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兩岸人民的感人事跡800字以上五篇
鄉(xiāng)愁是一彎淺淺的海峽,我在這頭,大陸在那頭。今天小編在這給大家整理寫兩岸人民的感人事跡的作文,接下來隨著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寫兩岸人民的感人事跡的作文1
在我的家鄉(xiāng)--平潭的對面,有一座美麗的寶島,他們有著和我們一樣的官方語言--普通話;他們有著和我們同樣的歷史和文化;他們和我們有著共同的祖先,它---就是風景優(yōu)美的臺灣。
聽媽媽說,臺灣有日月潭、阿里山等美景,還有高山族原住民,這些風土人情深深地吸引了我。當我們在海邊遙望對岸的時候,常常會想,彼岸的親人,你們好嗎?
曾幾何時,兩岸人民融洽相處,自由往來,但因為種種歷史原因,到現在臺灣一直與祖國大陸分離??墒茄}相連的兩岸同胞是任何力量也分割不了的一家人。
語文書中《跨越海峽的生命橋》講述了這樣一個感人的故事:大陸青年小錢患了嚴重的白血病,臺灣同胞冒著生命危險用愛心挽救了小錢的生命,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峽兩岸的生命橋。
還有1999年的9。21臺灣大地震,受災嚴重,牽動了全世界華人特別是大陸人民的心,人們紛紛捐錢捐物。而當5。12汶川地震發(fā)生時,臺灣同胞也不遺余力地伸出救援之手。
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很多……68海里的海峽,它不過是一道門檻,一堵隔心墻。歷史雖已遠去,但那種根植于骨子里的深厚感情仍將我們緊緊地聯系在一起,只要任何危急時刻,兩岸同胞無不齊心協力,共渡難關!
“兩岸一家親,中華心連心,兩岸兄弟親,十指連著心?!彪S著祖國的日漸昌盛,兩岸的交流與合作越來越多,讓我們共同祝愿,中國夢早日實現!
寫兩岸人民的感人事跡的作文2
大陸和臺灣,自古以來就如親人一般關系緊密。從三國到現代,也經歷了從分割到化為一體的漫長歷程。但盡管滄海桑田,在文化民俗、地方風情方面,大陸和臺灣也始終一脈相承,彼此之間也交流密切,那是血親之間的親密默契。在此就讓我來真情贊頌這些各含特色的風情吧!
臺灣四周滄海環(huán)繞,境內山川秀麗,到處是綠色的森林和田野,加上日照充足,四季如春,所以自古以來就有“美麗寶島”的美譽,這樣的秀麗之景吸引了大陸許多游客聞名前往,無數俊美之景給人以視覺盛宴。
臺灣的民俗也是特色無比,如具有濃郁地方色彩的布袋戲,小小木偶在心靈手巧之下,也具有勃勃生機,一句句的經典名言,也給人以深刻的思考。還有美味的風俗小吃,他們都有一個屬于自己的精巧的名字。如圓潤的貢丸,鮮美的四臣湯,形精肉嫩的香菇魚翅羹即深受人們喜愛的山河肉等,聽著就讓人垂涎欲滴。還有臺灣那看不完的廟,過不完的節(jié),有激情似火的炮轟“寒單爺”,鑼鼓喧天的神豬競賽,有著深厚歷史意義的放天燈,還有那含著祝福意愿的基隆放水燈。繁多的節(jié)日,讓你感受到趣味無窮。
臺灣的人熱情似火,高山族的人民風奔放,對待外來的客人總是熱情招待,對待大陸上的人更是如此,使人感受到陣陣溫暖。
大陸具有廣袤的土地,它有著連綿起伏的山巒,高聳入云的奇山。有清澈的河流,婉婉流向心底,也有奔騰的大江,浩蕩的流向前方。有動人的湖泊,安靜地睡在大自然的懷抱之中。大陸有時充滿了靜謐安詳,有時熱鬧非凡。無論是哪種狀況,都讓人舒心無比。
大陸上的民俗,各式各樣吸引著每個人。如清明節(jié),人們懷著傷懷與莊重去祭奠自己的祖先。端午節(jié)時盡情享受美味的粽子,劃龍舟時盡情展現自己的激情,龍舟上的鼓聲總是使人情不自禁的陷入到熱鬧的氛圍中。還有各個地方充滿特色的節(jié)日,福建的媽祖節(jié),浙江的大禹祭奠都有著濃厚的歷史風味。
大陸上的人傳承那悠久歷史中所蘊含的包容。許多種族都有著寬廣的心懷,拜仁也是熱情似火,臉上隨時掛著的燦爛笑容,給人以發(fā)自心底的感受。
就是這樣的大陸與臺灣。盡管不相鄰,但每一邊的人民都懷念著對方,不是因為什么特別的東西,只是因為大家都是一家人,有著共同的特點,共同的習俗,共同的歷史。臺灣可以說是大陸的子女,大陸是臺灣的父母。大陸和臺灣永遠是都是親密無比的一家人。
