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屆全國道德模范十大人物事跡

| 劉慧

事跡是如實記載工作或?qū)W習中,涌現(xiàn)出來的先進集體或先進人物的事跡的書面材料。你了解多少有關(guān)全國道德模范的事跡材料?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關(guān)于第八屆全國道德模范十大人物事跡(7篇)。希望可以幫助大家。

第八屆全國道德模范十大人物事跡篇1

鐘南山,男,71歲,中共黨員,中華醫(yī)學會會長,廣州醫(yī)學院廣州呼吸疾病研究所所長,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工程院院士。

在2003年抗擊sars的戰(zhàn)斗中,鐘南山主動要求承擔廣東省危重sars病人的救治工作,較早確立了廣東的病原,并率領(lǐng)團隊總結(jié)出“三早三合理”的診療原則,成為抗擊sars的領(lǐng)軍人物;他本著實事求是的精神,主動向國外的專家學者以及新聞媒體介紹中國政府所采取的正確措施,維護了祖國的聲譽。他積極在本職崗位上發(fā)揮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堅持每周二的大查房和周四的專家門診,為患者服務;他堅持教書育人和科學研究,教導學生“學本領(lǐng)和學做人相統(tǒng)一”,以身作則弘揚“醫(yī)德就是想方設法解決病人的實際困難”的價值觀。

鐘南山是我國呼吸疾病領(lǐng)域內(nèi)的學術(shù)帶頭人。他和同事一道努力,使研究所的學科建設不斷取得新的進步:2003年成為國家重點學科,2004年建立博士后流動工作站,2005年主持的《廣東省傳染性非典型肺炎(sars)防治研究》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2006年順利通過了科技部組織的呼吸疾病國家重點實驗室現(xiàn)場評審和答辯。鐘南山積極推動呼吸病學的國際學術(shù)交流,擴大我國在該領(lǐng)域的學術(shù)影響。鑒于他的學識和貢獻,他成為世界慢性氣道疾病防治執(zhí)行小組組員,2006年底又被聘為世界衛(wèi)生組織急性重癥傳染病應急委員會顧問,參與國際急性的傳染病咨詢工作。

鐘南山積極履行政協(xié)委員職責,參政議政,積極獻言進策。近年來他對“看病難”、“看病貴”問題極為關(guān)注,在認真調(diào)研的基礎上提出系統(tǒng)的解決思路,有力推動了相關(guān)工作的改進和發(fā)展。鐘南山熱心參與社會公益事業(yè),多次參加社區(qū)義診、健康講座等活動。

鐘南山先后獲得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廣東省模范共產(chǎn)黨員、全國白求恩獎章、全國先進工作者等榮譽稱號。

第八屆全國道德模范十大人物事跡篇2

吳恒忠,男,漢族,1946年5月生,重慶市潼南縣花巖鎮(zhèn)龍懷村村民。

兒子車禍去世后,吳恒忠忍著老年喪子之痛,上山開荒種糧,日夜辛勞,節(jié)衣縮食,替子還債15萬余元。由于長年勞累,自己卻落下一身病,但他仍在實現(xiàn)自己的諾言。

生活在一個貧困的小山村的吳恒忠,曾經(jīng)是一名軍人,身材不高卻精神矍鑠。2001年,兒子吳君自立門戶,沒過多久因家庭貧困,兒媳丟下不滿周歲的孩子,離開了這個家。為了養(yǎng)大孩子,吳君借錢買了輛貨車跑運輸,卻不幸于2003年因車禍去世,留下了一個4歲的孩子和19萬元的債務。

