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名人個人故事的撰寫
有關名人個人故事的撰寫(精選篇1)
在當初毛衫廠密集的青浦區(qū)長大,父母也經營著其中一家,陸平一耳濡目染著民營服裝企業(yè)的得失成敗。大學生創(chuàng)業(yè)做什么好,盡管還是小學生的年紀,他就已經老成地在餐桌上“指點江山”,給父母提意見、出主意。當然,對大人們來說,他的話從來都只停留在餐桌上而已??申懫揭坏膭?chuàng)業(yè)之夢卻早早萌芽。盡管家境優(yōu)裕,陸平一卻始終保持著獨立的性格,“我不想靠家里,全憑自己本事才是真本事?!睆男〉酱笏际菍W校里頂尖的好學生,高考那年,他終于有機會選擇自己心儀的商科專業(yè),卻不料馬失前蹄,誤打誤撞進了數(shù)學系。雖說勉強,可按照陸平一的性格,這次失利帶給他更多的是動力。四年大學時光,他只有一個學期沒有拿到獎學金。
“本科念不成商科,就打算畢業(yè)后出國留學?!睕]想到,天意再次弄人。“大四那年正值9·11事件,美國去不成了。全國學生又集中申請加拿大學校,我勝算渺茫。想轉向澳洲,誰知澳幣匯率瘋漲?!背鰢窋嗔恕4髮W生創(chuàng)業(yè)做什么好,陸平一留在了上海一家軟件開發(fā)公司上班。與此同時,他還和過去一樣,幫忙家里的服裝生意。“爸媽常常叫我上網(wǎng)找一些國外的毛衣款式做樣板,時間長了,我對他們的需求了如指掌,而從客戶的反饋中也開始知道他們需要些什么。”
或許此前的機緣巧合就是為了促成一個機會,陸平一突發(fā)奇想,“既然家里的服裝廠需要一個后臺搜集樣本資料,其他的廠家一定也是如此!”他很快意識到,這會是一樁好生意。大學生創(chuàng)業(yè)做什么好,上班不過幾個月的陸平一揣著3000元積蓄買了3臺“二手淘汰服務器”,親手整修,又用低價辦妥了托管事宜。加班到凌晨一點回到家,再埋頭兩個小時倒騰網(wǎng)站,早晨七點又要出門。雖然辛苦,可自小樹立的創(chuàng)業(yè)夢想好像在手中漸漸成形。他挺了過來。
有關名人個人故事的撰寫(精選篇2)
伽利略出生于意大利的比薩城。他從小就才智過人。他酷愛畫畫,愛好音樂,老師們都十分喜歡他。他總是不停地思考各種各樣的問題,而且他還喜歡窮根究底。伽利略17歲那年考入了比薩大學的醫(yī)學院,可是在1595年,因為家庭貧困而不得不退學,而去當家庭教師。但他仍然在家堅持自學。1589年受聘為比薩大學的講師,1592年到帕多瓦大學任教,1624年后,伽利略因宣傳“日心說”在羅馬宗教裁判所受審,并被判處終身監(jiān)禁。
在伽利略的一生之中,還有一項震驚世界的研究成果——證明了自由落體定律。人們都認為:如果把兩件東西從空中扔下,必定是重的先落地,輕的后落地??少だ詤s不這么認為。他在比薩斜塔上做了個試驗:他將一個小鐵球和一個比小鐵球重十倍的大鐵球,從塔上扔向地面,結果兩只球竟然同時落地。在樓下等待結果和譏笑伽利略的人都驚得目瞪口呆,發(fā)出了一陣陣的尖叫。
這個故事,我三歲就聽爸爸講,后來又自己獨立閱讀,直到現(xiàn)在。我從中懂得了,天才不是天生的,而是付出的努力比別人都多得多。世界的規(guī)律無窮無盡,只要你細心觀察,總會有收獲。愛迪生曾說過:天才是百分之一的靈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大家只要從小開始努力,長大都會成為祖國的棟梁之材。
有關名人個人故事的撰寫(精選篇3)
大家一定都很熟悉牛頓發(fā)現(xiàn)的萬有引力定律。然而,作為一個如此偉大的科學家,他有時并不明白。
牛頓小時候養(yǎng)過兩只貓,一只大,一只小。牛頓在門上開了兩個洞,一個大,一個小,以便讓貓自由進出。一天,他的鄰居看到他,對他說:“你為什么要開兩個洞?就一個大的?!?/p>
牛頓突然意識到自己是對的,真的是太有才了!