寫兩岸人民的感人事跡的作文3
在這蔚藍的星球上,在亞洲東部,太平洋的西岸,矗立著一個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國,她便是我們偉大的祖國母親——中國。母親昂首高歌,始終以堅毅的目光望向遠方,一路前行。
但她心中也有一個難以割舍的孩子——臺灣。雖然隔著一個海峽,但是我們身上留著同樣的血液,是真正的一家人!祖國大地飛彩虹,炎黃子孫忙建設,寶島經濟也繁榮。兩岸三地血相融,祖國統(tǒng)一勢必行。
“鄉(xiāng)愁是一灣淺淺的海峽,我在這頭,大陸在那頭?!迸_灣詩人余光中在《鄉(xiāng)愁》中如此寫道。我們本是一家親,是什么讓我們相隔遙望?就是落葉也要歸根;頑皮的孩子在外面野慣了,也會想家的。我們一同生活,一同歡笑。是誰來破壞了它?是人們心中的邪惡與欲望。因為欲望,讓人們想擁有的更多、更好,卻不知心中那純真、樸實的情感已被微笑所取代。家,在人心中的定義不該是溫馨而舒適的避風港嗎?臺灣,大陸,不管這兩個詞是否有多大的差別,我們的心都是相連而相通的,他們在一起就是一個大家庭。
臺灣的朋友們,不論是幾百年前跨越“黑水溝”到臺灣“討生活”,還是幾十年前遷徙到臺灣,廣大臺灣同胞都是我們的親友。大家同根同源,情之相融,是血脈相連的一家人。兩岸走近、同胞團圓是兩岸同胞的共同心愿,沒有什么力量能把我們割裂開來。所以我們要攜手同心,共圓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實現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是近代以來中國人的美好愿望。中國夢與臺灣的前途是息息相關的。
臺灣的同學們,我想對你們說,我盼望你們來大陸觀光旅游。我會帶你們蕩舟在北京頤和園的昆明湖;觀賞香山紅葉;走進故宮了解中國近代史文化;攀登長城,領略北國風光。我會帶你們周游全國,到青海西藏,登聳入云霄的昆侖,去中原大地看巨浪滔滔的長江黃河。大陸的水果世界聞名,我將帶你們品嘗北京龐各莊的西瓜,平谷的水蜜桃,新疆吐魯番的葡萄、哈密瓜,四川的蜜橘,山東的大紅棗……
中國夢是兩岸同胞共同的夢,需要大家一起來圓夢。我們要攜手并進,相互扶持,不分黨派,不分階層,不分宗教,不分地域,都參與到民族復興的進程中來,共同實現中國夢!
寫兩岸人民的感人事跡的作文4
在祖國的東海有一座美麗富饒的寶島----臺灣。島上盛產大米、水果、庶糖等,住著漢族、高山族和其他少數民族,風光秀美,四季如春,是典型的海洋型氣候。它與大陸由臺灣海峽相隔,兩岸同望一輪明月,兩岸同胞同是炎黃子孫,同信仰馬祖,是情如手足的一家人。
臺灣是祖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領土,可就在這近四百年來曾兩次被外國侵略者強占。第一次是1642年,荷蘭侵略者侵入臺灣,使臺灣成為荷蘭人的殖民地,后來,鄭成功率領部隊打敗了荷蘭入侵者,收復了臺灣。第二次是1895年,日本帝國主義再次強占了臺灣,逼迫清政府簽訂了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1945年,中國人民一同戰(zhàn)勝了日本帝國主義,臺灣又回歸了祖國??墒?949年,蔣介石國民黨敗退臺灣,到現在臺灣一直與祖國大陸分離。
臺灣人的飲食和文化與祖國大陸相連。桌上最常見的面條、小籠包、米飯、豆?jié){、豆腐等,還有吃飯時也常用筷子。臺灣人也過春節(jié)、端午節(jié)、元宵節(jié)等,不論是春節(jié)舞龍舞獅,還是端午節(jié)吃粽子、賽龍舟,都洋溢著濃濃的中國文化。走在臺灣的大街小巷上,都能看到熟悉的漢字,聽到熟悉的漢語。臺灣也有孔子廟,廟里奉祀我國古代的圣賢。這更加說明兩岸同胞文化同根,血脈相連,生活同宗,是任何力量也分割不了的一家人。
在兩岸人民的共同努力下,兩岸人民從隔絕到交流,從陌生走向熟悉。最近,兩岸海會達成了“三通”協議,兩岸人民的交往將會邁向新的階段。臺灣一定會回歸祖國的!