兒子走了,吳恒忠沒有沉浸在白發(fā)人送黑發(fā)人的悲痛中,而是很快擦干眼淚,主動扛下兒子那19萬元的債務。兒子下葬那天,他在兒子墳前哭著說:“你放心,你的債,我來還,孩子,我來養(yǎng)?!睘榱诉@個承諾,吳恒忠的生活徹底變了樣。面對亡子欠賬,吳恒忠老爹不躲不藏。他拿著寫滿了借錢人的姓名和金額的賬本,一戶一戶上門向債主承諾:“人死賬不能了,請你們放心,我一定想辦法把兒子欠的債還清,決不賴賬?!眰鱾兊念檻]打消了,可19萬元的債務,對于吳恒忠來說,無疑是個天文數(shù)字。

吳恒忠家里還有殘疾的妻子和年幼的孫子,他無法外出打工,就只能種地,他將山上的撂荒地都開墾出來,一個人耕種了52畝地,成為當?shù)胤N糧大戶。只要有了一點積蓄,他就拿去還債。“吳君以前借了我3萬元錢,他父親都來還了8次了,最多一次還了3000元,最少一次只有500元。”債主陳維文說,他不忍心看老人家這樣辛苦,曾多次主動說不要還了,可吳恒忠總說:“借了錢就一定要還,再說,我答應了我兒子的。”吳恒忠專門有個還債本,上面詳細記載了還賬的情況,生怕少還、錯還別人一筆錢。

就這樣,10年來,吳恒忠靠自己勤勞的雙手為兒子還債15萬多元,將孫子送進了技校,而他自己平時卻連肉都舍不得吃,一家人穿的衣服都是別人送的?,F(xiàn)在,債即將還完,吳恒忠卻因長期過度勞累落下一身的病,特別是腰椎間盤突出,讓他下地干活就痛得直不起腰,可他咬牙忍受著,因為他答應過兒子,答應過債主。

他的事跡感染了很多人,也得到了很多人的幫助。加拿大華僑徐女士從《多倫多周刊》上看到吳恒忠的事跡后,匯來了800元加幣,還來信表示要認吳老爹為親人。“今生不欠來生賬,子債父還道德高。誠信老爹吳恒忠,信義無價美名揚?!边@是當?shù)匕傩諏堑挠芍再潎@。

吳恒忠榮獲“重慶好人”、重慶市道德模范等榮譽稱號。

第八屆全國道德模范十大人物事跡篇3

黃久生,男,漢族,1965年2月生,中共黨員,中建七局一公司項目部經(jīng)理、河南省潢川縣雙柳樹鎮(zhèn)駐鄭州農(nóng)民工黨支部書記。

黃久生是700位鰥寡孤獨老人們共同的兒子。那些得到他照顧的老人們,一提起他的名字,都會眼含熱淚。他給老人們帶來的溫暖不僅僅來自物質(zhì),更來自他那顆滾燙的赤子之心!

黃久生是個從小吃“百家飯”長大的苦孩子。6歲時母親去世,留下黃久生和4歲的妹妹、2歲的弟弟。父親走街串巷修鍋補盆,十天半月難得回家一次,是鄉(xiāng)親們東家一碗飯、西家一件衣把他們養(yǎng)大的。為了報答鄉(xiāng)親們的養(yǎng)育之恩,13歲的小久生曾在一個深夜,用他稚嫩的肩膀、往返13趟把鄰居李奶奶家的水缸挑滿水。18歲出門打工,從建筑工地小工干起,靠踏實肯干逐漸致富的黃久生,內(nèi)心時刻激蕩著報恩的情懷。

1996年起,每逢年節(jié),家鄉(xiāng)的孤寡老人和五保、特困、傷殘老人都會收到黃久生送來的衣被、米面、肉油還有現(xiàn)金,20__年從未間斷過,黃久生為此累計出資230多萬元。20__年,黃久生投資45萬元在家鄉(xiāng)雙柳樹鎮(zhèn)建設了一所敬老院。入院的孤寡老人,除國家發(fā)給的補貼外,其他費用全部由他個人承擔,包括養(yǎng)老送終。多年受黃久生資助的李鴻金老人臨終前拉著他的手泣不成聲:“活著你養(yǎng)我,病了你花那么多錢為我治病,我死前能見你一面,也就安心了!”