牛頓一生都是單身漢
英國天才科學家艾薩克&米德多;牛頓(1642 1727)我從小就迷上了書和宇宙,沒有時間修剪頁邊距。往往領帶不系,吊襪帶不系,馬褲不扣。
他不修邊幅的行為讓他在愛情上受挫,從此沒有結過婚。
牛頓年輕的時候也談戀愛了。有一次,這位年輕的科學家熱情地向一個他認識的女孩求婚。一個女孩子被這么年輕的書生所愛,自然感到幸運。牛頓輕輕地握著她的手,深情地看著這個美麗的女孩。她害羞地低下頭,兩團紅云在她臉頰上飛舞。然而,在這愛的時刻,牛頓的思緒突然跑到了另一個世界,充滿了符號和公式,完全忘記了身邊的戀人。他的手抓住他愛人的一根手指,誤認為是煙斗棍,塞進他的煙斗,導致女孩痛得大叫。牛頓跳出了數(shù)學的王國,知道自己犯了大錯,趕緊向她道歉說,親愛的,原諒我吧!我知道,這樣不行??磥砦乙獑紊硪惠呑恿恕EnD的一生真正回應了他的話,他一生光棍。
有關名人個人故事的撰寫(精選篇4)
19世紀,在英國的名門公立學校--哈羅學校,常常會出現(xiàn)以強凌弱、以大欺小的事情。
有一天,一個強悍的高個子男生,攔在一個新生的面前,頤指氣使地命令他替自己做事,新生初來乍到,不明白其中"原委",斷然拒絕。高個子惱羞成怒,一把揪住新生的領子,劈頭蓋腦地打起來,嘴里還罵罵咧咧:"你這小子,為了讓你聰明點,我得好好開導你!"新生痛得齜牙咧嘴,卻并不肯乞憐告饒。
旁觀的學生或者冷眼相看,或者起哄嬉笑,或者一走了之。只有一個外表文弱的男生,看著這欺凌的一幕,眼里漸漸涌出了淚水,終于忍不住嚷起來:"你到底還要打他幾下才肯罷休!"
高個子朝那個又尖又細的抗議的聲音望去,一看也是個瘦弱的新生,就惡狠狠地罵道:"你這個不知天高地厚的家伙,問這個干嗎?"
那個新生用含淚的眼睛盯著他,毫不畏懼地回答:"不管你還要打幾下,讓我替他忍受一半的拳頭吧。"
高個子看著他的眼淚,聽到這出人意料的回答,不禁羞愧地停住了手。
從這以后,學校城反抗惡行暴力的聲音開始響亮,幫助弱者的善舉也逐漸增多,兩個新生也成為了莫逆之交。那位被毆打的少年,深感愛與善的可貴,后來成為英國頗負盛名的大政治家羅伯特.比爾;挺身而出,愿為陌生弱者分擔痛苦的,則是揚名全世界的大詩人拜倫。
人生途中,我們也需要像拜倫一樣,在別人只是畏懼地逃避,或幸災樂禍地觀看時,能夠拿出罕有的勇氣,為了善,為了愛,也為了啟迪和震撼那些冷漠的心靈。
有關名人個人故事的撰寫(精選篇5)
李小龍(1940~1973年),原名李振藩,乳名細鳳,英文名Bruce/ Lee(布魯士·李),祖籍順德均安鎮(zhèn)上村。祖父李震彪武功超卓,青年時期受聘于佛山一家著名鏢局,舉家遷佛山定居。
其父李海泉為著名粵劇武生,居住在佛山山紫村拱北里,抗日戰(zhàn)爭爆發(fā)后移居香港。母親何金棠,是歐亞混血人種。1940年,李海泉攜眷赴美國巡回演出時,于11月27日在美國舊金山三藩市積臣街醫(yī)院生下李小龍,翌年舉家返回香港。
有關名人個人故事的撰寫(精選篇6)
葉問 (1892年—1972年12月1日),佛山桑園葉族人。祖籍為羅村聯(lián)星潭頭村人,其父親因避“紅頭軍”之亂,才搬往佛山桑園居住。在七歲時,便拜師入陳華順門下(陳華順,為南海拳王梁贊的得意弟子,入門前以錢銀找換業(yè)為生,人稱之為找錢華)。
當時陳華順年事已高,與葉問年齡相差四十歲之多,故葉問也以華公相稱,而陳華順對此年幼弟子極為疼愛,自收葉問為徒后,則不再接受任何人士拜門學技,葉問成為陳華順封門弟子,各年長師兄如吳仲素、陳汝棉、雷汝齊等,對此年幼師弟,更是照顧有加。華公逝世后,葉問再隨師兄吳仲素鉆研拳技。
有關名人個人故事的撰寫(精選篇7)
張海迪,1955年秋天在濟南出生。5歲患脊髓病,胸以下全部癱瘓。從那時起,張海迪開始了她獨到的人生。她無法上學,便在在家自學完中學課程。15歲時,海迪跟隨父母,下放(山東)聊城農村,給孩子當起教書先生。她還自學針灸醫(yī)術,為鄉(xiāng)親們無償治療。后來,張海迪自學多門外語,還當過無線電修理工。