寫兩岸人民的感人事跡的作文5
祖國統(tǒng)一、國富民強、家庭和睦、社會和諧——長期以來,哪一個炎黃子孫不在朝思暮想著圓這樣一個夢?而對于臺灣原住民、現居江蘇省如皋市如城鎮(zhèn)東大街一戶老式三合院住宅內的吳德勝老人來說,這更讓他魂牽夢繞了六十年。
1946年12月,為了補給日益匱乏的兵力,當時的國民黨政府從臺灣抓來一批壯丁充實到前線。這其中有一個叫吳德勝的小伙子,才十八歲,來自臺灣省嘉義縣義竹鄉(xiāng)中平村一個貧苦農民家庭,先后在河北、山東、北平等地服役。1949年北平和平解放,吳德勝歸編到中國人民解放軍某部,1951年又隨所在部隊挺進朝鮮戰(zhàn)場,參加抗美援朝戰(zhàn)爭,一去又是三年。脫下戎裝后,因為當時兩岸關系異常緊張,吳德勝不可能回到原籍,由政府安排到蘇北革命老區(qū)如皋落戶,在這里工作、成家、生兒育女,一晃就是六十年。如今,這位當年因為內戰(zhàn)而不得不背井離鄉(xiāng)的臺灣籍青年已是八十高齡。
殘酷的戰(zhàn)爭拆散了血肉親情,無情的海峽阻斷著濃濃鄉(xiāng)音?;▋洪_了又謝,潮水漲了又落,盡管在新中國的大家庭里,吳德勝感受著朋友情、同志情的溫暖,然而,思鄉(xiāng)的親情一直堵在他的心里,一個無法解開的結,讓他總覺得有一種失落感和一種刻骨銘心的痛。是啊,誰不眷戀生養(yǎng)自己的那方熱土,誰不思念曾經相依為命的親人?但在那樣一個特殊的年代和歷史背景下,這又是怎樣的一種妄想啊!“欲渡河無船,欲歸家無人,心思不能言,腸中車輪轉”,有誰還能比吳德勝更能體驗個中滋味?多少封傾訴著濃濃鄉(xiāng)情的信投寄無門,只能化作一片片飄落的葉子在夢中縈回;多少次握著電話想聽一聽親人的聲音,卻只能遙望南飛的雁陣悵然長嘆,任由傷感的淚獨自往心里流。由于長期的壓抑和折磨,原本開朗、溫和的吳德勝變得越來越郁郁寡歡、悶悶不樂。
在無限落寞中,吳德勝等啊,盼啊,終于盼來了兩岸堅冰破_解的氣息。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大陸方面的對臺政策相應作了一些重要調整,海峽兩岸之間老死不相往來的對峙氣氛漸漸出現了緩和的跡象,在有關各方的共同推動和不懈努力下,相互間就兩岸逐步實現通商、通郵、通航開始了陸陸續(xù)續(xù)的對話,這讓他看到了一線返鄉(xiāng)問祖、與親人團聚的曙光。到上個世紀80年代末,臺海之間基本實現了間接的“三通”,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吳德勝第一次遂了自己回鄉(xiāng)省親的夙愿。1989年的初秋,是一個風清氣爽的秋天,又是一個鄉(xiāng)情濃郁的秋天。這年的8月26日,花甲之年的吳德勝懷著無比激動的心情踏上了回鄉(xiāng)探親之旅。家鄉(xiāng)的小河是否還是那么清澈?附近的那片椰子樹該掛滿果實了吧?鄰家的堂兄可還那么風趣調皮?差不多一整天的輾轉、顛簸,并沒有讓老人感到多少倦意,相反,他覺得前所未有的興奮。一路上,吳德勝按捺不住激動的心,想象著與親人見面時刻的情形。
“少小離家老大回,鄉(xiāng)音未改鬢毛衰,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山還是那座蔥綠的山,水還是那彎清碧的水,可經過半個多世紀的歲月磨蝕,故鄉(xiāng)已然物是人非。老父親過世多年,兄弟姐妹們?yōu)榱松嬕捕几鞅紪|西,兒時的伙伴在走過近半個世紀的蒼桑歷程之后也都難覓蹤影。白發(fā)蒼蒼的母親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擁著已經兩鬢花白的兒子,禁不住老淚縱橫:兒啊,這是真的嗎?我還以為這輩子咱娘兒倆再也見不上一面了。
匆匆復匆匆。說不盡的離情別愁,道不完的骨肉親情,幾十年的漫長等待,幾十天的短暫相聚,強烈的時空反差令吳德勝感喟不已。多少眷念的話語還沒來得及說,多少童年的心境還沒來得及重溫,一個多月的探親期限轉眼就到了尾聲,吳德勝不得不再一次面對生離死別,一步三回頭地踏上了重返大陸的行程。依依惜別之際,他暗暗在心里說:娘啊,兒很快就會再回來看您老人家的!太多的感傷,太重的情感背負,加之旅途中的折騰,讓吳德勝回來后大病一場,在醫(yī)院里一住就是一個多月。
1999年的春天來得特別早。當兩個已經人到中年的兒子決心到臺南老家開始一番新的事業(yè)時,吳德勝老人也去相關部門辦妥了返臺定居手續(xù),于3月11日從南京登上了至香港的班機??偹憧梢匀~落歸根了,壓在吳德勝心里大半輩子的一塊石頭終于落地了,可離開生活了50多年的土地,告別妻子女兒,親朋好友,他的心里又是另外一番滋味,不覺黯然神傷。但那里畢竟是他的故土,落葉終究要歸根啊!
