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彈一星”功勛吳自良的故事事跡
“兩彈一星”功勛吳自良的事跡大家清楚是怎樣的嗎?吳自良在兩彈一星的研制中發(fā)揮了哪些作用?下面給大家分享一些有關“兩彈一星”功勛吳自良的故事事跡(最新5篇),希望能夠對大家的需要帶來力所能及的有效幫助。
“兩彈一星”功勛吳自良的故事事跡(篇1)
吳自良在晚年的回憶錄《“鏈條”人日記》中,自稱“鏈條人”,在他看來,自己就是祖國的一根鏈條。日記中回憶道:“原子彈爆炸成功,舉國歡騰,我終于松了一口氣,總算完成了‘鏈條’人光榮的使命。”1964年10月16日,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舉國歡騰??墒悄挠惺裁礄M空出世,不過都是一群抱著“豎著進去橫著出來”決心的國防人在負重前行。吳自良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踐行著一代國防人的使命。
1917年,吳自良出生在浦江縣前吳村的一個知識分子家庭,父親是前清秀才。受書香門第良好家風的影響,吳自良自幼愛好讀書。他9歲進入浦江縣立浦陽小學學習,一日上課在誦讀到“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這句話時,他瞬間被這股強勁的氣勢所折服,便將“天助自助者”作為自己的人生格言。1929年,他考入浙江省立第一中學,成績依舊十分突出。在中學時養(yǎng)成的良好學習習慣為他以后的學習和科研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中學時他便開始思考“中國為什么貧窮落后”“中國為什么總是受到列強欺辱”等問題,科學救國的種子就這樣在他心中漸漸埋下。
1935年高中畢業(yè)后,吳自良考入國立北洋工學院的礦冶系,恰逢當時航空事業(yè)蓬勃發(fā)展,在“航空救國”的熱潮中,吳自良憑借優(yōu)異的成績轉入新成立的航空機械系學習。吳自良后來回憶道:“當時校舍比較差,但教師教課非常好,學生學習很用功。”就是在這樣的艱苦環(huán)境下,他讀完了大學。1939年大學畢業(yè)后,吳自良經(jīng)學校推薦,前往壘允飛機制造廠工作,在設計科任設計員。因為當時工廠里的許多工程師是美國人,所以吳自良在學習專業(yè)飛機制造知識的同時,還有機會練習英語口語,為日后赴美留學打下語言基礎。1942年,該中央飛機制造廠慘遭日機轟炸,吳自良隨工廠撤到昆明,但當時有關方面在組織工廠的重建工作時卻告知他:只有加入國民黨才可以再續(xù)他的航空救國大業(yè)。親眼目睹國民黨種種惡行的吳自良擲地有聲地回復:“寧死也不加入國民黨!”
“兩彈一星”功勛吳自良的故事事跡(篇2)
在上世紀三四十年代 “科學救國”思潮的影響下, 1943年, 我赴美留學。在美國匹茲堡卡內基理工學院( 今卡內基梅隆大學) 冶金系攻讀博士研究生, 師從物理冶金學家C.S巴瑞特( C.S Barrett) 教授和物理學家R. 斯莫洛柯夫斯基( R.Smoluchowshi) 教授。1948年, 我完成題為《片狀鋁單晶中滑移機制和內耗的關系》的學位論文, 取得理學博士學位, 畢業(yè)后就留在卡內基理工學院金屬研究所作研究工作。1949 年, 我應聘到錫臘丘斯( 錫林克斯) 大學材料系任副研究員, 主持“軟鋼中阻尼和疲勞”的研究。
