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和國勛章8人及事跡材料

| 劉慧

人物簡介:

黃旭華,男,漢族,1926年3月出生,祖籍廣東揭陽,生于海豐,中共黨員,中國船舶重工集團719所名譽所長、原所長,中國工程院首批院士。曾先后擔任我國核潛艇工程第一代副總設計師、總設計師,隱姓埋名30年,在“一窮二白”的條件下主持了我國第一代核潛艇的研制,領導團隊突破了核潛艇最關鍵、最重大的七項技術,實現了我國核潛艇裝備從無到有的歷史性壯舉,被譽為“中國核潛艇之父”。2019年9月,獲得“共和國勛章”。2020年1月,獲得2019年度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特等獎。

“他總不在家,四季的衣服鞋襪,早晚的茶水飯點,凡是家里的事情都用不著他管。單位分了2斤豬肉,他倒正好回來了……”夫人李世英笑著“吐槽”黃旭華在家的表現。

“要利用這個機會夸她一下,表揚她一下?!秉S旭華接過話茬,引得大家一陣歡笑。

把核潛艇放在第一位,是黃旭華的原則,也是李世英一直以來的堅守。

1956年,黃旭華與同單位的李世英結婚,兩年后便赴京參與核潛艇研制。李世英沒有多問,托人給丈夫捎去了衣物。直到四年后,她也被調到北京參與核潛艇項目,才知道丈夫從事的事業(yè)。

黃旭華工作繁忙、經常出差,家里的事情幾乎全靠李世英打理。冬天每月供應的300斤煤,全部由她用簸箕一趟趟搬回家;地震了,她抱著剛出生的小女兒,拉著大女兒去住安置帳篷;有一年冬天,大女兒黃燕妮上學途中跌入雪坑昏迷,李世英獨自一人在床邊守候了9天9夜……幾十年來,從來沒有為了家里的一件事情把丈夫從工作中叫回來。

“核潛艇是我們共同的事業(yè),盡力支持他,家里的事不給他拖后腿,我覺得這是我的本分?!崩钍烙⒄f。

1988年年初,我國完全自主研發(fā)的核潛艇迎來了第一場“大考”——在南海進行極限深潛試驗。緊張的氣氛在參試人員之間蔓延,有人甚至開始寫近似“遺囑”的家書。

為了給參試人員鼓勁,潛艇總設計師黃旭華當場宣布將上艇與大家一起下潛。

試驗之前,他帶著李世英回了趟廣東老家,并把要進行極限深潛的事告訴了她:“萬一我回不來,我的老家你怎么也得去一次?!?/p>

“你是總師,你必須要下去,艇上100多個人的生命安全你要負責到底,否則這個隊伍就不能帶了?!逼拮觾刃姆购#瑢λ麉s假裝冷靜。

極限深潛試驗終于獲得了成功,時年64歲的黃旭華,成為世界上第一位參與深潛試驗的核潛艇總設計師。

消息傳來,李世英哭了。“她之前表現得冷靜,是擔心動搖我的決心,影響我的情緒。直到我深潛成功了,壓在她心里面的大石頭,終于落下來了?!秉S旭華哽咽著回憶。

歉意與感激時??M繞,黃旭華盡己所能,用愛去彌補。

每次出差回家,黃旭華總會想著給妻子買點東西,不知買什么好,就跟著別人學。有一次見別人買了塊印花布,也跟著買了一塊,回家一看,發(fā)現妻子早就有一件這樣布料的衣服了。李世英開玩笑:“你可以背得出你工程上的多少數據,就記不得我在你面前穿了幾年的印花布衣服。”黃旭華跟著別人買菜卻是靈得很,到菜市場,先暗中找一個看上去很精通家務、和妻子年齡相仿的人,人家買什么,黃旭華就跟著買什么,妻子果然滿意!

每年下雪,黃旭華只要在家,總會陪女兒們一起去堆雪人,父女試比高下,玩得不亦樂乎。過年了,他買許多鞭炮,還別出心裁弄來個空罐頭盒戴在大鞭炮的頭上,一炸,先是一聲聞所未聞的奇響,再是罐頭盒凌空幾丈跳起霹靂舞,孩子們笑彎了腰:“爸爸,過了年就把你送到托兒所去!”

