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殘先進事跡材料

| 徐球

助殘先進事跡材料是什么樣的呢?助殘先進事跡同學們了解多少?下面給大家分享一些關于2024年助殘先進事跡材料(通用7篇),希望能夠對大家的需要帶來力所能及的有效幫助。

助殘先進事跡材料

助殘先進事跡材料【篇1】

王國錦,男,漢族,群眾,羊嶺鎮(zhèn)人大代表,肢體殘疾三級,1968年出生于四川省廣元市劍閣縣羊嶺鎮(zhèn)大堰村。2010年4月,在外務工的王國錦因意外發(fā)生車禍,落下了下肢殘疾。從那時起,他再無法外出務工,當時,家中還有65歲的母親和兩個未成年的女兒,生活的重擔壓在王國錦與妻子身上,從別人異樣的目光里,王國錦深深地體會到生活的不易,但同時也激發(fā)了他不服輸的個性。

生活的軌跡總會在不經意間發(fā)生轉變,王國錦曾是城市的一名普通務工者,為了生活,為了家庭,王國錦遠離家鄉(xiāng),在繁華的都市里辛勤工作。2010年4月,一場突如其來的意外,讓王國錦的身體受到了嚴重的傷害,經過長達4年的治療,經過多次手術,王國錦最終還是落下了身體殘疾。

從此無法再像過去那樣在外務工。面對這樣的變故,王國錦陷入了深深的迷茫和痛苦之中。想到了年邁的母親和兩個未成家的女兒,無法割舍的牽掛讓他不能放棄對生活的追求和向往。王國錦開始思考自己的未來,思考如何能夠重新站起來,為家庭撐起一片天。走不出去就在家想辦法,他堅定地選擇了回到家鄉(xiāng)發(fā)展,來解決自己的生計問題,更好的照顧母親和撫養(yǎng)女兒。

農村青壯年勞動力大量向外轉移,形成了農村耕地的大量閑置,為土地的規(guī)?;洜I提供了條件?!巴恋芈摦a承包制”這種自給自足的小農經濟,制約了農業(yè)的商品化和規(guī)模化,也造成了農村比較效益偏低。王國錦敏銳的看到了興辦土地規(guī)模經營主體進行種養(yǎng)事業(yè)機遇。2015年底,王國錦開始了他的種養(yǎng)事業(yè)。他利用自己的經驗和知識,選擇了適合當地氣候和土壤條件的農作物和養(yǎng)殖品種。通過不斷地學習和實踐,在鎮(zhèn)黨委、政府和縣殘聯的大力關心幫助下,在相關政策有力支持下,王國錦事業(yè)也開始慢慢起步,他學習掌握了種植和養(yǎng)殖的技術。2016年5月,王國錦成立了“劍閣縣錦秀農業(yè)有限發(fā)展公司”,發(fā)展農業(yè)種植、畜牧養(yǎng)殖。

助殘先進事跡材料【篇2】

她說:“孩子,不要哭!我?guī)銈內デ脽o聲世界的門!

寶貝,站起來!生而腦癱,但我們的人生不能癱!”

她是教師、康復訓練師、廚師、面點師、翻譯官,更是媽媽!

她用二十五年的不離不棄,詮釋了什么是人間真愛。

她堅信:遲開的花兒更美,折翼天使一樣能夠飛翔。

她就是遼寧省鐵嶺市西豐縣特殊教育學校的周靜,25年來,她用無盡的耐心,傾聽特殊孩子的心聲;用溫暖的笑容,化解折翼天使心中的不安;微光如炬,照亮了殘障孩子的前行之路。

1999年畢業(yè)于遼寧省特殊教育師范學校的周靜,滿懷對特殊教育事業(yè)的熱愛與憧憬,踏入了鐵嶺市西豐縣特殊教育學校的大門,面對這群只有六、七歲,說不出話、不懂手語,甚至走路都跌跌撞撞的孩子們,周靜的心中既有期待也有忐忑?!耙丝s嗎?”每當夜深人靜,這個問題便會在周靜的腦海中反復回響。但每當她想起自己四年學習特殊教育的初衷——讓殘疾孩子融入正常人的生活,讀懂世界,享受生活的美好時,內心的堅定便油然而生。這份初心與信念,成為了周靜在特殊教育道路上不斷前行的動力源泉。

