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彈一星郭永懷個人事跡

| 思恩

事跡是對先進集體、先進人物的模范事跡進行綜合整理所形成的總結性書面材料。既然這樣,那么兩彈一星郭永懷個人事跡有哪些?下面小編給大家?guī)韮蓮椧恍枪缿褌€人事跡,供大家參考!

兩彈一星郭永懷個人事跡

兩彈一星郭永懷個人事跡篇1

郭永懷(1909年4月4日-1968年12月5日),中共黨員,著名力學家、應用數(shù)學家、空氣動力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近代力學事業(yè)的奠基人之一。先后領導、參與“兩彈一星”研制和試驗工作,解決了核彈研制和試驗中力學方面的許多重大難題,且在推進核彈武器化方面有著突出貢獻,是“兩彈一星”元勛中唯一在核彈、導彈、地球衛(wèi)星三個領域都作出重大貢獻的科學家。

美國人評價錢學森“一人可頂五個師”,錢學森卻評價郭永懷,“他頂兩個我”。

兩彈一星郭永懷個人事跡篇2

郭永懷歷任九所副所長、九院副院長,負責力學和工程方面的領導工作。當時,九院的首要任務就是在一無圖紙、二無資料的情況下,迅速掌握 的構造原理,開展 的理論探索和研制工作。為了便于科技攻關,九院成立了四個尖端技術委員會,郭永懷領導場外試驗委員會。場外試驗涉及到結構設計、強度計算和環(huán)境試驗等任務,負責進行-研制的實驗和武器化。郭永懷一方面為科研人員傳授0力學和彈頭設計的基本理論,另一方面致力于結構強度、振動和沖擊等方面的研究,加速建立自己的實驗室,組織開展一系列的前期試驗。

在郭永懷的倡議和積極指導下,中國第一個有關0力學的科學迅速制定 ,從而引導力學走上了與-試驗相結合的道路。同時,郭永懷還負責指導反潛-的水中0力學和水洞力學等相關技術的研究工作。此外,在潛-地 、地對空 、氫氧火箭發(fā)動機和反 系統(tǒng)的研究試驗中,郭永也作出了巨大貢獻。

在對核裝置引爆方式的采用上,郭永懷提出了“爭取高的,準備低的,以先進的內(nèi)瀑法為主攻研究方向”的思路。為確立-裝置的結構設計,郭永懷提出了“兩路并進,最后擇優(yōu)”的辦法,為第一顆 0確定了最佳方案,對一些關鍵問題的解決起了決定性的作用。這一方案不僅為第一顆 研制投爆所采用,而且為整個第一代-的研制投爆所一直沿用。

1961年7月,郭永懷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

兩彈一星郭永懷個人事跡篇3

由于1954年日內(nèi)瓦會議期間中國代表的據(jù)理力爭,美國政府在1955年4月4日正式宣布撤銷禁止中國留學生回國的命令??嗟攘?年之久,郭永懷終于看到了回國的曙光。即便如此,回家的路也并沒有像他想象得那么順利。但為了回到祖國,郭永懷愿意付出一切代價,哪怕是自己視若珍寶的科研資料和講義手稿。

據(jù)郭永懷的夫人李佩回憶,回國前夕,郭永懷曾兩次燒毀自己積累十多年的科研資料和講義文稿。一次是在自家院子里,郭永懷親手燒毀了自己一大批科研資料和講義文稿。還有一次是在康奈爾大學同事為郭永懷舉辦的餞行野餐會上,他當眾燒毀了自己一部即將完成的書稿。這樣的舉動,讓在場的美國同事惋惜不已,也曾讓李佩倍感不解。

直到后來,他們登上回國的郵輪,美國移民局和聯(lián)邦調查局幾個工作人員檢查他們的行李時,李佩才恍然大悟。在此之前,郭永懷的師兄錢學森回國時,就是因為攜帶一些科研資料而被滯留美國多年。沒有了攜帶科研文稿被扣留的麻煩,美國政府方面的檢查終歸是有驚無險,他們再也沒有阻撓郭永懷“回家”的理由了。

1956年11月,郭永懷一家終于抵達廣東羅湖口岸,踏上了闊別16年的家園故土。雙腳踩在這片熟悉而又嶄新的土地上,他感到無比踏實、前所未有的自由自在,他已經(jīng)作好施展才華的準備。