家里的“音樂會”也是表達愛意的好方式,很隨意的時間里,有一個人哼哼兩句,其他人便自發(fā)跟著唱起來,吹口琴、拉二胡、打揚琴……黃旭華樣樣都能來,以一身才藝,博一家歡樂。

“為事業(yè)盡力,以愛來治家?!秉S旭華說,“我們從來沒有跟對方講過一句我愛你,或我要給你什么榮華富貴,但是我們一直是心心相印的。為了國家的事業(yè),我們互相理解、互相支持、互相鼓勵、互相促進,這就是愛的實際行動?!?/p>

共和國勛章8人及事跡材料篇2

上世紀50年代末,新中國遭遇西方列強圍追堵截、封鎖威懾。鑒于國防安全形勢需要,1958年,中國決定上馬核潛艇項目,蘇聯領導人赫魯曉夫竟傲慢地說:“核潛艇技術復雜,價格昂貴,你們搞不了!”美國聽說了,嗤之以鼻,完全沒當回事。毛澤東聽了匯報,異常氣憤,一拍桌子:“你們不援助,那我們自己干!”“核潛艇,一萬年也要搞出來!”

于是,在這樣的時代大背景下,核潛艇作為絕密項目,迅速啟動。黃旭華和他的團隊,從此,隱姓埋名,仿佛人間消失,家人都不知道他在哪里,在干什么!僅僅十年后,1970年,中國首艘核動力攻擊潛艇“長征一號”下水,震驚了全世界,中國成為繼美、蘇、英、法后,世界上第五個擁有核潛艇的國家。

闊別家鄉(xiāng)參加核潛艇項目后,他長達30年未能回家。直到1986年,解密期過后,他才順道回家探望銀發(fā)滿頭的老母,闊別30年,母子再度相對,竟無語凝噎!一個已耄耋,一個已花甲。而父親則早已去世,父子再未能重逢!抱著蒼老的母親,“不孝子”黃旭華,不禁失聲痛哭!但他依然沒向母親解釋什么,兄弟姐妹、親戚朋友依舊責罵他不孝。

直到1987年,一篇《赫赫而無名的人生》的報告文學,在《文匯》雜志刊登,黃旭華將文章寄給了母親,里面雖然沒有寫出他的真名,卻提到了核潛艇的“黃總設計師”,并提到了他夫人李世英的名字。母親這才恍然大悟,立即將子女們召集到一起,只說了一句話:“三哥的事情,你們要諒解!”30年隱忍、30年不孝、30年委屈,對祖國母親盡了忠,也終于,對生身母親有了一個交代。

1954年,參與戰(zhàn)斗艦艇研究設計,1958年,調任海軍核潛艇研究室任副總工。那時候,國家還是一窮二白,又趕上“三年災害”,研發(fā)核潛艇的難度,可想而知。首先就是人才匱乏。沒有技術、沒有工具、沒有原材料。沒有核潛艇模型,但找到了兩個美國導彈核潛艇的兒童玩具,于是對玩具進行拆解,揣測結構原理;沒有大型運算用的計算機,那就用算盤和計算尺,用紙和筆,計算出驚人的大數據;沒有資料,沒有圖紙,那就大海撈針,從國外報刊雜志上捕獲蛛絲馬跡;沒有食物,那就餓著肚子干,黃旭華后來回憶說:“如果那時候有杯豆?jié){,心里就暖融融的!”

就在這樣的簡陋艱苦環(huán)境中,黃旭華和同事們吃住都在研究所,一門心思撲在核潛艇上。一有情況,零下20攝氏度,掀起被窩就能起身工作。僅僅幾年,1964年,第一艘核潛艇就研制成功,1970年就順利下水。1988年,中國核潛艇水下發(fā)射運載火箭試驗成功,成為世界上第五個擁有第二次核報復力量的國家。