助殘先進事跡材料【篇3】

2012年唐國章在工地上干活時,因橋梁吊車意外造成了殘疾。面對突如其來的變故,唐國章沒有一蹶不振,也沒有沉浸在自憐自艾之中,而是選擇了一條更為艱難卻充滿意義的道路——成為助殘員。從2015年10月起,唐國章開始擔任助殘員,他始終兢兢業(yè)業(yè),用自己的經歷去理解和幫助更多同樣遭遇不幸的人。

擔任助殘員,讓他找到了自己踐行愛心的途經和方向。他用自己的方式,去溫暖那些同樣在風雨中掙扎的人。

九年來,唐國章用自己的行動詮釋了“大愛無疆”的真諦,他的身影成為了白沙村乃至周邊地區(qū)一道亮麗的風景。

他對每一位殘疾人的情況了如指掌,他像是一本活生生的“殘疾人檔案”,記錄著每個人的病情、需求、困境,甚至是家庭矛盾。這種細致入微的關懷絕非一朝一夕之功,其中有他深入骨髓的責任感和同理心,使他能夠精準地為殘疾人提供幫助,解決他們的實際困難。

他定期為村里那位80歲的殘疾退役軍人送去尿布,減輕了他們夫妻的負擔;面對村里重殘無業(yè)的年輕人,他也始終保持著關注,確保其在失去父親后依然能夠得到妥善的照顧。

助殘先進事跡材料【篇4】

愛因無私而珍貴,愛因傳播而永恒。巾幗劉佳,因愛助殘,恒守初衷,堅定篤行……劉佳從2006年開始進入催乳產后養(yǎng)護行業(yè),從一個奔波于寶媽家中的“背包客”發(fā)展至今拉起近百人團隊,本著“源于心·始于愛”的宗旨,2008年創(chuàng)辦了河北眾愛劉氏保健服務有限公司。創(chuàng)業(yè)以來,她帶領團隊不斷精進學習,并踐行于工作與生活中,打造出一支善良有愛、踏實肯干、凝聚力強的最美催乳師團隊。

在這份有愛事業(yè)的道路上,她帶領團隊堅守創(chuàng)業(yè)初心,以關愛他人、感恩社會為己任,傾情回報社會需要幫助的人,持續(xù)多年踐行公益事業(yè),履行社會責任,在全市范圍內持續(xù)深入開展扶殘助殘。在每年的全國助殘日、殘疾人文藝匯演等各類活動中,她愛心助殘,奉獻自己的愛,身體力行地帶領團隊充分發(fā)揮婦女同胞的優(yōu)勢和擅長,在扶殘助殘前線,用更多的愛心、信心、責任心提供著熱情周到的志愿服務。

因此,劉佳被評為2022年“保定市巾幗建功標兵”;她帶領的眾愛劉氏團隊在2018年度和2023年度獲評“保定市三八紅旗先進集體”,還榮獲保定市企業(yè)家協(xié)會“巾幗志愿公益獎”。

助殘先進事跡材料【篇5】

陳艷,是通化市東昌區(qū)殘聯公益性崗位的一名工作人員。15年來,她在服務殘疾人這片沃土上甘于奉獻,幫扶生活困難的殘疾家庭、組建殘疾人歌聲嘹亮團和聾啞人水兵舞隊,累計幫助60余名智力殘疾人就醫(yī)、5名殘疾人成功創(chuàng)業(yè),個人助殘捐款捐物近6萬元。近日,陳艷入選2024年第二季度“中國好人”候選。