兩彈一星郭永懷個人事跡篇4

1909年4月4日,郭永懷出生于榮成市西灘郭家村一個家境殷實的普通農(nóng)戶,是郭文吉夫婦的第四個兒子。

略通文墨的郭文吉知道讀書的重要,1919年春,便把兒子送進本村小學讀書,郭永懷天資聰穎,學習成績優(yōu)異,連年跳級。1922年,他考入石島明德高級小學,學習成績一直名列前茅。1926年1月,他以優(yōu)異成績考入青島中學。1929年9月,他又考入天津南開大學預科理工班。因郭永懷勤奮好學,天資聰穎異常,不久就被申又棖教授看中,經(jīng)申教授重點指導,郭永懷對數(shù)學產(chǎn)生了濃厚興趣,為今后的數(shù)學研究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1931年7月,郭永懷預科班畢業(yè)后,即轉入本科攻讀物理專業(yè),深得顧靜薇教授垂愛。她經(jīng)常為其單獨開課,使其學業(yè)大有長進。1933年,顧教授推薦他到北京大學光學專家饒毓泰門下深造。1935年,郭永懷在北京大學畢業(yè),因成績突出,被饒教授留在身邊做助教和研究生。郭永懷非常珍惜這來之不易的機會,積極參與各項實驗工作。期間,他參與了吳大猷、鄭華熾等知名教授正在進行的喇曼效應(RamanEFFeet)的研究工作,使他在科研實踐中得到了很大鍛煉。       1937年7月,盧溝橋事變爆發(fā),日本侵占華北,北大、清華、南開等大學相繼停課。郭永懷只得返鄉(xiāng)應聘到威海中學任教。因郭學識淵博,教學認真,雖然只教了半年,卻深得學生愛戴。

兩彈一星郭永懷個人事跡篇5

1938年,郭永懷在西南聯(lián)大求學。他目睹了日軍飛機轟炸下滿目瘡痍的家園,痛感中國航空工業(yè)的落后,下定決心學習航空工程。他放棄了自己鐘愛的光學專業(yè),追隨周培源改學航空工程。1960年當錢學森推薦他參加我國第一顆原子彈的攻關時,他毫不猶豫地接受祖國的召喚,再次改變專業(yè),隱姓埋名,秘密投入 “兩彈”攻關,成為我國早期核武器研究的三大支柱之一。

1949年,中國人民解放軍在長江炮擊英國“紫石英”號軍艦,讓郭永懷熱血沸騰。他的夫人李佩說:新中國一成立,老郭就坐不住了,開始準備回國。他加入了中國共產(chǎn)黨在美國成立的留美中國科技工作者協(xié)會,和同胞一起籌劃回國。但是師兄錢學森為了回國被美國聯(lián)邦調查局軟禁,讓他警覺起來。他以一個科學家特有的嚴謹和理性一步一步實施著回國的計劃。為了回國,他拒絕在美方的保密協(xié)議上簽字,并因此失去了加入美國機密項目研究的資格;為了回國,他放棄了已經(jīng)在美國取得的優(yōu)渥生活和良好的科研條件,他對康奈爾大學校方說:“我來貴校是暫時的,我想回去的時候就要走”;為了回國,他在朋友為他舉行的野餐會上,當眾銷毀了自己十幾年的科研手稿。終于,1956年9月他們一家三口登上了回國的輪船。

回國后,郭永懷第一時間受到周恩來總理的接見。當總理問他有什么要求時,他說,我想盡快開始工作。1957年,他在《光明日報》上發(fā)表文章《我為什么回到祖國》,文章中他再次闡述回國的初心。他說:我作為中國人,有責任回到祖國,和祖國人民一道,共同建設我們美麗的山河。

兩彈一星郭永懷個人事跡篇6

周恩來總理在中南海接見郭永懷時,問他有什么要求,他焦急地說:“我想盡快投入工作……”

之后,郭永懷便全力投入到組織、領導國內(nèi)的力學研究與國防科研上,并承擔了中國科學院力學所副所長等職務。

談及自己的歸國初衷,郭永懷說:“作為新中國的一個普通科技工作者,特別是作為一名共產(chǎn)黨員,我只是希望自己的祖國早一天強大起來,永遠不再受人欺辱?!?/p>

憑借著精深的理論知識和改造客觀世界的決心,郭永懷在我國衛(wèi)星、導彈和原子彈技術方面均作出重大貢獻:在衛(wèi)星技術方面,他做了很多關于回收技術的前期開創(chuàng)性工作,對我國衛(wèi)星、飛船安全再入大氣層順利回收作出貢獻;在導彈方面,他作為超小型地空導彈技術負責人,研究了導彈飛行過程中空氣離解、氣動加熱及導彈頭燒蝕等物理現(xiàn)象;在原子彈方面,他負責我國原子彈工程的總體設計、引爆方式和核航彈的輕型化工作,為原子彈、氫彈的武器化作出了巨大貢獻。

談及郭永懷的一腔報國赤誠,物理學家鄭哲敏院士極為動容:“郭先生把自己當作鋪路石子,把培養(yǎng)下一代作為自己的使命。國家的前途就是他自己的前途,別無他求?!?/p>

兩彈一星郭永懷個人事跡篇7

1963年,為了加快-的研制步伐,黨中央決定將集中在北京的專業(yè)科研隊伍,郭永懷遷往在青海新建的-研制基地。1964年10月16日下午3時,中國的第一顆 試驗成功。

1965年9月,中國第一顆人造衛(wèi)星的研制工作再次啟動,郭永懷受命參與“東方紅”衛(wèi)星本體及返回衛(wèi)星回地研究的組織領導工作。1970年4月24日,在郭永懷犧牲一年多后,中國第一顆人造衛(wèi)星發(fā)射成功。

在核彈武器化的后期研究中,郭永懷相繼提出了一些具有獨到見解的主張,后來的實踐一次又一次地證明了郭永懷這些主張的科學性和嚴密性。1966年10月27日,中國第一顆裝有核彈頭的地地 0成功!