為了測試改進核潛艇的性能,他無數次親隨潛艇深潛檢測,那是需要冒著犧牲的危險的。1988年,黃旭華親自隨潛至南海300米深處,檢測記錄各項指標數據,成為世界核潛艇總設計師下水深潛第一人。他說:“我是總師,我要對潛艇負責,對艇上170名戰(zhàn)士負責”,試驗成功后,他豪情滿懷揮筆寫下:“花甲癡翁,智探龍宮;驚濤駭浪,樂在其中?!?/p>

因為祖國的召喚,因為保密的需要,他隱姓埋名、以身許國三十載,默默奮斗在科研一線,甘當無名英雄。30年里,父母、8個兄弟姐妹竟都不知他在干什么!父親去世沒能見上最后一面,全家人都在罵他不孝、無情、冷血。黃旭華淚流滿面地說:“有人問我忠孝不能兩全,你怎么理解?我說對國家的忠,就是對父母最大的孝!”他又說:“我非常愛我的夫人,女兒,父母。但在核潛艇這個事業(yè)上,我可以犧牲一切!”此生屬于祖國,此生無怨無悔!

他一生崇尚儉樸生活,堅持艱苦奮斗。辦公室沒有空調,夏季經常在40攝氏度高溫下蒸桑拿。分房時,挑了沒人要的頂樓,直到2005年,才給家裝了一臺空調。院士的他,沒有專車,所里最好的車,是用了多年的“桑塔納”。名片上,好多年連手機號碼都沒有,手機也是后來才買。為國家做出了巨大貢獻,卻把名利看得淡如水,卻把享受視為身外物。舍棄了個人,舍棄了小家,是為了國家,是為了大家。

功成名就天下曉,歸來仍舊少年心。耄耋之年,93 歲高齡,他至今卻仍未退休。每天早上8點半,他準時出現在核潛艇研究所的院士辦公室。一張辦公桌、一副老花鏡、一只放大鏡,陪伴晚年的,依舊還是工作。他說:“我愿意為核潛艇事業(yè)發(fā)揮余熱、貢獻力量”;“我要做年輕人的啦啦隊,為他們加油鼓勁,必要時出個點子。什么時候退休不知道,身體還可以干幾年。

共和國勛章8人及事跡材料篇3

黃旭華,男,87歲,中國第一代核動力潛艇研制創(chuàng)始人之一,被譽為“中國核潛艇之父”。

1958年,我國批準核潛艇工程立項。那時中蘇關系尚處于蜜月期,依靠蘇聯提供部分技術資料,是當初考慮的措施之一。1959年,蘇聯提出中斷對中國若干重要項目的援助,對中國施加壓力。毛澤東聽后發(fā)誓:“核潛艇--一萬年也要搞出來”.曾有過幾年仿制蘇式常規(guī)潛艇經歷又畢業(yè)于上海交大造船系的黃旭華被選中參研。

30多年中,8個兄弟姐妹都不知道黃旭華搞核潛艇,父親臨終時也不知他是干什么的,母親從63歲盼到93歲才見到兒子一面。

核潛艇是集核電站、導彈發(fā)射場和海底城市于一體的尖端工程。中國的核潛艇研制工作是從一個核潛艇玩具模型一步一步開始的。

為研制核潛艇,新婚不久的黃旭華告別妻子來到試驗基地。后來他把家安在了小島上。為了艇上千萬臺設備,上百公里長的電纜、管道,他要聯絡全國24個省市的20__多家科研單位,工程復雜。那時沒有計算機,他和同事用算盤和計算尺演算出成千上萬個數據。

1964年,黃旭華終于帶領團隊研制出我國第一艘核潛艇。使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五個擁有核潛艇的國家。

1988年,核潛艇按設計極限在南海作深潛試驗。黃旭華親自下潛300米,是世界上核潛艇總設計師親自下水做深潛試驗的第一人。

黃旭華曾先后多次獲得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特等獎,全國科學大會獎等,為國防事業(yè)、為我國核潛艇事業(yè)的發(fā)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共和國勛章8人及事跡材料篇4

袁隆平,1930年9月1日生于北平(今北京),漢族,江西省德安縣人,無黨派人士,現在居住在湖南長沙。

中國雜交水稻育種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

現任中國國家雜交水稻工作技術中心主任暨湖南雜交水稻研究中心主任、湖南農業(yè)大學教授、中國農業(yè)大學客座教授、懷化職業(yè)技術學院名譽院長、聯合國糧農組織首席顧問、世界華人健康飲食協會榮譽主席、湖南省科協副主席和湖南省政協副主席。