黃久生不遺余力地支持家鄉(xiāng)建設,先后為援建家鄉(xiāng)小學、修路、購置醫(yī)療設備等捐款310多萬元。在20__年5·12汶川抗震救災中,他個人先后捐款12萬元。黃久生算不上大富翁,但應對遭遇困境的人,他總是慷慨解囊。他為小白血病患者捐款2.7萬元、為身患血癌、打工救母的少年捐款2.3萬元。一位素不相識的女青年打電話給黃久生,說家里三口人患了癌癥,黃久生當晚就籌集3萬余元現(xiàn)金送了過去。這樣的事他默默做了很多。

在鄭州打工多年的黃久生,看到老家來鄭打工的人雖多,但比較分散,作為弱勢群體的農(nóng)民工,工資被拖欠等權(quán)益被侵害的事時有發(fā)生。在黃久生的推薦下,“中共雙柳樹鎮(zhèn)駐鄭州農(nóng)民工黨支部”成立,他被任命為黨支部書記,散居在鄭州市的56名農(nóng)民工黨員有了“娘家”。農(nóng)民工黨支部用心為農(nóng)民工解決難題,僅討薪一項,就為農(nóng)民工討回兩千多萬元。透過這個支部找到工作走上致富路的農(nóng)民工達一萬多人,每年還為家鄉(xiāng)帶回1.5億元的勞務收入。

黃久生榮獲全國道德模范提名獎、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全國勞動模范等榮譽稱號,入選“中國好人榜”。

第八屆全國道德模范十大人物事跡篇4

老太太,瘦弱多病無家無子。她究竟有什么魔力,改變了那么多孩子的命運?

總有一些人,犧牲自己,照亮了別人,用敢為人先的拼搏與擔當,大愛無疆無私奉獻的品德與情懷為1645個貧困女孩的托起了大學夢,為貧困孩子撐起一片天。她就是張桂梅同志,她對事業(yè)的熱愛與默默付出,是新時代共產(chǎn)黨員的優(yōu)秀代表,是新時期教育工作者教書育人的杰出榜樣。

她,有“紅梅傲雪大愛無疆”的擔當。她就是一株傲雪紅梅,仰首報春,帶給孩子們無限的希望;用心血播撒愛的種子,譜寫著新時代共產(chǎn)黨人的無疆大愛!為籌集資金辦女子高中,張桂梅四處求助,向社會募捐。有時疲憊無助至極的她坐在昆明街頭,靠著墻根睡了過去,醒來時已是萬家燈火。整整奔波5年,只籌到一萬多元。她不怕苦不怕累,在北京開會奔走于各大媒體,引起社會關(guān)注。在各級黨委政府投資支持和社會各界的捐助下,張桂梅的辦學夢想終于實現(xiàn)了。學習張桂梅用生命綻放大愛無邊,正氣擔當勇往直前的干勁,用大寫的人生點綴冬雪的潔白紅梅的傲然。

她,以“無我”的境界“燃燒自己,照亮別人”。張桂梅時刻溫暖著別人,對自己的不幸卻深埋在心底,她沒有子女,卻是上百個孩子口中的“媽媽”;她身患絕癥,卻把自己所得的獎金都捐獻給了貧困山區(qū)的孩子們;她在基層教育崗位上辛勤耕耘數(shù)十年,用自己的心血和汗水托起貧困山區(qū)孩子們的希望;她帶病堅守崗位,潛心于教學管理研究和培育新人事業(yè),她用行動在“平凡中見偉大質(zhì)樸中顯真情”,以“無我”的精神境界詮釋一名共產(chǎn)黨員的初心和使命,是黨員干部和教育工作者學習的榜樣。

第八屆全國道德模范十大人物事跡篇5

2007年1月,一場以向張桂梅學習為主題的“感恩行動”在麗江市迅速掀起,成為推動和諧社會建設的強大動力。張桂梅為何與"感恩”產(chǎn)生聯(lián)系,她的感恩情懷源自何處?記者從她的人生軌跡中找到了答案。