對 ,郭永懷也從結構形式、彈體重量、減速裝置等方面提出了一些科學見解,從而保證了中國第一顆 空投試驗的0成功。1967年6月17日,中國第一顆 空爆試驗成功。

兩彈一星郭永懷個人事跡篇8

新中國成立之初百廢待興,發(fā)展壯大獨立民族工業(yè)體系急需一大批力學人才和力學專業(yè)機構。郭永懷甫一回國,便全身心投入到中國力學學科建設、科學研究和人才培養(yǎng)的事業(yè)中,先后負責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的科技領導工作、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化學物理系籌建、制訂新中國“十二年科技規(guī)劃”中力學學科規(guī)劃等工作,為我國近代力學發(fā)展打下了堅實基礎。

20世紀50年代末60年代初國際局勢的新變化,讓郭永懷的人生軌跡同國家命運一道,再次發(fā)生重大變化。

戰(zhàn)爭和第二次臺灣海峽危機期間,美國多次威脅對中國使用核武器。面對美國的一次次核訛詐、核威脅,1955年,中共中央決定發(fā)展原子能事業(yè)、研究原子彈。屋漏偏逢連夜雨。1960年,蘇聯(lián)政府突然決定撤走所有在華技術專家,并拒絕向中國提供原子彈的數(shù)學模型和技術資料。這一重大變故,讓中國依靠蘇聯(lián)老大哥發(fā)展核武器的美夢化為泡影。

郭永懷便是在這樣的危機形勢下,接受黨中央和國家安排,臨危受命,投身于中國核武器研究的。美國的核訛詐、核威脅,蘇聯(lián)技術專家撤離中國等諸多事件,也讓郭永懷更加清楚地認識到:把科研論文寫在祖國大地上,才能更好地實現(xiàn)科技報國的志向。

兩彈一星郭永懷個人事跡篇9

1938年3月,日本侵占威海,威海中學被迫解散。郭永懷又輾轉到了昆明西南聯(lián)合大學。目睹日軍野蠻侵略,郭永懷更加堅定了科學救國信念,他認為要挽救民族危亡,首先要發(fā)展軍事科學技術,發(fā)展航空事業(yè)。于是,在西南聯(lián)合大學期間,他毅然放棄光學,學習航空工程。航空工程與力學研究密切相關,他為此加入了空氣動力學的研究。這期間,他在周培源教授的指導下學習流體力學,研究流體力學中一個有名的難題???“湍流理論”。1938年夏,中英庚子賠款留學委員會舉辦免費留學招生考試,郭永懷和錢偉長同時被錄取。

1940年9月,郭永懷進入加拿大多倫多大學攻讀,他與錢偉長一起在應用數(shù)學系主任辛格教授的指導下進修,僅半年,他們就完成了碩士生的必修課程。郭永懷以《可壓縮粘性流體在直管中的流動》論文獲碩士學位。他們的突出業(yè)績,使辛格教授大為贊嘆:“想不到中國有這樣出色的人才,他們是我一生中很少見到的優(yōu)秀青年學者!”

1941年5月,郭永懷轉到美國加州理工學院深造。該院國際空氣動力學研究中心???古根漢姆航空實驗室條件優(yōu)越,研究氣氛濃厚,交流活動頻繁,為郭永懷在空氣動力學領域一試身手提供了有利條件。當郭永懷大膽向著名力學導師馮卡門提出要對跨聲速流體的不連續(xù)性進行研究時,卡門導師非常高興,很欽佩這位中國學者的膽略和勇氣。從此,郭永懷便全力以赴地投入到這項研究中去。他憑借自己在數(shù)學和物理學及空氣動力學的扎實功底,于1945年出色完成了有關跨聲速流動不連續(xù)解的論文,獲得博士學位后,被留在該校實驗室做研究員。

兩彈一星郭永懷個人事跡篇10

郭永懷在美國加州理工學院攻讀博士學位時,師從著名航空大師馮·卡門。他的博士論文選擇了沒有人敢于涉足的聲障問題。航空技術發(fā)展的一個重要標志就是飛機的速度越來越快。到了上世紀40年代飛機的速度已經(jīng)接近了聲速(每小時1200公里)。但是當人類試圖跨越聲速時,陷入了意想不到的“死亡漩渦”,飛機失去控制,出現(xiàn)了機毀人亡的慘劇。人們普遍認為,聲速無法跨越。

郭永懷勇敢地選擇了這一課題,四年后,1945年他完成了震驚世界的論文《跨聲速不連續(xù)解》,從理論上回答了聲障產(chǎn)生的原因和解決方法。在這一理論的指導下,1947年美國制造出人類第一架超音速飛機,人類首次實現(xiàn)了跨聲速的飛行。

