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動中國2021年度十大人物葉嘉瑩先進事跡材料
感動中國人物葉嘉瑩事跡范文有哪些?《感動中國》是一個催人淚下的節(jié)目,它給我們講述了平凡而又偉大的故事,那些故事觸動我們的心靈,給我們最深處的感動。下面是小編為大家?guī)淼母袆又袊?021年度十大人物葉嘉瑩先進事跡材料五篇,歡迎大家查閱!
感動中國人物葉嘉瑩事跡范文1
葉嘉瑩講詩詞被公認的特點是“跑野馬”。
唐朝的皇帝,她一口氣說來十五個?!靶∩街丿B金明滅”里的“小山”,她能講上3頁紙。
講哲理詩,她隨手把張九齡、陶淵明、朱熹的詩拎出來作比較;講李商隱的《嫦娥》,她會談到王國維和王維,比較純詩人的自哀、哲人的的悲憫、修道者的自得;從辛棄疾的詞,講到詞的本質,再由詞的牌調拐到小令與長調的區(qū)別,因此講了講柳永,然后再回到辛棄疾的另兩首詞和用典,結合西方的意識批評理論……最后回到這堂課講的這首詞《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
年輕教師去聽她的課,感慨“葉先生‘跑’一大圈還能跑回來,而且?guī)缀醪怀鲥e”。
品鑒韋莊《思帝鄉(xiāng)》里的“妾擬將身嫁與一生休,縱被無情棄,不能羞”。葉嘉瑩告訴學生,不要把它看成僅僅是寫美女和愛情的小詞。做學問和追求理想也需要這種精神,學物理不一定都能獲獎,要對自己的追求有終生不渝的奉獻。那一年,楊振寧和李政道獲諾貝爾物理獎。物理一下子成了熱門,許多學生爭著報考物理系。
她在課上感慨,當今世界科學發(fā)達,物質享受也越來越高級,可戰(zhàn)爭的危機到處埋藏著,誰都不知道明天會發(fā)生什么事。什么時候人類才有李商隱說的“何當百億蓮花上,一一蓮花見佛身”的世界呢?
聽過葉嘉瑩講座的學生覺得,葉先生先“降低了詩詞賞析的門檻,又手把手領著人進來”?!八v詩是結合著自己生命的經(jīng)歷,是與生命相融會的感發(fā)。”比如葉先生講杜甫的詩,講到‘國破山河在’,她是真正體驗過的——“七七事變”后,北平淪陷,吃混合面,穿補丁衣,學校更換了教師,英文課程改上日語課,她們在教室按要求把歷史、地理課本逐頁撕毀涂抹。
顧隨說詩的主要作用,是在于讓人感動。葉嘉瑩在國外的課堂上,也常常給學生用英文“care”,她說要有一顆關懷的人,對人、事、物,對大自然的關懷。
顧隨不講書里寫的內容,也不怎么引經(jīng)據(jù)典,完全是自己讀詩的感受。葉嘉瑩講詩,也常把自己的感受、情誼放里面。
顧隨講喜歡的作者,也講不喜歡的。他直言姜夔的詞,最大缺點是清空。他認為,一個人做人只是穿著白襪子不肯粘泥,總是自己保持清白、清高,這樣的人比較狹隘、自私,遇事不肯出力,為人不肯動情。
“顧先生講詩歌生命里的感發(fā)?!比~嘉瑩說。而“生命的感發(fā)”也是她研究古典詩詞的核心,也是她“終身熱愛詩詞,雖至老而此心不改的重要原因”。她認為,“詩詞的好壞,永遠以它的感發(fā)的生命的厚薄、大小、深淺為評量的層次?!?/p>
講周邦彥時,葉嘉瑩稱贊詞人的技巧和藝術,但仍要“很真誠地說話”。她說周邦彥這個詞人,和蘇東坡就差了一點點。兩個人同樣經(jīng)歷了新舊黨爭,蘇東坡是將自己的得失、福禍置之度外的。而周邦彥最后學到的是明哲保身,“委順之名,人望之如木雞,自以為喜?!彼X得周邦彥的詞里缺少一種博大的、深厚的感發(fā)的生命。