年4月當選美國科學院外籍院士,被譽為“雜交水稻之父”。

成就

從1964年開始,袁隆平研究雜交水稻,1973年實現三系配套,1974年育成第一個雜交水稻強優(yōu)組合南優(yōu)2號,1975年研制成功雜交水稻種植技術,從而為大面積推廣雜交水稻奠定了基礎。

({袁隆平的雜交稻研究,在中國國內是具有開創(chuàng)性的,但是世界上首次成功的水稻雜交是由美國人HenryhankBeachell在1963年于印度尼西亞完成的,1966年在IRRI,菲律賓國際水稻研究所,培育出奇跡稻IR8。

}——請支持者列出引用證明。

)袁隆平的雜交稻研究,在中國國內是具有開創(chuàng)性的,不過并非世界首創(chuàng),日本新城長友在1965年得到粳稻的三系配套,但未能用于生產。

1980-1981年,袁隆平赴美任國際水稻研究所技術指導。

1982年任全國雜交水稻專家顧問組副組長。

1985年提出雜交水稻育種的戰(zhàn)略設想,為雜交水稻的進一步發(fā)展指明了方向。

1987年任863計劃兩系雜交水稻專題的責任專家。

1991年受聘聯合國糧農組織國際首席顧問。

1995年被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1995年研制成功兩系雜交水稻,19提出超級雜交稻育種技術路線,20實現了農業(yè)部制定的中國超級稻育種的第一期目標,20提前一年實現了超級稻第二期目標。

從1971年至今,他任湖南農業(yè)科學院研究員,并任湖南省政協副主席、全國政協常委、國家雜交水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

他先后出版中、英文專著6部,發(fā)表論文60余篇。

榮譽

他先后獲得“國家特等發(fā)明獎”、“首屆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等多項國內獎項和聯合國“科學獎”、“沃爾夫獎”、“世界糧食獎”等11項國際大獎,并在2006年當選美國科學院院士。

2010年4月,榮登“2010中國心靈富豪榜首富榜”。

共和國勛章8人及事跡材料篇5

首先,要學習袁隆平院士為國、為民、為事業(yè)不畏艱難,勇于付出的精神。袁隆平對祖國和人民始終懷有深厚的感情,他常說:“科學研究是沒有國界的,但科學家是有祖國的,不愛國,就喪失了做人的基本準則,就不能成為科學家。”作為一名具有高級職稱的黨員,身處教學科研第一線,我應該把個人的理想同院系學校及國家、民族的奮斗目標統一起來,把自己的人生追求同專業(yè)教育教學的改革實踐結合起來,牢固樹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遠大理想和永遠跟黨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堅定信念,并立身本職,從教學做精、科研做強、專業(yè)做大著眼一步一個腳印。

其次要學習袁隆平院士注重理論聯系實際、勤奮進取的務實精神。袁隆平院士認為:“成功的要決在于知識、汗水、靈感、機遇?!?0世紀60年代初,米丘林、李森科遺傳學說盛行,但袁隆平院士視野開闊,通讀外文資料,了解到了孟德爾、摩爾根現代遺傳學理論研究的新動向,于是通過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研究,打開了雜交水稻“王國”的大門。他為我們這代人做出了很好的榜樣,我們更應該繼承和發(fā)揚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誠信立人,學一生,愛一行,鉆一行,遇到困難不退縮,遇到挫折不屈服,在教學和科研崗位上百折不撓,鍥而不舍。并弘揚時代精神,樂于服務,甘于奉獻,振興高等教育事業(yè),積極投身社會主義和諧文化的建設。

