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動中國好人事跡
感動中國好人事跡篇1
盧麗安,女,49歲,上海復旦大學外國語言文學學院副院長、上海市臺灣同胞聯(lián)誼會會長。
盧麗安1968年生于中國臺灣高雄,從小受家人影響對大陸有著特殊感情。上世紀90年代中期,盧麗安和丈夫英國完成學業(yè)回到中國臺灣任博士后研究員。當時的中國臺灣“綠化”跡象嚴重,島內形勢愈發(fā)復雜,反觀大陸,改革開放初見成果,香港回歸在即,整個社會呈現(xiàn)出蒸蒸日上的面貌。盧麗安夫婦對現(xiàn)狀不滿,有了去大陸發(fā)展的想法,并毛遂自薦,向祖國表明希望回大陸服務、進入高校任教的意愿。
1997年,盧麗安夫婦到上海復旦大學任教。幾年下來,盧麗安就成為復旦大學最受歡迎的教授之一。
20__年7月,盧麗安當選上海市臺灣同胞聯(lián)誼會會長,為身在上海的臺灣同胞們服務。20__年,盧麗安加入中國共產黨。
“我以中國臺灣的女兒為榮,我以生為中國人為傲?!北R麗安在今年“黨代表”通道上如是說?!氨R麗安效應”在慢慢蔓延。很多臺胞朋友為她點贊,因為她說出了廣大臺胞們的心聲。還有她的學生,默默地留言支持老師,向老師學習回報社會。盧麗安的父母表示,只要女兒做的是對社會、民族、國家有益的,能夠促進我們兩岸的和平發(fā)展、促進島內同胞在大陸的發(fā)展,都會支持。
談到兩岸關系時,盧麗安真誠地表示,“我的家族歷史與自己的成長經歷讓我堅信:和平發(fā)展一定是兩岸關系的主要走勢,這也是兩岸同胞共同的心聲?!彼J為,沒有中國臺灣夢的中國夢肯定是不完整的,同時,沒有融入祖國的臺灣夢,像打個盹,黃粱一夢。
感動中國好人事跡篇2
張定宇:步履蹣跚與時間賽跑,只想為患者多贏一秒;身患絕癥與新冠周旋,顧不上親人已經淪陷。這一戰(zhàn),你矗立在死神和患者之間;那一晚,歌聲飄蕩在城市上空,我們用血肉筑成新的長城。
陳陸:最先出發(fā),時刻抵達,為危難的鄉(xiāng)親奉上最好的年華。欠身體一臺手術,欠妻子一個告別,欠父母一次團圓。洪水洶涌,你是浪尖上的逆行者,大雨過后,你是天空中燦爛的霞。
張桂梅:爛漫的山花中,我們發(fā)現(xiàn)你。自然擊你以風雪,你報之以歌唱。命運置你于危崖,你喂人間以芬芳。不懼碾作塵,無意苦爭春,以怒放的生命,向世界表達倔強。你是崖畔的桂,雪中的梅。
萬佐成、熊庚香夫婦:微弱的燈,照亮寒夜的路人;火紅的灶,氤氳出親情的味道。這陋巷中的廚房,煮沸擔心和苦澀,端出溫暖和芬芳,慣看了悲歡離合,你們總是默默準備好炭火。
王海:在朝陽下俯沖,迎著西風開火??罩械募獾?,以一當十;疆土的堅盾,巡天衛(wèi)國。山河已無恙,祖國的雄鷹已飛得更高,你刻在機身上的星星,是戰(zhàn)士們的巡航坐標。
汪勇:沒有人能百毒不侵,熱血可以融化恐懼;沒有人是生來的勇者,責任催促你重裝上陣。八方統(tǒng)籌,百般服務。你以凡人之力,書寫一段傳奇。
謝軍:滴答,滴答,中國在等待你的回答。你的夜晚更長,你的星星更多,你把時間無限細分,你讓速度不斷壓縮。三年一騰飛,十年一跨越。當?shù)谖迨孱w吉星升上太空,北斗,照亮中國人的夢。
葉嘉瑩:桃李天下,傳承一家。你發(fā)掘詩歌的秘密,人們感發(fā)于你的傳奇。轉蓬萬里,情牽華夏,續(xù)易安燈火,得唐宋薪傳,繼靜安絕學,貫中西文脈。你是詩詞的女兒,你是風雅的先生。