在美國的時候, 我們這些留學生基本上都參加了1949年成立的留美中國科學工作者協(xié)會 ( 簡稱留美科協(xié)) 。這是由留學生中的一些中共黨員、進步學者發(fā)起成立的一個組織。他們利用一些社交活動及編輯出版的《留美科協(xié)通訊》, 宣傳國內解放戰(zhàn)爭的勝利, 介紹中共建國方略、政策和新中國的情況, 爭取廣大旅美學生、學者對國內解放戰(zhàn)爭及爾后新中國建設事業(yè)的支持, 并動員更多的學有所成的人才回國參加新中國的建設。我參加這個協(xié)會后, 了解了當時國內的真實情況, 也閱讀了____的 《論持久戰(zhàn)》、《新民主主義論》等文章。1949年10月1日, ____在開國大典上向全世界宣布: “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 ”當時, 我們這些海外游子在聽到這句話的時候, 都高興得不得了, 非常激動, 一心想著要趕快結束手中的工作, 盡快回國。而且我也知道, 自己所學的物理冶金專業(yè)在國內是非常需要的, 回國后我會有許多的工作可以做。我回國的事情, 與中國國防化學防備部黃部長有關, 他本人也曾在英國留過學。那時候, 受周恩來總理的指派, 他負責留學生的回國事宜及回國后的工作安排。他十分了解我在美國的情況, 并主動寫信給我。信中主要談了我回國的事宜, 并建議我回國后到唐山北方交通大學任教。后來, 我就憑著黃部長發(fā)來的一封通知書回國的。
在我回國的時候, 美國移民局叫我不要回中國來, 但我說母親年紀大了, 我一定要回去看看。這樣, 它也就沒有扣留我。于是, 1950年下半年, 我和其他二三十個留學生就一起坐船離開美國回國了, 路上花了幾個星期, 12月, 我們到了香港。在香港, 有人接待我們, 并安排大家一起坐火車到廣州, 進行學習、參觀活動, 讓我們了解新中國的情況。一個月后, 我離開廣州回到了上海。
“兩彈一星”功勛吳自良的故事事跡(篇3)
吳自良,留美期間便是一名出色的研究員,擁有高薪和洋房。1950年回國后,他住在一間只有幾平方米的倉庫閣樓上。工資水平低,每天的早餐只能吃兩個油餅。他回憶道:“我當時什么也不顧,只想盡早為祖國創(chuàng)造成果。”吳自良深厚的愛國情懷,在他放棄國外優(yōu)厚待遇、毅然回國奉獻的抉擇中得到了淋漓盡致地體現(xiàn)。1949年10月,新中國成立的消息傳到美國后,吳自良激動不已。
他從未忘記報效祖國的初心,也從未放棄自己心中自強不息、科學救國的夢想。這一消息對他來說,無疑是巨大的鼓舞和召喚,讓他更加堅定了回國的決心。不久后,吳自良接到了國內老師的來信,希望他可以回國工作。這一邀請無疑是他回國路上的重要推動力,讓他看到了為國家貢獻自己力量的機會。當時,吳自良在美國擁有汽車、洋房等優(yōu)厚的物質條件,并且有著發(fā)展前景大好的工作機會。然而,面對祖國的召喚和國家的需要,他毅然決定放棄這一切。為了回國,吳自良不得不沖破重重阻撓,以華僑身份輾轉日本、香港等地,最終回到了魂牽夢繞的祖國懷抱。這一路上的艱辛和不易,更加凸顯了他對祖國的深厚情感和堅定信念?;貒螅瑓亲粤剂⒓赐度氲叫轮袊慕ㄔO事業(yè)中。他秉持“國家的需要就是我的研究方向”的原則,先后領導完成了多項重要科研任務,對打破超級大國核壟斷、增強我國國防實力做出了突出貢獻。
20世紀60年代初,我國面臨著嚴峻的國際形勢,急需自主掌握原子彈的研發(fā)技術。而原子彈的研發(fā)離不開一種關鍵的核心元件——“甲種分離膜”,它能將鈾-235和鈾-238這對同位素分開,提煉出高濃度的鈾-235,這是發(fā)生核裂變反應的關鍵材料。當時,全世界只有英、美、蘇掌握這項技術,而蘇聯(lián)專家撤離中國時,也帶走了相關的技術資料。吳自良臨危受命,作為技術總負責,領導上海冶金研究所等單位的科研團隊,共同攻克“甲種分離膜”的研制難題。他協(xié)調組織多個學科領域的專家,解決了制粉、調漿、燒結、機械加工、焊接、后處理等一系列復雜的工藝過程。