2009年,陳艷走上通化市東昌區(qū)殘聯公益性崗位,主要負責殘疾人事業(yè)宣傳工作。她暗下決心,要在本職工作完成外,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幫助殘疾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這些“小事”她一做就是15年。

“我路過的時候就去看看?!边@句話陳艷常常掛在嘴邊,每次她出門辦事時,想到那周邊有生活困難的殘疾人,就會買上米、面、油到家里看一看。幾乎每一位殘疾人的信息都被陳艷記在心上,幫扶已經成為了她的習慣。

針對部分狂躁型、有暴力傾向的智力殘疾人在本地就醫(yī)不便的問題,陳艷積極行動,通過多方聯系和協(xié)調,成功安排他們到吉林市精心康復醫(yī)院治療。休息日,自掏腰包奔波于兩個城市之間成為了陳艷的生活常態(tài),采買生活用品、陪伴患者聊天、關心日常生活、溝通康復情況,遇到困難和問題醫(yī)生也會主動與陳艷溝通?;颊吆图覍賯冊缇桶殃惼G視為親人,把她當成依靠,陳艷悉心地照料和陪伴讓他們感受到家人般的溫暖和安全感。目前,許多患者已經出現了明顯的好轉,至今陳艷已累計幫助了60余名智力殘疾人在該院進行康復治療。

助殘先進事跡材料【篇6】

經天路2號院是一個相對較大的社區(qū),這里住著許多特殊人群。馮嬢以其熱忱和善良,成為了這些特殊居民的守護者。其中,獨居重度殘疾人張先生最令她掛心。每隔幾天,馮嬢總會去探望張先生,關心他的生活和身體狀況,并詢問是否需要幫助。她說:“我現在身體還算硬朗,每個人都會有困難的時候,現在能幫助別人就不能推遲,而且要盡心盡力。”這句話簡單樸實,卻蘊含著深刻的道理。她用自己的行動詮釋了什么是真正的關愛和奉獻精神。

有一次,張先生因為突發(fā)疾病需要緊急送醫(yī)。馮嬢得知消息后,立即放下手中的家務,趕到張先生家中。她協(xié)助醫(yī)護人員將張先生抬上擔架,一路護送到醫(yī)院。在醫(yī)院里,馮嬢忙前忙后,為張先生辦理住院手續(xù),還不忘安慰他,讓他放寬心。直到張先生的病情穩(wěn)定下來,馮嬢才放心地離開。

除了這次緊急事件外,馮嬢還經常為張先生做日常照料。她每次探望都會帶些新鮮的蔬菜和水果,確保張先生的營養(yǎng)均衡。由于張先生行動不便,馮嬢還會幫他打掃房間,整理床鋪,確保他的居住環(huán)境整潔舒適。她還定期幫張先生檢查藥物,確保他按時服藥。

天氣突然轉涼,馮嬢擔心張先生會受涼,特意為他送去了一床厚棉被和一些保暖衣物。她親手為張先生鋪好被子,叮囑他要注意保暖,不要感冒。張先生感動得熱淚盈眶,連聲道謝。馮嬢卻笑著擺手說:“別客氣,這是我應該做的?!?/p>

馮嬢不僅在生活上無微不至地照顧張先生,還在精神上給予他極大的支持。她知道張先生因為長期獨居而感到孤獨寂寞,所以每次探望都會陪他聊聊天,說說家常。她會分享一些社區(qū)里的趣事,也會傾聽張先生的心事。在她的陪伴下,張先生的心情逐漸變得開朗起來。

助殘先進事跡材料【篇7】

他是患有二期矽肺病的殘疾人,憑著堅韌不拔的毅力,經過十五年的艱苦打拼,走出了一段自強不息的人生軌跡,身為一位民營企業(yè)家,懷著對殘疾人事業(yè)的無限忠誠,他以對殘疾人的一片情懷,默默的把全部心血和汗水奉獻給這個特殊群體,他讓自己的人生境界得到了洗禮與升華,同時給人以心靈的震撼與感動,為此人們不僅要問這個人是誰?他是哪里人?是做什么的?他就是民營企業(yè)家,寬城永盛保溫材料廠廠長王俊云,他用大愛為殘疾人撐起了一片藍天。