她喜愛辛棄疾,說辛棄疾和蘇東坡、陶淵明不同,陶、蘇都準備了一個“退”,是窮則獨善其身的退。但辛棄疾和杜甫是沒有“退”的人,他一生也沒有忘記收復自己的故鄉(xiāng)和故國,他是堅持要進。
感動中國人物葉嘉瑩事跡范文2
多少年過去了?在風雨中吟嘯、在花雨中徐行、在詩詞里觀照人生,葉嘉瑩先生走過來的是一路坎坷,似乎應驗了王國維“天以百兇成就一詞人”這一句話。先生歷盡生活的百難,一生有多少說不出的苦,幸好詩詞給了她活下去的力量。
最近先生看完我發(fā)表在新民晚報“星期天夜光杯”上一篇寫她的長文《欲將修短爭天地》后,她便告訴我一個小小的秘密:其實“以無生的覺悟,做有生的事業(yè);以悲觀的體會,過樂觀的生活”,是在她的大女兒與女婿剛因車禍去世后,她在悲哀痛苦中掙扎起來時,曾經(jīng)寫下的兩句自我勉勵的話,只不過因為當時,她覺得不好意思說這樣洞觀人生的話是她自己的體悟,所以曾經(jīng)托名說是她老師顧隨先生說的,但現(xiàn)在她年事已高,所以她承認了這是她自己的話。如今想來,這兩句話不正是先生在中國詩詞道路上一路堅毅走來的寫照!
“剩得書卷解沉哀,弱德持身往不回”,先生以為“詞人是處在弱勢的地位,不能夠表白,也不能夠言說,但是他有一種持守的品德。我處著一個弱者的地位,……在我保持一個弱者的姿態(tài)之中,我有我的持守……就是你的品格跟理想,不應該為外界的環(huán)境所左右而改變”。所以先生首倡這“弱德之美”,即使自己處在艱難苦痛之中仍舊終身持守。
今年先生的傳記電影《掬水月在手》是未上映先轟動,在第十屆北京國際電影節(jié)在線售票時,5秒鐘全部售罄,后來還得了電影金雞獎。而每個看過電影的人,在山河唯美空靈的鏡頭上,在佐藤聰明《秋興八首》的配樂中,在先生吟唱詩詞柔美的嗓音里,一同經(jīng)歷先生傳奇的一生,無不感動不已。
導演陳傳興先生說:“葉先生與詩詞的關系,已經(jīng)深到生命里面,她就像一個水月觀音一樣,讓人渡過詩詞的大河,到河的彼岸。”先生曾有兩句詩“要見天孫織錦成”和“柔蠶老去絲難盡”,先生把自己比作一條吐絲的蠶,因她從小熱愛中國古典詩詞,70余年從沒有停止過教書,她希望她的學生和所有像她一樣熱愛古典詩詞的年輕人,能夠把她所吐的絲織成美麗的云錦,就像顧隨先生早年對她的勉勵和鄭重的托付一樣。
在今年庚子初夏,揚州廣陵書社印了一部《駝庵迦陵師生酬唱集》,顧名思義,內容就是顧隨先生和葉先生的詩詞唱和。書是傳統(tǒng)的木板手工雕版,用上等貢紙手工印刷,并作經(jīng)折裝,并配以宋錦函套,限量印成紅、藍、黑三色,可謂盡善盡美。這折子先生曾握在手中摩挲良久而不能釋,那是文字因緣骨親,更是他們師生傳承永繼的見證。
2016年,我想從臺北飛天津探望先生,先生在電話里頭說:“我實在太忙,一般很少跟人聚首見面,我已經(jīng)太老了,自己有很多事情要收拾和整理都來不及……”先生這么一說,聽來是拒絕我的探訪。然我不死心,過了一段時日,又致電先生,不意先生竟答應11月19日早上與我相見,我便在前一天清晨直飛北京,轉車天津,航空陸路,抵達先生家已是傍晚五點半了,我這突然提前到達,一下子似乎打亂了先生的生活節(jié)奏。
然先生還是和我聊了許久,說起了上回在臺北與周夢蝶先生的晤面,談及痖弦先生曾在電影院外面看到她的往事。在先生為我?guī)淼臅灰缓灻螅掖蛩汶x開之際,照顧先生的阿姨突然問先生說炸醬有多煮,要不要留我下來吃炸醬面?