1960年,郭永懷秘密參加“兩彈一星”的研制。這些在我國是全新的領域,在國際上面臨著美蘇兩個大國的封鎖。在第一顆原子彈的研制中,他在原子彈的引爆方式上是用先進的內(nèi)爆法還是使用槍法的爭論中,提出了“爭取高的,準備低的,兩路并進,最后擇優(yōu)”的思路,大膽提出了用先進的內(nèi)爆法為主要突破方向,從而優(yōu)化了原子彈的結構設計,保證了我國第一顆原子彈的成功。在第一顆氫彈的研制中,他在一沒有經(jīng)驗、二沒有參照的情況下,大膽提出了氫彈彈體的航條蒙皮結構,大大減輕了氫彈重量,為第一顆氫彈的空投奠定了基礎。他的這一方案應用于整個第一代核彈的研制中。

兩彈一星郭永懷個人事跡篇11

1959年,蘇聯(lián)撤走所有專家,拒絕向中國提供原子彈的數(shù)學模型和技術資料。1960年3月的一天,錢三強找到郭永懷,請他參加國家的一項絕密任務。從此,郭永懷和中國原子彈聯(lián)系到了一起。之后,郭永懷正式受命擔任九院副院長。

當時,九院的首要任務就是在一無圖紙、二無資料的情況下,迅速掌握原子彈的構造原理,開展原子彈的理論探索和研制工作。郭永懷一方面為科研人員傳授爆炸力學和彈頭設計的基本理論;另一方面致力于結構強度、振動和沖擊等方面的研究,加速建立相關實驗室,組織開展一系列前期試驗。

在對核裝置引爆方式的采用上,郭永懷提出了“爭取高的,準備低的,以先進的內(nèi)瀑法為主攻研究方向”的思路。為確立核武器裝置的結構設計,郭永懷提出了“兩路并進,最后擇優(yōu)”的辦法,為第一顆原子彈爆炸確定了最佳方案。此后,我國第一代核武器的研制投爆一直沿用這一方案。

1963年,核武器研制的技術骨干人員陸續(xù)遷往海拔3000米以上的青海核武器研制基地。那里氣象變化無常,冬季寒氣逼人,經(jīng)常飛沙走石,最低溫度零下40多攝氏度,一年中有八、九個月要穿棉衣。

惡劣的條件下,郭永懷卻有一個特殊的習慣——睡覺時不讓警衛(wèi)員鋪褥子,他說:“睡在鐵床上,一翻身就會硌著疼醒了,這樣就不至于讓自己睡過頭,就能起來繼續(xù)工作了?!?/p>

他經(jīng)常一天工作十幾個小時,有時候甚至徹夜不眠。1964年10月16日下午,羅布泊一聲巨響,中國第—顆原子彈爆炸試驗成功。當所有人都歡呼雀躍時,郭永懷因為疲勞過度暈倒在了實驗現(xiàn)場。

4年后,郭永懷再次來到羅布泊實驗基地,準備我國第一顆熱核武器的實驗。在兩彈科研工作者的辛苦攻關下,中國第一顆熱核武器于1968年12月27日爆炸試驗成功。這里傾注了郭永懷太多的心血,但他卻永遠無法看到了——在試驗成功的22天前,年僅59歲的郭永懷帶著在實驗基地發(fā)現(xiàn)的重要數(shù)據(jù)文件緊急返京,因飛機失事犧牲。

他用生命和鮮血踐行了“隨時準備為黨和人民犧牲一切”,用自己的一生詮釋了為祖國盡忠的大孝。

兩彈一星郭永懷個人事跡篇12

1968年10月3日,郭永懷又一次來到試驗基地,為中國第一顆 熱-的發(fā)射以及從事試驗前的準備工作。1968年12月4日,在青?;卣袅藘蓚€多月的郭永懷,在試驗中發(fā)現(xiàn)了一個重要線索。他要急著趕回北京,就爭分奪秒地要人抓緊聯(lián)系飛機。他匆匆地從青?;刳s到蘭州,在蘭州換乘飛機的間隙里,他還認真地聽取了課題組人員的情況匯報。當夜幕降臨的時候,郭永懷拖疲憊的身體登上了趕赴北京的飛機。5日凌晨,飛機在首都機場徐徐降落。在離地面400多米的時候,飛機突然失去了平衡,墜毀在1公里以外的玉米地里。

當人們辨認出郭永懷的遺體時,他往常一直穿在身上的那件夾克服已燒焦了大半,和警衛(wèi)員牟方東緊緊地擁抱在一起。當人們費力地將他倆分開時,才發(fā)現(xiàn)郭永懷的那只裝有絕密資料的公文包安然無損地夾在他們胸前。

據(jù)國務院工作人員后來回憶,郭永懷飛機失事的消息第一時間傳到國務院,總理周恩來失聲痛哭,良久不語,隨即下令徹查這一事故,并指示《人民日報》發(fā)布這一不幸的消息 。此時郭永懷剛滿59歲,22天后中國第一顆熱核 試驗獲得成功,此前郭永懷這位以空氣動力學研究馳名世界的科學家,為準備這次試驗在青海整整呆了四十五天 。