在殘酷的命運挑戰(zhàn)面前,張海迪沒有沮喪和沉淪,她以頑強的毅力和恒心與疾病做斗爭,經受了嚴峻的考驗,對人生充滿了信心。她雖然沒有機會走進校門,卻發(fā)憤學習,學完了小學、中學全部課程,自學了大學英語、日語、德語和世界語,并攻讀了大學和碩士研究生的課程。1983年張海迪開始從事文學創(chuàng)作,先后翻譯了《海邊診所》等數(shù)十萬字的英語小說,編著了《向天空敞開的窗口》、《生命的追問》、《輪椅上的夢》等書籍。其中《輪椅上的夢》在日本和韓國出版,而《生命的追問》出版不到半年,已重印3次,獲得了全國“五個一工程”圖書獎。在《生命的追問》之前,這個獎項還從沒頒發(fā)給散文作品。最近,一部長達30萬字的長篇小說《絕頂》,即將問世。從1983年開始,張海迪創(chuàng)作和翻譯的作品超過100萬字。
為了對社會作出更大的貢獻,她先后自學了十幾種醫(yī)學專著,同時向有經驗的醫(yī)生請教,學會了針灸等醫(yī)術,為群眾無償治療達1萬多人次。
1983年,《中國青年報》發(fā)表《是顆流星,就要把光留給人間》,張海迪名噪中華,獲得兩個美譽,一個是“八十年代新雷鋒”,一個是"“當代保爾”。
張海迪懷著“活著就要做個對社會有益的人”的信念,以保爾為榜樣,勇于把自己的`光和熱獻給人民。她以自己的言行,回答了億萬青年非常關心的人生觀、價值觀問題。---親筆題詞:“學習張海迪,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紀律的共產主義新人!”
隨后,使張海迪成為道德力量。
張海迪現(xiàn)為全國---委員,供職在山東作家協(xié)會,從事創(chuàng)作和翻譯。
活著就要做個對社會有益的人
張海迪說:“我像顆流星,要把光留給人間。”她懷著這樣的理想,以非凡的毅力學習和工作,唱出了一首生命的贊歌。
“活著,就要為人民做事?!睆埡5鲜沁@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1970年,她15歲的時候,跟著父母到農村生活。在農村,她處處為別人著想,為人民做事。她發(fā)現(xiàn)小學校沒有音樂教師,就主動到學校教唱歌。課余還幫助學生組織自學小組,給學生理發(fā)、釘扣子、補衣服。她發(fā)現(xiàn)村里缺醫(yī)少藥,就決心學習醫(yī)療常識和技術,用零花錢買醫(yī)學書、體溫表、聽診器和常用藥物。她先后讀完了《針灸學》、《人體解剖學》、《內科學》、《實用兒科學》等醫(yī)學書籍。學針灸時,為了體驗針感,她在自己身上反復練習扎針。短短的幾年,她居然成了當?shù)氐囊粋€年輕的“名醫(yī)”。只要有人求醫(yī),她就熱情接待。重病號不能行動,她就坐著輪椅,登門給病人扎針、送藥。有一位姓耿的老大爺,因患腦血栓后遺癥,6年不能說話,并癱瘓了3年,一直沒治好。張海迪一面在精神上鼓勵耿大爺增強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一面翻閱大量書籍,精心為耿大爺治療。后來,耿大爺終于能說話了,也能走路了。這時張海迪深深體會到為人民服務的幸福。
張海迪同志把為社會、為人民做事,當成最大的幸福。她的崇高精神,閃爍著共產主義的光芒。
有人說,人生在世,吃好,穿好,玩好是最幸福的。我覺得人生在世,只有勤勞,發(fā)憤圖強,用自己雙手創(chuàng)造財富,為人類的解放事業(yè)——共產主義貢獻自己的一切,這才是最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