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勵志名人事跡材料
故事就像一幅畫卷,把干癟的道理加以潤色地展現(xiàn)在我們面前,那么有關中國古代的勵志故事的有哪些?下面是小編給大家?guī)淼墓糯鷦钪久耸论E材料范文5篇,以供大家參考!
古代勵志名人事跡材料1
宋代大詩人黃庭堅,號山谷。他出自蘇東坡門下,詩與東坡齊名,當時人稱他們?yōu)椤疤K黃”。黃山谷的詩書畫號稱“三絕”,他不只有文名,也非常的孝順,也因為這個原因,而遇到了一件影響他一生的大事。
山谷中進士后,二十六歲就被朝廷任命為蕪湖地方知州。有一天午睡時,他做了一個夢,夢見自己走出衙府,來到了一戶人家前。門口有一位老婆婆,站在一張擺著一碗芹菜面的供桌前。婆婆手上拿著香,一邊呼喊著:“某某人!回來吃面了。”山谷不自覺的端起面來就吃,吃完后就走回衙府中去了。
醒來后,夢中之事,歷歷在目,口中還留有芹菜的香味呢,讓他真是百思不得其解。第二天午睡夢中他又來到了昨天的地方,而口中還留著芹菜的香味,山谷不禁驚醒,飛快的爬起來穿好衣服,循著昨天日夢中所記憶的路走去,最后來到一戶人家,主人正是昨天夢中見的婆婆。山谷便問她昨日吃面之事。
婆婆說:“昨天是我女兒的忌日,因為她生前最喜歡吃芹菜面,所以每年在她忌日這天,我都會供一碗芹菜面,喊她回來吃?!鄙焦葐査畠喝ナ蓝嗑昧?,婆婆說:“已經(jīng)二十六年了?!鄙焦刃南耄约航衲暌舱嵌鶜q,而昨天也正是自己的生日。詫異之余,就跟婆婆聊起她女兒在世時的種種情形。
婆婆說,她女兒在世時非常喜歡讀書,而且吃素信佛,也很孝順,在她二十六歲前還說一定會回來看她的。婆婆并指著屋中一個大木柜說,她女兒生平所看的書,全都鎖在里面,只是不知道鑰匙放到哪里去了。奇怪的是,山谷那時突然記起了,以前放鑰匙的地方,并且找出鑰匙打開木柜,在里面發(fā)現(xiàn)了許多文稿。他仔細一看,大吃一驚,原來他今生每次參加考試所寫的文章,竟一字不差全在這些文稿中。
至此,山谷心中已完全明白了,這老婆婆就是他前世的母親啊!于是將婆婆接回衙府中,奉養(yǎng)余年,后來他走上了參禪悟道的路。
清代的文學家袁枚,在聽到這個故事后,不禁嘆息道:“書到今生讀已遲”。前世今生,牽牽絆絆,看似玄奇,未必子虛。在人生中,一些偶然的相遇,一些隱約的記憶,一些反復的夢境,也許其中就包含著許多不為人知的因緣呢!
古代勵志名人事跡材料2
吳承恩其實從小在家鄉(xiāng)就小有名氣,他小時候勤奮好學,一目十行,過目成誦。他精于繪畫,擅長書法,愛好填詞度曲,對圍棋也很精通,還喜歡收藏名人的書畫法貼。少年時代他就因為文才出眾而在故鄉(xiāng)出了名,然而他的成名作《西游記》卻成書很晚。
他生于一個有學官淪落為商人的家族,家境清貧。吳承恩自幼聰明過人,《淮安府志》載他“性敏而多慧,博極群書,為詩文下筆立成。”但他科考不利,至中年才補上“歲貢生”,后流寓南京,長期靠賣文補貼家用。晚年因家貧出任長興縣丞,由于看不慣官場的黑暗,不久憤而辭官,貧老以終。30歲后,他搜求的奇聞已“貯滿胸中”了,并且有了創(chuàng)作的打算。50歲左右,他寫了《西游記》的前十幾回,后來因故中斷了多年,直到晚年辭官離任回到故里,他才得以正式《西游記》的創(chuàng)作。一生窮困的吳承恩,奮盡全力完成中外聞名的《西游記》后,帶著悲喜交加的心情,約于萬歷十年(82歲)離開了人世。
據(jù)說吳承恩正式寫《西游記》已經(jīng)是72歲的高齡。各位年齡偏大,在學術、政界、商界均不得志的,可以考慮來寫小說,說不定也寫成一代大師。
古代勵志名人事跡材料3
諸葛亮墨跡《遠涉帖》傳說諸葛亮曾拜水鏡先生為師。學業(yè)到期后,水鏡先生對弟子們說:“我出一道考題,從現(xiàn)在起到午時三刻止,誰能得到我的允許走出水鏡莊,誰就出師?!?/p>
弟子們急了,有的大呼:“莊外失火!”有的謊報:“家里死了人,得趕緊回去!”水鏡先生概不理睬。只有諸葛亮,早就伏在書桌上睡著了,鼾聲大作,攪得考場不得安寧。水鏡先生很生氣。午時三刻快到了,諸葛亮一覺醒來,聽說先生出了這么個考題,一把拉住先生的衣襟哭道:“先生這么刁鉆,盡出歪題害我們,我不當你的弟子了,還我三年學費,快還我三年學費!”
