將大部工事摧毀。他帶領全排迅速搶修工事,做好戰(zhàn)斗準備,待美軍靠近到只有30米時,帶領全排突然射擊,迅猛打退了敵人的第一次進攻。
接著,美軍組織兩個連的兵力,在8輛坦克的掩護下再次發(fā)起進攻。他指揮戰(zhàn)士奮勇沖入敵群,用刺刀、槍托、鐵鍬展開拼殺。激戰(zhàn)中,又一批美軍涌上山頂,他親率第7班和第9班正面抗擊,指揮第8班從山腰插向敵后,再次將美軍擊退。
美軍遂以空中和地面炮火對小高嶺實施狂轟亂炸,隨后發(fā)起集團沖鋒。他率領全排頑強抗擊,以“人在陣地在”的英雄氣概,接連擊退美軍8次進攻。
在堅守小高嶺戰(zhàn)斗中,楊根思率領三排打退美軍8次進攻。在最后只剩他一人時,他投完手榴彈,射出最后一顆子彈,一把拉著了導火索,以大無畏的革命精神,毅然抱起導火索“哧哧”地冒著煙的炸藥包沖向敵群,與敵人同歸于盡,年僅28歲。
朝鮮政府在長津湖畔修建了一座楊根思英雄紀念碑。中國人民志愿軍司令員彭德懷題詞贊譽他是“中國人民的優(yōu)秀兒子,國際主義的偉大戰(zhàn)士,志愿軍的模范指揮員”。
抗美援朝志愿軍個人英雄事跡【篇4】
1950年12月26日,“圣誕”節(jié)后第二天,美國陸軍副參謀長馬修·李奇微在凜冽寒風中抵達朝鮮戰(zhàn)場,接替沃克的美第八集團軍司令一職,同時兼任“聯(lián)合國軍”地面部隊司令官。
李奇微也是一位個性十足的悍將,習慣歪戴著一頂毛邊帽子,戰(zhàn)斗服外套件馬甲,胸前還吊著兩顆黑色的瓜形手雷——據(jù)說,這兩枚手雷伴著他在朝鮮戰(zhàn)場上度過了一年零6個月。
李奇微沒有麥克阿瑟那么大的名聲,但同樣有著不凡的戰(zhàn)爭經驗。西點軍校畢業(yè)后留校任教官,后來指揮第八十二空降師在西西里島登陸戰(zhàn)役實施美軍歷史上第一次大規(guī)模夜間空降作戰(zhàn),諾曼底登陸戰(zhàn)役后升任美第十八空降軍軍長。早年的李奇微,還曾在美軍駐天津第十五步兵團當過副連長。
沃克陣亡不過三天,五角大樓便急忙選派這樣一位“中國通”到朝鮮,無疑是想挽救戰(zhàn)場頹勢。上任之前,李奇微專程飛到日本東京拜見麥克阿瑟。李奇微問:“您對我上任后,立即實施進攻有無反對意見?”這時的麥克阿瑟似乎已不再那么狂妄:“從清川江撤退下來的美軍正據(jù)守三八線一帶,部隊疲勞,士氣不高……”他特別提醒李奇微不要輕看中國人 ,接著又拍拍李奇微的肩膀說:“第八集團軍是你的,馬修!你認為怎樣好就怎樣干吧!”
事實上,李奇微原本也想著立即轉入進攻以爭取戰(zhàn)場主動,然而,當他視察了自己的部隊后才發(fā)現(xiàn),他的心情甚至比朝鮮的天氣還要陰冷:損兵折將逃出志愿軍重重包圍的第八集團軍士氣低落,主帥沃克之死更是給這支曾經的“王牌”蒙上了厚厚的心理陰影。李奇微悲哀地承認:“這是一支張皇失措的軍隊,對自己、對長官都喪失了信心,不清楚自己究竟在干什么……我視察過的每一個指揮所都給我以同樣的感覺,即喪失了信心和斗志。” 對于此時的美軍,美國隨軍歷史學者亞歷山大·貝文的《朝鮮:我們第一次戰(zhàn)敗》一書,有著更為詳細的分析:“第八集團軍已如驚弓之鳥,撤到三八線以南,來到了西邊開城以南冰天雪地的臨津江畔。大潰退終告結束,此時第八集團軍正在等待中國軍隊的下一次攻勢,主動權已經完全操在了中國人手里。”
抗美援朝志愿軍個人英雄事跡【篇5】
楊連第(1919年-1952年5月15日),天津人。1949年2月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鐵道兵部隊,在修復隴海路八號高橋時表現(xiàn)突出,榮獲“登高英雄”稱號。1950年10月參加中國人民志愿軍入朝作戰(zhàn),1951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在朝鮮時曾多次完成修橋任務。1952年5月15日搶修清川江大橋時犧牲。
犧牲后被追記特等功,并榮獲“中國人民志愿軍一級英雄”、“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英雄”稱號及金質獎章、一級國旗勛章等,生前的連亦被命名為“楊連第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