郭永懷犧牲的第22天――1968年12月25日,中央授予他烈士稱號。同日,中國第一顆熱核 試驗獲得了成功![5-7]

1999年被授予“兩彈一星榮譽勛章”,是該群體中唯一一位獲得“烈士”稱號的科學家。

兩彈一星郭永懷個人事跡篇13

1960年,在錢學森的大力推薦下,郭永懷被任命為二機部九院(后改名為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副院長,專門從事我國核武器研制,同王淦昌、彭桓武一起組成了中國核武器研究最初的三大支柱。其中,王淦昌負責物理實驗,彭桓武負責理論設計,郭永懷負責力學方面的技術領導工作,具體主要負責核武器的結構設計、強度計算和環(huán)境試驗。

1963年,為了加快核武器研制步伐,中央決定在青海建立核試驗基地,郭永懷等一大批專家從此隱姓埋名、扎根大漠。從那時候起,已經(jīng)年過半百的郭永懷,不畏條件艱苦和氣候惡劣,忍受克服高原反應,跟年輕人風餐露宿、同吃同住同工作,堅守在爆炸試驗現(xiàn)場。

1964年10月16日,我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1966年10月27日,我國第一顆裝有核彈頭的地地導彈飛行爆炸成功。1967年6月17日,我國第一顆氫彈空爆試驗成功。為了這一刻的來臨,郭永懷幾乎傾注了全部的心血,他等待了太久……

兩彈一星郭永懷個人事跡篇14

1946年,郭永懷和錢學森合作發(fā)表了“可壓縮流體二維無旋亞聲速和超聲速流的混合型流動及上臨界馬赫數(shù)”重要論文,首次提出了上臨界馬赫數(shù)概論,并得到實驗證實。由于郭永懷、錢學森等成功地解決了跨聲速飛行中的空氣力學理論問題,1947年10月14日,人類才首次突破聲障,實現(xiàn)了超聲速飛行。

同年,W?F?Sears教授在康乃爾大學創(chuàng)辦航空研究院,聘請郭永懷共同主持研究院的工作,并擔任教學和指導研究生工作。10年來,郭永懷指導培養(yǎng)了數(shù)名研究生和助手,后來,這些研究生均成為美國、日本和中國的知名學者,有的還擔任了重要學術領導職務。同時,他從事的跨聲速理論研究取得重要突破。并且,他還從事了粘性流體力學和超聲速空氣動力學的研究,發(fā)表了“關于中等雷諾數(shù)下不可壓縮粘性流體繞平板的流動”論文,得出幾個有重要實際意義的規(guī)律,是奇異攝動理論的一個重要方法,被命名為PLK方法,即龐加勒、賴特爾、郭永懷方法。這項成果在許多科學中得到廣泛應用。

兩彈一星郭永懷個人事跡篇15

郭永懷深知基礎理論研究的重要性。在重實際輕理論的時代,他和錢學森一起堅持大力發(fā)展空氣動力學基礎研究,特別是對航空航天事業(yè)有重要意義的高超聲速動力學。他作為籌備小組的副組長,以嚴謹?shù)膽B(tài)度一手規(guī)劃了空氣動力研究中心的建設發(fā)展方向,如今的中國空氣動力研究與發(fā)展中心已經(jīng)發(fā)展成為亞洲最大的風洞群。而在力學所的高溫氣體動力學實驗室已經(jīng)發(fā)展成國家重點實驗室,這個實驗室建設的JF-2激波風洞成為全世界最先進的風洞,為我國的高超聲速事業(yè)做出了重要貢獻。

在我國第一顆原子彈的攻關中,郭永懷擔任場外試驗委員會主任。場外試驗涉及結構設計、強度計算、環(huán)境試驗任務。郭永懷一方面為科研人員傳授彈頭設計、爆炸力學的基本理論,一方面致力于結構強度、結構傳力路線、氣動特性、震動和沖擊的研究,加速建立自己的實驗室,組織開展大量試驗,為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提供了方案。

兩彈一星郭永懷個人事跡篇16

關于郭永懷對我國核武器研制作出的貢獻,我國核科學事業(yè)的開拓者、“兩彈一星”元勛朱光亞院士曾給予這樣的評價:在研制我國第一顆原子彈時,郭永懷提出了以“內(nèi)爆法”原子彈為主攻方向,并領導大家建立了爆轟過程的計算模型和計算方法;同時還出任場外試驗委員會的主任委員,經(jīng)常深入現(xiàn)場指導爆轟試驗,為我國原子彈研制工作的突破付出了大量心血。郭永懷十分重視原子彈、氫彈的武器化,領導開展了核武器的總體結構設計、環(huán)境模擬試驗等與力學相關的工作,建立了一整套設計、試驗方法和試驗設施,為核航彈試驗、導彈原子彈“兩彈”結合試驗、氫彈試驗等一系列重大試驗的安全與成功,為我國核武器事業(yè)的長遠發(fā)展作出了重要貢獻。