水鏡先生見諸葛亮這么辱罵他,氣得渾身打顫,喝令他滾出水鏡莊。
諸葛亮哪里肯走,水鏡先生就命令幾個弟子,把他趕出莊去。
諸葛亮一出莊子,哈哈大笑起來。在路旁拾了根棍子,跑回水鏡莊,跪在先生面前,雙手捧起棍子說:“剛才為了應付考試,萬不得已沖撞了恩師,弟子愿受重罰。”
水鏡先生猛然醒悟,轉(zhuǎn)怒為喜,扶起諸葛亮說:“看來,青出于藍而勝于藍,你真的可以出師了。”
古代勵志名人事跡材料4
有一年,酷愛練字的顏真卿棄官投到張旭門下學習書法。他原以為在的門下學習,很快就能夠掌握寫字的竅門,從而一舉成名。但拜師以后,張旭卻沒有告訴他練字的秘訣。他只是給顏真卿簡單地指點一下字帖的特點,介紹了一些名家字帖,讓顏真卿臨摹。有時候,張旭喝上點酒后,就帶著顏真卿去爬山,去游水,去趕集、去看戲,回到家后又讓顏真卿練字,或讓顏真卿看他揮毫疾書。
轉(zhuǎn)眼間,過了幾個月。顏真卿得不到老師的書法秘訣,心里十分著急。他決定親自向老師討教。
有一次,張旭又興沖沖地拿起了筆,顏真卿趁機走上前去,深施一禮,恭恭敬敬地叫了一聲:“老師!”
張旭抬起頭看著顏真卿,關切地問道:“有事嗎?”
顏真卿壯著膽子,紅著臉說:“我想讓老師傳授給我書法秘訣。”
聽了他的話,張旭又好氣又好笑,但念顏真卿為人忠厚耿直,便語重心長地對他說:“學習書法,要勤學苦練,同時還要從自然萬象中接受啟發(fā)。這些為師不是多次給你講過了嗎?”