毛相林:絕壁上打響了抗爭命運的第一炮,山坡上種下了向往美好的第一棵苗。不信天,不認命,你這硬實的漢子,終于帶著鄉(xiāng)親們爬出這口井。山到高處你是峰,路的盡頭是家園。
國測一大隊:六十多年了,吃苦一直是傳家寶,奉獻還是家常飯。人們都在向著幸福奔跑,你們偏向艱苦挑戰(zhàn)。為國家苦行,為科學先行,穿山跨海,經天緯地,你們的身影,是插在大地上的獵獵風旗。
感動中國好人事跡篇3
有一種溫暖,不需要語言,就能傳遞,叫感動;有一種力量,不求驚天動地,卻足以令人震撼,叫感動?!}記
在20_年的感動中國節(jié)目中,感動我的有10個人,第一位是隱姓埋名30多年的中國核潛艇之父黃旭華。第二位退休后20_年堅持每天出診的仁醫(yī)胡佩蘭。第三位榮譽遲到20_年而一生不悔的湖北見義勇為好市民方俊明。第四位35年前仆后繼,追逐科技夢想的“油菜花父子”沈克泉、沈昌建。第五位守護開國將軍夢想,全心全意為群眾服務的革命老人龔全珍。第六位年屆90仍然堅持拾荒助學的山東老人劉盛蘭。第七位努力改變鄉(xiāng)村面貌的基層好干部山西的村官段愛平。第八位懸崖邊上的護夢人,西藏墨脫山區(qū)教師格桑德吉。第九位是為報答戰(zhàn)友深情,幾十年守護天山筑路士兵墓的老兵陳俊貴。第十位是為子女籌學費,耗時3年秀出宏偉巨作:《清明上河圖》的重病母親姚厚芝。但在這些人中給我印象最深的就是第六位年屆90仍然堅持拾荒助學的山東老人劉盛蘭。
劉盛蘭對自己很摳門,但在給學生捐款的時候卻很大方,劉盛蘭是一位普通再不過普通的村民,每天清晨,劉盛蘭起來弄點簡單的飯菜,就騎著自行車走村串巷去了,直到撿回一大堆破爛。他20_年幾乎沒嘗過肉味兒,沒填過一件新衣,“吝嗇”的連一個饅頭都不舍得買,可捐資助學總計10萬多元,資助了100多個學生。劉盛蘭一直沒進養(yǎng)老院,這樣,能拿到每年4000元的生活補貼,但這些他全部捐給了貧困學生。
還記得那撼動心靈的頒獎詞:殘年風燭,發(fā)出微弱的光,蒼老的手,在人間寫下大愛。病弱的身軀、高貴的心靈,他在九旬的高齡俯視生命。一疊疊匯款,是寄給我們的問卷,所有人該思考答案。
從老人的舉動中,能清楚的感受到他的慈愛之心、友善之心。
看過《感動中國》之后,我的內心仿佛收到了神圣的洗禮,在感動于眼淚的背后,我收獲的不僅是這些文字上的,更多的是內心中無法言語的那份震撼與動容。
感動中國好人事跡篇4
湯洪波,1975年10月出生,湘潭縣云湖橋鎮(zhèn)飛欄村人。他從一名飛行學員成長為一名航天員,這一路不知灑下了多少汗水,又不知經歷了多少艱難。在困難面前,湯洪波迎難而上,勇于直前,敢于沖破一道道難關。
1995年,湯洪波被空軍某航校錄取??扇雽W后,他遭遇到了第一道難關——體能成績在班里是最后一名??哲姾叫5膶W員是實行淘汰制的,如果體能通不過,就會被淘汰。怎么辦?練!只有練,才能增強體能。于是,湯洪波一有空就在跑道上一圈一圈跑,在單杠雙杠上反復地練,在操場上堅持跳高跳遠。晴天,就在操場上鍛煉;雨天,就在器械室鍛煉。不管學業(yè)有多忙,他堅持天天練從不間斷。終于,功夫不負有心人。一年后,他的體能成績從最后一名進到優(yōu)秀行列。