出生于1957年的`張桂梅,年輕時不僅長得非常漂亮,而且性格開朗,能歌善舞,對生活充滿憧憬。她原本有一個幸福美好的家庭,夫妻雙雙在大理市的一所中學教書。但正當夫妻倆沉浸在甜蜜、美好的生活中時,不幸卻突然降臨到他們的頭上,她的丈夫得了不治之癥。為了給丈夫治病,她東奔西走到處借錢,能夠借到錢的地方都借了,該花的錢都花了,但丈夫的病還是不見好轉(zhuǎn)。1995年,身患癌癥的丈夫離她而去,張桂梅陷入極度的悲痛之中。后來,在同事的幫助下,她決心重新振作起來,為了擺脫令她觸景生情、傷感悲痛的環(huán)境,1996年8月,張桂梅從大理調(diào)到華坪,在這片完全陌生的土地上開始了新的工作和生活。

新的環(huán)境賦予了張桂梅新的生機。來到華坪民族中學后,她承擔起4個畢業(yè)班的政治課教學工作。她所教的班級有的在前院,有的在后院,相隔100多米,早上、晚上、前院、后院,她來回奔走,天天如此,好像忘記了疲倦,享受著工作的快樂。可就在這時,不幸再次降臨到她的頭上。1997年4月,張桂梅感覺身體消瘦得特別快,臉也變得特別黑,但肚子卻越來越大,硬硬的摸上去像塊石頭,疼痛難忍。到醫(yī)院檢查,結(jié)果嚇了她一跳,原來肚子里長了一個腫瘤。醫(yī)生要她馬上住院治療,否則后果就不堪設想。但是,想到承擔的4個畢業(yè)班的學生再過幾個月就要參加中考,在這個節(jié)骨眼上怎么能扔下他們不管呢!一邊是學生的前途,9年的期盼;一邊是自己的生命,怎么辦?

張桂梅經(jīng)歷了太多的磨難,但這些磨難更加激勵起她對生活的愛和希望。想想那些學生期盼的目光,她咬緊牙關(guān),回到學校把檢查結(jié)果鎖進抽屜。這一切,她沒有告訴任何人,一直堅持到把學生送進考場才住進了醫(yī)院。1997年7月,張桂梅做了腫瘤切除手術(shù)。手術(shù)后,醫(yī)生要求她必須注意休息,最少要調(diào)養(yǎng)半年??墒菫榱藢W生,她在手術(shù)后的第24天,又走上了講臺。

張桂梅的事跡迅速傳遍華坪大地??h政協(xié)委員來學校視察,校長在匯報時,介紹了她的情況。聽了介紹以后,所有委員馬上起立向她三鞠躬,并當場為她捐款6230元??h里召開第八次婦代會,全體代表和縣領(lǐng)導都為她捐款。希望她好好治病。對此,張桂梅眼淚奪眶而出:“病無情,人有情,這是一些多好的人??!”

發(fā)生在丈夫和她自己身上的兩次磨難,使她想到,人與人之間是多么需要理解、幫助和支持呀!如果沒有華坪人民,她的生命將無法延續(xù)。她說,她的生命屬于華坪,把全部精力奉獻給華坪人民。正是由于這種感恩的心態(tài)和情懷,張桂梅把人間最偉大的母愛獻給了他的學生和那些失去父母而需要幫助的孩子們。

第八屆全國道德模范十大人物事跡篇6

學習了張桂梅同志的先進事跡,我的內(nèi)心久久不能平靜:她是一個平凡的女人,膝下無子,但被評為“全國百名優(yōu)秀母親”、“中國好人”,被幾百個孩子親切的稱呼為“媽媽”;她疾病纏身,但她誓死與病魔抗爭,堅持把畢業(yè)班的學生送進考場;她放棄優(yōu)越環(huán)境,選擇了艱苦,因為她覺得“艱苦的地方更需要我。”她為創(chuàng)辦一所免費女子高中,四處奔走,忍受了常人難以想象的辛酸……

