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依卡·凱力迪別克“人民衛(wèi)士”事跡范文
巴依卡·凱力迪別克“人民衛(wèi)士”事跡是什么樣的呢?巴依卡·凱力迪別克大家了解嗎?下面給大家分享一些關于2024年巴依卡·凱力迪別克“人民衛(wèi)士”事跡范文(通用5篇),希望能夠對大家的需要帶來力所能及的有效幫助。
巴依卡·凱力迪別克“人民衛(wèi)士”事跡范文精選篇1
“我太激動了,感謝____給我這么高的榮譽,我感到自己肩上責任更重了!”9月13日,喀什地區(qū)塔什庫爾干塔吉克自治縣提孜那甫鄉(xiāng)原護邊員巴依卡·凱力迪別克在家中接到提孜那甫村村干部報喜的電話,激動之情溢于言表。
________9月13日簽署主席令,根據(jù)十四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一次會議13日上午表決通過的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七十五周年之際授予國家勛章和國家榮譽稱號的決定,授予15人國家勛章、國家榮譽稱號。
其中巴依卡·凱力迪別克獲“人民衛(wèi)士”國家榮譽稱號。
巴依卡今年72歲,在帕米爾高原上,他與其父親、兒子一家三代守衛(wèi)邊境,在紅其拉甫為官兵指向帶路的故事被口口相傳。
紅其拉甫國門海拔5100米,四季風沙,六月飛雪,全年無霜期不到60天,年平均氣溫-9℃,最低氣溫-42℃,水的沸點不足70℃,含氧量為平原的48%,素有“天上無飛鳥,地上不長草,風吹石頭跑,氧氣吃不飽,六月下大雪,四季穿棉襖”之說,被生物學家稱為“生命禁區(qū)”。
巴依卡的父親凱力迪別克·迪力達爾,在新中國成立之初主動報名成為護邊員,23年后,他自己走不動了,把接力棒交給了兒子巴依卡,囑咐他:“不要讓界碑挪動一毫米。”
巴依卡·凱力迪別克“人民衛(wèi)士”事跡范文精選篇2
巴依卡·凱力迪別克,男,塔吉克族,中共黨員,1952年5月生,新疆塔什庫爾干人,新疆塔什庫爾干塔吉克自治縣提孜那甫鄉(xiāng)原護邊員。在帕米爾高原上,巴依卡一家三代70年守衛(wèi)邊境,在生命禁區(qū)為官兵指向帶路。
上世紀50年代初,巴依卡·凱力迪別克的父親凱力迪別克·迪力達爾自告奮勇成為當?shù)氐谝晃弧瓣笈O驅А?,并主動和邊防軍人一起護邊。1972年,凱力迪別克·迪力達爾再也走不動了,把接力棒交給了兒子巴依卡·凱力迪別克:“不要讓界碑挪動一毫米?!?/p>
巴依卡·凱力迪別克自1972年為邊防官兵當向導開始,37年間,他巡邏700余次,行程3萬多公里,一次次幫助邊防官兵化險為夷、轉危為安,是官兵眼中的“活地圖”。
巴依卡·凱力迪別克“人民衛(wèi)士”事跡范文精選篇3
2023年9月4日,巴依卡·凱力迪別克老人在整理兒子拉齊尼生前的照片后摘下眼鏡擦拭眼淚。圖源新華社
38年后,巴依卡·凱力迪別克也老了,他把這根海拔最高的“接力棒”交到剛剛服役歸來的兒子——時年25歲的拉齊尼·巴依卡手中。拉齊尼·巴依卡從此開始16年護邊時光,直到生命最后一刻——2021年1月4日,拉齊尼·巴依卡縱身跳下冰窟解救落水兒童,孩子得救了,他不幸犧牲,用生命托舉生命的帕米爾雄鷹,永遠留在了41歲……