顏真卿聽了,以為老師還有所保留,又向前一步,施禮懇求:“老師所說的這些道理我都已經(jīng)知道了,我現(xiàn)在最需要的就是能夠?qū)⒆謱懞玫拿胤?。學生棄官從師,就是為了這個,還望老師多多賜教?!?/p>
張旭聽了,眉頭緊皺,但還是耐著性子開導顏真卿:“只有通過苦練,才能夠?qū)懸皇趾米?,再也沒有其他的辦法?!?/p>
對于老師的開導,顏真卿仍認為是推托之詞,于是雙膝跪地,繼續(xù)苦苦哀求。
張旭見這個學生根本聽不進自己的話,一心只想要秘訣,心中十分不快。為了能讓他醒悟,他終于沉下臉來,厲聲喝道:“你想要秘訣是吧?好的,我現(xiàn)在就告訴你:凡是一心尋求什么訣竅,不肯下苦功夫的人,是不會取得任何成就的?!?/p>
張旭說完,便揮毫寫自己的字,不再理他了。
顏真卿終于醒悟了,他明白了學習之道。之后他勤學苦練,潛心揣摩前輩筆法,從社會生活與自然景象中領悟運筆的神韻,進步很快。后來他寫的字端莊雄偉。
經(jīng)過不斷努力,他終于成為了一名著名的書法家。
古代勵志名人事跡材料5
李時珍生于明朝正德十三年(1518年),他的父親李言聞是一位醫(yī)生,其醫(yī)術在湖北蘄州以及附近州縣,頗有名氣,而且還曾經(jīng)當過“太醫(yī)吏目”的醫(yī)官職務。但是,在舊時的社會里,一個醫(yī)生不管醫(yī)術多高明,社會地位總是不高,所以,李言聞一直希望自己的兒子能通過當時正規(guī)的科舉考試,獲得功名,光宗耀祖。在他的計劃里,大兒子李思珍,繼承自己的醫(yī)業(yè);而讓較聰明的李時珍參加科舉考試,完成自己一直沒有完成的目標。
《本草綱目》內(nèi)文李時珍小時候常生病,但又天生好動、好讀書,尤其對于大人們講的各種傳奇故事、珍奇事物,以及父親收藏的那些有圖畫的醫(yī)書、藥書更是有興趣。他也喜歡到田野間采花捕蝶、欣賞大自然的神奇造化。在他的心目中,做一個像父親那樣醫(yī)術高明的大夫,遠比考試做官來的有趣多了。不過在父命難違的情形下,李時珍開始一次又一次參加科舉考試,十四歲那年考取了秀才,但是之后的鄉(xiāng)試一直不如意。
明朝嘉靖十九年,公元1540年,李時珍22歲時,他第三次來到武昌參加鄉(xiāng)試,這次比前兩次更糟,不久前他才剛得過“骨蒸”病,這種病是因為受了風寒,長期咳嗽造成,皮膚會發(fā)熱、而且多痰、全身無力,類似肺炎的病癥。大病初愈的李時珍不僅難以通過鄉(xiāng)試,甚至幾乎再度病倒。這樣的經(jīng)驗,對李時珍而言是痛苦的?;剜l(xiāng)后,他作了人生第一個重大的決定,放棄科舉考試求取功名的途徑,走自己的道路。
這個轉(zhuǎn)變,使得《本草綱目》這本巨著得以誕生,進而改變了整個醫(yī)藥學的發(fā)展,影響直到今日。1551年,李時珍因治好了富順王朱厚焜兒子的病而醫(yī)名大顯,被武昌的楚王聘為王府的“奉祠正”,兼管良醫(yī)所事務。1556年,李時珍又被推薦到太醫(yī)院工作,授“太醫(yī)院判”職務。
在此期間,他有機會飽覽了王府和皇家珍藏的豐富典籍,摘錄了不少醫(yī)學資料。并看到了許多平時難以見到的藥物標本,大大開闊了眼界,豐富了知識。但由于他淡于功名利祿,在太醫(yī)院任職未及一年,就辭職歸家,專心著述。
在李時珍任職太醫(yī)院前后的一段時期,經(jīng)長時間準備之后,李時珍開始了《本草綱目》的寫作。在編寫過程中,他腳穿草鞋,身背藥簍,帶著學生和兒子建元,翻山越嶺,訪醫(yī)采藥,足跡遍及河南、河北、江蘇、安徽、江西、湖北等廣大地區(qū),以及牛首山、攝山、茅山、太和山等大山名川,走了上萬里路,傾聽了千萬人的意見,參閱各種書籍800多種,歷時27年,終于在他61歲那年(1578年)寫成。
《本草綱目》全書約有200多萬字,52卷,載藥1892種,新增藥物374種,載方10000多個,附圖1000多幅,成了我國藥物學的空前巨著。其中糾正前人錯誤甚多,在動植物分類學等許多方面有突出成就,并對其他有關的學科(生物學、化學、礦物學、地質(zhì)學、天文學等等)也做出貢獻。達爾文稱贊它是“中國古代的百科全書”。
一五九六年,也就是李時珍逝世后的第三年,《本草綱目》在金陵(今南京)正式刊行,立即風靡全國,醫(yī)家視為珍品,爭相搶購。不久即流傳于全世界。
古代勵志名人事跡材料相關文章:
★ 名人勵志事跡五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