評殘維權 為殘疾人事業(yè)奔走呼號

王俊云出生在寬城縣寬城鎮(zhèn)的一個偏僻的小山村里,家中有兄弟姐妹6人,前面有個姐姐,他排行老二,因小時候人多地少,家里的生活比較困難,貧困讓他過早地擔負起養(yǎng)家糊口的重擔,往日貧困的生活讓他至今難以忘懷。

1975年王俊云高中畢業(yè)后,當時正趕上寬城缸窯溝煤礦招收工人,他被選入煤礦成了一名采煤工人,“當時最大的理想就是成為一名煤礦正式工人,端上鐵飯碗,好為家里多掙點錢,……”人們知道煤礦工人的工作是非常艱苦,每天要在井下勞動10多個小時,最繁忙時他和工友們24小時連軸轉,由于他吃苦耐勞、表現突出,被調到生產科,擔任科長職務,一干就是二十年。由于在井下采煤環(huán)境艱苦,早在1987年王俊云就被確診為“一期矽肺病”身體狀況越來越差,更不幸的是他的病情進一步惡化。1994年12月轉為二期矽肺,嚴重時喘不過氣來,基本喪失了體力勞動,在家休息養(yǎng)病。

1997年的秋天,一個有100多年歷史的國有企業(yè),缸窯溝煤礦停產了,往日的機械轟鳴聲消失了,成群結隊上下班的人群不見了,排著長隊來往運煤的車輛不見了,往日繁華的礦區(qū),如今顯得死氣沉沉,一片荒涼,此情此景,讓一個昔日以煤礦為家,工作兢兢業(yè)業(yè)的王俊云驚呆了,他的心情非常沉重,心想自己雖患有二期矽肺病,但家中還有一個商業(yè)門市部,還能勉強維持生活,可礦上還有30多個患有矽肺病的工友,這些人是與自己同甘苦、共患難的兄弟,他們大多數人,已喪失勞動能力,生活不能自理,更有甚者過早的被病魔奪去了生命,這些情況他看在眼中,急在心里,他想這些人沒有生活來源,今后的日子可怎么過呀?不行,我決不能丟下他們不管,怎么辦,只能向各級政府和有關部門求助,反應實際情況,取得社會各界的關注和支持,才是解決問題的唯一出路。從此他在家里自學法律和有關政策向法律部門咨詢和業(yè)內人士請教,功夫不負有心人,終于全面掌握了法律知識和政策,就這樣王俊云和幾名工友踏上了艱辛的評殘維權之路,他托著有病的身子,騎著摩托車,走東家訪西家了解情況,夏天頂著烈日風里來,雨里去,冬天迎著刺骨的寒風,踏著積雪奔走著,有時病情發(fā)作,輸點液、吃點頂藥騎著摩托車又不見了蹤影,家里有病的妻子他顧不上,兒女的事沒空管,家里人有意見,妻子有怨氣,別人不理解,有的好心人問他,“老王你整天忙東忙西的,究竟圖個啥?”他的回答是:“殘疾人的事,就是天大的事,我要為這些殘疾人討個說法?!?/p>

王俊云就是這樣的一個人,只要認準的路,九頭牛也拉不回,他幾年心血沒有白費,終于得到了各級政府和有關部門的深切關注,多年沒解決的30多名矽肺患者評殘的問題得到了落實,醫(yī)藥費有地方報銷了,患者家庭生活有了保障。由此寬城的300多名殘疾人的待遇同時得到了解決,人們歡心鼓舞,奔走相告,當殘疾人李長江從縣殘聯領導手中接過殘疾證書時眼含熱淚,十分感激的說“非常感謝黨和政府,把溫暖送給我們這些殘疾人,我一定要克服困難,努力回報社會的關愛?!?/p>

2556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