再次要學習袁隆平院士顧全大局、不計名利、甘為人梯的協作精神。自從事雜交水稻研究起,袁隆平院士都是從大處著眼,從難處著手,從全局著想,所以每次課題的啟動總能帶動不同地區(qū)和單位的合作攻關。20世紀70年代,他曾把自己研究小組發(fā)現的“野敗”材料毫無保留地分送給全國18個研究單位,從而加快了協作攻關的步伐,使得后續(xù)的配套研究得以很快實現。從這點上,我想作為一名高校教師和金融教研室主任更應該需具備這種精神,團結同志,傾聽大家的呼聲,充分發(fā)揮主觀能動性,增強工作的預見性。要做到“雪中送炭”而非“雨后送傘”,去做一名合格的服務員,圍繞專業(yè)和院系全局決策,統一認識,理順關系,全力以赴把及教學科研培養(yǎng)工作辦成、辦好、辦到位。

最后還要學習袁隆平院士良好的人品、作風和健康的生活方式。他謙遜豁達,不以自居;他作風純樸,關心他人;他熱愛生活,健康樂觀。在他身上,集中體現了我國當代優(yōu)秀知識分子憂國憂民、造福人類的宏大報負、自強不息、勇攀高峰的創(chuàng)新精神、不畏艱辛、迎難而上的奮斗意志、淡泊名利、奉獻社會的思想境界。

袁隆平院士對事業(yè)的執(zhí)著和奉獻深深地激勵了我,作為大學教師我們的收入不算豐厚,但是我們所從事的事業(yè)卻是極為崇高的,我要盡自己全力來實現自己的社會價值??梢哉f,袁隆平院士的這種精神不僅鼓舞了我們,更凈化了我們每一個人的心靈。作為水利人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要更好地貫徹縣委、局黨委的各項安排布置,積極努力工作。從各方面以袁隆平院士的先進事跡為榜樣和標準來不斷督促并提高自己,以爭取更大的進步。

共和國勛章8人及事跡材料篇6

您曾說,您有兩個夢想,一是禾下乘涼夢,二是雜交水稻覆蓋全球夢。您窮其一生,致力于雜交水稻技術研究,您讓世界數十億人民擺脫了饑餓。

這是您離世的那天,我在海邊偶然間拍到的一張照片。一株嫩綠色的芽兒,正從沙礫中萌發(fā)。湊近一瞧,那綠油油的葉子上,還零星地掛著幾顆沙礫,在夕陽的余暉下閃閃地發(fā)著金光。一陣海風吹過,這株芽兒便開始舞動著、搖曳著、舒展著。

您看到了嗎?這株嫩綠色的芽兒,充滿了生機,孕育著希望。您曾說:“人就像種子,要做一粒好種子?!倍芍?,這是誰灑下的種子?也許,這顆種子曾隨著風的律動,從您的稻田里散落到了這里,扎根在這片寸草不生的鹽堿地上。您瞧,那粗壯有力的根莖,鉆開了沙礫,沖破了束縛,奮力地向上生長著。

您看到了嗎?不遠處,一家人正沉浸在這愜意的時光里。初夏的傍晚,陽光褪去了那份炙熱,大人們并肩坐著,一邊聆聽海浪拍打沙灘的聲音,一邊眺望著遠方的天際。您瞧,孩子們將沙子和著海水,堆成了城堡的形狀,玩累了,就鉆進父母的懷里打起了盹……我想,假如您也能看到這幅場景,您一定會感到欣慰吧!您熱愛這片熱土,更熱愛這片熱土上的人們。

您是一個甘于奉獻的人。您曾說,您畢生的追求就是讓所有人遠離饑餓。您不圖名,湖南省農科院院長的職位曾被您以“耽誤研究”為由給婉拒了;您不圖利,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獎金被您全部捐了出來。您圖的只是“想要人民不再挨餓罷了”。是的,您更是一個甘于平凡的人。

您是一個豁達開朗的人,在參加“共和國勛章”頒授儀式前,您穿著深色的西裝,您說:“到北京去領獎,是非常莊重的一個事情,所以我要穿上正裝,扎上領帶?!敝車娜藛枺骸澳X得自己帥不帥?”您點了點頭,又立馬“害羞”地否認:“現在不能講帥了?!蹦囊幌?,逗得身邊的人哈哈大笑。您曾給妻子寫情書:“茫茫蒼穹,漫漫歲月,求索的路上,多想牽上一只暖心的酥手;穿越凄風苦雨,覓盡南北東西,驀然回首,斯人卻在咫尺中?!笔堑?,您更是一個浪漫體貼的人。