究竟是什么樣的一種精神力量在支撐張桂梅同志為貧困山區(qū)的孩子們撐起了一片藍天,創(chuàng)造了一個又一個的奇跡。我想是因為她心中始終牢記“我是一名中國共產(chǎn)黨黨員!”正因為如此,張桂梅同志對黨無限忠誠和熱愛,她牢記初心使命,心甘情愿為民奉獻一輩子。也正因為如此,她毅然決然選擇了貧困山區(qū)教育事業(yè),用她飽含深情的偉大的“愛”去幫助貧困山區(qū)女孩實現(xiàn)人生的夢想!張桂梅同志踐行初心使命,以責任擔當實現(xiàn)了人生的超越。正如張桂梅同志所說:“如果說我有追求,那就是我的事業(yè);如果說我有期盼,那就是我的學生;如果說我有動力,那就是黨和人民!”

我想,作為一名基層教育工作者的張桂梅同志,她始終把教書育人、立德樹人作為自己的人生理想和奮斗目標。她心系困難群眾,投身教育扶貧,克服一切困難的精神,詮釋了一名共產(chǎn)黨員的初心和使命,是我們?nèi)嗣窠處煹尿湴?;她信念堅定、對黨忠誠、在黨愛黨、在黨為黨,是我們基層共產(chǎn)黨員的驕傲。

的確,我們要走群眾路線,就必須情系群眾、一心為民;我們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就要全心全意為人民。落地落實、做事做實。張桂梅同志,始終沖在最前線,敢與時間賽跑,敢和病魔抗爭,竭盡全力幫助一批又一批貧困山區(qū)的孩子走出大山,托舉起他們的希望和夢想。

作為新時代的人民教師,我們也一樣扎根山區(qū)農(nóng)村,面對的一樣是貧困的孩子,他們也一樣想改變自己的命運,但唯一的出路就是學知識、學科學,我們一定要接過老教師們艱苦奮斗優(yōu)良傳統(tǒng),用心來工作,用心來教書。記住,這里—更需要我們!

第八屆全國道德模范十大人物事跡篇7

張桂梅創(chuàng)辦女子高中的初衷是為了解決眾多適齡失學女孩的上學問題,幫助她們走出閉塞的村落,去追尋屬于自己的青春和夢想??僧敓o法保障學生安全的時候,何談追逐夢想?

對此,為保障新招收100名學生的安全,張桂梅便帶著全校的女老師和學生一起走進了教室,利用桌椅晚上搭成簡易“宿舍”,白天教學,晚上休息。同時,又安排學校里的男老師在教學樓的樓梯間搭起“木板床”,輪流值守校園安全工作,全體教師為學生筑起了安全保障第一關(guān)。

當張桂梅決心要創(chuàng)辦女子高中之時,便知其一路坎坷,在這樣的環(huán)境里,全校僅有的17名教職員工中有9名相繼辭職離開,100名學生有6名提出轉(zhuǎn)學,這些情況讓創(chuàng)辦女子高中初期本就步履維艱的張桂梅更是雪上加霜。

只招收貧困家庭女孩?免除學雜費的辦學制度?女子高中能否辦得下去?面對社會上的質(zhì)疑聲,張桂梅鼓勵大家:“留下的8名老師中有6名共產(chǎn)黨員,只要黨員在陣地就在,女子高中這塊教育扶貧陣地一定守得住?!?/p>

張桂梅說過這樣一句話:“如果我有追求,那就是我的事業(yè);如果我有期盼,那就是我的學生;如果我有動力,那就是黨和人民?!?/p>

所以,即使遇到再多的挫折,她也沒有放棄建立女子中學的決心。

2008年9月,在張桂梅老師的不懈努力下,在各級黨委、政府和社會各界的支持與幫助下,全國惟一一所全免費的女子高中——華坪女子中學終于順利成立。

32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