因阿姨這么一問,先生就沒有讓我這萬里而來的客人離開,說:“我實在太忙,我要去準備明天下午的講稿,今期《中國文化》中有我《要見天孫織錦成》的演講整理稿,你自己坐著看。待會一起吃飯,沒準備,只有簡單蔬菜,炸醬面不知道你是否吃得習慣?我吃得簡單?!倍⒁桃贿呏竺妫贿厡ξ艺f:“先生只要有演講,都一直做準備,常常到晩上兩三點都不睡覺……”
不久,阿姨端出了兩碗面、一大碗炸醬、豆芽、毛豆和菠菜,先生便每樣分出半碟給我,然后我們各自舀了炸醬拌面,食不言,我就厚著臉皮靜靜地陪著先生吃了一頓晚飯。我猜先生平日是不留客人在她家用飯的,這次應算是特例。我現(xiàn)在偶然想起這一件事時,還是覺得非常得意,因為能和先生一起吃飯,此生難得。
感動中國人物葉嘉瑩事跡范文3
葉先生說:“其實我一生經(jīng)過了很多苦難和不幸,但是在外人看來,我卻一直保持著樂觀、平靜的態(tài)度,這與我熱愛古典詩詞的確有很大的關系?!?/p>
“現(xiàn)在有一些青年人竟因為被一時短淺的功利和物欲所蒙蔽,而不再能認識詩歌對人的心靈和品質的提升功用,這是一件極可遺憾的事情。如何將這遺憾的事加以彌補,這原是我這些年來的一大愿望。”
1948年,她隨丈夫渡海來臺。在白色恐怖之下,丈夫因思想問題入獄,幾年后出獄,卻因長期囚禁性情扭曲,動輒暴怒。為了老父和兩個讀書的女兒,她辛苦教書維持整個家庭,極盡忍耐。王安石的《擬寒山拾得》把她從悲苦中提振了起來?!氨娚毂姌I(yè),各有一機抽”一句,如當頭棒喝。她跟自己說,要把精神感情完全殺死,殺死了,就不再為它煩惱。1969年葉嘉瑩攜全家遷居加拿大溫哥華。1976年3月24日,長女言言與婿永廷以車禍同時罹難,又一次給了她沉重的打擊。料理完女兒女婿的后事,她閉門不出,日日哭泣,寫了10首哭女詩。
“平生幾度有顏開,風雨逼人一世來”,“痛哭吾兒躬自悼,一生勞瘁竟何為”,她嘆命運不公,反思勞瘁一生的意義。
經(jīng)此一難,葉嘉瑩突然覺悟到,“把一切建在小家、小我之上,不是一個終極的追求和理想。”
1978,她向中國政府申請回國教書。一年后,她收到了中國教育部批準回國教書的信,安排她先去北大,不久,又應李霽野先生之邀去了南開。每年3月,溫哥華的大學停課放假了,她就飛回國內講學。如此奔波30多年,直到2014年,她決定定居南開。
感動中國人物葉嘉瑩事跡范文4
1954年,葉嘉瑩迎來了人生的新的轉機。在老師的推薦下,她到臺灣大學教詩詞曲,做專職教授,得以重回她最愛的古典詩詞世界。她把對古詩詞的那種摯愛,沁透在每一堂課中,很快有了名氣,被多民學府聘為兼職教授,并被邀請到海外講課。
剛到北美,舉目無親,語言不通,有兩個正在讀書的女兒需要養(yǎng)育,還有八十多歲的老父需要供養(yǎng),加上丈夫多病不能工作,全家的日用開支全靠她一個人。她不得不硬著頭皮四處求職。幾經(jīng)輾轉,最終留在加拿大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任教。
剛接受邀請講授中國古典詩詞的她,還不會英語,面對北美的學生,她必須盡快學會用英語講課。就這樣,已經(jīng)人到中年的她,白天要上課教學,回家要操持家務,還要遭受待業(yè)在家的丈夫的謾罵與呵斥。