在當時,這項技術的研究幾乎沒有任何資料可供參考,全靠科研人員自己摸索。吳自良全身心撲到實驗上,和團隊成員們每天工作超過10個小時,逢年過節(jié)也不休息。沒有任何資料,營養(yǎng)不良,加上經(jīng)常接觸有害氣體,吳自良的身體漸漸虛弱,不久患了肝腫大。他把個人安危置之度外,忍著病痛帶領100多號人堅持實驗,克服重重困難,成功試制出了合乎要求的分離膜元件,提前兩年完成了任務。這項重大成果一舉打破了外國封鎖,不僅滿足了實際應用的需求,而且性能超過了蘇聯(lián)的同類產(chǎn)品。這一成果為我國原子彈的成功研發(fā)提供了關鍵支持,也標志著我國成為世界上第四個獨立掌握濃縮鈾生產(chǎn)技術的國家。
“兩彈一星”功勛吳自良的故事事跡(篇4)
吳自良院士是浙江浦江人,口味就是喜歡吃肉,尤其愛吃家鄉(xiāng)的梅干萊燒肉,而不太肯吃魚和蔬菜。每當吃飯時,他腦中還想工作,平時飯量總是兩碗,可是很多次他只是吃了一碗就站起走了,家人只得提醒,喊他坐下來再吃一碗。他每晚一下班,晚飯后一直工作到十二點鐘,數(shù)十年如一日,若某個實驗需連夜繼續(xù)時,他就在晚上十二點后再去實驗室查看。
吳自良的科研成果和精神風貌對中國的材料科學發(fā)展產(chǎn)生了深遠影響。他不僅在學術界享有盛譽,更在工業(yè)應用方面為國家做出了巨大貢獻。他的研究成果廣泛應用于航空、航天、國防等關鍵領域,為中國的現(xiàn)代化建設提供了堅實的技術支撐。
吳自良是一位享譽海內外的物理冶金學家,‘兩彈一星’功勛科學家。在一生的科研實踐中,緊緊把握世界科技發(fā)展脈搏和國家的重大需求,不斷深入拓展本領域的科技前沿,取得了一系列原始創(chuàng)新理論成果和重大自主技術創(chuàng)新成就。
吳自良在學術界的影響力是巨大的。他發(fā)表了大量高水平的科研論文,主持和參與了多項國家重點科研項目。他的研究不僅推動了中國材料科學的發(fā)展,也在國際上贏得了廣泛認可。許多國際知名學者都曾與他合作,或在他的指導下進行研究。
“兩彈一星”功勛吳自良的故事事跡(篇5)
除了在“兩彈一星”工程中的杰出貢獻,吳自良在材料科學的其他領域也取得了豐碩的成果。他長期致力于金屬材料的物理性能和微觀結構的研究,在合金相圖、相變動力學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重要的理論和觀點,為我國材料科學的發(fā)展做出了重要的理論貢獻。他的研究成果在航空航天、電子信息等領域得到了廣泛的應用,推動了我國相關產(chǎn)業(yè)的技術進步。
吳自良一生嚴謹治學,始終保持著對科學的敬畏之心和執(zhí)著追求。他對待科研工作一絲不茍,注重實驗數(shù)據(jù)的準確性和可靠性,每一個研究結論都經(jīng)過了反復的驗證和推敲。他常常教導學生要腳踏實地、勇于創(chuàng)新,鼓勵他們在科學的道路上不斷探索前行。
在生活中,吳自良樸實無華、淡泊名利。他將自己的一生都奉獻給了祖國的科學事業(yè),從不計較個人得失。他的高尚品德和人格魅力贏得了廣大師生和同行們的尊敬和愛戴。即使在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之后,他依然保持著謙虛低調的作風,繼續(xù)默默地為我國的科研事業(yè)貢獻著自己的力量。
吳自良的卓越貢獻得到了國家和人民的高度認可。他先后榮獲多項國家級榮譽,包括“兩彈一星”功勛獎章、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特等獎等。他的名字被永遠銘刻在中國科學技術發(fā)展的歷史豐碑上,成為了我國廣大科技工作者學習的楷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