讓吳德勝始料未及的是,由于長期客居他鄉(xiāng),本土的言語風俗對他來說已經顯得很陌生,兒時的同伴已經難覓蹤影,獨自呆在家中,心中時不時涌出些許凄涼。與親人耳濡目染的日子常常浮現在眼前,子孫們歡快的笑聲更是時不時敲叩著他的心扉,在如皋臺灣同胞聯誼會任副會長的女兒吳瓊的每一次問候,都讓他久久難以釋懷。而對他的心靈觸動最大的是外孫女洪雅迪的兩篇作文。2000年8月,在由中華全國歸國華僑聯合會、全國臺灣同胞聯誼會、中央電視臺、中國國際廣播電視臺等單位聯合舉辦的首屆世界華人小學生作文大賽中,雅迪撰寫的《老井情結》獲得一等獎,小雅迪用充溢著稚氣和童貞的文字記述了自從外公去了海峽的那一邊以后,她和媽媽、外婆便經常來到巷口的老井旁,回憶曾經一起在井邊抬水、淘米、搓衣的日子,以排解對外公的思念的情景,她深情地寫道:“那只吊桶留下了我們幾代人的手溫,那口老井融入了我們家?guī)状说男了?、艱難、歡欣和憧憬”。吳德勝戴著老花眼鏡細細咀嚼著每一句情真意切的文字,心里不覺一陣陣顫動,淚水模糊了雙眼,幾十年的朝夕與共,幾十年的酸甜苦辣,依舊歷歷在目。2001年7月,小雅迪又以《外公,杜鵑花又紅了》再次奪得第二屆世界華人小學生作文大賽的一等獎,這是海峽難以阻隔的熱切呼喚,這是任何力量都無法割斷的骨肉親情啊!
而回到臺灣定居的日子里,吳德勝看到,自己數十年如一日朝思暮想的故鄉(xiāng),并不是曾經向往的天堂和熱土,執(zhí)政當局沒有把精力放在發(fā)展臺灣經濟上,卻變著法兒耍政治伎倆,一意孤行走臺獨路線,千方百計阻止兩岸人民之間的交流,破壞祖國統(tǒng)一進程,正越來越失去民心,臺灣經濟也日益呈現衰退、頹廢之勢,廣大民眾對前途深感失望;相反,大陸方面則一心一意致力于強國富民,政治、經濟、科技等等方面都呈現著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并且順民心,合民意,陸續(xù)出臺了一系列旨在推動兩岸通商、通郵、通航,促進兩岸交流,惠及兩岸人民的政策措施,得到了越來越廣泛的擁護。多少個難眠之夜,多少次輾轉反側,在臺灣定居了將近4年之后,吳德勝老人終于下定決心,作出了一個出人意料的決定。2003年春節(jié)剛過,他在辦理各種繁冗的審批手續(xù)后,懷著對老母親的依依不舍之情,毅然重新回到大陸親人的身邊!
歲月如梭,轉眼又迎來了充滿希望和激情的2005年春天。應中國共產黨中央總書記胡錦濤的邀請,贊同大陸三通主張、泛藍的臺灣國民黨主席連戰(zhàn)和親民黨主席宋楚瑜先后完成了舉世矚目的祭祖訪舊之旅,并分別簽署了代表了主流民意和歷史潮流的共同宣言,兩岸關系迅速升溫,大陸方面隨之陸續(xù)出臺的一系列旨在推進兩岸交流與交往的政策措施更讓吳德勝感奮不已:在有生之年,親眼看到兩岸一家親,國家統(tǒng)一,儼然已經不是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