她只有在家人熟睡之后才能自學英文,每天要查英語單詞到凌晨兩三點鐘。經(jīng)過無數(shù)個不眠之夜的刻苦學習和辛勤鉆研,葉嘉瑩已經(jīng)可以流利地用英文講述中國文學了,西方學生也都聽得很入迷。
通過鉆研,她發(fā)現(xiàn)了把西方理論和中國傳統(tǒng)文學解釋結合起來的方法,在詩詞研究的道路上為自己樹立了新的里程碑。
感動中國人物葉嘉瑩事跡范文5
也許是因為近年來傳統(tǒng)文化逐漸成為一種流行,也許是因為流行了之后發(fā)現(xiàn)除了古人,當下的“偶像”極度稀缺,最近,一部講述葉嘉瑩的文學紀錄片《掬水月在手》,成為一時文化現(xiàn)象。讀過葉嘉瑩詩詞的人,并不是人群中的大多數(shù),但不妨礙這一代年輕人渴望接近她。96歲的葉嘉瑩,突然迎來了自己的高光時刻。
電影只有120分鐘,拍攝過程卻累積了幾十位受訪者的百萬余字素材,同名衍生圖書《掬水月在手——鏡中的葉嘉瑩》的出版,可以算是彌補了影片篇幅有限的缺憾。
陳傳興想把一個女詩人的個人歷史、一段家國的近現(xiàn)代歷史、中國古詩詞的幾千年歷史,投射到同一個落點上。我相信每一種歷史都是真實的,但相伴發(fā)生的未必是完全的因果關系。所以,我更看重不同的人對葉嘉瑩的描述?!懊と嗣蟆辈⒉灰欢ㄊ琴H義詞,每一部分都是活生生的存在。
除了“穿裙子的士”“詩的女兒”這些頭銜,她也是女兒、妻子、母親、學生、老師……如果說葉嘉瑩在古典詩詞上的成就如朗月當空,清輝萬里,那每位受訪者就仿佛江河湖海,分別映照出她的不同側面,她不是神,是一個鮮活靈動的人,波光粼粼,是謂月映千川。
詩人席慕蓉的朋友是葉嘉瑩在臺灣大學的學生,她與她由此結識。葉嘉瑩第一次見到席慕蓉,第一句話是:“我也是蒙古人(族)?!比~嘉瑩從未在任何作品里提過自己的族姓葉赫那拉,她的祖上雖然是旗人,居住在葉赫水畔,卻本屬蒙古族土默特部。
無論回到中國,還是回到北京,回鄉(xiāng)——這個千百年中國詩人的關鍵詞,也貫穿了葉嘉瑩大半生的念想。在她快80歲的時候,一個秋天,席慕蓉陪著她去葉赫(現(xiàn)吉林省梨樹縣葉赫鎮(zhèn))尋找祖先的故鄉(xiāng)。
葉赫古城遺址如今只是一片高出來的土堆,陪同的一個熱心人先行跑上去探路,回頭說,葉老師您不用上來了,上面什么都沒有,就是片玉米地。葉嘉瑩還是繼續(xù)往上走,日已西斜,秋天的紅玉米掛在那里,紫紅的穗子垂下來,風一吹,發(fā)出陣陣沙沙的聲響。
葉嘉瑩站著看了一會兒,轉過頭說:“這不就是《詩經(jīng)·黍離》中描繪的景象嗎?彼黍離離,彼稷之苗。行邁靡靡,中心搖搖。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悠悠蒼天,此何人哉?我現(xiàn)在的心情和詩里說得一模一樣。”
快80歲的葉嘉瑩,是他們家族第一個回到葉赫水畔的人,她還找到了三千年前特地為她寫的詩。3年后,81歲的她又想去看蒙古高原,席慕蓉陪著她又出發(fā)了。在海拉爾,葉嘉瑩口占的第一首絕句是:“余年老去始能狂,一世飄零敢自傷。已是故家平毀后,卻來萬里覓原鄉(xiāng)?!?/p>
葉嘉瑩是他們家里唯一一個在一百年、甚至三百年里,回到土默特蒙古高原的族人。她跟席慕蓉說,她在北京的家已經(jīng)沒有了,可是到了蒙古高原,天穹低處盡吾鄉(xiāng),突然之間,人就打開了。