郭永懷為我國航天事業(yè)初期的發(fā)展也作出了突出貢獻,是“兩彈一星”元勛中唯一一位在我國核彈、導彈、地球衛(wèi)星三個重要領域都作出巨大貢獻的科學家。他積極倡導我國發(fā)展航天事業(yè),參與我國航天事業(yè)發(fā)展規(guī)劃,參加重大技術課題的研究工作,參與組織中國科學院人造衛(wèi)星(包括回地式衛(wèi)星)的研制工作。1965年,我國第一顆人造衛(wèi)星研制工作啟動,郭永懷負責的便是“東方紅”衛(wèi)星本體及返回衛(wèi)星回地研究的組織領導工作。1970年4月24日,在郭永懷不幸去世兩年后,我國第一顆人造衛(wèi)星“東方紅一號”發(fā)射成功,這也算是對他在天之靈的莫大告慰。

兩彈一星郭永懷個人事跡篇17

50年代,火箭技術已成為十分活躍的研究課題,發(fā)射地球衛(wèi)星,運載工具是關鍵。要克服地球引力,運載火箭必須達到第一宇宙速度,因此,在空氣力學的理論基礎上,高超聲速問題成了首要突破口。于是,郭永懷開始探究,1953年,他研究出沿高超聲速運動平板的粘性繞流。

之后,他又結合prandti的過界理論,解決了長期存在的平板前緣的奇異問題,并發(fā)表“弱激波從沿平板的邊界層的反射”等論文兩篇。他還和潘良儒合作研究了高超聲速可壓縮粘性流體繞楔流動等課題,發(fā)表了“繞平板的超高速粘性流”等論文。這期間他還先后發(fā)表了《物體在有旋流中所受的力和力矩》、《大振幅球面波或柱面波的傳播和沖擊波的產(chǎn)生》、《斜沖擊波與片流動邊界層的交互影響》、《繞機翼的二維跨聲速流》和《二元連續(xù)跨聲速流的穩(wěn)定問題》等論著。這些研究成果大多有嘗試性和開拓性,受到了國際學術界的普遍重視與公認。

兩彈一星郭永懷個人事跡篇18

回國后,郭永懷和妻子將在美國積攢的48460元全部捐獻給了國家。當時2000元就可以在北京買下一個四合院,一個普通工人的工資也就是二三十元。他的這一舉動震驚了整個中國科學院,中國科學院反復征求他的意見,是否全部上交,生活是否會受到影響。他說:“完全沒有問題,這本是人民的財產(chǎn),再回到人民手中也是理所當然的?!比欢麑ψ约簠s十分苛刻,他的毛巾一直用到實在不能再用了才肯換新的。

1960年,在我國第一顆原子彈研制的初期,郭永懷每天上午在力學所辦公,下午秘密前往九所參加核武器的研制。他和王淦昌、彭桓武一起在長城腳下的17號工地打響了原子彈炮轟試驗的第一炮。那時的國家正處于三年困難時期,他們吃不飽飯,餓著肚子搞試驗,很多人都患上了浮腫。長城腳下的試驗工地,冬天像冰窖,夏天像火爐,就是在這樣的條件下郭永懷和科技工作者進行了1000多次的炮轟試驗。

1963年,郭永懷和其他科研人員一起,遷往青海高原的221基地,開始了原子彈“草原大會戰(zhàn)”。由于保密規(guī)定,他不能告訴妻子李佩,一度引起了妻子的誤解。青海高原海拔3000多米,地處高原斷氧層,空氣稀薄,水煮不開,飯也煮不熟,最低氣溫零下40℃,生存環(huán)境非常惡劣。就是在這樣的條件下,郭永懷和廣大科研人員一起喝堿水、住帳篷,以驚人的毅力,集智攻關,完成了研制原子彈的壯舉。

1968年9月20日他把唯一的女兒送上了去往內(nèi)蒙古呼倫貝爾插隊的火車,9月30日參加了周恩來總理在人民大會堂舉行的國慶招待會。10月3日,他再一次踏上了青海高原,為我國第一顆熱核武器的研制做最后的準備。經(jīng)過兩個多月的艱苦努力,準備工作基本就緒,他步履匆匆地登上了回京匯報的飛機。12月5日,飛機在即將于首都機場著陸時發(fā)生了意外,不幸墜毀。在他犧牲的22天后,中國第一顆熱核導彈成功發(fā)射。他用生命詮釋了什么是愛國、什么是奉獻。

兩彈一星郭永懷個人事跡篇19

郭永懷出生在戰(zhàn)火紛飛的舊中國,外敵入侵、家國遭辱,讓他青年時期便在心中埋下了科技救國、科技報國的種子。在國內(nèi)求學期間,他便深切地感悟到,沒有強大的軍事工業(yè)實力,很難徹底改變中國落后挨打的局面。為此,他曾經(jīng)“棄理從工”,放棄自己心愛的光學專業(yè),轉投與航空工程專業(yè)密切相關的力學學科。這也是他出國留學決心師從著名航空大師馮·卡門的重要原因。