人們說,您從泥土中來,終到白云中去。于是,我仰起頭,凝望著被夕陽染紅的天空。此時,一縷陽光從云縫中鉆了出來,暖洋洋地灑在沙灘上。夏日傍晚的陽光,溫暖得能讓人睡去。您說,您夢里的水稻長得有高粱那么高,穗子像掃把那么長,顆粒像花生那么大……也許此刻,您正在夢鄉(xiāng)里酣睡。

您聽到了嗎?千萬人的送行隊伍中,人們一遍又一遍呼喚著您的名字。袁爺爺,一路走好!愿您禾下乘涼,夢里稻香滿園……

共和國勛章8人及事跡材料篇7


新中國成立前,袁隆平親眼見到倒伏在路邊的餓殍,立志學農,躬耕田野,解決中國人的溫飽問題。民以食為天,“一粒糧食能救一個國家,也可以絆倒一個國家”,糧食安全是社會穩(wěn)定的重要支柱。多年以來,袁隆平始終沒有放棄對雜交稻的研究,哪怕耄耋之年,仍然鍥而不舍在稻田里搞研究。為了讓人民遠離饑荒,讓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袁隆平廢寢忘食、夜以繼日的工作,孜孜不倦、一以貫之的堅守,把一生浸在稻田里,源于堅定的信仰,源于福謀天下的情懷。“家是最小國,國是千萬家”。新時代的廣大黨員、干部和科技工作者,要厚植殷殷愛國情,培育拳拳赤子心,以信念為筆,初心不改,擔當作為,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中書寫不平凡的人生。

沒有任何一項科學技術能夠隨隨便便成功,豐碩的“幸福果”必然要付出艱苦卓絕的努力。從發(fā)現“天然雄性不育株”算起,袁隆平和助手們整整花了6年時間,先后用1000多個品種,做了3000多個雜交組合,仍然沒有培育出不育株率和不育度都達到100%的不育系來。從湖南、云南到海南,他跑遍了祖國的大江南北,哪里有希望就去哪里。如同大海撈針一樣,袁隆平奔走在田野,埋頭于實驗室,靠著吃苦耐勞、不斷探索的精神堅持、靠著矢志不渝、奮斗以成的無私奉獻。即使鮐背之年,袁隆平依然談笑風生稱自己是“90后”,他說,“退休對我來講是不存在的?!毙聲r代的廣大黨員、干部和科技工作者,要涵養(yǎng)有“十年磨一劍”、潛心研究的奉獻精神、擔當精神,經得起挫折、耐得住辛苦、忍得受寂寞,堅忍不拔、拼搏進取、勇挑重擔,走好新時代的“長征路”。

“高產、再高產、更高產、超高產!”這是袁隆平畢生所求的夢想,更是支撐他敢于創(chuàng)新的信念。惟創(chuàng)新者進,惟創(chuàng)新者強。全世界從事雜交水稻研究的學者數不勝數,但大多數人都在攻堅過程中被固有思維局限,導致失敗放棄,錯失了發(fā)展機遇。而袁隆平院士卻一直甘于當好開拓創(chuàng)新的“有心人”,依靠科學理論、發(fā)揚創(chuàng)新精神,他不畏艱辛、執(zhí)著追求,在采集過程中發(fā)現了新機遇,找到了雄性不育野生稻,為雜交水稻開辟了“新品種”,為我國糧食安全、農業(yè)科技創(chuàng)新、世界糧食發(fā)展作出了重大貢獻。新時代的廣大黨員、干部和科技工作者,要從袁隆平身上汲取勇攀高峰、敢為人先的創(chuàng)新精神,堅持獨立思考,敢于突破自我,激發(fā)干事創(chuàng)業(yè)的熱情與豪情,銳意進取、迎難而上,以高度的使命感和責任感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添磚加瓦、貢獻力量。

一粒種子,一生追夢;一種情懷,一生堅守。您是真正的英雄,是當之無愧的國之脊梁,向您致敬,愿您一路走好!

37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