有時候我想,如果人生是電影,就能在不順遂的時候黑屏,出一行小字“某年以后”,把悲傷快進到煙消云散。但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又說,詩人有兩種:客觀之詩人,不可不多閱世,閱世愈深,則材料愈豐富、愈變化;主觀之詩人,不必多閱世,閱世愈淺,則性情愈真。葉嘉瑩大概屬于后者。
南開大學文學院教授張靜是葉嘉瑩在南開大學時的助手。她記得,有一次葉嘉瑩在國家圖書館講女性詞的時候,談到法國作家法郎士寫過一本《紅百合花》,書里說一個女子如果出生在一個比較幸福美滿的家庭,婚后的生活也比較甜蜜,到30歲的時候連一場大病都沒有生過,那么,注定她對人生的認識是膚淺的。
當花間詞的作者用女性口吻表達男性的陰柔一面時,葉嘉瑩在一個被壓抑的環(huán)境里半生飄零,站在高原之上說“余年老去始能狂”,這個場景,讓人想起蘇東坡、辛棄疾。在訪談中,葉嘉瑩和她的學生,也會反復提到《人間詞話》里的那句話,“天以百兇成就一詞人”。
在這本訪談集中,我發(fā)現(xiàn)一個很有意思的現(xiàn)象,在這幾十個人的記憶中,葉嘉瑩都是以一個獨立個體存在的,她與家人的親密關系只存在于她自己的口述中。難得有人提到她先生,還說的是“她的先生很不講理,她自己這么精彩的一個人,竟然都可以忍下來”。
1971年的夏天,文化史學者鄭培凱在哈佛大學學習,經(jīng)常去哈佛燕京圖書館找各種各樣的善本,經(jīng)常碰到葉嘉瑩,“葉老師只要進了圖書館,就一整天不出來”。鄭培凱到香港后,創(chuàng)立香港城市大學的中國文化中心,曾請葉嘉瑩來擔任客座教授。讓他驚訝的是,葉嘉瑩竟然是一個人來的,還帶著個很大的箱子。就這樣,她一個人住了一個學期,那一年,她80多歲了。
離開香港前,鄭培凱去送行,一進門就看見她自己在那兒收拾行李。她把所有行李收拾在一個大箱子里,外面再用帶子綁起來,綁得非常好。她對鄭培凱說:“我都習慣了,旅行的時候都是這樣,都是自己做?!?/p>
葉嘉瑩有一個自創(chuàng)的概念——弱德之美,意思是要把內心的感情收起來,要有一種持守、一種道德,而這個道德是在被壓抑之中的,不能表達出來的。但“弱德”不是軟弱,是在最困難的時候,仍有一種精神力量支持。
葉嘉瑩說過,有時候集大成的時代,比如西晉太康時期,正是質樸的五言詩在風格上將轉未轉的一個階段,卻沒出現(xiàn)一個可以集大成的天才,那是詩人對不起時代;有時候詩人很有才華,可是遇到的時代不是文學發(fā)展集大成的時代,比如江西詩派,那是時代對不起詩人。
從1924年至今的近百年間,是不是一個對得起葉嘉瑩的時代,我也不知道,只知道她一定是對得起時代的。
有一天,葉嘉瑩打電話給學生施淑儀,請她把自己夢中偶得的詩句用書法寫出來。那首詩是“換朱成碧余芳盡,變海為田夙愿休??偘汛荷綊呙槛欤曛辛嚷湓轮谐睢?,青春年華已經(jīng)遠去,但還是要把眉黛掃成春山,那是無望中的希望。
感動中國2021年度十大人物葉嘉瑩先進事跡材料相關文章:
★ 個人感人事跡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