7月21日,塔什庫爾干塔吉克自治縣提孜那甫鄉(xiāng)提孜那甫村,“時代楷模”拉齊尼·巴依卡的家中迎來了中央民族大學教授蒙曼帶領的“道中華”邊疆行2024特別活動——“曼行國道·219”團隊。巴依卡·凱力迪別克與蒙曼教授交流。石榴云/新疆日報記者 劉萌萌 攝
如今,70多歲的巴依卡·凱力迪別克和家人仍舊堅守在高原,傳承著“帕米爾雄鷹”的精神。今年以來,巴依卡·凱力迪別克家已經接待參觀者3萬余人次。據(jù)提孜那甫鄉(xiāng)鄉(xiāng)長艾力艾孜孜·希拉瓦爾介紹,這處安靜的院落是拉齊尼·巴依卡生前的家,英雄犧牲后,老父親和家人仍舊住在這個小院里,一家人依然把這里打掃得干干凈凈,一如當年模樣。
巴依卡·凱力迪別克“人民衛(wèi)士”事跡范文精選篇4
“不是什么牦牛都能去巡邊,得脾氣好、夠強壯才行?!?月17日,喀什地區(qū)塔什庫爾干塔吉克自治縣提孜那甫鄉(xiāng)原護邊員巴依卡·凱力迪別克說。
亙古屹立的帕米爾高原,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這里氣候復雜,冬天大雪紛飛、寒風刺骨,夏季常?!耙蝗者^四季”。耐高寒、善識途、能負重的牦牛不僅是生活在帕米爾高原牧民的生活好幫手,也是戍邊戰(zhàn)士的好伙伴。
在巴依卡20多歲時,他的父親凱力迪別克·迪力達爾就騎著自家的牦牛給紅其拉甫邊防連巡邊的官兵帶路。
“巡邊路上有很多冰河、石頭灘,尤其是吾甫浪溝,很兇險?!卑鸵揽ㄕf,牦牛不僅能馱物資,必要時也可以讓戰(zhàn)士騎,減少他們受傷。
危險重重的巡邊路,意外在所難免。
巴依卡剛開始跟著父親巡邊的時候,他家的牦牛就掉下懸崖摔死了。那時候,賣牦牛幾乎是牧民家唯一的收入來源,損失一頭牦牛,對巴依卡家影響很大,但在凱力迪別克心里,牦牛在前面探路,就是為了不讓戰(zhàn)士們涉險。
凱力迪別克那一句“如果沒有解放軍戰(zhàn)士守邊,就沒有我們的家,哪里會有我們的牛羊!”讓巴依卡一直記到現(xiàn)在。
巴依卡·凱力迪別克“人民衛(wèi)士”事跡范文精選篇5
在新疆塔什庫爾干塔吉克自治縣提孜那甫鄉(xiāng),巴依卡一家三代人接力守衛(wèi)邊境。作為家中的第二代護邊員,巴依卡在近40年的戍邊生涯里,為邊防官兵指向帶路、巡邊護邊,行程超過3萬公里。近日,巴依卡·凱力迪別克被授予“人民衛(wèi)士”國家榮譽稱號。
巴依卡·凱力迪別克家中陳列的照片、獎狀、證書,記錄著一家三代70多年的戍邊故事,他對每張照片都印象深刻。
新中國成立后,解放軍在邊關建立哨所,但山路崎嶇復雜,從祖國各地來的官兵不熟悉路,巴依卡的父親凱力迪別克主動為巡邊的解放軍帶路,并且堅持了20多年。
1972年,20歲的巴依卡接了父親的班。紅其拉甫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含氧量不足平原地區(qū)的一半。巡邊路上要翻雪山、過冰河,往返一趟少則半月,多則一個多月。一開始巴依卡不太理解這樣的做法,但父親一再向他囑咐巡邊的重要性,囑托他一定要守好祖國的邊防線。在隨后的近40年里,巴依卡敬業(yè)護邊,與戰(zhàn)士們結下了深厚的友誼,并光榮地成為一名共產黨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