從航校畢業(yè)后,湯洪波來到了空軍某部。在進行飛行訓練時,湯洪波駕駛的飛機在落地時,一度把握不穩(wěn)。于是,他總是拿著飛機模型比劃著起飛降落。夜深人靜時,他躺在床鋪上,腦子里還在一次次演練操作飛機的起降,琢磨著眼手腳如何更好地協(xié)調;甚至在吃飯時,他也常常拿著飯勺子比劃著。經過幾個月訓練后,他的飛行訓練成績次次被評為優(yōu)秀。
20__年,湯洪波被選為航天大隊航天員。天空和太空,有著巨大的跨越,航天員要完成上百個課目的訓練。這些訓練,既挑戰(zhàn)學習能力,更挑戰(zhàn)生理和心理極限。可失重訓練一度是湯洪波邁不過去的坎。失重訓練時,訓練服硬邦邦地套在身上,限制了四肢的活動。一段時間,他一穿上訓練服,心里就煩躁。后來,他請教執(zhí)行過太空飛行任務的航天員如何闖過煩躁關,又請工作人員把訓練服溫度盡量調低,以便讓情緒穩(wěn)定下來。經過反復訓練后,他終于闖過了這道難關。
20__年12月,湯洪波入選神舟十二號飛行任務乘組。20__年6月17日9時22分,他和戰(zhàn)友聶海勝、劉伯明乘坐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飛向了太空。3個月后,他們圓滿完成任務,勝利返回地球。
感動中國好人事跡篇5
1998年1月5日,從全軍數(shù)千名優(yōu)秀飛行員中選拔出的首批14名航天員進駐航天城,中國人民解放軍航天員大隊正式成立。這一天,從此成了中國人民解放軍航天員大隊的生日。此后的20年,航天員大隊圓滿完成6次載人航天飛行任務,實現(xiàn)多人多天、太空出艙、交會對接、航天員中期在軌駐留等一系列重大突破,先后有11名航天員被授予“航天英雄”、“英雄航天員”榮譽稱號。劉伯明就是其中光榮的一員。
20__年的秋天,神舟七號以天馬行空的優(yōu)美姿態(tài)在太空繪就了當年最美的中國畫面,劉伯明與翟志剛、景海鵬三位航天員經過了68個小時多的中國第三次載人航天飛行后,將這一壯舉留在了所有中國人的記憶里。
在入選航天大隊之前,劉伯明和另兩位航天員翟志剛、景海鵬一樣都曾經是飛行員,對于航天事業(yè)的熱愛,促使他報名并經過嚴格的選拔,進入了航天大隊。十幾年來,在航天大隊里,他經歷了嚴格的訓練,做好了隨時為祖國的航天事業(yè)出征太空的準備。在這一次的神七載人航天任務中,他終于夢想成真,實現(xiàn)了自己作為航天員的最高理想,并為祖國和人民帶來了成功太空漫步的捷報!
航天英雄劉伯明,1966年9月出生在齊齊哈爾市依安縣的一個普通農家,他在六個兄弟姐妹中排行第二。小時候,家里很窮,劉伯明很懂事。假期里,他上山放豬。在依安一中讀書時,學校離家有20多里地,別的同學都住校,但懂事的劉伯明為了省住宿費和餐費,每天騎自行車
往返40多里路,也因此要比別的孩子早起兩三個鐘頭。為賺學費,劉伯明暑假到附近磚廠做力工。冬天的依安特別冷,即使不下雪,劉伯明騎到學校時也是臉上、脖子上、身上掛滿了白霜,衣服都是濕的,被同學們戲稱為“小雪人”。但是無論雨多猛、雪多大,他從未遲到或早退過。父親劉志生說,雖然每天騎車往返20公里很辛苦,但是劉伯明高中3年從未生過病,連感冒都沒有過。高中3年,鍛煉了劉伯明強壯的體魄和堅強的意志,為他日后奠定了堅實基礎。
正是從高中時代的一篇英文課外資料中,劉伯明第一次接觸到了“航天”這個詞?!啊畬€人來說,這只是小小的一步;但對人類來說,卻是一大步。’讀到阿姆斯特朗登上月球時說的這句話,我很震撼。他的境界很高,航天的確是全人類的事業(yè)?!眲⒉魇潞蟊硎?。