1963年我國在青海建成核試驗基地后,郭永懷出于工作需要,經(jīng)常往返于北京和青海之間。為了保證像郭永懷這樣的科學家的安全,中央領導特別叮囑他們盡量不要乘坐飛機。但為了節(jié)省時間加快科研和試驗進度,郭永懷經(jīng)常選擇乘坐飛機往返北京和青海之間。

1968年10月,郭永懷再一次來到青海核試驗基地,為我國第一顆熱核導彈發(fā)射試驗做準備。12月4日,他在試驗中發(fā)現(xiàn)了一個重要線索,便讓人趕緊聯(lián)系飛機,急匆匆從青海趕到蘭州,換乘飛機連夜趕回北京。沒有想到的是,他這次與大家的再見竟變成了永別。

12月5日凌晨,當飛機在北京的機場緩緩降落時,飛機出現(xiàn)了嚴重故障失衡墜毀,郭永懷不幸遇難。搜救人員在飛機殘骸中找到郭永懷的尸體時,發(fā)現(xiàn)他跟警衛(wèi)員緊緊地抱在一起,當人們將他們分開時,現(xiàn)場的工作人員震驚了。兩個人懷中緊緊抱著的是一個公文包,里面是保護完好的核武器絕密資料。在郭永懷犧牲后的第20天,1968年12月25日,我國第一顆熱核導彈試驗成功。

“要知松高潔,待到雪化時”。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郭永懷首先想到的不是個人安危,而是誓死保護好事關國家安全的絕密資料。郭永懷學成歸國、報效祖國的愛國精神,追求真理、嚴謹治學的科學精神,淡泊名利、潛心研究的奉獻精神,是留給我們的寶貴精神財富。

1968年12月25日,郭永懷被追認為烈士。1999年,郭永懷被追授“兩彈一星功勛獎章”。2018年7月,經(jīng)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和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聯(lián)合申請,國際小行星中心發(fā)布公告將編號為212796號的小行星永久命名為“郭永懷星”。

兩彈一星郭永懷個人事跡篇20

1957年,郭永懷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和中國力學學會理事,他積極開拓并領導了新興的高超聲速空氣動力學、電磁流體力學和爆破力學的研究,成為我國近代力學事業(yè)的奠基人之一。同年10月4日,蘇聯(lián)成功地發(fā)射了一顆人造地球衛(wèi)星,在我國科學界引起了強烈反響。10月13日,中國科學院等單位召開了在京著名科學家座談會,郭永懷在會上就發(fā)射人造衛(wèi)星的運載工具及推力、火箭發(fā)動機的推進劑,衛(wèi)星入軌時的姿態(tài)控制、蘇聯(lián)同西方國家火箭技術的比較等具體技術問題作了簡要分析介紹,發(fā)表了自己的見解,積極倡導我國研制人造地球衛(wèi)星。

1961年,郭永懷把在京的老、中、青空氣動力學工作者組織起來,成立了高超聲研討班。在這個班上,郭永懷提出了鈍錐繞流在一定情況下,后身流場中可能產(chǎn)生“懸掛激波”和“云粒子侵蝕效應”的設想,并通過實驗,找到了鈍錐體繞流頭部的激波層分析方法,取得了錐體高超聲速繞流的最大熵值線、高溫氣體效應以及鈍體流形狀等研究成果,為我國的航天與國防事業(yè)做出了重大貢獻,這在世界上尚屬首例。

1961年,他在力學研究所建立了電磁流體力學研究室,對磁流體和等離子體穩(wěn)定性、磁流體直接發(fā)電、同位素的電磁分離等研究出一批成果,撰寫出一批專著和論文,受到國內(nèi)外的關注。另外他還積極倡導爆炸力學的研究,他從培養(yǎng)爆炸力學專業(yè)人員入手,對“爆炸成型”、“爆炸筑壩”、“鐵路建設”和爆炸力學的軍事應用等課題給予極大關注與指導。他還親自主持領導了6405項目的研究工作,6405是反導彈系統(tǒng)640中的一部分,主要研究再入核彈頭的識別問題,這個項目雖然搞的時間不長,但卻取得了再入物理現(xiàn)象的理論問題等重大成果,這些成果后來為七機部同類研究工作奠定了基礎。

兩彈一星郭永懷個人事跡篇21

1956年回國后,郭永懷立即參與了我國《科學技術發(fā)展遠景規(guī)劃綱要》的制定,擔任力學規(guī)劃組副組長,與周培源、錢學森、錢偉長等科學家一起制定了我國力學學科的發(fā)展規(guī)劃。他擔任力學所副所長長達十年時間,那時候錢學森已經(jīng)兼任了國防部第五研究院院長,主要精力放在我國第一代導彈的研制上,所以力學所的工作主要是郭永懷主持。他和錢學森配合得非常融洽,被稱為 “卡門學派的中國兄弟”。

力學所的研究員眭璞如曾問過郭永懷:“為什么您與錢學森所長從來沒有不同意見,是不是讓著錢所長?”郭笑著回答:“他是師兄嘛!有什么不同意見我們倆在一起時說?!卞X學森對郭永懷也是一樣的尊重,有什么問題都要問一問郭的意見。正是領軍人物的團結協(xié)作、互相配合,才使得我國的力學事業(yè)在新中國成立后很短的時間內(nèi)迅速發(fā)展。

兩彈一星郭永懷個人事跡篇22

郭永懷十分重視科技的總體發(fā)展和人才的培養(yǎng)。他具有深邃的科學思想和戰(zhàn)略眼光,他關心的不只是一兩個學科的發(fā)展,而是我國科學技術的總體發(fā)展。重視學科間的聯(lián)系與滲透,強調開創(chuàng)性研究;重視科學基礎理論研究,強調理論與實踐相結合;重視科學技術研究的目的性,強調科研要為國民經(jīng)濟與國防建設服務,從工程實踐中選課題;他認為科學技術的發(fā)展,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必須重視培養(yǎng)新生的科研力量,造就一批科研生力軍。郭永懷始終把自己作為一顆石子,常說,我回國就是給國家培養(yǎng)人才,為國內(nèi)的科技事業(yè)打基礎,做鋪路人。盡管教育不是郭永懷的主要工作,但他還是在力所能及的情況下,以各種方式培養(yǎng)了大批骨干人才。1956年我國恢復建立研究生制度,郭永懷積極籌劃力學所的研究生培養(yǎng)工作。在第一次招生中,他親自帶了五名研究生。由于郭永懷的嚴格要求和具體指導,這些同志很快成長起來?,F(xiàn)在他們當中,有許多已經(jīng)成為知名的專家學者。

1957年,力學研究所和清華大學合辦了工程力學研究班。第一屆參加力學班的就有120多人,郭永懷擔任了班主任,除了負責班務工作外,還親自講授《流體力學概論》。他強調理論聯(lián)系實際,強調“言教,身教,以身教為主”。他從不以權威自居,而是認真發(fā)揚學術民主,對助手和研究生的指導是啟發(fā)式的,使他們的理論水平和實驗操作技能同時得到提高。力學研究班后來又辦了兩屆。郭永懷雖然不再擔任班主任,但仍十分關心研究班的教學和學員的學習。這三屆力學研究班共畢業(yè)學生290多人,現(xiàn)在這些人分布在全國各地,特別是在國防科研單位和重點高等院校都起著頂梁柱作用。

兩彈一星郭永懷個人事跡篇23

郭永懷經(jīng)常對學生們說的一句話是,你們和你們以后的兩三代人,要成為國家力學事業(yè)的“鋪路石子”。他的學生、上海大學教授戴世強說:“我一生都把老師的這句話作為座右銘?!?/p>

1956年,我國恢復研究生制度。郭永懷積極籌劃力學所的研究生培養(yǎng)。在第一批招生中,他一人就帶了5名研究生,以后又親自帶過幾批。他主張培養(yǎng)人才要“言教、身教,以身教為主”。

1957年,他與錢學森、錢偉長一起創(chuàng)辦了清華大學力學研究班,并擔任了第二屆、第三屆班主任,為國家培養(yǎng)出了新中國第一批力學人才,被稱為力學界的“黃埔三期”。

郭永懷還是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的創(chuàng)始人之一。1958年,為了給新中國培養(yǎng)更多的航空航天人才,他和錢學森一起向中國科學院建議成立“星際航行學院”。這一建議直接催生了一所全新的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的誕生。

如今,他的許多學生已經(jīng)成長為我國科技事業(yè)的棟梁之材,他們傳承弘揚著郭永懷先生的精神,為我國的力學事業(yè)、國防事業(yè)奉獻著自己的力量。

兩彈一星郭永懷個人事跡篇24

郭永懷回國12年,貢獻之多,令人驚嘆。為了保護像他這樣的科學家的安全,周恩來總理還特地叮囑不讓乘飛機。但為了搶時間,郭永懷經(jīng)常強行登機。當時國內(nèi)航線大都是中、小型客機,乘飛機遠不如坐火車軟席舒適。許多人勸他不要乘飛機,他卻說:“我是搞航空的,搞航空的人都不坐飛機,那讓誰來坐?!?/p>

1968年10月,郭永懷赴西北核基地,進行我國第一顆導彈熱核武器發(fā)射試驗的準備工作,他在試驗中發(fā)現(xiàn)了一個重要線索,急著要趕回北京。由于時間緊迫,他堅持夜航。12月5日,郭永懷從蘭州乘飛機回京,就在他上飛機時,大家還勸他換個時間,郭永懷卻平靜地說:“夜航打個盹就到了,第二天可以照常工作。”當飛機在首都機場著陸時,發(fā)生事故,郭永懷不幸以身殉職,終年59歲。12月25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內(nèi)務部授予郭永懷烈士稱號。

226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